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放废物处置库甘肃北山预选区水文地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中,地下不是核素迁移的重要媒介。因此,水文地质工作是处置库选址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依据几年来的野外调查及前人的部分资料,阐明了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库甘肃北山预选区的基本水文地质概况,以及地下水的循环交替条件和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弱含水、低渗透、慢流速是区内主要水文地质特征,蒸发浓缩形成的高矿化是地下水的主要化学面貌。这一认识,为处置库选址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地质处置库是处理高放废物的有效途径,而预选区内的岩体构造则是影响地质处置库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探明预选区内花岗岩岩体的断裂构造、空间形态,以甘肃北山新场-向阳山预选区岩体为例,简述了EH4系统的工作原理、野外数据采集以及数据处理与解释的全过程.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查明了研究区内断裂的发育情况、岩体的空间形态以及岩体中的不良地质体的分布,为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场地的稳定性和完整性评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CFC在中国高放废物处置库预选区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地下水测年的CFC方法及其原理,并将这种方法实际应用于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库预选区——甘肃北山地区的水文地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沟谷洼地浅部地下水的CFC年龄在15~26a,基岩裂隙浅部地下水多为不含CFC的老水与含CFC的新水的混合水。在描述了确定混合比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样品CFC含量计算了研究区地下水的混合比。与氚相比,CFC是目前年轻地下水测年更好的工具,具有更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甘肃西部地区高放废物处置库场址预选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高放废物处置库场址选择的基本要求,对区域地质及深部构造特征、新构造运动及地震分布规律进行了调查,确定北山南带地区为稳定区。在稳定区内根据处置库有利围岩的出露情况,结合岩体工程地质特征分析,初步选出了4个以花岗岩为主体的场址预选区。经综合分析,认为在4个场址预选区中,以I号预选区的条件最优,其次是Ⅱ号预选区,再次是Ⅲ号和Ⅳ号预选区。场址区的最后确定尚待进一步调查和论证。  相似文献   

5.
本文较全面地讨论了重大工程选址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研究在我国的发展动态,简述了核电站选址和核废料处置的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问题,对工程建设后地质环境的稳定性或敏感性给予了关注。  相似文献   

6.
长江中游上段沿岸地区地震反应及抗震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国金  龚树毅 《地球科学》1994,19(5):705-714
在综合利用物探,地质,钻探等方法查明工作区内地貌,地层及构造条件的基础上,从地震地质,第四纪地质及土体结构研究入手,对区内分析划出的地震基本烈度Ⅶ度区地震反应及抗震条件进行了分析,评价和区划,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0-2040年我国高放废物深部地质处置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国庆 《铀矿地质》2002,18(3):160-167
本简要介绍了国内外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究概况,探讨了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究阶段的划分,各阶段的研究目标,任务和研究内容以及各研究阶段的大致时间安排,提出了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究在2000-2040年的远景规划设想。  相似文献   

8.
中国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现状和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秀荣 《世界地质》2001,20(1):62-65
在介绍危险性废物的概念,种类等基础上,对我国危险性危险性废物的处理处置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废物的产生,处置结构和废物流等进行了评价,提出了未来我国危险性废物处理处置的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9.
高放废物处置库芨芨槽预选场址深部地下水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地质处置是目前国际上普遍接受的高放废物安全处置方案.对于这种方案而言,安全处置高放废物的前提是选择适宜的场址,而场址的适宜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水文地质条件.高放废物处置库场址需要低渗透岩体作为处置库围岩,对于低渗透岩体而言,经典和传统的水文地质研究方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同位素技术与其他水文地质方法结合时,却能发挥出良好的作用.本文以目前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库预选场址之一的芨芨槽场址为例,重点讨论了同位素方法在花岗岩体场址水文地质研究中的应用.根据钻孔不同深度的地下水环境同位素(δD、δ18O、3H和14C)组成特征,结合场址水文地质条件,识别了区内地下水的来源,揭示了控制地下水运移交替速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该区深部地下水14C年龄高达8000 a左右,说明其交替、运移十分缓慢,但同时也含有少量的氚,说明地下水以侧向补给的“老水”为主,接受当地大气降水入渗补给的“新水”所占比例很小.此外,通过地下水14C年龄与取样段岩芯采取率的对比,认识到对于区内的花岗岩体而言,决定地下水交替、运移速率的主要因素是裂隙的发育程度,而不是深度.  相似文献   

10.
萧丰  王志明 《铀矿地质》1995,11(4):244-253
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各类地下水化学成分、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及放射性同位素的研究,区分出浅层地下水(孔隙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确定了地下水的补给区为排牙山区;地表水、地下水迳流的主要方向为SE向,同时存在地下水侧向迁移,并以泉的形式补给浅层水和地表水。通过氚的衰变计算及与香港观测站的资料对比,确定了区内地下水的相对年龄,并将其分为3个年龄组:(1)迳流时间最短的地下水,具近期大气降水的氚浓度;(2)相对年龄为20年左右的浅层地下水;(3)相对年龄大于30年的低氚水。  相似文献   

11.
煤层气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煤层气地球物理测井明显有别于常规的油气藏地球物理测井,本文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国内外煤层气地球物理测井技术的发展现状,综合评述了常用的煤层气测井方法、技术系列与煤储层测井评价技术及其优缺点,总结了当前国内外煤层气地球物理测井的应用研究与发展现状,并指出其当前面临的困难和若干问题,分析了煤层气地球物理测井技术的应用前景及今后值得注意的几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西部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物探技术方法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地区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如何针对西部缺水地区水文地质特点,合理选择地球物理勘探综合技术方法寻找地下水,提高地下水勘查效率,是水文地质工作面临的十分重要问题。本文针对西部缺水地区浅层孔隙水、浅层岩溶裂隙水、深层孔隙水、深层岩溶裂隙水的四种主要类型,探讨其优化的物探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水文、工程物探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世航 《物探与化探》1988,12(5):336-343
本文综述我国物探在地下水资源勘探、工程地质勘测、土木工程方面的应用现状及近年的进展情况。文中论述了所使用的主要方法,并举例说明了在这一领域中物探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4.
华南强风化区覆盖较厚,露头少,植被发育,通行困难,利用传统的地质填图方法很难有效查明风化覆盖层及其下伏地层、岩石、构造、矿产等地质特征。笔者利用浅层地震、高密度电法、EH4电磁成像等综合物探方法,对风化层厚度、基岩的岩性和产状、隐伏断裂等进行探测试验。通过对3种方法所得数据的分析和野外验证结果,了解了3种物探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初步总结了在强风化区填图运用多种物探手段填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和浅层地震波法对309国道马石店隧道进行勘察,以高密度电法为主,浅层地震折射波法相辅助的方法,通过综合比较,可以查明风化层和基岩分界及隐伏构造,为勘察设计提供依据,综合物探方法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治理工程质量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治理工程的质量对高速公路建设至关重要。在焦晋高速公路采空区注浆治理工程中,为准确评价其治理质量和治理效果,应用钻探、岩土测试、综合物探和变形监测等方法对治理工程进行了专题研究,在实践的基础上,阐释了各种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在综合物探检测方法中,首次提出了高分辨率地震利用反射波品质因数评价注浆效果的新思路,并推荐了各种检测方法评价采空区治理效果的评价指标和针对不同工程特点的检测方法优化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17.
物探综合方法在吉林省安口镇金矿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着重论述了地球物理勘查方法在吉林省安口镇金矿勘查过程中,从己知区物探方法有效性的确定,到在未知区物探综合异常(视极化率ηs异常,视电阻率ps异常,磁测△Z异常、土壤Au测量异常)解释的应用效果。并用典型矿段的物化采异常特征,建立了地球物理方法在该区找矿模式。  相似文献   

18.
西南岩溶地区不同含水介质地球物理勘查技术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武毅  孙银行  李凤哲 《中国岩溶》2011,30(3):278-284
针对西南岩溶地区表层带岩溶水、管道型岩溶水(溶洞、暗河、管道等)、构造裂隙岩溶水等不同类型地下水赋存介质特点,通过适宜的地球物理方法使用条件以及找水特点的分析,提出不同含水介质中寻找地下水地球物理勘查要解决的地质问题、拟采用的综合物探方法,分别总结出了它们的电性参数(或曲线)的响应特征,形成了不同含水介质的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组合方案。最后通过实例验证其实用性,并对在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地球物理勘查工作中积累的技术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9.
乌蒙山贫困缺水区水资源严重缺乏,找水需求大、难度大。为确定了ZK12探采结合井位置,本文首先分析了工区找水环境因素的地层时代、含水介质类型、构造背景、水源条件和水动条件等5个条件;其次,对富水特征的含水岩组、蓄水构造和富水地貌进行研究;最后,重点分析地球物理特征找水因素,介绍了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法、大地电磁测深法、瞬变电磁法、激电测深和地球物理测井等“多方法”应用效果,通过视电阻率、视极化率、衰减度、半衰时等“多参数”,确定断层裂隙水的地球物理特征,建立由浅入深的“多层次”地球物理模式。最终,创新性提出了乌蒙山连片贫困缺水区重点村镇的“多方法、多参数、多层次”地球物理找水模式,克服单一物探方法找水的局限性,精准定井位,对地下水勘查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0.
工程物探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地矿部1996年度工程物探的技术进步和综合应用,指出工程物探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