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海洋调查协会在1999年~2000年召开了两次会议,座谈最近海洋调查应用新技术的方向。其中主要有: (1)利用GPS定位精度的提高,使得海洋调查测量简易化。 (2)多波束系统和ADCP、声学层析系统等与海洋有关的新技术进入海洋调查。 (3)GIS与Internet等信息技术(IT)的飞速发展。 (4)增加民众参与和向民众说明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正>10月22~23日,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装备展览会在江西南昌召开。此次大会以"自主创新,跨界融合"为主题,围绕测绘地理信息创新发展,通过举办测绘地理信息装备发展、"一路一带"测绘先行、现代海洋测绘技术、测绘地理信息与大数据、倾斜摄影与移动测量、地理国情监测等反映当代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及发展趋势的系列论坛,广泛开展交流研讨,详细总结我国测绘发展成果,解读和展望测绘技术和市场的未来。  相似文献   

3.
GIS的表现形式已经由早期的系统转向了服务,而云计算已经成为支撑GIS服务的一种重要模式。面对广泛而迫切的海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与应用需求,亟需构建一个统一的服务平台。结合云计算和GIS云服务发展现状,提出一个面向海洋基础地理信息、基于混合云模式、面向服务架构的海洋基础地理信息云服务体系架构设想,分析了需要重点研究的存储优化、自适应可视化与并行处理等关键问题,为构建"按需、实时、动态、易用"的服务平台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海洋信息化的发展,海洋空间地理信息在海洋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基于海洋空间地理信息的系统集成和专题应用日益普遍。基于ArcGIS平台制作发布矢量基础地理底图、地形基础地理底图和遥感影像基础地理底图等多种类型的海洋空间地理信息数据服务。基于SmartEarth平台制作发布海洋三维球体服务,将多比例尺海洋空间地理信息数据服务化并共享应用。应用ESB总线技术、Portal技术、多源栅格数据分布集成技术构建海洋地图服务平台,实现数据的二三维可视化展示、空间查询分析、空间处理分析、在线专题制图、地图服务生产、个性化API调用等功能,提高海洋空间地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修义瑞  李斌  刘忠 《海洋测绘》2009,29(4):64-66
利用专题地理信息系统(MGIS)应用开发接口,建立基于MGIS的海洋站实况显示系统,在通用的专题地理信息平台上,实现了海洋站实况信息与专题地理信息的融合显示与应用。可在数字地图上以符号及数值填图方式标绘海洋站实况中的填图要素信息,并可查询显示包括观测地点、观测时间在内的海洋站实况全部要素信息。  相似文献   

6.
陈长林 《海洋测绘》2022,42(1):69-73
IHO S-100系列标准是新一代海洋地理信息数据生产与应用框架,即将于2024年正式启用,对于海洋测绘乃至整个海洋界,都将带来重大变革.为加快国内理解运用S-100系列标准,总结了 S-100系列标准的体系组成、配套资源和相关应用系统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国内具体情况给出了发展建议,对推动我国海洋测绘标准体...  相似文献   

7.
兴海强国,加快海洋信息化建设步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海洋信息的获取、处理、管理和服务能力随着空间技术、GIS技术、可视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正在发生着根本性变化;海洋信息及先进的信息技术正在国家海洋管理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海洋信息化已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成为增强国力、推动海洋经济与海洋科技发展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8.
海洋信息技术是认识和开发利用海洋最直接、最便捷的手段.本文主要概述自2015年以来,围绕海洋观测监测、海洋物联网、海上通信组网、海洋信息基础设施、海洋数据处理以及信息应用服务等方面的新发展和新技术,并对后续发展提出简要建议.  相似文献   

9.
海洋系统测试评估方案(OSTEP)是美国为海洋系统选择新技术、引进新设备、促进新技术向应用状态过渡而开展的工程.文中介绍了海洋系统测试评估方案的目标和功能,详细分析了其技术特点,同时分析了海洋系统测试评估的设施及测试情况,并对我国建立海洋系统的测试评估方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由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承担的“中国海洋资源综合数据库集成”的建设是一项信息量大、技术含量高的系统工程项目。系统建设过程中,要应用信息科学、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技术、网络和通讯等多种技术。系统开发涉及到海洋化学、海洋物理、海洋气象、海洋法规、海洋经济、海洋制图、海洋遥测遥感等多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11.
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网络数据库等技术,设计开发一个集港口码头潮汐潮流精细化预报、海上搜救辅助决策、海上溢油及化学品漂移扩散辅助决策、海洋环境预警预报等功能于一体的宁波市海洋专题保障预报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宁波涉海涉渔部门提供精准直观、灵活多样的各项专题海洋预报产品,更好地服务宁波市海洋经济的发展,提升地方政府海上突发事件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中外数据挖掘技术在海洋应用的现状和进展的基础上,结合海洋数据特点及应用需求,提出了海洋数据挖掘技术应用模式,并介绍了基于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GIS 技术的海洋数据挖掘应用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系统架构.最后通过对赤潮预测的数据挖掘应用分析,验证了系统应用的科学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正>根据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2015年学术交流活动计划安排,拟定于2015年8~9月,召开"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第九届海洋测绘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全体委员会议暨第二十七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为了达到增进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加强技术合作的目的,本专业委员会将编辑出版《第二十七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欢迎大家踊跃投稿。论文撰写的具体要求如下:(1)论文应是反映海洋、江河、湖泊测绘领域内的有关理论研究、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测绘生产、测绘仪器、教  相似文献   

14.
一、概述 海图符号是用于标识海洋地理要素和航行标志的一种地图语言,也是海洋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模式识别的一种重要工具,一个好的符号系统将对地理信息系统产生积极的影响。 为了提高海图生产现势性,缩短生产周期,减轻作业员的劳动强度,满足社会对海图需求的迅速增长,我们致力于海图生产新技术的研究。利用引进的美国ESRI公司ARC/INFO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一系列的硬件设备,开发、建  相似文献   

15.
<正>由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主办的2016年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学术年会于11月10~11日在广西南宁市召开,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海洋测绘专业委员会和海军海洋测绘研究所承办了"现代海洋测绘发展"分会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理事长李维森致开幕词,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党组书记库热西出席大会并做重要讲话,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中科院院士侯建国,以及徐冠华、陈俊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计算机和计算机技术作为现代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已渗透到现代科学的各个领域和部门。毫无例外,计算机与计算机技术与海洋技术相结合,必然能促进海洋技术的发展。它为海洋技术提供了一个现代化的研究工具,使海洋技术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实现现代化。关于计算机的一般应用大家都很熟悉,这里仅就我认为与海洋技术有关的几个问题,提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17.
元数据对于海洋地质调查与研究数据的管理、共享与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ISO19115地理信息元数据标准为基本标准建立了海洋地质调查与研究专用元数据标准,该标准将有助于海洋地质调查与研究数据的规范化描述,促进地学数据的共享与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海洋地质图是海洋地质领域以野外地质勘查为基础,通过一系列技术处理所取得的成果图件,服务于整个社会的经济建设和科学发展。随着地理信息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的快速发展,编图技术日趋成熟。但目前的现状是编图工作仍延续传统的思维,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编制的数字成果图只是一幅纸质成果图的电子形式对等物,后续还得耗费大量时间用于数据的整理入库,造成编图工作与数据管理的脱节,工作效率低下。面对这种现状,笔者以成图建库一体化为思想,设计了海洋地质编图与数据管理一体化系统,用以规范成果图件的制作流程,架起海洋地质成果图编制与数据库建设之间的桥梁,推动海洋地质调查成果图数据的规范性、标准性和统一性。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海洋测绘数据库的研究始于八十年代。计划由专题数据、光栅海图和矢量海图三个数据库分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目前,已经建立了航标、潮汐、重力等专题数据库和黄海北部1:25万矢量海图数据库。目的是通过数据库的支撑,实现常规海图生产方式的变革,为电子航海图系统提供数字海图产品;为数字信息的分析、处理,提供海洋空间地理信息。  相似文献   

20.
数字海洋虚拟水下数字地形实现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海洋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实现虚拟的三维水下数字地形模型尤其关键。但常规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如ArcG IS等)尚不具备建立大区域数字海洋系统所需的一些关键功能。因此,根据数字海洋的特点,论述了数字海洋系统中实现水下数字地形的若干关键技术,即二重变换数字化技术,等深线到栅格数字地形直接生成技术,以及基于球面的三维地形显示技术等,并以数字南海系统开发作为实例,对提出的技术方法作了具体的实现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