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运用遗传算法求解土钉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系数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以土钉支护结构整体稳定性计算的圆弧滑动简单条分法为基础,运用遗传算法对北京某大厦基坑的土钉支护结构最危险滑移面的位置进行了动态搜索与确定,并计算了其稳定系数。结果表明基坑边坡在实施土钉支护后,其最危险滑移面将后移,同时表明遗传算法能够较准确地确定土钉支护结构最危险滑动面及其相应的整体稳定性系数,且可在优化设计中避免陷入局部最小值,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土钉支护结构优化的改进遗传进化-复合形算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梧松  吴玉山 《岩土力学》2002,23(2):228-230
对于土钉支护结构优化这样一个二重优化问题,采用改进遗传进化算法调整土钉设计参数,并利用复合形法搜索支护结构的临界滑面,从而得出保证工程安全可靠且造价最低的最优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
朱剑锋  陈昌富  徐日庆 《岩土力学》2010,31(5):1663-1669
针对土钉墙内部稳定性分析问题,提出一种能同时确定土钉墙任意形状最危险滑动面及相应安全系数的全局优化算法。首先,基于边坡极限平衡法中的Morgenstern-Price法,考虑土钉的加固作用,推导土钉墙安全系数计算公式。然后,分析简单遗传算法(SGA)和禁忌搜索算法(TSA)的不足,引进自适应遗传算法(AGA),用禁忌变异算子替换自适应遗传算法中的标准变异算子,提出一种新型的混合优化算法--自适应禁忌变异遗传搜索算法(ATMGA),并将其应用到土钉墙内部稳定性分析领域,建立土钉墙任意形状临界滑裂面稳定性分析优化算法。算例分析表明,(1)与单纯的SGA、TSA以及AGA相比,文中ATMGA法搜索效率高、收敛速度快且能准确地搜索到土钉墙最危险滑动面及其相应的最小安全系数;(2)土钉支护前、后临界滑面位置相差较大,建议在实际工程中对支护后基坑的临界滑面以及相应的安全系数进行重新搜索。  相似文献   

4.
深大基坑两级复合土钉支护现场测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北京国美商都深大基坑支护工程实践,介绍了砂卵石层中花管式土钉、普通土钉与预应力锚杆相结合的两级复合土钉支护技术的设计与施工方法.通过现场对土钉拉力、基坑位移和锚杆应力的测试与分析,较全面地研究了在砂卵石层中基坑两级复合土钉支护的工作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坡面设置一定宽度的退台会引起"退台效应",进而导致土钉墙受力特征的改变;复合土钉支护中设置预应力锚杆可以很好地控制基坑水平变形,但受土钉墙面层刚度限制和锚杆承压板厚度偏小等因素影响,锚杆锁定后预应力损失很大;土钉的最大拉力作用点连线向上向下延伸后,与边坡的最危险滑动面接近.  相似文献   

5.
邓东平  李亮  罗伟 《岩土力学》2012,33(6):1787-1794
在极限平衡分析框架内,使用滑动面搜索新方法和圆弧滑动面方法对地震作用下的土钉支护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考虑地震作用时,采用拟静力分析方法,并根据不同的条分模式,推导出水平地震动态分布系数的计算公式。针对地震效应下圆弧滑动面竖直条分法的不足,采用水平和竖直条分法相结合的改进方式。通过算例对比分析,并研究土钉支护间距与不同地震烈度条件下土钉长度的变化对边坡静力和动力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滑动面搜索新方法计算得的最小安全系数与圆弧滑动面方法的计算结果颇为接近,且比以往研究成果要小,可说明滑动面搜索新方法的可行性;在土钉支护边坡的静力和动力稳定性分析中,滑动面搜索新方法计算得的临界滑动面与临界圆弧滑动面接近,但表现出非圆弧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小土钉支护间距和增大土钉长度,可有效地改善土钉支护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土钉支护稳定分析的模拟退火-随机投点耦合算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充分地考虑土钉支护的特殊性,建立了一个比较精确的基于一般破裂面的土钉支护稳定性分析方法。对土钉支护内部稳定分析和外部稳定分析分别建立其优化数值分析模型;然后导入模拟退火算法和随机投点法,结合两者的特长建立了一种可有效求解该模型的耦合算法,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通过工程实例证明了基于一般破裂面的土钉支护稳定性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并得出了若干对土钉支护稳定分析具有参考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中国石油大厦复合土钉支护现场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桩锚与土钉复合支护在国内得到广泛地应用,但其分析理论和设计方法尚欠不足,实践远超过理论。结合北京中国石油大厦深基坑支护工程,介绍了桩锚-土钉复合支护内力的监测方案。通过对复合土钉支护中桩、锚杆、土钉受力的现场测试和分析,研究了桩锚-土钉复合支护各部分的受力机理,对深入认识桩锚-土钉复合支护的受力机理和桩锚-土钉复合支护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土钉支护因其施工简单、造价低、工期短和施工技术成熟等优点,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其设计计算理论缺乏,且现行规范给出的变形允许值存在不足,如现行土钉规范(规程)仅是简单地规定一个变形允许值,没有结合基坑的特点、支护类型、周边环境等因素来规定,更没有将基坑的变形与基坑稳定联系起来综合确定其监测指标预警值等,因此,导致这种性价比很好的支护技术有减少应用的趋势。利用变模量强度折减法对土钉支护变形和稳定关系进行了探讨性研究,经大量的计算分析,给出了土钉支护的变形与稳定统一判定指标--位高比 ,且计算发现,同一种土质、同一稳定系数K对应的不同高度H的位高比几乎相等。给出了一定强度和一定深度土钉支护位移预警值和最大位移允许值,利用给出的表格,可直接确定其位移预警值和最大位移允许值,便于工程师应用,也为实际土钉支护结构确定变形预警值提供了参考。提出的方法不仅能够确定土钉支护结构变形值,且对类似支护结构确定变形值也提供了一种方法和思路,对推进基坑规范完善和改进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水泥土桩复合土钉水平位移简化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会来  郭院成 《岩土力学》2007,28(9):1923-1926
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将支护体系受力计算的增量方法应用到水泥土桩复合土钉支护体系中。根据土体开挖卸载效应和土钉拉力的形成机制提出了土钉力增量比例系数的确定方法,实现了水泥土桩复合土钉支护体系中土钉力的增量计算方法,从而有效地反映了施工过程对土钉受力的影响,使得土钉的受力计算更符合实际。通过简化,根据支护体系中水泥土桩和土钉之间的变形协调关系、土钉的受力变形相关关系以及水泥土桩的受力变形相关关系,提出了水泥土桩复合土钉支护体系基于增量方法的水平位移计算模式。最后,结合工程实例,将该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该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杨光华 《岩土力学》2012,33(1):137-146
土钉支护是一种比较经济的支护方式,工程实践中已广泛应用,但其设计理论则相对缺乏。针对目前土钉支护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土钉力和土钉支护位移的计算分析,以工程实测资料为背景,根据侧壁主动土压力与总土钉力相等的原则,考虑施工过程的影响和增量法的思想,提出了基于经验和理论相结合的土钉力计算公式。按照弹性力学理论,对由于土的开挖引起支护的土体侧移提出了简易的位移计算公式。通过工程实测检验了公式的正确性。这些计算公式简便,其结果较符合实际,较好地解决了土钉支护设计的主要问题,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深基坑桩锚与土钉墙联合支护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工程界桩锚与土钉墙联合支护设计采用的是土钉墙与桩锚分开单独设计的思路。根据单独设计思路和桩锚与土钉墙联合支护基坑工程实际情况分别建立单独土钉墙数值模拟、单独桩锚数值模拟与联合支护数值模拟模型。通过不同设计方法的数值模拟与对比分析,得到以下结论:联合支护数值模拟同时考虑了上部土钉墙与下部桩锚支护结构,模拟过程与实际施工过程相符,结果较为合理;与联合支护模拟结果相比,单独土钉墙模拟得到的土钉内力,坡顶水平位移、坡顶沉降均较小,以此为设计依据使土钉墙偏于不安全;单独桩锚模拟与联合支护模拟相比则高估了锚杆拉力、桩顶沉降、桩身最大弯矩,使设计有些保守。  相似文献   

12.
汤风林  林希强 《现代地质》2000,14(1):100-104
复合土钉支护技术是在土钉支护结构中复合其他土体加固技术的综合支护技术 ,是近年来在城市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土钉支护技术。通过工程实例讨论了广州地区复合土钉支护工程中使用的基本支护结构、施工技术和工艺流程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3.
赵杰  邵龙潭 《岩土力学》2006,27(Z2):75-80
在平面应变条件下,对采用水泥搅拌桩复合土钉支护的基坑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采用有限元稳定分析方法评价基坑的稳定性。通过对复合土钉工作机理的分析,并与普通土钉支护的基坑进行比较,分析二者的差异。通过分析不同支护参数的影响,研究基坑的变形以及稳定性变化规律,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软弱土层复合土钉支护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杨茜  张明聚  孙铁成 《岩土力学》2004,25(9):1401-1408
复合土钉支护是从土钉支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应用范围更广的一项基坑支护新技术。笔者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复合土钉支护的作用原理,为其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促进了这项技术快速发展。基坑模型采用“相似模型的长度与变形的时间成反比”的相似法则设计,相似比为1:10。试验模拟现场分步开挖与支护的过程,测试内容包括土体位移、地表沉降、基底隆起、地面裂缝及超挖引起的破坏形态。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土钉支护能够充分调动周围土体共同作用,有效地控制基坑变形;复合土钉支护中止水帷幕的插入深度和强度对控制边坡变形与失稳有较大作用;复合土钉支护效果明显优于一般的土钉支护。  相似文献   

15.
复合土钉墙支护FLAC3D数值模拟与实测结果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尚根 《岩土力学》2008,29(Z1):129-135
针对深基坑复合土钉墙支护的特点,运用FLAC3D软件进行深基坑开挖与土钉支护过程的数值模拟,计算中采用摩尔-库仑弹塑性模型,接触面运用接触单元来模拟土体与土钉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计算得到了基坑不同开挖及土钉支护过程中土钉轴力沿钉长分布、墙后土体深层水平位移、周围地表沉降、坑底隆起及潜在滑动面等变化情况,并与实测结果比较发现二者吻合较好,计算结果对工程施工和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说明所采用的FLAC3D计算模型和分析方法是可靠的,能够满足工程的精度要求,能够较好地运用于实际工程中的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16.
土钉墙是应用最广泛的边坡支护方法之一,其经济适用性在很多边坡工程中得到证明。但是土钉墙支护也有缺点,整体刚度差在一定程度限制了土钉墙的应用范围。在工程实践中,出现了微型护坡桩与土钉墙联合支护的复合支护结构,提高了支护结构的刚度,在很多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微型护坡桩和土钉墙联合支护结构的设计和实践效果予以研究,得到了一些可用于指导工程实践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蔡枫  郑永来 《岩土力学》2009,30(Z2):560-564
从减少基坑开挖过程中坞墙位移和控制坞壁渗水角度出发,利用数值模拟分析,探讨在深基坑开挖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普通土钉墙和用于船坞坞室基坑开挖中的复合土钉墙技术,将联合劲性水泥土搅拌桩的复合土钉墙用于干船坞的坞墙结构。从工程探讨角度,研究土钉联合劲性水泥土搅拌桩、预应力锚杆的复合土钉墙在干船坞这一特定条件下的应用问题,并通过分析模拟结果,为干船坞坞墙设计施工过程中安全问题提出一些注意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