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0年代发展起来的养殖业,给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但是,自1993年6月份以来,由于虾病在全国蔓延,又几乎使我国养虾业受到毁灭性打击。然而,我国的海水养殖业并没有就此止步,在海水养殖专家与沿海各地养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我国沿海各地尝试吊箱养殖、二茬养殖、立体混合养殖等模式的养殖取得显著效益,特别是混合养殖捷报频传,为大规模立体混养开创了养殖新路。  相似文献   

2.
通过以海水养殖动物病原菌为靶细菌在象山港养殖水域成功诱导分离到各种蛭弧菌,开展了蛭弧菌、弧菌、异养细菌季节生态分布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或同种不同菌株宿主所对应的敏感蛭弧菌数量呈现明显差异,付溶血弧菌敏感蛭弧菌检出率(数值)最高。同一宿主检测出的敏感蛭弧菌在近岸海水、池塘水及底泥中的分布呈现差异,其分布特征与异养细菌、弧菌的分布特征呈正相关。近岸海水中异养细菌和弧菌总数均高于塘内海水;虾塘表泥中异氧细菌和弧菌总数均高于近岸海水和池塘海水中细菌数量;夏季各种细菌数量最高,冬季最低。蛭弧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  相似文献   

3.
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海水养殖业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现状中国的海水养殖业有着悠久的历史 ,尤其是近10a来发展很快。在海水养殖历史上 ,最早被利用的场地是潮间带 ,主要进行贝类、对虾、以及海水鱼类的池塘养殖。浅海养殖主要是在水深15m以内的浅海水域进行。近几年来 ,50m以内的水域也开始加以利用。养殖的方式主要包括各种筏式养殖、底播增殖和网箱养殖等。底播增殖的品种有扇贝、鲍鱼、海参、魁蚶、泥蚶、杂色蛤等等。2000年 ,我国海水养殖面积已达1243703ha ,海水养殖总产量已达10612865t。主要养殖种类有 :海带、紫菜、裙带菜、麒麟…  相似文献   

4.
日本对虾亲虾驯养过程蜕壳和死亡规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林琼武 《海洋科学》2000,24(10):9-11
日本对虾(Penaeusjaponicus)是我国海水养殖的经济种类之一。近年来 ,对虾养殖业遭受病害 ,损失惨重 ,使这一渔业支柱产业滑到将要崩溃的边缘。人们在选择养殖品种上对原来北方地区主养中国对虾(P.chinensis)、南方主养斑节对虾(P.monodon)和长毛对虾(P.pencillatus)的格局作了相应的调整 ,日本对虾备受青睐 ,其养殖面积及区域不断扩大。目前 ,我国南起海南北至辽宁都已形成大规模生产 ,并日益扩大[1]。国内外关于日本对虾亲虾越冬 ,促熟多有报道 ,对虾人工催熟的技术在生产中…  相似文献   

5.
日本对虾亲虾性腺多次成熟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是我国海水养殖的主要经济种类之一.近年来,对虾养殖业经受严重滑坡,人们对原来北方地区主养中国对虾(P.chinesis),南方主养斑节对虾(P.monodon)的格局在养殖品种选择上也作了相应的调整,日本对虾倍受青睐,其养殖面积及区域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南起海南北至辽宁均已形成大规模生产,并日益扩大[1].  相似文献   

6.
海水工厂化养殖废水处理技术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随着海水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市场需求的扩大 ,近10年来我国海水工厂化养殖得到了迅速发展 ,由此导致海洋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养殖海水体系中的初级生产者种类和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高密度养殖生物的生长需要 ,养殖过程中需投放饵料和化学品 ,作为养殖生物生长的营养和消毒剂等。这样 ,若不对养殖废水加以处理直接排海 ,养殖废水中所含的剩余饵料、化学品残留物、以及富含氮、磷、有机质和毒性物质的养殖生物排泄物会加剧养殖邻近海域海水富营养化程度和水质污染[1 ,2],并引发有害赤潮等海洋生态环境问题[18]…  相似文献   

7.
雷霁霖 《海洋科学》1994,18(1):19-21
自1985年水产品价格全面开放以来,我国水产生产连年上台阶。1992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已达1546×104t,踞世界榜首;水产养殖高速挺进,产量已接近总产量之半。这是坚持以养为主,全面调整产业结构的良好开端。我国的水产养殖,尤其海水养殖,从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何以会出现大步向前、蒸蒸日上的好势头?其主要原因有:1.党和国家制订了一系列富民政策,为沿海渔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比较宽松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环境;2.自然资源衰落,国家极力倡导开发海洋,国民的水域国土观念和开发意识不断增强,养殖积极性日益提高…  相似文献   

8.
对虾是我国海水养殖生产中的主体产品之一。但是,在发展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最突出的是对虾养殖环境在发生着某些不利的变化:如虾池“老化”,泛池浮头,底质败坏;沿岸海水污染日趋严重,自然海水的溶解氧出现低于正常指标的现象。由于养虾生态环境的变化,给对虾养殖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致使有的养虾单位投入大,效益低或亏损。因此,应对养虾生态环境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1.改善养虾生态环境,实现稳产高产随着养虾生产的发展,虾池环境逐年恶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类对鱼蛋白需求的逐年增加及近海渔业资源的逐年衰减,海水养殖业迅猛发展,名、特、优养殖品种正渐被渔民所熟知。近几年,鲈鱼已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养殖品种,特别是虾池养殖鲈鱼,时间短、见效快,正在得到大面积的推广。现将虾池养鲈的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①对养殖池塘底质的研究目前尚较少[2]。由于放养生物对投入的饵料和肥料的利用率很低,经过多年养殖的池塘底部往往会形成很厚的淤泥,底泥中有机质大量积累后容易形成厌氧微环境[3],对底栖生活的养殖种类造成危害,因此,减轻养虾池底质中有机质的积累是改善对虾养殖环境的重要内容。作者1995,1996年进行了两次围隔养殖实验。本文初步讨论了不同养殖方式对海水实验围隔底泥中有机碳和氮磷含量的影响,以期为今后对虾池养殖生态系统结构优化提供基础资料。1材料和方法实验的时间、地点、围隔构造以及放养和管理的有关细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