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地震小区划、概率设定地震和广泛收集地震地质、建(构)筑物、生命线工程、地震次生灾害源、社会环境与经济人口数据等的基础上,对东莞市区89.3 km2范围工作区开展震害预测与防御对策研究,得到不同烈度下建(构)筑物、生命线工程的震害分析结果,以及地震次生灾害影响、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评估结果,对工作区及东莞市的抗震能力进行...  相似文献   

2.
日本兵库县南部大震灾对太原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日本阪神地区和太原市的活动断层、地震活动、城市工程地质环境、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老旧城区、生命线工程、次生灾害、震灾预测、防震意识等9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提出太原市在防震减灾中应引以为鉴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3.
2015年7月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0 km。利用地震应急期间快速收集的有限资料,进行了基于地震前后同一传感器、相似时相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比分析研究,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对房屋建筑物损毁情况、地震地质灾害调查、生命线工程损毁程度等方面开展了灾情遥感应急应用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皮山地震的重灾区为固玛镇及皮西那乡,地震造成老旧土木结构房屋毁坏严重。地震未形成大规模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然而受地震断裂带及场地类型、土壤成分等因素影响,出现小面积砂土液化及崩塌等,但未对生命线工程造成严重损毁。  相似文献   

4.
宋俊高  朱元清 《地震学报》1998,20(2):210-216
随着城市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的防震减灾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对城市防震减灾应急决策信息系统的建立提出几点设想.此系统主要包含地震灾害损失快速预估子系统(主要包括:输入地震信息、地震烈度分布、社会各要素的地震易损性评估等)和地震应急决策信息子系统(主要包括:建议救灾方案、人员避震疏散方案、危险品存贮点的危险程度警告及防范措施、地震火灾辅助决策、救灾指挥部位置确定等). 认为各类建筑物(含生命线工程)的数据资料的调查与收集是建立此系统最为重要且难度最大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何新社  徐钦 《高原地震》2014,26(3):57-61
兰州是中国最典型的唯一河谷型特大城市,市内多次发生或遭受到强地震波及影响。特殊的地质构造和自然地理环境,使兰州市的震害尤其是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表现出多样性、多发性、复杂性和严重性;由于城市的政治、经济结构和地位的影响,使灾害的危害表现在整体性和全局性上,因而兰州市在地震灾害面前又显示出脆弱和易损的一面。建立健全全市防震减灾的机制,预防各种次生灾害,尤其是包括滑坡在内的地质灾害,确保生命线工程的安全和正常运转,提高各级政府的管理水平,强化公众的综合应急应变能力,是做好兰州市防震减灾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6.
2007年宁洱6.4级地震震害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宁洱6.4级地震4个烈度区的分布情况,详细介绍了本次地震造成的各类建筑物震害、各烈度区的建筑结构特点和震害特征、生命线工程和水利设施的震害以及地表裂缝、滑坡和沙土液化及喷沙冒水等地震地质灾害,并对形成震害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张桂欣  孙柏涛  陈相兆 《地震》2017,37(4):69-79
生命线工程的震害及损失评估工作对于震害防御和震后地震应急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但是, 生命线工程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网络系统, 目前对其开展的震害及损失评估研究工作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 本文充分利用研究较多且较系统的建筑物震害及损失评估结果, 结合历次典型历史地震震害中建筑物和生命线震害情况, 通过分析建筑物损失和生命线工程损失的数量关系, 建立二者之间的关联模型; 通过对人口、 GDP、 土地利用等公里网格数据进行分析, 给出中国大陆地区的分区分类原则, 建立分区分类的生命线工程地震直接经济损失分析模型; 基于GIS软件平台, 开发了生命线工程地震直接经济损失分析模块, 利用该模块, 得出了四川省不同地震烈度下的生命线工程直接经济损失空间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8.
吴静 《山西地震》2012,(3):39-42
近年来,全球不断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其中以地震带给人们的威胁最为严重。新西兰在短期内经历了两次大地震,其建筑物的破坏、次生灾害的严重程度、人员伤亡程度及损失等等却是比较轻微的,这依赖于新西兰政府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视以及民众危机意识的提升。介绍了新西兰城市的防震减灾体系概况,提出了我国城市在防震减灾方面应该加强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9.
邹从学 《华南地震》1995,15(3):95-99
介绍了地震后可能引发的地震火灾、爆炸等次生灾害;讨论了地震火灾及损失的影响因素;根据次生灾害源的分布,初步定性预测它们可能带来的损失及影响。  相似文献   

10.
周斌 《内陆地震》2005,19(2):129-135
较为全面地分析了胜利油田次生灾害源的特点和抗御地震次生灾害的能力,针对一些次生灾害源抗御地震能力较低的同题,提出了合理化的整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浅谈建筑物加层中的抗震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琴 《山西地震》1997,(3):58-59
叙述了建筑物增层的现实情况,提出建筑物尤其是处于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建筑物增层时,必须考虑建筑物的场地、结构、材料等抗震因素。  相似文献   

12.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的初步成果,分析了湾区城市群地震环境、承灾体分布和场地特点,提出了两种确定地震输入的设定地震原则,即潜在震源区设定地震原则和最大风险设定地震原则,按照这两种原则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城市群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场地条件影响的地震灾害风险表达式,探索了适合三维模拟非一致激励地震动输入的建筑物和生命线工程灾害风险评估方法,提出了建筑物和生命线工程灾害风险评估中考虑场地影响的思路,为客观地评估城市群地震灾害和损失风险提出了可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以ArcViewGIS平台为开发平台,利用网络划分技术对鞍山市建筑物进行了单元划分,对每个单元进行了建筑物群体震害预测;在ArcViewGIS平台上构建信息管理系统的技术思路与实现步骤:最后给出了反映鞍山市建筑物在不同地震烈度下的破坏结果,以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情况。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地震海啸灾害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印度洋地震海啸的灾害是严重的。本文介绍了印度尼西亚在这次地震海啸中的灾害情况,包括建筑物的破坏、生命线工程的破坏等。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With urban reformation and opening becoming deeper, the work of protection against earthquake and disaster reduction would be more important. In this paper, some ideas are suggested about establishing the information system for emergency decisions on protection against earthquake and disaster reduction in cities. The information system mainly includes a subsystem for rapid evaluation of damage loss from earthquake (which includes input of seismic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of earthquake intensity, evaluation of seismic fragility on all social factors and etc.) and a subsystem for the decisive information of seismic emergency (which mainly includes project of disaster relief, project of personnel evacuation, dangerous degree warning for the dangerous articles-storing places and protection measures against them, assistant decision on fire due to earthquake, location of head-quarter for providing disaster relief, and etc.). It is thought that the data investigation and collection about all kinds of buildings (including lifeline engineering) are the most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work as establishing this system.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云南省建水县的建筑物、人口数量、生命线工程、地形地貌等数据,选取地震灾害损失风险评估因子,利用评估模型对设定烈度下可能造成的人员死亡、房屋破坏、滑坡密度等进行计算,给出地震灾害损失定量评估结果。在传统风险评估方法基础上,对无法建立灾害损失关系的承灾体用风险暴露量来代替灾害损失量进行风险评估。最后应用极差变换法对地震灾害损失的不同因子进行标准化,通过综合赋权划分地震灾害风险等级。结果表明:建水县地震灾害高风险的乡镇有5个,主要分布在建水北部的曲江,南部的南庄、西庄、临安、官厅一带;中风险乡镇有6个,低风险乡镇有3个。  相似文献   

17.
在收集西安市城市基础信息资料、城市建筑物、生命线单体预测结果、震害防御对策与辅助决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为西安市阎良区开发了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区域基础地理信息、震害预测数据库、震害评估、辅助决策等子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震前预防和震时应急的辅助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