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近年来陕西省秦巴地区金矿找矿难度增大,笔者在研究金的富集规律、建立区域不同类型金的典型矿床地球化学找矿模式的基础上,遵循相似地质条件和相似异常特征有可能找到相似矿床的经验规律,从Au异常分布特征、元素组合特征及地质背景研究入手,结合目前的金矿勘查成果,通过分析对比,对异常分类、筛选,将陕西省秦巴地区划分为12个金找矿预测区,并指出了各预测区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控矿条件、主要的找矿区域及矿产类型,为该区下步金找矿工作部署,找矿方向提供了方向及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报告系统地介绍了北山地区所建立的晚前寒武纪地层系统和剖面。根据岩石特征、沉积旋回、生物组合、地壳运动、冰川作用、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年龄等,将其划分为四个系(群)和十二个组。分别论述了各群、组的主要特征、重要地层界线及时代划分与对比;探讨了该区晚前寒武纪古地理概况。尤其是着重解决了该区长期悬而未决的青白口系问题。提出了该区上前寒武系可分别与我国蓟县和峡东以及苏联的南乌拉尔剖面进行对比.本研究报告是对北山地区上前寒武系研究较系统而全面的总结。经地质矿产部科技司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组织的评审认为,该报告“较大地提高了研究地区的地质研究程度,是一份较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可供地质普查勘探、教学和科研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论文主要涉及扬子地台北缘川东地区非海相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植物化石、植物古生态沉积环境及其地层的划分对比,是地矿部“七五”重点攻关项目《秦巴地区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和主要矿产成矿规律研究》的一部分。 1.须家河植物群及其划分对比 须家河组是一套含煤碎屑岩系,产丰富植物化石。本文鉴定描述的植物化石采自达县铁山、开县温泉、合川县炭坝和宣汉县七里峡,计有46属85种,以苏铁类和真蕨类最丰,分别占种数的29.1%和25.5%。根据岩性、岩相和生物组合,须家  相似文献   

4.
西安地矿所秦克令副研究员历时四年完成了《陕、甘、川交界处摩天岭区碧口群层序、时代对比研究报告》,对碧口群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秦克令所研究的位于陕、甘、川交界处摩天岭区的变质岩地层,早在1944年叶连俊、关士聪先生就命名为碧口系,时代定为震旦一志留纪。解放后,陕、甘、川三省的一些地质队在该区作了大量地质工作,将其更名为碧口群。但因种种条件所限,对碧口群的地层组合、时代归属、总体构造形态等长期没有统一定论。1985年,地矿部将秦巴地区重大地质问题和主要矿产成矿规律研  相似文献   

5.
“七五”期间,地矿部开展了秦巴地区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和成矿规律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在原陕西省地矿局总工程师尚瑞钧和方永安高级工程师的倡导下,陕西省地矿局地质成果编辑室于1992年给区调队下达了成果转化应用课题,其目的是对科研成果消化、吸收、转化、应用。“七五”秦巴科研采用了现代地层学、变质地质学、微体古生物、同位素地质、板块和地体构造、造山带和韧性剪切带等地质新理论和新方法,基础地质研究内容丰富.对秦巴地质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为使这些成果更好地为地质找矿服务,现仅就秦巴变  相似文献   

6.
吉南珍珠门组的解体与古-中元古界层序的重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辽东吉南是我国古-中元古界发育最好的地区之一,但两省古-中元古界地层划分方案并不一致,使两省古-中元古界地层无法对比.通过岩石组合、构造变形、地球化学、年代及生物地质特征的对比发现Ⅰ、Ⅱ区镁质大理岩是在不同地质时期、不同大地构造环境下形成的.Ⅰ区时代为中元古代,Ⅱ区时代为古元古代.对吉南古-中元古界层序进行了重新划分.中元古界划分为大红峪组和高于庄组.古元古界划分为集安群、临江群、大栗子群.  相似文献   

7.
<正> 大兴安岭北中段及西邻海拉尔盆地中生代后期火山沉积岩系发育,伴生有用矿产,但地层划分和时代对比上,分歧甚大,经1976年编制东北地区区域地层表办公室的努力,基本得到协调,但随地质工作和煤炭、石油调查的开展,又有新的发现,在地层划分和时代归属上又产生新的分歧和问题,分歧的焦点是兴安岭群和札赉诺尔群的划分与时代归属问题,为讨论方便先将有关地层做一简介。  相似文献   

8.
根据岩芯观察结果,结合区域地质、钻井及测井资料分析表明吐鲁番一哈密盆地吉深1地区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地层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在沉积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多种地层对比方法,对勘探新区进行科学、合理的地层对比.结果表明:水西沟群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的平原和前缘亚相,各亚相体对应于“组”的级别地层单元;厘定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的地层界限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的相变界面;以上、下两套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河漫沼泽微相稳定的煤层为区域对比标志层,准确控制目的层,并利用沉积旋回和岩性对比,进一步将各亚相体划分出相当于“段”的级别的地层单元.由此建立的沉积认识的地层对比格架,能够客观反映地层沉积的变化,为下一步地质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此项目是地矿部“七五”期间重点攻关项目“秦巴地区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和主要矿产成矿规律”中的三级课题“秦巴地区三叠纪地层古生物群的研究Ⅲ”.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系古生物教研室承担,自1985年至1988年历时四年,全面完成了任务.同时,对晚海西一印支期构造发展史也进行了深入研究.三叠纪是秦岭地质发展史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形成大型裂陷槽,发育了巨厚的地槽沉积,在秦岭中东部有大片印支期岩浆岩.西部有发育的印支期火山岩,南秦岭主体属印支褶皱带,北秦岭亦有印支运动,三叠系中还有重要的矿产.因此,对秦岭及邻区三叠系的研究既有理论意义,也有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0.
滇中地区“因民角砾岩”的成因及归属问题目前暂无定论。笔者通过对东川-易门地区前人所划的因民组“因民角砾岩”进行1:5万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对其进行了初步的分类。根据其成因及时代划分为复成分砾岩、冰碛砾岩、滑塌角砾岩、引爆角砾岩和构造角砾岩。对“因民角砾岩”成因及时代的研究,特别是“冰碛砾岩、复成分砾岩”的提出,对于解决滇中早前寒武纪地层层序、时代归属、构造格架、大地构造位置及大区域地层对比,探讨滇中元古宙地史演化、古环境研究以及指导找矿都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粤西郁南—德庆地区奥陶系属类复理石碎屑岩建造,地层划分标志不清晰,古生物化石稀少,在地质填图和区域对比中可靠性不足。在野外地质调查及剖面测制的基础上,结合新发现双壳类、三叶虫、腕足类等化石,本文对该地区奥陶系岩石组合特征、基本层序、沉积环境、地质时代及区域对比进行了阐述,为云开地块周缘早古生代的地层划分对比及区域地质演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秦岭巴山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和成矿规律研究是我国地学的重要项目,我院是这项重大科学研究的参加单位之一.我院承担了二个二级课题和若干个三、四级课题.经院领导研究决定,秦巴科研项目作为我院重点项目之一.1.要以改革的精神把“秦巴”科研摆在我院重点项目来全面安排,要通过“秦巴”项目,拿出我院各学科高度综合,相互渗透、水平较高的成果;2.要求在“秦巴”地区逐步建立我院教学、科研较长远的基地;3.要充分保证这项科研项目研究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承担课题的教研室和单位要挖掘潜力,保证足够的人力;4.“秦巴”地区自然条件困难,因此,后勤部门要大力协助落实交通和野外供应问题;  相似文献   

13.
“秦巴地区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和主要矿产成矿规律的研究”项目是地矿部“七五”期间的重点科研攻关项目之.4年来在地层、构造、岩浆岩、地球化学和矿产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其中是对变质地层的研究更为显著,除探讨其时代和层序外,还阐述了原岩特征和生成的构造—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4.
对二郎坪群的层序划分及时代归属问题,长期以来存在较大分歧。作者根据在南召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重新厘定了该群的层序,由下而上划分为小寨组、火神庙组,大庙组,各组之间均为整合接触关系.同时,在火庙组新发现一批丰富的头足及腹足类等古生物化石,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及同位素地质年龄资料,作者认为二郎坪群不可能属于三叠纪或早—中元古代,其形成时代主要应为中奥陶世时纪的沉积.  相似文献   

15.
滇中地区因民角砾岩类型、特征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平  宛胜  戴启  田素梅  赵江泰  吴嘉林 《地质论评》2021,67(5):67060003-67060003
滇中地区“因民角砾岩”的成因及归属问题目前暂无定论。笔者通过对东川-易门地区前人所划的因民组“因民角砾岩”进行1:5万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对其进行了初步的分类。根据其成因及时代划分为复成分砾岩、冰碛砾岩、滑塌角砾岩、引爆角砾岩和构造角砾岩。对“因民角砾岩”成因及时代的研究,特别是“冰碛砾岩、复成分砾岩”的提出,对于解决滇中早前寒武纪地层层序、时代归属、构造格架、大地构造位置及大区域地层对比,探讨滇中元古宙地史演化、古环境研究以及指导找矿都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海南岛陀烈群与逗文庄群的时代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国祥 《地层学杂志》1993,17(3):219-223
<正> 陀烈群和逗文庄群是1964年广东省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大队创建,代表五指山地区早古生代的地层单位。由于缺少决定时代意义的化石,其时代是长期争论的地质问题。近年来1:5万区调和科研工作发现了较多化石,为本区地层进一步划分提供了依据,但出现取消长期习惯使用的群名的趋势,具代表性划分方案见表1。  相似文献   

17.
辽东吉南是我国古一中元古界发育最好的地区之一,但两省古一中元古界地层划分方案并不一致,使两省古一中元古界地层无法对比。通过岩石组合、构造变形、地球化学、年代及生物地质特征的对比发现Ⅰ、Ⅱ区镁质大理岩是在不同地质时期、不同大地构造环境下形成的。Ⅰ区时代为中元古代,Ⅱ区时代为古元古代。对吉南古一中元古界层序进行了重新划分。中元古界划分为大红峪组和高于庄组。古元古界划分为集安群、临江群、大栗子群。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大别群、红安群、应山群是湖北省大别山—河南省桐柏山南麓广泛出露的前震旦纪地层(图1)。长期以来,一些地质前辈、院校和各地质单位对上述地层及变质岩学进行了大量工作,积累了较丰富的地质资料。但是,由于地层时代确定缺乏依据,各群之间的接触关系不清,致使地层划分和对比较混乱,在对该区的大地构造问题的认识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相似文献   

19.
《秦巴地区花岗岩类及其含矿性研究》是地质矿产部《秦巴地区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和主要矿产成矿规律研究》项目下设的一个二级课题.该课题第一阶段(1975~1976年)由陕西地矿局负责,具体任务由陕西地矿局区调队花岗岩研究室承担.下面对第一阶段的进展作一简要报导.1.首次对察巴地区花岗岩类岩石进行了区域上的总结.  相似文献   

20.
秦岭地区是认识我国地质一成矿特征的一把钥匙,是沟通我国南北方地质关系的一座桥梁.经地质工作者多年的艰苦努力,秦巴地区的地质一找矿工作获得了丰硕成果.但仍有许多地质和找矿方面的重大问题有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