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勘探网密度的合理性是指满足矿床某储量级别精度要求(包括矿体边界、品位、厚度、体重等参数的精度)的最经济的勘探工程间距,也就是最佳勘探网密度.勘探工程间距过稀就不能探明矿床的地质情况,资料可靠性差,影响矿山的建设与生产,反之,勘探工程间距过密就会延长勘探工作时间,影响矿山建设速度,同时积压了国家建  相似文献   

2.
地质勘探实践中,有时要涉及到被勘探矿床中的小矿体勘探程度问题.从确保矿山设计合理、建设顺利、生产正常、充分开发利用地下资源、满足国民经济建设需要出发,在勘探主要和一般矿体(以下简称主矿体)的同时,必须勘探评价赋存于其上下盘的零星小矿体.顾名思义,这类矿体,储量规模不大、形态较复杂、勘探难度较大、地质效果和经济效果差.因而勘探工作中往往易被忽视,致使其勘探程度不足,给矿山生产建设带来一定影响. 不可否认,小矿体虽不及主矿体影响大,但亦是一个关系到矿床勘探程度是否合理、能否满  相似文献   

3.
为了多快好省地开发矿业,许多矿区正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实行露天开采.对于分布广泛的鞍山式铁矿来说,尤其是这样.实践经验证明,露天开采的矿区,只有考虑到开采方法的特点,合理地安排地质勘探工作,才能适应矿山设计、建设和生产对地质资料的需要.一、关于矿体边界的圈定在露天开采的矿区,矿体边界必须用勘探工程具体控制,取得工业储量,而不应当是推断的远景储量,这与井下开采的矿山是不同的.矿体边界的准确程度,直接关系到露天矿的开采境界线的合理确定,因而也影响到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矿床地质勘探工作,总结经验提高认识水平,对于如何合理划分勘探类型,选定合适的勘探网度,正确部署勘探工程,以保证规范要求的勘探程度,缩短勘探周期,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方面进行了探讨。矿床勘探类型的划分,取决于矿体(层)本身稳定程度,构造复杂程度不是划分勘探类型的依据。构造应按矿床勘探各储量级别的要求进行勘探控制研究。矿床勘探程度中对各级储量比例以及勘探深度要求,勘探类型的合理确定是关系矿床勘探周期,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矿床勘探程度,应以矿山(井)开采规模、服务年限确定。  相似文献   

5.
陈强  叶德书  赵爽  和秀林  杨曼 《贵州地质》2014,31(3):170-174
本文以务川大竹园铝土矿床为例,用100× 100 m和200× 100 m钻探工程网度分别与200×200 m钻探工程网度进行对比,对其矿体厚度、矿体形态、主要化学成份含量及资源量变化进行分析对比,100× 100 m或200× 100 m工程网度都能更好地控制矿体形态、厚度、空间位置和矿石质量.勘探网度放稀圈定矿体更为合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对务正道地区沉积型的铝土矿床勘探,不能机械地套用勘探工程网度,应根据规范合理加密工程控制,从而满足矿山开采设计和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数理统计在地质勘探工作中的应用已有三十余年历史.由于学者们对矿体地质数值之性质所持意见不同,因而数理统计在矿床勘探中之应用至今仍为争论之问题.但近年来,在地质勘探界中对数理统计持完全否定意见者已日益减少,而结合矿体地质特点,探讨其在勘探中之合理应用条件者则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数理统计已成为深入探讨勘探理论和解决勘探生产实际问题所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在已有的地质勘探文献中,尚未见有利用数理统计方法直接探讨矿床合理勘探手段的报导.至于勘探工程合理间距的数学分析法,则大都以首先确定矿体某标志或整个矿体的变化系数为基础.作者等在研究某矿床之勘探方法时,曾试用数理统计方法探讨矿床合理勘探手段问题.此外,还可利用这方法作为分析合理工程间距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7.
李建飞 《云南地质》2011,30(4):439-442
对部分矿体基建探矿前后矿体主要特征及资源储量对比,探讨矿体控制程度和控制网度问题。原勘探工作对矿体的控制程度很高,矿山生产探矿可适当放稀间距,减少工程量,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8.
地质储量是进行矿山建设和生产的基础,地质部门总是力图使提交的地质储量能满足矿山生产的需要,而设计和生产部门也期望地质储量有较高的可靠性,以保证生产的稳定和均衡.但地质储量和其他物质不同,它埋藏在地下,赖以赋存的控矿因素较多,大部分矿体具有形态复杂,矿石组分不均的特点.勘探阶段又往往期望使用较少的投资和工程计算较高级别的储量,因此所圈定的矿体和计算的储量与实际总有一定的出入,即谓误差.加密勘探工程可以缩小误差,但这却要成倍增加勘探投资和延缓勘探周期.一般金属矿床的地质储量提高一个级别要增加2~4倍工  相似文献   

9.
储量分级方法和各级储量的标准问题,是找矿勘探和矿山生产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政策性问题.在矿区开发的各个阶段上,矿产储量的级别也不断提高.矿量升级过程,就是我们对矿体的揭露和研究程度逐步深入的过程.经过升级,储量的用途也由编制地质勘探设计和矿山发展远景规划的基础资料变成编制矿山年度开采计划的依据.在地质勘探和矿山生产建设工作中,储量分级的方法主要有比较广泛使用的三类五  相似文献   

10.
矿山生产探矿的主要任务是运用一整套多快好省的勘探方法,探明供开采的矿量.为此,要在矿床地质综合研究及勘探工程综合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总体设计.采用坑探和岩芯钻探进行综合勘探是符合我国金属矿山地下探矿和开采的具体要求的.经过几年的试验和生产实践证明,用人造金刚石小口径岩芯钻探作为矿山辅助探矿手段比完全采用坑道掘进探矿具有一系列优点: 1.矿体揭露点多,由30米加密控制到10~15米,有利于控制矿体边界、降低矿石损失和贫化. 2.平均台班进尺5米以上,平均时效1.87米,比坑探提高四、五倍,从而加快勘探进度. 3.岩(矿)芯采取率平均80%以上,有时达  相似文献   

11.
新疆鄯善小草湖硝酸盐矿床,近地表半裸露产出,具席状矿化特点。矿体形态简单,矿层平均厚度仅0.41m,NaNO_3平均品位为4.17%;矿区楔状盐溶裂隙发育,使矿体连续性遭到破坏。通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矿体产状、矿层厚度、矿石品位、矿体连续程度等的分析,确定出合理的勘探面积、网度和储量级别。针对有异于一般矿床的某些特点,在勘探工程布置、取样及使用“含矿率”参数等方面采用了适当的处理方法。这对同类矿床的勘探工作,具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石咀铜矿发现于1877年,1906年开始土法开采.经过清末、国民党反动派统治及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掠夺,几十年里这个矿山没进行很好的研究和勘探,反而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东北解放后,党和国家对该矿山极为重视.自1949年12月至1963年,前后派去的调查队、勘探队、科研队(组)二十多起,投入了大量勘探工程.控制深度达1200米,开采深度达95O米.由于主矿体采尽,矿山于1964年闭坑,继续找矿工作也因之停止.1977年,我们有机会再次对该矿山进行了观察和研究.遗憾的是矿坑已封闭多年,  相似文献   

13.
矿床勘探网度原理和控制程度的科学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宗藩 《广东地质》1996,11(2):71-78
矿床地质勘探的基本网度,应为矿床(体)的典型地质变量--变化趋势波长的1/2,加密工程间距应为变化趋势波长的“2”的整约数,矿床勘探的控制程度要遵循勘探网度原理,将勘探工程分为总体控制和局部控制,用基本网度进行总体控制,按矿山建设方案对储量和精度的要求部署局部控制,加密控制矿山的首采地段和确定影响开拓的地质问题,为建设设计提供依据,并为开采所利用。矿床地质勘探阶段可用综合制图,网度对比和地质统计分  相似文献   

14.
建国以来,我国金属矿的地质勘探和矿山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探明了大量矿产资源,积累了丰富的勘探经验和地质资料,为金属矿床勘探方法的总结,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基础.为了总结经验,探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合理勘探方法,十多年来,我们曾对一些铁、铜、多金属矿床和生产矿山进行实际调查.本文结合近年来的工作成果,对金属矿床勘探方法的主要经验,谈谈个人认识,供作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矿山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露天开采的矿山也将逐渐增多。露天开采的矿区和坑下开采的矿区的勘探工作,有它们的共同点,但也各有特点。不论是露采还是坑采的矿区,都需要查明矿床构造、矿石质量、矿床规模、矿体形态、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等等。但是,露天矿要通过勘探着重查清的是对开采境界有影响的矿体边缘和深部的形态和产状、矿体上盘岩体的岩性和构造特征,以便合理地确定采场的设计。对于坑下开采  相似文献   

16.
矿床勘探类型的划分,是在总结已往矿床勘探成果和探采对比基础上,运用典型矿床经验,根据矿体的规模大小、形态复杂程度、厚度稳定程度、构造复杂程度和矿石中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等地质因素,对矿体勘探的难易程度进行划分。其目的是为了正确地布署地质勘探工作,确定合理的勘探手段和勘探网度,达到有效地探求相应级别的矿产储量,满足矿山开采设计的需要。在整个矿床普查勘探阶段,为了达到相应的勘探研究程度,在矿床勘探类型的划分和勘探网度的确定上,常常要花去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在编制和审查地质勘探报告中,常因矿床勘探类型定得不准及勘探网度不合适而争论不休,有的因勘探程度过高使矿床勘探的经济效益很差,甚至因勘探程度不足而影响储委对地质勘探报告的批准。争论的焦点主要有:一个矿床甚至一个矿区内,矿体不分大小,均划为一个勘探类型;因勘探类型定得不准,使勘探网度不是偏稀便是过密;用类比法确定的矿床勘探类型,依据不充分,主要参数缺乏论证或论据不足;不适当地把主矿体上下盘的一些小矿体要求控制到C级甚至B级网度等。  相似文献   

17.
统计特征和空间特征,是地质体数学特征研究的主要内容.它们不仅是矿体特征的定量表征,而且是矿体成因过程的写照.查明这些特征,有助于深化对矿体的认识,同时对勘探工程的布置和矿体预测也有助益.笔者参加了由云锡公司、308勘探队、武汉地质学院及云南省储委组织的勘探方法研究小组,对个旧锡矿矿体的若干数学特征作了初步研究.本文仅讨论其中的部分问题.文中所用的一些原始资料系全组同志收集的.  相似文献   

18.
当勘探走向具有明显变化的矿体时,需要采用不平行的勘探线布置勘探工程,其储量计算,传统地应用A.C.佐洛塔烈夫公式  相似文献   

19.
地质统计方法是建立在矿床地质特征、勘探方案和储量计算精度三者之间严格的数学关系基础之上的一种数学地质方法。据此,不仅可以利用它进行储量计算,而且可以用它来研究矿床的最佳勘探方案——网型和网度。目前我国对于勘探工程最佳数量,勘探网最佳布置形式的研究,通常多依靠矿床勘探的经验,根据被勘探对象的规模,形态等来确定。这样做往往忽略了勘探成本与估值精度之间的正确关系,从而造成一些不应有的经济损失。本文是笔者对吉林省九台银矿山膨润土矿床1号矿体,使用地质统计方法,评价和预报勘探网型和网度的一个实例,现将我们的体会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0.
迅速不断地增长生产矿山及其外围的儲量,滿足生产和扩建的要求,这是我們地質工作坚定不移的方針。但是仅仅依靠对已知矿体的追索来增长儲量,毕竟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勘探已知矿体的同时繼續发現新的矿体。实踐証明,对于金屬矿床特別是对一些成矿条件比較复杂的火成矿床,已有的勘探程度並沒有把矿区內所有大小矿体都包罗无遺,相反的往往由于我們工作和認識程度的限制,难免漏掉一些矿体。几年来,随着我們在生产矿山及其外圍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