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城市旅游是以城市整体形象作为旅游吸引物,招徕游客进行各种游憩活动,其实质是人们对城市文明的向往与追求。一个城市要发展城市旅游,必须挖掘城市文明,提升城市的游憩功能,使城市转变为旅游城市,进而发展为优秀旅游城市。优秀旅游城市是城市旅游的品牌,它通过品牌效应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引发更多的城市旅游,从而实现城市旅游与旅游城市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2.
胡浩 《地理科学》2013,(6):703-709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产生发展的过程是旅游城市宏观管理和基础设施空间效益组织的过程,也是伴随着中国现代旅游和城市建设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近20 a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建设,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其空间分布的地域差异和交通可达的空间效益差异。基于ArcGIS空间定位和空间分析技术,对全国尺度、省级尺度、地市尺度下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空间格局及其1 h、2 h、3 h交通可达的地区差异进行宏、中、微观的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交通可达的地区差异与其全国范围的空间分布差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以大理市到黑河市3 h交通可达范围的连线为界限,呈明显的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地理格局形态,不同时间距离的区域经济差异同时表现出以优秀旅游城市为中心的距离衰减特征,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发展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旅游目的地地位变化及因素分析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3  
保继刚  甘萌雨 《地理科学》2004,24(3):365-370
采用1982~2001年间中国28座重点旅游城市统计资料,并参照1989~2001年中国旅游统计资料,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演变进行了研究,从总量、个案、时空等角度探讨了中国城市旅游目的地的变化规律,得出中国城市旅游目的地地理集中指数变化趋缓的结论,并从城市旅游驱动力变化、城市功能和地位变化、城市旅游目的地竞争等方面进行地位变化的因素分析。最后,还讨论了中国城市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关于广州会展旅游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国内外会展旅游业的发展简要的概括和总结,认为会展旅游是一个蕴涵巨大价值的高利润、高产出和联动效应大的旅游项目。广州的会展旅游不仅有着良好的历史基础和现实地位,还具有持续发展的良好经济环境。应把会展旅游作为培育商务旅游动力的关键措施,加强以会展旅游设施综合配套为主体的城市硬件建设,进一步优化社会、经济、文化大环境,实施城市形象工程,提高南国商都的信誉度和知名度,使广州的会展旅游走上可持续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5.
城市旅游到城市群旅游的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群正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基本地域单元, 城市群旅游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系统总结了城市旅游和城市群旅游的主要研究内容, 分析了城市旅游向城市群旅游转向的推动因素和路径, 最后讨论了城市群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趋势。研究认为, 旅游主要在城市商业区塑造和城市滨水空间开发、经济与就业增长、对城市规划的补充、促进文化交流、提高城市整体形象、引导或加速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6 个方面促进城市发展。旅游与城市融合发展具有互利性、动态性。城市群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发展带动了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交通条件提升、空间结构优化、旅游合作4 个方面。全球化与地方化趋势是城市群旅游形成的重要动力, 城镇体系是空间建构的物质基础, 旅游产品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及差异化是推力, 以快速交通为代表的交流手段是科技支撑, 政府对城市群旅游发展起到主要协调作用, 这5 个因素推动着城市旅游向城市群旅游的转变。城市群旅游强调政府和市场调控下多系统、多要素下的动态相互作用, 城市群研究是城市旅游研究的深入。对城市旅游、城市群旅游内容进行系统归纳可为今后城市群旅游研究奠定基础, 拓展旅游地理学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6.
智慧旅游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黄松  李燕林  戴平娟 《地理学报》2017,72(2):242-255
提升旅游竞争力是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核心目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包括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33个三级指标的智慧旅游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北京、南京、武汉、成都、大连、厦门等12个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通过模拟仿真运算构建智慧旅游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BP神经网络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上述智慧旅游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① 旅游科技创新竞争力是影响智慧旅游城市旅游竞争力最关键的一级指标,其他一级指标按重要性排序依次为旅游经济发展竞争力、旅游发展保障竞争力、旅游发展潜力竞争力和旅游环境支撑竞争力;② 中国智慧旅游城市旅游竞争力整体水平不高且极不均衡,根据评价等级和竞争态势分为5类。第一类北京市是中国智慧旅游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标杆,5项一级指标评价值均领先于其他城市,总评价值高达0.887,评价等级AA、竞争态势“优势”;第二类南京市旅游环境支撑竞争力评价值与北京市并列第1,旅游经济发展竞争力、旅游科技创新竞争力和旅游发展保障竞争力评价值均位列第2,总评价值0.536,明显高于除北京市外的其他智慧旅游城市,评价等级BB、竞争态势“较强”;第三类武汉、大连、成都、厦门、镇江、温州、烟台7市代表目前中国智慧旅游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普遍水平,5项一级指标评价值偏低且差距不明显,总评价值在0.3~0.4之间,评价等级B、竞争态势“一般”;第四类福州、洛阳2市绝大多数一级指标评价值较低,总评价值在0.2~0.3之间,评价等级CC、竞争态势“较弱”;第五类黄山市总评价值仅0.176,评价等级C、竞争态势“弱势”;③ 构建的智慧旅游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科学性、普适性和可操作性,根据评价值的大小判断智慧旅游城市旅游竞争力的优劣,比照指标体系寻找差距并加以完善,同时对评价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将是智慧旅游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西安城市旅游产品组合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旅游的实质是人类对现代城市文明的向往和追求,城市功能的完善为城市旅游开发奠定了基础。文章以西安城市旅游资源条件和开发现状的对比分析为切入点,认为西安城市旅游开发潜力较大,制约西安城市旅游发展的瓶颈不在于资源匮乏,而在于缺乏对多样化的城市旅游产品进行组合。进而提出西安城市旅游产品“一心、两线、三环、四片”的理想空间组合模式,并对此作出具体阐释。最后,得到关于西安城市旅游开发与产品组合的4点结论。  相似文献   

8.
品牌旅游城市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及形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省际旅游城市分布特征出发,重点分析各省份社会经济因素对热点旅游城市形成的影响。以优秀旅游城市为基础,旅游百强城市为对象,分析不同省份品牌旅游城市形成率的差异性,中东部地区品牌形成率较高,而西部边疆地区品牌形成率低。以各省份人口密度、人均GDP、交通区位和优秀城市数为关键指标构建品牌形成率系数方程,定量分析各因素对品牌形成率的影响,人均GDP和人口密度对品牌形成率的影响最大,边际贡献分别为0.37,0.32。优秀旅游城市、旅游百强城市和品牌形成率的省际差异表明,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构成中国旅游的地理枢纽。研究结果为通过外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品牌旅游城市建设提供事实依据,也为在实践上认识中国旅游的地理格局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三亚市风景结构与城市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旅游是区域旅游发展的主力,对城市旅游内涵的正确理解将对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城市风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三亚市的城市定位,风景结构和区域旅游发展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规划建议,以促进三亚城市旅游健康合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市旅游的特殊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朝隆 《热带地理》2005,25(2):133-137
把“度假区旅游”、“森林公园旅游”、“风景区名胜区旅游”等旅游类型泛称为“景区旅游”,运用比较分析法,从动力因子与制约因素、功能特性、空间过程与形态、建设与实施等方面分析了城市旅游的特殊性。认为城市旅游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发展城市旅游,应树立“大旅游”的观念,在政府的主导下,协调城市规划与城市旅游规划之间的关系,并把旅游建设融于城市的整体建设。  相似文献   

11.
杨小军 《热带地理》1994,14(2):186-192
福州风景旅游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势,气候温暖,旅游季节长,客源市场潜力大,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好,为加速发展福州风景旅游业,必须采取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2.
发展中山会展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展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一个蕴涵巨大价值的旅游项目,是都市旅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山会展旅游不仅有着良好的区位条件,而且具有持续发展的良好经济环境。但中山会展旅游的宜传、促销力度不够,专业人才匮乏,市场运作不完善,旅游辅助作用有限,同时,面临周边城市的激烈竞争。对此,应把会展旅游作为培育中山旅游的重要动力来认识,加强对会展旅游的宣传推广,提高认识;培养专业人才,建立会展旅游组织;强化特色,准确定位;广泛协作联合,使广州的会展旅游走上可持续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3.
周雯婷  刘云刚  邓诗悦 《热带地理》2022,42(11):1943-1952
通过网络文本分析法,探讨中国大陆游客在赴日旅游前后如何重构对日本的国家旅游形象认知,并梳理其赴日旅游活动对日本社会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1)以赴日旅游为媒介的中日间直接接触,有助于中国大陆游客打破媒体构建的日本固有形象,形成较为积极的对日旅游形象认知,这主要得益于日本将入境游作为主动的地缘战略,推行对华“观光外交”政策;2)赴日旅游给日本带来可观经济效应的同时,其带来的社会问题也降低了日本国民的对华好感,这也意味着中国的出境游尚未成为输出中国价值观和民族文化的战略工具。随着旅游全球化的深度发展,需要重视旅游地缘政治战略,提升中国出境游在改善他国国民对华印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试论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新模式——以湖南省常德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少辉  陈波  李方 《热带地理》2006,26(4):359-364
针对当前区域旅游发展战略存在的空泛性和操作性等问题做了分析,从"战略"的词义出发,对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了全新的诠释,并构建定位模型.以湖南省常德市为案例,通过对旅游背景、旅游资源特质以及旅游市场特征的阐述,采用国际通用的SWOT进行分析,提出了常德旅游发展战略的概念以及需要回答的旅游地性质定位、旅游产业定位、旅游市场定位、旅游产品定位、旅游形象定位和旅游城市定位等战略定位,为丰富和完善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理论提供一种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汕头市旅游市场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志才  彭华 《热带地理》2004,24(1):69-72
运用"市场分类研究法"和"产品-需求对应分析法",对不同的旅游吸引物所对应的旅游市场进行分类调研和分类处理,发现景点旅游者市场与城市过夜旅游者市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认识这些差异,对于分析汕头旅游发展的主导旅游吸引,分析旅游需求趋势和需求预测,对于确定区域旅游发展的主动力模型和旅游发展动力机制,制定产品战略和市场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余青  韩淼 《地理研究》2016,35(8):1589-1598
旅游交通拥堵问题是中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近年来,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大量游客和自驾车涌入风景名胜区,尤其是城郊型风景名胜区,导致旅游交通与通勤交通、过境交通交织混杂,旅游旺季人满车满为患,交通拥堵不断升级,景区大面积瘫痪等严峻问题。旅游交通拥堵已成为城郊型风景名胜区发展的瓶颈因素并严重地影响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立足于城郊型风景名胜区旅游交通特征和问题分析,基于TDM理论,提出解决城郊型风景名胜区旅游交通拥堵问题的PMSI模式,统筹协调,多管齐下地解决旅游交通拥堵难题。这一模式在雁楠景区进行了实践应用。研究表明,PMSI模式不仅适用于城郊型风景名胜区,也可以在一般景区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回顾和德尔菲法,最终确定了会展旅游动力体系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5个,并对各动力要素进行了分析,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动力要素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通过专家打分计算了长沙会展旅游动力体系各要素现状分值和发展动力值,得出以下结论:(1)长沙区位优势明显;(2)长沙会展旅游业属于潜导型城市;(3)服务质量和经济实力需要加强;(4)动力体系中各要素对会展旅游发展缺一不可。最后试图依据结果探讨有利于长沙会展旅游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由地缘关系、区域联系、区域战略、旅游者行为、乡村旅游地属性等方面确定苏州市主要竞合对象.在分析环太湖旅游圈、长三角旅游圈沿沪线乡村旅游发展的竞合关系后,提出苏州乡村旅游发展应致力于打造"文化太湖"、借助古村落发展农俗文化、重视主要客源地、建立环太湖乡村旅游联盟、建立乡村旅游共生机制等.  相似文献   

19.
Chinese railway has entered the "HSR era", while the structure of "four vertical and four horizontal" railways for transit passengers is almost completed. Taking the Beijing-Shanghai High-Speed Rail(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HSR)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first explores HSR's effects on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regional tourist flows using the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Next, it notes changes in the accessibility of regional transportation. After analyzing the factors including initial endowment of regional tourism resources, hospitality facilities, the density of the regional tourism transportation network, and location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mechanisms through which HSR affects regional tourist flows. The study shows the following:(1) HSR's effects on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regional tourist flows are manifested through the Matthew effect, the filtering effect, the diffusion effect and the overlying effect, and(2) the Matthew effect of HSR is manifested under an obvious interaction of the location, the initial endow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hospitality capacity, tourist transportation network density and "time-space compression". The filtering effect of HSR is manifested for those tourism nodes without favorable location conditions, endow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hospitality capacity, or tourist transportation network density and without obvious benefits from "time-space compression". Those tourism nodes that boast advantages in terms of location condition, endow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hospitality capacity, tourist transportation network density and obvious "time-space compression" will become sources for the diffusion effect. HSR will strengthen the aggregation effects of tourist flow in these diffusion sources, which will thereafter diffuse to peripheral tourist areas, manifesting "aggregation-diffusion". HSR has overlapped tourists' spatial traveling range over large-scale spaces. However, the overlying effect is only generated in those tourism nodes with a favorable location condition, an endow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hospitality capacity, tourist transportation network density, and obvious "time-space compression".  相似文献   

20.
会展业是当前我国都市发展的新要素和明星产业。利用TOPSIS法从城市规模、外贸经济、对外交通、城市环境、旅游发展和会展业发展6个方面综合评价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都市圈26个成员城市的会展业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水平,并借助Arc GIS软件分析空间格局,进而探讨影响因素和协调机制。结果显示:(1)等级分布上,京津冀城市协调分布较为均匀,长三角呈现"沙漏状"两极化聚集的层次分布。(2)空间分布上,长三角为"一轴(宁、常、锡、苏、沪)两点(杭、甬)"优良协调、北部和中部失调的空间格局;京津冀为核心(京、津)优质协调、协调度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3)协调机制是会展业子系统与城市系统的同向发展过程,通过会展业子系统与相关子系统进行协调互动,优质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