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高频能量衰减梯度理论的传统叠后油气检测方法,未同时利用地震波通过油气层后的高频衰减和低频增强两种特性,且其结果为界面信息,可解释性较差,分辨率有所降低。为了更好地突出叠后地震资料中储层的含油气性,建立一种岩性约束下振幅衰减梯度分频属性的油气检测方法。基于地震波通过油气层后的衰减特性,首先应用振幅衰减梯度技术和分频处理技术,突出油气层的高频衰减和低频增强地震响应特征;然后应用90°相移技术将界面信息转化为岩层信息,提高剖面的可解释性;最后引入岩性约束,恢复地震分辨率和提高油气检测精度。试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不损失地震分辨率的前提下有效突出储层的含油气性。在实际资料应用中,与钻井数据吻合良好,平面属性表征的油水界面与钻井压力外推结果基本一致,地层的含油气性检测和识别具有较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1~2015年云南区域地震台网的数字波形资料,选取互相衔接的3段几何衰减模型,运用基于遗传算法的Atkinson方法反演云南地区的介质品质因子Q(f),得到云南地区Q值与频率的关系为Q(f)=193.8f0.528。采用Brune的ω平方模型约束震源位移谱,使用Moya方法联合多台多地震数据计算得到46个台站的场地响应。结果显示,岩石台基对地震波信号在不同频段的放大作用并不相同,云南地区场地响应总体存在明显的低频放大、高频衰减现象,在卓越频段1~4 Hz场地放大倍数大多在1~10倍,而在高频段(10 Hz以上)场地的衰减大多在0.05~1倍。  相似文献   

3.
利用四川区域地震台网的数字波形资料以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有关震相数据,选取互相衔接的3段地震波的几何衰减模型,利用基于遗传算法的Atkinson和Mereu方法,反演得到四川攀枝花-西昌地区的介质品质因子Q(f),并采用Brune的ω平方模型约束震源位移谱,使用Moya方法联合多台多地震数据求得该地区各地震台站的场地响应。结果显示,2008-05~2013-12期间攀西地区介质衰减模型为Q(f)=94.4f0.665 9,2014-01~2015-06期间该地区介质衰减模型为Q(f)=83.9f0.719 6,两个时间段的反演结果十分接近,且均呈现出低Q0和较高衰减系数γ的特点,即该地区地震波衰减明显偏高,同时Q对频率f的依赖较大;场地响应方面,岩石台基对地震波信号在不同频率点的放大作用不同,其中MGU、PGE和SMK地震台场地增益较大,YYU、YYC地震台场地放大倍数在1~2之间平稳变化,LGH地震台场地响应随频率增大而快速衰减。结合上述计算结果推测,攀西地区构造活跃、上地壳结构极不均匀、地震波能量衰减强烈是造成该区域Q0低异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利用宁夏及邻区的数字地震波资料,选取2009-05-2010-10月M_L2.6以上的20个台站32次地震事件的268条波形记录,用遗传算法反演了宁夏及邻区介质非弹性衰减系数和台站场地相应.反演得到:宁夏地区介质非弹性衰减Q值与频率的关系为Q(f)=337.67f0.4554.其Q值和山西及浙江地区的结果最相近,可能预...  相似文献   

5.
相同介质中不同频率的弹性波传播速度是有差异的,即频散问题。频散暂且简单的理解为速度是频率的函数。这种关系受许多因素如介质的饱和度、所受应力等的影响。国外在这方面有较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一种预测零频到超声波频率之间全部速度频散的分析技术。但在实际应用中并没有一种很好的办法来估算这种关系。当我们需要把地震波资料和超声波资料作对比时就需要一个归一关系。本文通过对一组混凝土桩同时进行超声波和地震波测试,然后分析对比,得到了一个很直观的对应系数:超声波速/地震波速=1.136。在条件相近的情况下,比如建筑物下一般的混凝土桩或地震波速在3000~4200m/s的岩石,就可以方便的引用这一关系,根据已知的地震波速或超声波速去推测由于条件限制无法测得的超声波速或地震波速。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了速度谱特征分析在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含油气储层预测方面的应用。叠加速度谱不仅可以提供速度信息.而且能量团的聚集、发散特征也可以提供油气、构造方面的信息,其接合地震剖面的解释可以提供更多的地质信息。最后,本文以吐哈盆地为例,用速度谱特征分析方法对三个不同构造背景的油田进行含油气储层预测,其结果与油田的实际资料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7.
可控震源地震扫描信号易被地下介质吸收并形成高频部分衰减,降低对地下地质体的分辨能力.分析地震信号扫描方式,研究非线性扫描信号特性及其在补偿地层吸收衰减的地震相关子波信号影像中的作用,利用正演模拟和现场试验验证非线性扫描信号在提高可控震源地震勘探地震分辨率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非线性扫描通过控制高频能量信号的时间分配,提高激发信号的高频成分,选择合适的非线性扫描信号类型和激发能量,能够提高地震勘探分辨率.该研究结果对实现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双相介质动态形变会引起 3种不同的震电效应 ,给地震波场施加外部电场 ,通过震电效应可以改善地震波传播环境 ,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在芳深 90 1井进行了以了解该井处的地震波场和电磁场相互作用为目的的VSP观测 ,并综合运用震电效应对该井进行了建场VSP的处理解释 ,所取得的结果表明建场VSP的应用效果明显地优于常规VSP。  相似文献   

9.
常规时间域地震属性分析是利用由叠前深度偏移数据转换至时间域的数据,这种转换将造成有效高频信息的损失,为了充分利用深度域资料成像精度高的优势,有必要开展深度域资料属性分析工作。由于深度域波数与频率和波速有关,如何获得高分辨率深度波数谱是深度域地震属性分析的关键。采用基于稀疏反演的谱分解方法,通过建立深度域过完备子波库,利用正交匹配追踪算法提高深度波数谱计算分辨率,通过理论模型的深度波数谱属性计算,并与时频谱属性进行对比,分析含油气储层的深度波数谱变化特征,通过实际资料的深度波数谱属性分析应用,验证利用深度波数谱进行含油气性预测的实用性。结果表明,基于正交匹配追踪算法的深度波数谱分解方法具有较高分辨率,可作为深度域含油气储层预测的高精度手段之一。实际数据应用表明,深度波数谱含油气储层下方出现低波数伴影现象,可作为深度域指示油气储层存在的标志,基于正交匹配追踪的深度波数谱分解方法可有效识别低波数伴影异常,对深度域地震资料进行含油气储层预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宜宾珙县震裂斜坡上的3台地震动监测仪器记录到的2022-04-06宜宾兴文MS5.1地震地震波传播数据进行滤波和基线校正,分析时程曲线、傅里叶频谱和加速度反应谱。结果表明:1)本次地震持时短、幅度小,2#和3#监测点S波持时较1#监测点长2~5 s; 2)傅里叶频谱显示,水平方向低频衰减、中高频放大、频带变宽,垂直方向变化不明显;3)以1#监测点为参考,2#和3#监测点峰值加速度(PGA)放大系数为1.17~3.05,阿里亚斯强度(AI)放大系数在EW和UD向为4.43~7.59,3#监测点NS向可达18.86;4)对比分析芦山仁家村(非震裂斜坡)监测剖面,认为珙县震裂斜坡存在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