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德国计算机学家、数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在SuperMUC高性能计算机上通过优化Seis Sol地震模拟软件使其性能超越"神奇的"每秒千万亿次浮点运算水平。为了尽可能准确地模拟地震,地球物理学家使用Seis Sol地震模拟软件研究地下的断裂过程以及地震波,为未来地震事件做好更充分的准备,更好地理解地震的基本形成机制。然而模拟涉及的计算十分复杂,即使超级计算机也很难完成。  相似文献   

2.
美国地球科学研究会(Board on EarthScience)于1987年2月6日在首都华盛顿召开了地学组织主席和执行主席会议。约有50人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讨论了地学技术、全球地质和地球科学教育的长期计划及未来等问题。地球科学研究会是作为国家研究理事会的顾问并帮助制定科学政策的许多研究会之一。科学家们讨论了统一和推进地学研究的计划。某些计划已经开始实施,例如,国家在一些大学对设施进行改进并购买新设备的努力。1986年4月,在确定未来研究领域的专题讨论会召开后,由地球科学研究会负责组织的一项研究地球物质的物理学和化学计划开始实施。  相似文献   

3.
上个世纪,地球科学的发展已具有很强的了解和预测地球系统事件的能力。过去的10年,定量地球科学研究蓬勃发展。随着观测系统和计算工具的进步,人们能以前所未有的时空分辨率来模拟和预测地球物理过程,地球科学也将继续加速发展。随着这些进步,需要反思地球科学研究的现状,重新评估地球科学研究发展的方向和明确能实现的现实目标。  相似文献   

4.
《地球》2019,(10)
正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生存所需要的大部分物质都取之于地球,关乎人类生存的资源、能源、气候、环境、生态、灾害等重大问题都需要地球科学去研究、去解决,从本质上说,地球科学就是养活人类的科学,其宗旨是探索自然奥秘。地球是怎么形成的?生物是怎么诞生的?气候如何变化?人类向何处发展?……这一系列问题,都蕴含着丰富的自然奥秘和科学内涵,需要人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引言2012年10月,英国地质调查局(BGS)、瑞士联邦理工学院(ETH)、德国地球科学研究中心(GFZ)等多家单位在巴黎举行"欧洲固体地球科学路线图展望"(A Forward Look to a Roadmap for Solid Earth Science in Europe)会议,旨在对未来欧洲固体地球科学发展提出设想。此次会议后,经广泛讨论,于2013年1月形成咨询建议报告"2013—2033年欧洲固体地球科学路线图展  相似文献   

6.
1919年,由天文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等组织成立了国际研究委员会。为使国际研究委员会具有广泛的国际代表性,1931年将其改组成为国际科学联合委员会(ICSU)。这是一个国际性组织,它由17个科学联合会组成,几乎包括了目前人类所致力的每一个科学研究领域。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是国际科学联合委员会(ICSU)17个科学联合会中的一个,它跟国际研究委员会同时创建于1919年,IUGG 致力于地球科学研究以及将其成  相似文献   

7.
地球物理学家们在1980年3月报告说,在对太平洋海底的一项重要研究中发现了从地球中流出的最热的水。这些水是由一个科学家考察队发现的,当时他们正在沿着“东太平洋隆起”轴调查太平洋海底2.5公里深部的岩石及其成形过程的性质。他们所调查的地点在墨西哥南下加利福尼亚顶端圣卢卡斯角以南大约800公里。这个考察队是由来自美国、法国和墨西哥的20多名科学家组成,由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地球物理学家斯派斯(Fr-ank N.Speiss)和麦克唐纳(Ken C.Mc Do-  相似文献   

8.
地球物理学家布伦是澳大利亚人,1906年6月29日出生在新西兰北岛奥克兰。1922年进入奥克兰大学,1925年转入新西兰大学,攻读数学。1928年任奥克兰大学数学讲师。1931年前往英国剑桥留学,先后在圣约翰学院和剑桥大学进修数学,在英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杰弗里斯指导下,布伦进步很快,成为杰弗里斯的得力助手。1933年回到新西兰,致力于用数学方法研究地球科学的问题。1940年转到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任教,并兼任悉尼大学应用数学教授。 布伦的著作很多,共发表了280篇论文和专著,主要是论述地震波走时、震相和地球内部结构的。他的第一篇重要著作是和杰弗里斯  相似文献   

9.
1986年10月30日年满80岁的古洪诺夫(А.Н.Тихонов)是苏联科学院院士、著名的学者、数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他早年就表现出了创造才能,当他还是莫斯科大学的学生时就取得了第一批科学成果。吉洪诺夫在数学领域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文版)和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英文版)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地球科学类综合性学术刊物,由《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旨在报道地质科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大气科学和空间科学等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和高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要求文章的可读性强,能够在地球科学相关学科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月刊,中文版每月20日出版,英文版每月1日出版.《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是《中国科技论文与引  相似文献   

11.
一、用激光器记录地壳表面的位移据塔斯社阿拉木图1977年11月25日电,上个世纪和本世纪初南哈萨克发生过强烈地震的震中区,现处于激光器的监视之下。阿拉木图的科学家们开始利用这种仪器定期记录人眼不易察觉的地壳表面的位移。为了进行这些观测已建立了一个监视台网。这些台设立在地球物理学家发现的深层地壳断裂的地方。他们认为强烈地震的发生是与地球上这些断裂有关系的。激光器监视的数据是用来研究预报地震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技术应用和学科交叉融合,现代地球科学的研究尺度正在向更宏观和更微观两极延伸,分别促进了行星地球科学的发展和纳米地球科学的诞生.纳米地球科学借助先进的微区原位分析技术,旨在研究地学中的纳米尺度现象,如纳米矿物/颗粒、纳米结构和纳米矿物界面等及其在地质、地球化学过程中的作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具有纳米和原子水平的空间分辨率和多种微区原位分析能力,是纳米地球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分析平台.本文在介绍透射电子显微镜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举例评述了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在岩石超微结构、球粒陨石和矿物中痕量元素赋存以及微生物矿化作用与微化石研究中的应用,并简要介绍了透射电子显微镜在地球科学研究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文版)和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英文版)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地球科学类综合性学术刊物,由《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旨在报道地质科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大气科学和空间科学等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和高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要求文章的可读性强,能够在地球科学相关学科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月刊,中文版每月20日出版,英文版每月1日出版.《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是《中国科技论文与引  相似文献   

14.
《国际地震动态》2012,(5):47-48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及金属、非金属矿产的需求国.以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去寻找新的油气资源和金属、非金属矿产,释疑重大地质灾害是当代地球科学家面临的新问题.流体地球科学观的实质是强调流体运动主宰固体运动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中文版)和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Earth Sciences(英文版)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地球科学类综合性学术刊物,由《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力求及时报道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地理学、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方面具  相似文献   

16.
征稿简则     
正简介收录情况《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文版)和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英文版)是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学术刊物力求及时报道地质科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空间科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和重要科学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与其英文版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刊物中文版被《中国科学引文数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1):I0001-I0004
正《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文版)和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英文版)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地球科学类综合性学术刊物,由《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旨在报道地质科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大气科学和空间科学等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和高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文版)和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英文版)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地球科学类综合性学术刊物,由《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旨在报道地质科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大气科学和空间科学等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和高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要求文章的可读性强,能够在地球科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文版)和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英文版)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地球科学类综合性学术刊物,由《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旨在报道地质科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大气科学和空间科学等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和高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要求文章的可读性强,能够在地球科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文版)和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英文版)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地球科学类综合性学术刊物,由《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旨在报道地质科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大气科学和空间科学等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和高水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