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矿区104孔设计孔深300米,方位200°,倾角77°/70°曲线设计。钻孔所穿岩层为变质砂岩、砂质板岩、板岩互层,层次变化频繁,节理比较发育,可钻性6~7级。该孔钻到263.4米结束,但在110~230米孔段岩、矿心采取率低未达到设计要求,需补采岩、矿心,故从87米处导斜补采,但钻到159.4米时,由于扫脱落岩心,把导斜器全部破坏,不能继续钻进。若提到上部重新导斜,则要浪费80多米进尺,若不进行处理,则全孔报废,浪费更大。经研究后,决定在原导斜器位置重新下入导斜器,结果成功,仅用7个小班时间恢复了正常  相似文献   

2.
我們在导斜补矿中所採用的投石子填充封孔的方法效果良好,操作簡单,化費时间少,茲作如下介紹,仅供参考一、填充封孔首先須計划好补矿填充位置的深度及导斜补矿鑽程。再将长約0.3公尺大于跑矿井徑的草袋子塞入井口,降下鑽具(代取粉管接手)慢慢送下,至跑矿下部10公尺的孔深处,即应停止昇上鑽具。再降下鑽桿  相似文献   

3.
在机械岩芯钻探工程中,为了施工定向分枝钻孔,绕开事故钻具和补采岩(矿)芯,往往采用死楔子(或叫永久性固定楔子)作为导斜工具,以实现对钻孔的人工弯曲. 随着金刚石钻进的逐步推广,小口径钻孔的治斜,越来越引起探矿工作者的注意.为突破渣滓溪矿区的孔斜难关,1979年,我队与中南矿冶学院探工实习队协作,成功地实现了小口径活楔  相似文献   

4.
孙一国 《探矿工程》2008,35(3):16-17
中深孔终孔后补打斜孔采取煤样及煤层顶、底板样,是一项技术要求很高的复杂工作,施工前,应根据钻孔实际情况,预先确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施工技术方案,然后据此施工.通过对补打斜孔时导斜器的结构、下入深度、固定方法、导斜钻进的技术要求所作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在含煤地层中深孔终孔后补打斜孔采取煤样的成功方法.  相似文献   

5.
钻探工程施工中,往往由于矿心采取率满足不了地质要求或遇有井内难以迅速处理之复杂事故,需要进行补打斜孔,补采矿心或恢复正常钻进。目前的补斜方法,多是用比所下之楔子小一级进行。这种补斜方法与我们实际要求的井径不符合,又容易造成收孔的困难而影响质量。与此同时,由于楔子本身在钻进  相似文献   

6.
在岩心钻探施工中,为了补采岩(矿)心、躲离孔内事故钻具或纠正孔斜等原因,需要进行人工偏斜钻进.在偏斜钻进中最关键的一环是偏心楔的固定问题.常因楔子固  相似文献   

7.
广西龙滩电站订村砂石系统溜井导孔钻探存在对孔斜和岩心采取率要求高、施工条件极差、工期要求紧的施工难点,通过采取有效技术措施,取得良好效果。介绍了该溜井导孔的防斜、取心、扩孔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们知道矿心是重要的地质资料,根据矿心可进一步了解矿层的厚度、品位及其产状的结论。所以必须力求获得最高的矿心采取率。但由于操作不当或责任心不强,往往打丢矿层。为弥补这个缺陷,必须补打斜孔,补取矿心。补打斜孔的方法很多,仅介绍一种用公母塞较可靠的人工弯曲钻孔方法(以下简称补斜)。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地质与勘探”1959年第11期上发表的“鑽孔补矿填充封孔的方法”一文,比較簡明地阐述了填充封孔,投入偏心管及操作注意事項等具体方法,对鑽探施工中的导斜补矿,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根据我队五年多來在晉中汾西一带煤田勘探中多次人工导斜补矿的經驗,觉得文中所提尚有些不够完善之处,特提出如下一点个人见解和几項补充意见,与同志們商榷。一、填充封孔文章指出……“将长約0.3公尺大于跑矿井径的草袋子塞入井口,降下鑽具(代取粉管接手)慢慢送下至跑矿下部10米的孔深处即停止,升上鑽具,再降下鑽杆到距填充草袋上部3—4米处,关合立轴,向井内送冲洗液,待冲洗液循环即开车廻转鑽具,从井口連續投入平均直径40—50毫米较软圆的石子……”。  相似文献   

10.
张耀辉 《探矿工程》2014,41(1):33-36
介绍了甘肃敦煌市区DR3地热探采结合孔成井工艺。该孔成功地引进了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止水效果可靠,简便。用钻进泥浆泵固井永久止水、有效控制孔斜等技术措施,对类似地热井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鑽孔人工导斜的方法,主要是用于处理孔內事故,矯正鑽孔弯曲以及定向鑽进进行人工弯曲时使用。其一般的操作方法,大家均有所了解,但在整个导斜工作中,如何仪导楔定向,乃是一个重要的操作技术問题。这里仅根据我队实踐工作中的体会將「重心稳定定向法」作如下介紹,供大家参考。一、重心稳定定向法的特点重心稳定定向法虽然只限于在斜孔鑽进时使用,但在使用上,较連环定向法有許多不同的特点。例如重心稳定定向法的精度是由孔壁完整性、导楔本身的  相似文献   

12.
对于大口径的抽水孔、供水井的测斜,许多队还是用小口径的测斜仪器,而水井弯斜顶角很小,测斜数据不能满足要求,不能真实反映井的实际孔斜情况,测斜不准使井内深井泵工作条件恶劣,过早损坏,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鉴于这种情况,我队根据大口径水井下深井泵部位对井斜要求严格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圆盘测量水井顶角的方法,在巴基斯坦建井(我队承包项目)和国内的建井测斜中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 钻孔的定向钻进和导斜纠偏都必须正确装置导斜器并进行定向测测量。使钻头的旋转钻进按照设计孔身轨迹方向运行,以达到施工目的。近几年来,我们针对煤科院建井所研制的JDT-3A 型陀螺测斜仪的特点,研究设计了弯管导斜法,对孔深300m 以浅的钻孔孔斜进行人工定向纠偏取得了成效。其中对冻结孔、注浆孔进行小于1°的微顶角纠偏11孔次,水文孔进行低于5°的小顶角纠偏1孔次,定向及导斜钻进的成功率达90%以上(表1)。JDT-3A 型陀螺测斜仪设计顶角误差最大为1.5%,现场使用同深度重复测量落点误  相似文献   

14.
一、钢球定向器的用途和特点这种定向器用于斜孔或直斜孔,或打分支定向孔需人工弯曲,按预定方向下入偏心楔子时;以及绕过孔内事故钻具补采岩矿心而需下偏斜楔子时,确定下楔子的方向.这种定向器结构比较简单,定向比较可靠,而且可以利用废、旧料加工,成本也低.能适用于下开口楔和闭口楔两类楔子,克服了ZDC-1钻孔定向仪只适用于下开口楔子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顶板高位定向钻孔在采空区及上隅角瓦斯治理的效果,提出了高位定向钻孔分层布孔方案,在曙光煤矿开展现场试验,对不同层位高位定向钻孔瓦斯抽采数据和高位定向钻孔整个瓦斯抽采周期内瓦斯抽采效果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位定向钻孔在整个抽采周期内瓦斯抽采效果总体呈波动状态,中间孔段由于处于顶板裂隙带内,瓦斯抽采效果较稳定,两端孔段由于处于钻孔造斜孔段未进入顶板裂隙带内及受前后钻场钻孔搭接影响,瓦斯抽采效果波动较大。为提高高位定向钻孔瓦斯抽采效果,可采用大角度开孔或大角度螺杆马达造斜以降低造斜孔段长度,并增加相邻两钻场钻孔搭接长度,从而降低两端孔段比例,提高中间孔段比例。  相似文献   

16.
保証鑽孔倾斜方位滿足地質設計要求,这是鑽探工作中一項重要任务。尤其在斜孔鑽进时,弯曲情况更不易控制。往往由于操作方法不当而产生鑽孔弯曲过大或过小的現象。此时,即需根据鑽孔弯曲情况进行人工导斜的工作,以加以补救纠正。現將401队519机使用偏心楔子进行鑽孔人工弯曲的經驗。  相似文献   

17.
TLSJD-1钻孔是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科学钻探预导孔。根据该孔的地质概况和施工要求,正确合理地组织施工,采取了科学有效的施工技术。针对钻孔地层自然造斜严重的问题,在施工中多次使用螺杆马达造斜,且使用自行研制的五单元钻具稳斜,有效地控制了钻孔轨迹。为解决深孔大孔段泥页岩裸孔钻进孔壁不稳定的问题,在施工用水矿化度较高的情况下,总结了一套钻井液技术,保障了钻探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龙口北皂矿海域下H2106综放面井下导高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体下采煤需要观测采场覆岩导水裂缝带高度(简称导高)。龙口北皂矿海域H2106综放面地表为海水,为了解决地表海水区难以施工导高观测钻孔的技术难题,在井下采用仰斜钻孔与井下导高观测仪进行了导高观测,该方法钻孔工程量小且观测精度高。在H2106综放面共设置3个观测剖面,施工了4个采前对比观测钻孔和8个采后导高观测钻孔,并利用顶板覆岩中泥灰岩含水层开采前后其含水量的变化判断导水裂缝带上限。实测得出H2106综放面导高值为38.8m,导高与采厚比为9.5。对于龙口矿区软弱岩层,导高观测的最佳时段为采后10~20d。   相似文献   

19.
一、概 述我国金刚石小口径定向钻探技术,是在普通岩心定向钻探技术发展基础上而日趋完善的。目前已广泛用于:1.补取岩矿心,纠斜,绕过孔内事故钻具;2.在钻孔自然弯曲严重而有规律的矿区,利用自然弯曲规律施工初级定向孔;3.在地面地理位置限制和在地下勘探目标用定向钻探施工有利于提高勘探速度、节约费用的情况下,用人工弯曲施工受控定向孔。近几年来,由于新型无楔体连续造斜器,小直径液动螺杆钻(配弯接头),摆锤、斜口引鞋、随钻定向仪等的研制成功,我们已能施工高质量、高精度的小口径受控定向孔。  相似文献   

20.
我队在鑽进某两个斜孔时,设计孔深分别为300、280公尺,开孔倾角77°和76°,要求随孔深进逐步分段走斜,而到终孔倾角为59°和60°。但鑽进100公尺后,倾角一直未变。到170公尺时,经采用鑽铤、减短粗径鑽具、换小径鑽具等方法进行纠正,效果不大,仅走斜2°。这样,便要求以后每鑽进10公尺走斜1°。为此,我们采取偏顶进行导斜补救,基本上按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