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阴雨对农事活动影响较大,特别是6月、10月的连阴雨。6月份连阴雨影响麦收,严重时可造成小麦霉烂。10月份连阴雨影响晚秋作物的收种,特别是影响晒地瓜干。因此,了解和掌握这两个月的连阴雨出现规律,对保证小麦和地瓜干的收成有实际意义。基于以上考虑,本文对这两个月的连阴雨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2.
秋季连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特别是发生在十月中、下旬的连阴雨天气,往往造成地瓜干的大量腐烂,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我们利用逻辑代数制作了秋季连阴雨的预报。此种方法,简单易行,我们连续使用了四年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鲁西南麦收期间的连阴雨,对小麦收获影响极大往往导致小麦减产和质量下降,甚而霉烂发芽,造成绝产。地处鲁西南平原的菏泽地区,由于麦季连阴雨,曾几度造成大范围小麦霉烂发芽,造成的经济损失数以亿计。本文利用近三十五年的资料,对鲁西南地区的麦季连阴雨进行了天气分析,并利用近年来的天气图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试图找到在该时期大尺度背景下,影响该地区连阴雨的预报指标。文  相似文献   

4.
利用佳县气象站2006—2015年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和红枣生态观测资料,对红枣可采成熟期(9月1日—10月10日)出现的连阴雨天气过程的次数、降水量、降水日数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红枣生态观测资料进行降雨与红枣裂果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2006年以来佳县秋季连阴雨天气呈增加趋势,是造成红枣裂变霉烂的主要因子。连阴雨出现次数越多、持续时间越长、出现的越晚,红枣裂变率也越高;连阴雨天气过程降水量越大而且越均匀,红枣裂果率越大;降水日数多,日照寡、空气湿度大,也容易形成枣果裂变;大雾天气与连阴雨相伴也会增加红枣裂果率。9月上旬白熟期,连阴雨对枣果裂变影响程度相对较小;9月中、下旬脆熟期和10月上旬完熟期,连阴雨对枣果裂变影响严重,容易造成红枣裂变、霉烂。应对和减轻连阴雨天气对红枣的影响将是红枣生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秋季连阴雨对秋季作物的收获,特别是对切晒地瓜干的影响极大,是秋季天气预报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做好秋季连阴雨天气预报,对潍坊地区近十一年(1970—1980年)连阴雨天气有关气象资料进行普查,初步找到了一些秋季连阴雨的气候特征和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6.
秋季连阴雨是影响三秋工作的灾害性天气之一,此种天气的出现直接影响着我区冬小麦的适时播种和地瓜干的切晒工作,也直接影响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本文试用500 hPa候平均高度和距平资料,分析了我区10月连阴雨产生的大气环流特征和前期环流形势演变,然后作出有无连阴雨的长期趋势预报。  相似文献   

7.
秋季连阴雨对红枣裂果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红枣成熟期的连阴雨天气或阴雨相间天气会造成红枣裂果霉烂,严重影响红枣的产量、质量和枣农收入,通过对佳县近10a9月上旬至10月中旬连续阴雨天气影响红枣裂果及产量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秋季连阴雨是红枣生长中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是造成红枣裂果的最主要原因,当红枣处于红眼圈到通红的盛果生长旺季时,红枣越红,连阴雨对红枣裂果的影响越大,在相同天气条件下,鲜食品种比制干品种更易裂果。通过增强青枣加工、加强田间管理、建立红枣裂果预测预警系统减少红枣裂果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2004年秋季(9~11月,下同),青海省总的气候特点是:降水北多南少,气温大部分地区偏高。9月上旬本省东部地区降水偏多,部分地区出现连阴雨天气,造成农作物倒伏、发芽霉烂,也给农业区浅、脑山地区尚在收割、打碾和晾晒的农事活动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惠州市2012年秋季一次罕见连阴雨天气过程,从天气形势、物理量等方面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连阴雨天气主要发生在冷暖气流频繁交汇的有利大尺度环流天气背景下,冷空气持续影响、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偏西和西南风持续异常偏强是造成此次罕见连阴雨天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11996年9月西安连阴雨情况西安地区1996年9月连阴雨天气从9月2日开始到9月11日结束,持续了10d,过程降水量(西安站)82~95mm,其中4、5两日出现了大雨。这次连阴雨天气致使9月上旬降水偏多,日照欠缺,日平均气温比历年同期值偏低2.9℃。对秋作物成熟、收获十分不利,并造成棉花伏前桃发生霉烂。2环流形势8月30~31日,500hPa形势有较大的调整,在新疆北部一带,有明显的锋区产生并东移,接着有明显的暖脊经我省东移,大的形势由两槽一脊型调整为两脊一槽型。对应地面图上,有一次冷空气活动过程,冷锋过后,西安处在高压后部,吹偏东…  相似文献   

11.
北方麦收期间连阴雨天气环流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秀文  李月安 《气象》2005,31(9):52-56
利用1980-2004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北方麦收区30个代表站降水实况资料,连阴雨期间亚欧范围500hPa逐日形势图和500hPa高度平均图等,分析总结了近25年来北方麦收期间连阴雨的天气气候和环流形势特征;对北方麦收期间出现的连阴雨天气过程与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确定连阴雨天气的概念模型。分析表明,阻塞高压形势且贝加尔湖附近伴有冷涡是造成连阴雨天气最主要的环流特征;在500hPa地转风υ场上,麦收区多处于南北风交界处;长连阴雨期间,850hPa东亚地区中低纬度盛行南风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2009年早春苏南地区连阴雨期间的降水特点和环流形势特征。分析表明,此次连阴雨过程具有持续时间特别长、降水量特别多、最高气温偏低、雷暴天气频发等特点。连阴雨期间,欧亚上空高层中高纬环流经历贝湖低槽型、阻塞型和一槽一脊型3个阶段,亚洲中纬度地区多短波槽东移,保证了连阴雨天气的冷空气来源。孟加拉湾南支槽活跃,西太平洋副高偏北,从南海和菲律宾海经副高外围气流的水汽输送是此次连阴雨天气的主要水汽来源。由于冷暖空气在长江下游持续的相互作用,造成了苏南地区长达21天的阴雨天气。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2000年秋季异常连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江西省 2000年 10月 12~ 28日秋季连阴雨天气过程期间的 500 hPa和地面形势特征及 700 hPa湿度场特征,发现西风带低槽活动频繁、副高位置适中稳定使得冷空气和南方暖湿气流持续交汇于江南中北部是造成这次连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秋季连阴雨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县是地瓜产区,10月至11月中旬的连阴雨天气,直接影响着地瓜的丰产丰收。秋季连阴雨是在大环流形势稳定的情况下产生的,一般在60—70°E及130°E附近为一暖脊(或阻高),两脊之间为一平直西风带,中纬度有短波槽带动小股冷空气频频东移。印缅低槽明显,暖湿气流源源不断地输向华北地区,从而造成我地连阴雨天气。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1—3月,江西省总的气候特点是:气温异常偏高,降水略少,日照时数略多。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雾、霾和连阴雨天气。雾、霾天气导致省内多条高速公路暂时关闭,对交通造成影响,连阴雨天气使得排水不畅的农田出现渍害。1气候概况1.1气温:1—3月全省平均气温为10.5℃,较常年同期平均  相似文献   

16.
利用局地经向环流对河南一次连阴雨过程的定量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孔海江 《气象》2014,40(12):1481-1490
利用2.5°×2.5°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改进的局地经向环流线性模式,定量诊断了2011年9月5—19日河南省秋季连阴雨天气的形成机理,并利用局地经向环流的垂直分量与降水量滞后相关的分析,研究了这次连阴雨过程主要物理因子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潜热加热、平均经向温度平流、平均西风动量的纬向平流和平均纬向温度平流是导致2011年9月河南省秋季连阴雨天气形成的主要物理因子。(2)潜热加热和平均纬向温度平流是造成此次连阴雨发生的主要物理因子;平均纬向温度平流、平均经向温度平流和平均西风动量的纬向平流是造成此次连阴雨发展或持续的主要物理因子;潜热加热、平均西风动量的纬向平流和平均纬向温度平流是造成此次连阴雨结束的主要物理因子。  相似文献   

17.
我县棉花播种面积占全部耕地的四分之一以上,棉花生长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国家建设和广大社员生活的提高。如在棉花播种季节(4月)出现连阴雨,就会使播下的棉籽大量霉烂或感染苗期病害,造成大面积毁种或缺苗,严重影响产量。在1919—1974年56年中,平均5年出现一次连阴雨,而1963—1965年竟  相似文献   

18.
采用合成分析和动力诊断分析及统计方法,利用NCEP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造成2009年9月6-20日河南省北中部地区15d连阴雨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hPa高空急流的出现并且维持,南亚高压的偏东偏北,副热带高压的偏西略偏北,以及边界层的东北风(或偏东风),是造成此次长连阴雨天气的主要影响因素;200hPa东亚西风急流的正异常与对流层中上层(300hPa)的暖异常在动力关系上相互匹配;湿层浅薄,水汽条件不充沛,冷空气影响的层次偏低是造成连阴雨天气累计降水量偏小的可能原因;温度距平随高度递增使得高云量增加,是形成日照偏少、气温明显偏低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9.
从一次反气旋的生消演变分析陕西初夏连阴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皓  刘宇  黄宝霞 《气象》2008,34(5):58-63
连阴雨是一种重大天气,特别在"三夏"中出现时.初夏(6月)连阴雨在陕西历史上并不多见,大约3~4年发生一次,且多在关中、陕南出现,陕北黄土高原出现的概率极小.2007年6月,陕西出现了一次长达7天的连阴雨天气.应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这次连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研究,得出:这是一次反气旋环流的生成-维持-消亡过程,陕西位于此反气旋的底部,偏东(南)气流为连阴雨持续提供了良好的水汽;整个过程都有垂直上升运动;稳定持久的蒙古低槽和高原低槽是造成陕西连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高原低槽前部的偏南风气流和蒙古冷空气前部的偏北气流在35°N以北河套附近辐合,是形成陕北干旱区连阴雨的主要原因.过程前期,东亚"双阻型"的建立是陕西多雨时段的强信号.  相似文献   

20.
针对佳县2011年红枣采收后,在晾晒制干和贮藏过程中出现的红枣霉烂现象,从这一时期的温度、降水、日照等气候要素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2011年佳县红枣出现大量霉烂现象,是由气温偏高、阴雨天气较多等天气条件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