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张学良主政前夕沈阳故宫被外界和军队占用状况:民国14年(1925年)10月10日,民国政府在北京“内廷”部分辟为“故宫博物院”,并聘请北京政界要员、知名人士汪精卫、张学良等为该院的理事、副理事长和理事长等职。消息传出后,引起沈阳政界人士重视。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名》2011,(12):58-59
沈阳故宫有着不同于北京故宫的价值,它是国内唯一一座正宗清代皇宫。北京故宫是明代建立的皇宫。沈阳故宫的建筑风格与结构不仅体现地域特点,而且体现多民族的特点,表达了民族融合的思想,与清王朝执政思想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3.
赫图阿拉城——故宫的“故宫”? 中国现保存完好的故宫有两座——北京故宫和沈阳故宫,有关史学家称,赫图阿拉城是故宫的“故宫”。 “赫图阿拉”,满语是“横岗”的意思。1559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此地出生。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人部落后,在这座城里龙袍加身,建立了清王朝的前身——后金。之后,清王朝从这里挥戈中原,这座“龙兴之地”也由此而驰名神州。  相似文献   

4.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沙俄政府根据不平等的《东省铁路公司续修南满支路合同》,在奉天(沈阳)修建了火车站(今沈阳站北货场),同时把铁路两侧(东起今徊平大街,西至兴工街东侧,北起北七马路,南至南八马路)约6平方公里土地,划分“铁路用地”,归俄人管理。  相似文献   

5.
1910年,即清宣统二年,清末遗老郑孝胥来沈阳(当时称为奉天)小河沿消遣游玩,兴之所至,写了一首七言古诗,其中两句说:“北俗虽豪缺风雅,唐集屠沽作都会。”此诗以尖刻甚至污辱,性的语言嘲讽沈阳人没有文化,沈阳人尤其是文化人士在表达不满的同时,也深受刺激。其中,最受刺激也最『贲懑的就是正在奉天省立中学堂读书的23岁青年金毓黻。  相似文献   

6.
沈阳清故宫以独具满族特色而弛名中外,现展示在人们面前的主要是努尔哈赤与皇太极时期的早期建筑和乾隆时期即17至18世纪增建或拓建的积累式面貌。其中中路建筑即皇太极继承汗位后拓建的大内宫阙,是皇宫的核心。这组建筑从南至北顺序为:五龙照壁、东西朝房、东西奏乐亭、立有文德和武功两座高大牌坊的明通天街,越街而北便是皇宫正门大清门,也称“午门”。入门沿御路前行不远,便是坐落在月台之上的皇宫正殿崇政殿,俗称“金銮殿”,系清朝早期建筑,为皇太极常朝之所。在崇政殿两侧,建有左右翊门。穿过翊门,迎面映入眼帘的为一城堡式的高台院落,…  相似文献   

7.
精品旅游     
世博园→沈阳故宫→张氏帅府沈阳故宫坐落在古城沈阳市中心,始建于1625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建造和使用的宫殿。沈阳故宫是中国仅存的两座保存完整的宫殿建筑群之一,现有古建筑100多座,占地7万多平方米,是全国保存至今、清代最早的宫殿建筑群,被誉为关外“紫禁城”。2004年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棋盘山风景区沈阳棋盘山国际旅游开发区位于沈阳市东北部,距市区17公里。有森林面积97平方公里,水域面积5.04平方公里,中心活动区域为48.64平方公里,已开发的旅游区(点)有棋盘山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冰川动物乐园、盛京高尔夫球俱乐部…  相似文献   

8.
东北的文人有一个梦寐以求的心愿,那就是:把原藏沈阳故宫的文溯阁本《四库全书》重归故里。众所周知,清代留存的七部《四库全书》,至现在或毁于战火、或被运往台湾。只有沈阳故宫文溯阁本和承德文津阁本还完整的保存在大陆,其中,承德本为国家图书馆保管,沈阳文溯阁原本为书阁合一的典范,却被运往甘肃,书阁天各一方。相隔37年,没有回归。笔者仅就现有史料综而述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在沈阳东南20千米的苏家屯境内,有个叫奉集堡的村落,明代是辽(阳)东都管辖地,称为奉集县。提起这座村落,还有一段和沈阳故宫凤凰楼相关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邓庆 《中国地名》2009,(8):50-51
沈河区作为沈阳中心城区.与古城同龄,已有2300年的历史。因此,她甚至被称为“沈阳的胚胎”。其诞生地就是今天的以沈阳故宫为中心的周边区域所在,也就是最初的沈阳古城中心区域。  相似文献   

11.
沈阳东站位于沈阳市大东区东站街1号,该 站原名为奉海站,是以奉天(沈阳)和海龙两地 字头而得名的。1929年改名为沈海站,后更名为 沈阳驿。1945年"九·三"胜利后,由于该站位 于沈阳城东而被命名为沈阳东站至今。 清末民初,在东北地区开始自办铁路时,最 有代表性的自办铁路是奉海铁路。1919年,东北 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采纳原奉天省省长王永江自 建奉海铁路的计划,由奉天(沈阳)大北边门外 东端向东经过抚顺、清原县到海龙止,修建一条 全长约250公里的奉海铁路。修建这条铁路的目 的,是与日本"南满"铁路相抗衡,把以海龙为 首的柳河、东丰、西丰、浑南各县农副土特产品 由中国铁路转运。为此,王永江积极筹建奉海铁 路。  相似文献   

12.
清朝末年,东北边患迭起。日本吞并朝鲜之后,又蓄谋以此为跳板侵占我国东北。“自临(江)至长(白),江道五百余里,究仍鞭长莫及。往往韩民越垦,滋生边衅。近复密迩,强邻越衅堪虞”。①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东三省改设行省,并拟增设府厅州县,以固边陲”。②这就需要弄清拟设政区的基本情况,特别是新设奉天、吉林两省的边界情况。因为,奉吉两省此前系盛京、吉林两将军辖区,边界线不甚清晰。光绪三十三年农历十月初一(1907年11月6日),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奉天巡抚唐绍仪派李廷玉调查临江一带情况。十二月二十五日(1908年1…  相似文献   

13.
“奉天”是沈阳的曾用名,始于清入关后,也是沈阳在历史曾经设置过的几个行政区域名称的专名,有府名、县名、市名和省名。清入关定都北京后,对关外的“龙兴之地”,即今辽宁地区仍然非常重视,实行了与关内不一样的管理方式,不但设置了管理旗人的旗署,还设置了管理民人的民署,两种衙署同存。旗人是编入八旗的人,由盛京将军及各旗署管理旗政,民人是未编入八旗的人。旗人与民人只有入旗和未入旗的区分,而不是由民旗之别划分的。顺治年间及其之后,关内特别是山东、河北及沿海一带的民人或从陆路或从海路不断流入了辽宁和东北各地,使辽宁的民人数量…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名》2011,(12):62-63
赫图阿拉,满语意为“横冈”。就是在这块土地上,满族的祖先建起了第一座都城。赫图阿拉城是一座拥有400余年历史的古城,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1年)。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初一努尔哈赤于此“黄衣称朕”,建立了大金政权,史称后金。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被皇太极尊称为“天眷兴京”。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名》2011,(12):14-15
“沈阳”一名源于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设置的沈阳路。因地处沈水(今浑河)之北(“水北为阳”)得名。春秋战国时期,沈阳成为燕国的属地,为肃慎氏所有。燕昭王十二年(公元前300年),燕国在此屯兵戍边,设立候城,为沈阳建城之始。秦代,沈阳属辽东郡境。西汉时,沈阳为中部都尉治所,已初具县邑规模。  相似文献   

16.
如今,在沈阳的大东区珠林路南有一家门口高悬“龙吐天浆”巨匾的酿酒厂:沈阳市老龙口酒厂(现与新加坡一家公司合资成立“沈阳天江老龙口酿造有限公司”,成为全国白酒行业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它是沈阳最早的民族工业之一。  相似文献   

17.
任明 《中国地名》2009,(8):142-142
沈阳最初称“侯城”,“承德”“奉天”是别称。一二九六“沈阳路”,一六三一为“盛京”。七千余载太阳鸟,建城二千二百龄。秦开开埠功昭日,清朝两代帝王陵。紫气东来“浑河”水,绕城西游入“辽中”。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名》2011,(12):33-35
“朝阳”一名始于清代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以境内凤凰山上的朝阳洞得名。据民国二十年(1931年)出版的《朝阳县志》记载:“因城址东邻凤凰山脚下,山形如青凤昂首展翅对城似鸣状”,即取储经·大雅》篇“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之意,引“凤鸣朝阳”之句而取“朝阳”二字命名。  相似文献   

19.
齐守成 《中国地名》2009,(8):112-113
法库县,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北部,辽河中游南岸。法库建制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始称“法库门直隶厅”,简称“法库门”。民国二年(1913年),改称“法库县”。  相似文献   

20.
天显三年(公元928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将沈阳城建为夯筑的土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朝沈阳中卫指挥使闵忠,在元代旧土城基址上,将其改筑为砖城,内辟十字街,设城门四座与街连通,东为永宁门,西为永昌门,南为保安门,北为安定门。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后金将都城迁到沈阳,此后,城的建设也继承了汉族传统建筑成就,以都城规制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