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新疆国土资源厅厅长哈尼巴提·沙布开介绍 ,目前 ,新疆已发现矿种 138种 ,占全国已发现矿种171种中的 80 .7%。其中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为 79种 ,占全国首位第二位的各有 9种 ,居全国前 5位的有 2 4种 ,居前 10位的有 4 3种。已探明的固体矿产资源价值 62 70 6亿元 ,相当于 2 0 0 2年新疆工业总产值的 60倍。2 0 2年 ,新疆煤炭保有资源储量超过 970亿吨 ,按现有开采水平计算 ,可以开采 30 0 0年 ;石油累计探明地质储量超过 2 5亿吨。新疆已发现矿种138种…  相似文献   

2.
郝拴元 《河南地质》2009,(10):38-38
在喜迎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从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传来的消息令人振奋:该局从组建以来,已累计探明煤炭储量380多亿吨,其中提交可供矿井建设的勘探(精查)保有储量226.67亿吨,预测2000米以浅煤炭资源量1130亿吨,为河南省六大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八大产煤市和19个重点产煤县的煤炭工业合理建设布局的形成提供了储量保证。  相似文献   

3.
大规模采煤对岩溶区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山西省是我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煤田面积6.18万km ̄2,占全省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探明储量达2048亿吨,年开采量2亿吨以上,本世纪末将达到3亿吨以上。山西的主要煤田(大同煤田例外)均开采石炭、二叠系煤层。含煤地层覆盖于寒武、奥陶系岩溶化地层之上,即煤田与岩溶泉域大部重叠,形成煤、水(岩溶水)共存系统。大规模采煤对岩溶水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已成为能源基地建设与运营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的煤炭资源,经过30多年的地质勘探工作,已经取得可喜的成绩。现已建成矿井36处,开采设计能力635万吨,加上乡镇企业和个体开采,全省煤炭产量1988年为864万吨,省内煤炭生产量已占全省煤炭总消耗量的2/3左右。  相似文献   

5.
长春市查明可利用的矿产资源种类(含石油)48种,保有储量达123。93纱计探明储量125.01亿吨。目前,已开发利用的矿种21种,其中石油、天然气、煤炭、砖瓦用粘土占有优势。依据矿业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调整目标;建立能源(石油、天然气、煤、油页岩)为龙头,非金属(三矿种:石灰石、膨润土、建筑石材;二石;沸石、伊利石;二岩:珍珠岩、陶粒页岩)为骨干,以贵金属(金)和矿泉水、二氧化碳气、沁 为  相似文献   

6.
中国可溶性钾盐资源地质特征与潜力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可溶性钾盐资源严重不足,属于大宗紧缺矿产之一。文章在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中国16个省(区)110个预测区的钾盐资源调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钾盐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首次对中国可溶性钾盐的资源潜力进行了预测,并指出主要的有潜力地区,为下一步开展钾盐勘查与科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中国可溶性钾盐品位低、质量差,但伴生的有益元素较多,含盐系地层分布多,主要地质时代均有石盐或卤水的聚集,与此相对应,在部分层位有钾盐层或含钾卤水的出现。中国已探明钾盐资源主要为陆相钾盐,而且以第四纪盐湖卤水钾盐占多数,并已进行大规模开发;海相钾盐没有突破,但具有较大的潜力。中国可溶性钾盐资源潜力为128.52亿吨,资源潜力上亿吨的省(自治区)有四川(85.45亿吨)、陕西(34亿吨)、湖北(3.43亿吨)、云南(3.17亿吨)、新疆(1.07亿吨)。总体看来,中国钾盐研究程度不高,资源潜力大多在3343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的重油及其沥青资源有广泛的分布,形成了许多巨大的重油、沥青矿藏.据统计,全世界有1046个重油和特重油油藏,地质储量约为15500亿吨.目前已发现重油油田970个,地质储量7700亿吨,约合可采储量1400亿吨,其中已进行工业性开采的可采储量约70亿吨,年产约2亿吨原油.  相似文献   

8.
前山西省小煤矿重组方案已经尘埃落定,全省重组整合煤矿企业正式协议签订率98%,主体接管到位率94%。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的重组批复方案(截至12月7日),整合后煤炭产能从4.5亿吨增加到6.6亿吨,增加2.19亿吨。从整合的主体来看,办矿主体由2000多家减少为140家左右。其中山西7大集团获得的产能为2.67亿吨,占整合后总产能的39.10%。  相似文献   

9.
《河南地质》2011,(2):47-47
新疆塔城地区通过积极申报,争取和什托洛盖煤田白砾山-西利克山西区预查、和什托洛盖煤田哈拉阿拉特山北缘煤炭资源调查评价两个国家投资煤炭勘查项目,到2010年底,勘查投入2040万元,预计新增煤炭储量100亿吨。和什托洛盖煤田白砾山-西利克山西区预查项目预计将新增煤炭储量40亿吨;和什托洛盖煤田哈拉阿拉特山北缘煤炭资源调查评价,预计将新增煤炭储量60亿吨。  相似文献   

10.
《河南地质》2009,(10):47-47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质找矿突破工作取得新进展,务川大竹园铝土矿基本查明勘探储量5000万吨以上,煤炭勘探今年可望新增资源量10亿吨以上,全省首个大型钒矿提交五氧二钒资源量100万吨以上,《贵州省地下水资源勘查(2008年度)勘查报告》顺利提交并通过专家评审。  相似文献   

11.
油气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其中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它曾经是,现在是,在可预期的未来——全球碳减排、中国碳达峰情景下,仍然是最重要的能源资源。能源进口渠道的多元化一直是中国缓解能源紧张的有效措施之一。北极地区油气资源丰富且以天然气为主,已发现的油气资源中绝大多数在俄罗斯,尤其是天然气。但是俄罗斯天然气生产的油气田80%以上已经进入北极圈。2012年,中俄合作开发北极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启动,标志着中国参与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取得重要进展,也事实上开启了中国主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进程。北极地区已发现的油气资源共计3289.4亿桶油当量,其中石油605.4亿桶(84.1亿吨)油当量,仅为全球已发现石油资源的2.5%;天然气41.4万亿立方米(约合2683亿桶,372.6亿吨油当量),占全球已发现天然气资源的15.5%。北极地区已发现的油气总资源中绝大多数在俄罗斯,俄罗斯已发现的北极油气资源合计2905亿桶油当量(403.5亿吨),占88.3%;其中天然气约39.47万亿立方米,约合2557.9亿桶(355.3亿吨)油当量,占北极地区已发现天然气总资源的95%以上。北极待发现的油气资源量也非常可观,约占世界待发现常规石油资源的15%;天然气占世界待发现常规天然气资源的30%,其分布也主要在俄罗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战略博弈,俄罗斯为确保其天然气出口及财政来源,必然要加大北极油气、特别是天然气的开采和开发,并通过北极航道运到中国和其他消费国。本文在概括分析北极油气资源分布特点、俄罗斯油气资源与北极战略及北方海航道通行能力的基础上,回顾了北极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诞生、发展演变及其国际博弈的背景;概括介绍了中国成功介入北极油气资源项目这一标志性事件过程,并进一步提出了中国对北极油气资源利用战略举措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油页岩技术可采系数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页岩技术可采系数是将油页岩资源转化为油页岩技术可采资源的关键参数。由于我国油页岩井下开采少,且规模小,无经验借鉴。油页岩开采技术与煤炭开采技术相类似,通过分析油页岩技术可采系数的影响因素,参照煤炭规范中所规定的煤炭地下及露天开采回采率标准,建立了不同条件(开采方式、厚度、倾角和地质类型)、不同资源类型的油页岩技术可采系数的取值标准。油页岩技术可采系数影响因素确定为开采方式(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厚度(薄层、中厚层和厚层)、倾角(缓倾斜、倾斜和急倾斜)和地质类型(简单、中等和复杂);不同资源类型(13种)确定技术可采系数时,选取了不同的可信度系数(1.0~0.5)。油页岩露天开采技术可采系数确定为95.0%~42.5%,地下开采油页岩技术可采系数确定为75%~22.5%。并以吉林省汪清罗子沟盆地油页岩资源评价为例进行了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王秀强 《河南地质》2014,(11):15-15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路耀华日前在2014年"国际动力煤资源与市场高峰论坛"上介绍,今年以来,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态势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煤炭生产、消费出现10多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煤炭产量28.5亿吨,同比下降1.28%;煤炭消费30.3亿吨,同比下降1.2%,增幅与前10年平均9.93%相比,回落了11.3%。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热资源潜力评价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中国地热资源分布广泛,资源种类繁多,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地带性。针对中国不同类型的地热资源,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分别对浅层地热能、水热型地热资源和干热岩资源进行了潜力评估,并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环境效益进行了分析。我国地热资源量相对较为丰富,出露温泉2 334处,地热开采井5 818眼。水热型地热资源量折合标准煤12 500亿吨,每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18.65亿吨;336个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热能资源每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7亿吨;干热岩远景资源量折合标准煤856万亿吨。目前我国地热资源每年利用量折合标准煤0.21亿吨,其中水热型地热资源开采率仅为0.2%,浅层地热能开采率仅为2.3%,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科学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每年可节煤10亿吨,其中336个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热能资源高效利用每年可节煤2.5亿吨;地下热水资源高效利用每年可节煤7.5亿吨,地热资源节能减排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雾霾。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损害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金亮 《地质通报》2009,28(5):685-690
山西省为煤炭大省,从1978年到2007年的30年累计原煤产量约87.88×108t。大规模的煤炭开采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具体表现在采空塌陷引发的矿区水资源破坏,矿山地面变形及由此造成的土地资源、植被资源的破坏,矿山“三废”排放和矿山土壤退化4个方面。以多年来山西采煤破坏生态环境状况的调查成果为基础,采用山西省环保局、水利厅、国土资源厅等部门研究出的开采吨煤的生态环境经济损失系数,对山西采煤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进行了初步评估,并对今后若干年(至2020年)采煤对生态环境的损害进行了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16.
近日,从河南省有关部门获得三条利好消息:其一,2008年度该省通过投入6亿元,对2.90个地质勘查项目的实施,新发现矿产地24处;新增探明资源储量:煤炭14.92亿吨,铝土矿1.09亿吨,铁2.14亿吨,钿11.297f吨,金50.42吨。  相似文献   

17.
研究神府东胜矿区煤炭开采对水资源的影响机制,对于保护当地水资源及脆弱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窟野河为例,分析了煤炭开采对该流域水资源量与水质的影响机制,并计算出吨煤开采的基流损失量约为2.038 m3(1997—2005年)。研究结果表明,煤炭开采时形成的裂隙将萨拉乌苏组含水层中的水导入矿坑中,导致潜水由水平径流、排泄为主转化为以垂向渗漏为主,引发地下水位大幅下降,河流基流量减少以及泉流量衰减甚至干枯;煤炭开采使含水层中的水进入到矿坑,在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下形成硬度更大、矿化度更高的矿坑水,矿坑水排入河流后对河流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18.
四川煤层气勘探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中山 《四川地质学报》2009,29(2):242-243,249
“天生盆地必有油,有煤炭的地方一定有煤层气”。煤层气主要以吸附状态储存在煤层的基质孔隙和裂缝孔隙(又称割理)中。全国的煤层气资源量约32万亿m^3,相当于450亿吨标准煤或350亿吨标准油,与陆上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相当。我省的煤层气资源量约3480亿m^3。开发煤层气应从八个方面去思考和工作,重点是压裂问题、排水采气问题、综合研究问题等。  相似文献   

19.
河南煤田地质局是一支建立于1954年的煤田地质专业勘探队伍。建局45年来,已累计提交各类地质报告500余件,其中精查地质报告190件。探明煤炭储量300亿吨,提交可供矿井建设的精查储量147亿吨,为河南煤炭工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自“七五”国家提出地质  相似文献   

20.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我国煤炭工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蓬勃发展,现在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年总产量超过11亿吨。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煤炭主要被用于工业,居民供热及热电厂。目前乃至今后30年,中国以更清洁、更高效的能源来替代煤的余地并不大,高煤产量和高煤耗量的状况将会持续到下世纪中叶。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强化现有煤矿开采和开发新煤田。安全及环境保护是任何增产规划的核心,我国煤矿要满足经济日益增长的需要,必须逐步建设新的高产高效矿井并提高现有矿井的生产能力。但是影响和制约我国煤炭生产的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