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土地整治成为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集约节约土地的重要途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土地整治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保发展、保红线、促转变、惠民生的重要抓手和平台。统筹区域土地整治,构建整村推进土地整治的工作模式将成为土地整治的未来实施方式。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和管理成为重中之重,以项目为基础、以规划为前提、以资金为核心、以验收为手段、以管理为关键、以效益为终极目标是土地整治管理工作的步骤和程序。土地整治项目作为一个平台,在规划好的前提下,紧紧围绕资金这一个中心,辅助以严格的管理下,以验收作为一个手段,达到增加和提高项目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土地管理三维思维与土地空间资源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仁忠  罗平  罗婷文 《地理研究》2018,37(4):649-658
基于城市发展的三维理念轨迹及土地立体化利用趋势,采用文献检索与综合分析法,剖析土地管理重视三维思维的原因,辨析土地的空间特质,提出土地空间资源的概念内涵,初探土地空间资源管理制度和技术,以促进土地领域实践问题解决。结果显示:① 土地管理三维思维符合社会发展和土地利用趋势,是基于土地管理实践而衍生的创新需求。② 土地作为资源的本质属性之一是空间性,具备三维空间特质;土地空间资源是土地资源概念的外延,是以土地表层为基底或脱离土地表层的可利用的三维空间存在。③ 土地空间资源的提出,能引发土地管理领域在理念、制度和技术上进行三维思维化的重构与创新,具有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松嫩平原西部的典型沙漠化区泰来县为例,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野外调查获取了3期土地利用和沙漠化分布数据,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沙漠化动态响应。结果表明:①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大多趋于加重趋势,其中1986~2000年加重趋势迅猛,2000~2005年加重趋势有所减缓;②沙漠化土地面积总体趋势逐渐增加,前期以40.7hm2/a的速度增加,后期以8hm2/a的速度增加,增加速度明显减慢,其中低覆盖度草地和林地发生沙化的几率最高;③土地利用方式未变化的土地以沙漠化减轻为主,而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变化的土地,前期以沙漠化加重为主,后期以减轻为主,与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宋戈  高楠 《地理科学》2008,28(2):185-188
以哈尔滨市建成区土地利用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哈尔滨市所处发展阶段及土地利用现状特点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DEA方法为手段,用Matlab软件进行数学计算,对哈尔滨市2001~2005年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哈尔滨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水平一般,且土地投入有冗余。提出加强城市存量土地利用、注重不同用地类型的投资比例、调整产业结构三方面入手提出提高哈尔滨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土地生态设计原理和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生态学和土地科学为基础,提出土地生态设计的基本原理、原则及分室模型等,并以陕北黄土高原为例,进行区域生态设计的案例研究。 一、土地生态设计的基本原理 土地生态设计,是依据生态学原理和规律,运用现代系统论与系统工程等方法和手段,从整体综合角度出发对各级各类土地系统的合理利用方式进行优化选择和设计,以实现整体土地系统及其叠加了利用方式后的有序结构。 土地系统及其利用方式,可视为自然土地系统、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等交织在一起的土地利用系统。土地利用系统兼有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的属性,一是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主体的人类,需要也能使土地系统为自己服务,通过赋予土地系统特定的利用方式,希望土地系统的产品产出能力以正反馈形式不断增大,持续上升,以索取尽可能多的所需物品。二是土地系统是个自组织、自调节的复杂有机体,其发展总是趋于稳定有序、协调平衡,以内部组成要素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负反馈机制维持自身生存,目的在于谋求最大可能的保护。两种力量的对比,是土地利用系统的基本矛盾。土地生态设计,实际上就是依据生态学原理,解决该矛  相似文献   

6.
从国土经济学和资源经济学来说,土地是一种宝贵的基本资源。对土地的研究不仅要从自然科学角度,还要从社会经济科学角度进行。本文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土地生产力学说,从土地作为生产资料,具有“双重性”出发,通过生产力构成的剖析,对土地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加以综合,以合理评价土地生产力。 一、评价原理 土地作为一种资源,重要的是在于其自然的利用过程,亦即广义的土地农业利用,表现在土地资源的再生性是区别于建设用地的重要标志,土地资源评价的实质是确定土地的生产能力,亦即土地的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的土地生产力学说,认为土地生产力由两方面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自治区土地整治中心以加快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实施、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以落实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重点工程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全体干部职工的业务技术水平,充分发挥职能,做好基础技术服务,切实发挥了土地整治中心在全区土地整治工作中的技术支撑作用,有力推进了我区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整治任务。土地整治是指按照规划,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和未利用的土地进行综合治理,对生产建设破坏和自然灾害毁损的土  相似文献   

8.
坚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节约型社会的总体要求,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以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为重点,以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按照以内涵挖潜为主,提高土地节约利用水平的原则,围绕保障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和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结合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建设快速发展的客观实际,综合评价锡林郭勒盟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科学测算存量建设用地利用潜力,探讨和解决如何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引导和控制土地的节约与集约用地,并从规模、结构、时序等方面,积极探索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政策、手段,提出调控各业、各类用地的目标及政策建议,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锡林郭勒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9.
长春城市土地生态区的生态建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城市是以土地为基础,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根据物流、能流与信息流联系的强弱,把长春市划分为48个土地生态元,以土地生态元组合的相似性为依据将其合并为8个各具特色的土地生态区。根据各土地生态区存在的问题,在仿自然原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设计,将长春市建成既符合人类利益又不违背生物圈组织原则的理想城市。  相似文献   

10.
以普世的观点来看,土地是人类的生存之本,经济建设,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几乎都离不开对土地的需求。然而,土地作为不可再生的资源,加之庞大的人口基数,土地资源在我国就显得尤为稀缺。正因如此,在各种利益的驱动下,土地违法行为便越来越多。各种类型土地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1.
以达拉特旗西南部的高头窑镇为研究区域,以达拉特旗1987、1995、2000和2003年四期遥感影像为信息源,在3S技术支持下,对遥感影像进行解译,获得1987-2003年来四个时期的沙漠化动态变化数据,分析了高头窑镇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的沙漠化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地区近20年来,沙漠化土地处于发展-发展-逆转的过程中。研究区是典型的荒漠草原区,草原在各土地利用类型中始终占有绝对优势,农田、林地和高盖度草原的面积变化较大,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化主要表现为各种沙丘类型之间的转化、各种草原类型之间的转化和草原与固定沙丘之间的转化。1987-2000年期间,草原和林地的退化是导致沙漠化严重发展的主要原因。2000-2003年间,土地类型之间的转化表现为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林地向草原的转化,这种转化有利于沙漠化的逆转。可见,在高头窑地区,草原的退化是导致沙漠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沙漠化的治理方面,应该合理利用草原,防止过度放牧,大力倡导退林还草。  相似文献   

12.
科尔沁沙地是中国半干旱地区沙漠化发展的典型地区和沙漠化防治的重点区域。本研究以科尔沁沙地为研究区域,以沙漠化逆转不同阶段的沙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区域尺度上探讨了土壤有机碳对沙漠化过程的响应规律,并结合气候、植被和地形因子阐释了该区域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沙漠化程度的加剧表现出疏林草地(未沙漠化)>固定沙地(轻度沙漠化)>半固定沙地(中度沙漠化)>半流动沙地(重度沙漠化)>流动沙地(极重度沙漠化)。(2)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半流动沙地和流动沙地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比疏林草地降低了29.1%、49.3%、62.9%和84.1%。(3)随着沙漠化的发展,土壤质地发生粗化现象,即中、细砂粒含量明显增加,而土壤细颗粒(极细砂和黏粉粒)含量明显下降。(4)科尔沁沙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黏粉粒的损失是土壤粗化、有机碳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而pH的变化受沙漠化影响较小。(5)气候因子是导致SOC含量受经纬度影响的主要因素,而地形因子的影响次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北方沙漠化土地防治区划(纲要)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6  
王涛  薛娴  吴薇  孙庆伟 《中国沙漠》2005,25(6):816-822
根据中国北方沙漠化土地形成发展的历史和现代过程、分布特点、发展趋势及其综合防治途径和利用开发方向等,以"保护优先,重点防治,合理利用,协调发展"作为沙漠化防治的指导方针,在考虑自然条件、沙漠化发展阶段与程度和自然条件、资源利用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方向一致性等原则的基础上,将中国北方沙漠化土地划分为4大区22小区。为因地制宜地沙漠化土地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陕北农牧交错带沙漠化土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1986年、1993年及2003年3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在建立目视解译标志的基础上,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陕北农牧交错带1986—2003年土地沙漠化时空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陕北农牧交错带沙漠化土地重心整体向东北方向偏移了11 843.43 m,面积减少了206 655.21 hm2,表明该区沙漠化面积扩大的态势得以控制并趋于减少;沙漠化程度明显减轻,严重、重度沙漠化土地面积逐渐减少,转化为中度和轻度沙漠化,但在区域气候趋于暖干的情况下,面临着沙漠化发展的潜在危险;同时,近17 a来有近291 826.1 hm2非沙漠化土地变为沙漠化土地,沙漠化速度为17 166.2 hm2·a-1,以草地、耕地、林地等土地沙化现象较严重,土地沙漠化的形势仍然较严峻。  相似文献   

15.
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现状及历史演变研究   总被引:31,自引:7,他引:24  
封建民  王涛 《干旱区地理》2004,27(3):356-360
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优良的天然牧场,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近一个世纪以来区内生态环境退化加剧,表现为土地沙漠化,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剧等过程。在软硬件系统支持下应用GIS和遥感技术.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野外调查,通过基于知识的多重判据复合分类实现多源信息的集成,对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现状及沙地演变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面积已达20893.57km^2,占总土地面积的25%。沙漠化总体特征表现为局部地段逆转,而总体仍在发展。近一个世纪以来,区内沙漠化的强烈发展是由于毁林、滥垦和过度放牧。  相似文献   

16.
元谋干热河谷区土地荒漠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干热河谷是我国西南地区特殊的生态类型,通过分析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区土地荒漠的面积(海拔1350m以下,荒漠化土地面积1006.02km^2,占该区总面积的70.15%),表现特征(地形破碎,劣地广布,以肉质常绿灌丛为代表的类似荒漠植被,地表水分条件恶化,土壤贫瘠)及形成原因(自然原因:地质基础稳定性差,地貌类型多样,气候炎热干燥;人为原因:人口激增增加环境压力,垦荒,乱滥伐,过度放牧),提出了土地荒  相似文献   

17.
元谋干热河谷区森林消长与生态环境变化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在元谋干热河谷区,森林覆盖率1950年为12.8%、1973年为6.3%、1985年降至5.2%、1993年升至5.8%。而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是导致森林面积消长的主要原因。森林面积增减,是生态环境向良性或恶性方向转变的关键所在,针对森林减少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提出了恢复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吉林西部土地荒漠化预测研究--以吉林省镇赉县为研究区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崔海山  张柏  刘湘南 《中国沙漠》2004,24(2):235-239
以吉林西部土地荒漠化典型区之一的镇赉县为研究对象,在GIS的支持下,根据研究区两个时期的遥感影象,解译出土地利用图和荒漠化土地分布图,通过叠加处理把荒漠化土地作为单独地类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中剔除,得到两期包括荒漠化地类的土地利用类型图,进一步叠加,得到监测期内镇赉县荒漠化土地相对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变化。介绍了马尔柯夫荒漠化预测模型的建立过程,并应用马尔柯夫模型预测和分析了镇赉县土地荒漠化的演化趋势,结果表明:如不采取有效措施,镇赉县荒漠化将继续发展,荒漠化土地将逐步蚕食掉现有的草地、林地和耕地,2050年,荒漠化土地将占研究区的32.49%。  相似文献   

19.
洮、霍两河下游地区土地沙漠化成因及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该地区沙地是松嫩沙地的一部分。土地沙漠化是影响该地区农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它的分布一是呈西北-东南向,由沙垅组成;二是呈西南-东北向,由沙丘组成。主要为轻度和潜在沙漠化。它的成因主要有丰富的沙源;冬,春干旱风大;以及人为破坏植被和土被等所致。该沙地形成于5000a BP前,土地沙漠化发展具有三性特征。试验示范表明轻度和潜在沙漠化土地,宜采用林,果(含瓜),药(含草),杂(杂粮)复合生态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沙漠化过程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朱震达 《中国沙漠》1987,7(3):16-28
塔克拉玛干沙漠处于内陆盆地,在极端干旱多风的气候条件下,丰富的冲积、冲积-湖积沙物质在风力作用形成面积广大、形态复杂的流动性沙漠,它是在中更新世至全新世时期逐渐形成。然而,以自然因素为主形成的沙漠,同样亦存在着沙漠化问题。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的沙漠化土地约有28266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9.2%,其中历史时期形成占65.1%,现代形成的占34.9%。该区历史时期沙漠化过程多发生在南部和东部沙漠中河流下游的绿洲地段,由于河流改道(自然的或人为的),潜水面下降,造成古耕地和居民点废弃,形成沙漠化土地,在北部,塔里木河两岸和天山南麓一些洪积、冲积扇前缘,则由于河道迂移或人为的垦区长期不合理灌溉,地下水位上升,土壤严重次生盐渍化,不能耕种而废弃。沙质干河床或废弃的垦区受到风力作用成为沙漠化土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近百年来由于人为因素的干扰,对自然资源利用不当,破坏了脆弱的生态系统或对水资源利用不当而引起现代沙漠化过程的加剧。当然,也有局部地区是沙丘前移入侵的结果。根据沙漠化土地的形成可以划分三种类型:1.沙丘前移入侵型;2.沙丘活化型;3.戈壁风沙流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