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利用RS与GIS技术对新疆昌吉市的荒漠化土地进行监测分析,采取卫星数据解译结合现地调查及抽样方法获取昌吉市荒漠化现状。监测调查表明:昌吉市是荒漠化分布极广的地区,荒漠化面积占监测区面积的83.4%。在荒漠化土地类型中,荒漠化耕地占17.33%,荒漠化林地占30%,荒漠化草地占65.04%,荒漠化未利用地占0.8%。在荒漠化程度中,非荒漠化土地占16.6%,轻度荒漠化占19.1%,中度荒漠化占44.5%,重度荒漠化占36%,极重度荒漠化占0.4%。按荒漠化主导因素:风蚀荒漠化占66.6%,水蚀荒漠化占11.2%,盐渍荒漠化占22.2%。  相似文献   

2.
不同时相遥感图像光机复合处理提取土地荒漠化信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光机复合处理技术大大简化了常规遥感制图方法的繁琐步骤,它利用不同时相的遥感图像提取出土地荒漠化变化信息,不仅能确定土地是否发生了荒漠化以及荒漠化的强弱程度,而且还能已荒漠化的土地按荒漠化变化程度分为5种荒漠化无变化型,3种荒漠化强型和4种荒漠化减弱型,所生成图像上反映出自然景观带不仅与实地情况完全一致,而且带界精度都能保证在一下像元之内。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西北干旱区荒漠化危险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区为我国西北干旱区,在行政区划上包括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宁夏和陕西6个省、自治区,涉及西北6省的213个县、市、旗,其面积约占西北六省的71.8%.采用的数据包括气象数据、各类环境统计数据、社会、经济人口数据、1:400万的基础地理数据及NDVI数据。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影响西北干旱区土地荒漠化危险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这一评价体系,建立了荒漠化危险度综合评价模型,从自然气候条件、内在危险性、土地现状和社会经济活动四个方面对研究区土地荒漠化危险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整个研究区荒漠化程度较为严重——研究区内以中度荒漠化、荒漠和轻度荒漠化为主,其中轻度和中度荒漠化在研究区内均有广泛分布:重度和极重度荒漠化主要分布在荒漠的周围:潜在荒漠化主要分布在阿尔泰山、天山等高大山系的山麓以及内陆河流域流经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吉林西部土地荒漠化预测研究--以吉林省镇赉县为研究区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崔海山  张柏  刘湘南 《中国沙漠》2004,24(2):235-239
以吉林西部土地荒漠化典型区之一的镇赉县为研究对象,在GIS的支持下,根据研究区两个时期的遥感影象,解译出土地利用图和荒漠化土地分布图,通过叠加处理把荒漠化土地作为单独地类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中剔除,得到两期包括荒漠化地类的土地利用类型图,进一步叠加,得到监测期内镇赉县荒漠化土地相对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变化。介绍了马尔柯夫荒漠化预测模型的建立过程,并应用马尔柯夫模型预测和分析了镇赉县土地荒漠化的演化趋势,结果表明:如不采取有效措施,镇赉县荒漠化将继续发展,荒漠化土地将逐步蚕食掉现有的草地、林地和耕地,2050年,荒漠化土地将占研究区的32.49%。  相似文献   

5.
中国荒漠化气候类型划分与潜在发生范围的确定   总被引:45,自引:6,他引:45  
兹龙骏  吴波 《中国沙漠》1997,17(2):107-111
根据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有关规定,运用Thornthwaite计算可能蒸散量的方法作出了第一张中国荒漠化气候类型分布图,首次确定了中国荒漠化的潜在发生范围。结果表明,中国荒漠化潜在发生范围约3317032.2km2,占国土面积的34.6%,分布于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70个县(市、旗)。其中亚湿润干旱区总面积为751161.9km2,占国土面积的7.8%;半干旱区总面积为1139214.2km2,占国土面积的11.9%;干旱区总面积为1426656.1km2,占国土面积的14.9%。  相似文献   

6.
吉隆盆地七级阶地和一级山顶剥蚀面的存在说明:本区自早更新世沉积贡巴砾岩后,新构造运动抬升有8次,其中以早更新世Q_1晚期至中更新世Q_2抬升最强,共5次,相对于吉隆河河面(盆地基准面)的抬升幅度896m;晚更新世Q_3和全新世Q_4两者共3次的抬升幅度较小(计74m).区内第四纪以来经历过4次冰期:2次发生在Q_1晚期至Q-2,2次分别出现于Q_3,Q_4.从漂砾数量推断,以Q_3冰期规模最大,Q_4冰期规模次之.  相似文献   

7.
元谋干热河谷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干热河谷是我国西南地区独特的生态类型,这里气候炎热,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土地荒漠化比较严重.分析了人类活动对元谋干热河谷区土地荒漠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埒藏高原高寒区“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的沙漠化土地,根据沙漠化程度可划分为轻度、中度和严重三类。根据地表物质组成可划分砂质和砂砾质沙漠化土地两大类。本区沙漠化土地总面积1860.9km^2,其中轻度、中度及严重沙漠化土地面积分别为530.5km^2,752.9km^2和578.6km^2。砂质和砂砾质沙漠化土地分别为916.4km^2和944.5km^2。主要分布河谷地区,尤以雅鲁藏布江宽谷地段面  相似文献   

9.
中国南方湿润区红层荒漠化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回顾国内外荒漠化概念的演变和国内对荒漠化问题的研究,认为发生在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极端土地退化也是一种特殊的荒漠化。中国南方湿润区的红层分布区由于岩性的特殊性,在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影响下,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土地退化现象,暂称之为红层荒漠化。作为对该问题研究的初步成果,本文提出了红层荒漠和红层荒漠化的概念,重点阐述了红层软岩区荒漠化的地貌特征、生态特征和土壤特征。然后以南雄盆地为例,分析了劣地式红层荒漠的分布特征及盆地尺度的荒漠化格局,认为红层荒漠最初以点状揭露的方式形成,然后发展为呈斑块状分布;劣地式荒漠化基本都发生在盆地中部由软岩构成的缓丘和岗地区域。在面上调查和案例地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从岩石特性、自然影响和人为干扰等方面探讨了劣地式红层荒漠化的形成机理,劣地式红层荒漠化过程的诱发因素较复杂,主要是人为影响,可概括为:粗放开垦、林地过火、旱地退化、人为取表土以及村庄内的多因素干扰。红层暴露后在自然力和人为作用下都可能发生荒漠区扩展。  相似文献   

10.
土地生态设计方法及其在晋西北土地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土地生态设计的基本方法,对晋西北土地进行了生态功能分类,提出了该区的土地生态设计分室模型;从该区土地荒漠化综合防治的角度出发,划分出4个土地利用方向和生态建设重点有所不同的生态经济区,并对各区的土地利用主要矛盾和发展方向、土地生态建设的重点、荒漠化现状及其防治对策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