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受大量的外调水资源和人工灌溉的影响,干旱扬水灌区的水土环境变迁过程具有独特性,其对区域环境要素的响应是长期、潜在而缓慢的,该过程可通过科学的评估与分析描述其发展的趋势。评价过程是否合理,评价结果是否准确是灌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应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对干旱扬水灌区水土环境变迁响应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干旱扬水灌区水土环境变迁响应因子都属于"微敏感"因子;地表水对水土环境的变迁响应相对较为强烈,其次为地下水、区域气候,而土地利用最为迟缓; 18个响应因子中最为敏感的是灌区提水量及灌溉用水量,次之为地下水水位及回归水水质。该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与当前灌区水土环境变化现状相吻合,验证了改进层次分析法在干旱扬水灌区水土环境变迁响应评价中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可为灌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持续发展初论─-兼谈持续发展的方法、对策和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郝晓辉 《地理研究》1994,13(4):66-73
人类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要求实行持续发展国家战略.本文论述了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定义、目标及持续发展的方法、对策与措施.其中包括环境成本-效益分析、资源分析、承载力分析、宏观政策和不同类型规模的工农业生产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3.
依据科学和可操作性原则,建立研究区土壤盐渍化等级分类体系和解译标志.通过对三期塔里木灌区土壤盐渍化信息数据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了该区土壤盐渍化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人类活动促进了盐渍化的发展;塔里木灌区土壤盐渍化主要分布于盆地的北部和西部,危害重点地区是喀什、叶尔羌河流域等地.并由老灌区向新灌区、中重度向轻度...  相似文献   

4.
<正> 各种自然生态系统的存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而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已被人们逐渐认识。1992年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郑重声明:“应该持续地经营森林和林地,以满足当代和子孙后代在社会、经济、生态、文化和精神诸方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绿洲建设的关系。疏勒河流域地表径流主要形成于高山区。为了充分发挥有限的水资源潜力,应作出全面流域规划,采取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联合利用,水资源就近开发利用,保护下游地区环境、加高党河水库、改造老绿洲、建设新绿洲、扩大林地,遵循开发顺序等可行措施,建设高效的人工绿洲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天山北麓灌溉绿洲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8,自引:11,他引:18  
17世纪以前,天山北麓是以牧为主地区,由“兵屯”建立的古代绿洲仅在交通要道呈星、点分布,且屡兴屡废。18-20世纪中叶,由清朝到民国,大力发展屯田,使社会发展进入半农半牧时期,这里形成的旧绿洲,呈断续岛状小片。1949年以后,由大规模农垦建立的新绿洲群,把分散小片旧绿洲联结在一起,形成与天山相平行绿洲带。本区绿洲形成特点是由屯垦和内地移民发展起来,起步虽晚,但发展很快;而且古绿洲、旧绿洲和新绿洲之间有延续性,不象塔里大盆地的很多古代绿洲已沦为沙漠、戈壁或风蚀地。  相似文献   

7.
莫索湾的开发及其对荒漠生态系统影响的初步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莫索湾灌区自1958年进行垦耕以来,己形成以林网为骨骼的人工绿洲,纵深伸入库尔班通古特沙漠60km.它是构成石河子垦区的四大灌区之一。垦伐以来,提供了大量粮、棉、油、肉和瓜果、林木产品,为近10万人创造生息场所。开发过程对垦区及其近周自然植被造成不同程度破坏,亦加速作为流域集水区的玛纳斯湖的干涸,研究资料表明;垦耕过程对环境的影响限于人类直接作用的范围及与水体直接有关部分,对广大范围的荒漠植被无明显变化迹象,  相似文献   

8.
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及其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刚 《自然资源》1995,1(6):8-12
本文从人类与环境、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与持续发展三个方面详细地论述了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及其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强调了资源与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和条件,保护资源与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造福于今、造福于未来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9.
研究全球环境变化与持续发展,指出当今人类的持续发展,实际上是在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的持续发展,是将不协调的人地关系转变为协调的人地关系的一个动态过程,以达到满足人类对资源与环境需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永续性和公平性  相似文献   

10.
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的持续发展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全球环境变化与持续发展,指出当今人类的持续发展,实际上是在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的持续发展,是将不协调的人地关系转变为协调的人地关系的一个动态过程,以达到满足人类对资源与环境需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永续性和公平性。  相似文献   

11.
绿洲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持续发展仿真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徐建华  罗格平 《中国沙漠》1996,16(3):234-240
本文从限制绿洲型城市发展的水、土因素出发,分析了自然资源、环境条件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绿洲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持续发展的动态仿真模型,并以新疆自治区奎屯市为例,对该模型作了模拟调试及多方案的仿真实验,有关结果对绿洲型城市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绿洲”概念小议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本文探讨了绿洲的概念,认为绿洲的内涵应扬4方面:(1)绿洲位于荒漠区;(2)水是绿洲存在的基础;(3)茂盛的植被是洲的主体景观;(4)地貌部及人类活动对绿洲发展与演变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吐鲁番盆地水资源利用与绿洲经济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傅小锋 《地理研究》1996,15(4):74-81
吐鲁番盆地为我国一个独特的地理区域。其地形封闭,气候极为干旱,有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制约着绿洲的生存与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盆地水资源特征及其开发利用过程及盆地经济发展进程,阐述了水资源与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盆地今后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宁夏平原绿洲生态经济系统的问题与调控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夏平原是我国绿洲主要分布地区之一。由于受传统开发模式的限制,其生态经济系统已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环境污染严重,人口压力过大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对绿洲生态经济系统进行调控。为此,本文提出了绿洲生态经济系统调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南疆克里雅河绿洲发育和演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以塔里木盆地中克里雅河绿洲为典型例子,分析现代绿洲发育与演变的证据,并以绿洲沉积物的绝对年龄数据作对照,演绎出绿洲演变的序列与过程,并就影响绿洲演变的三种因素,气候(温度为主)新构造性质和人类活动作出分析,三种因素在不同时期的耦合决定绿洲的性质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荒漠绿洲区农业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   总被引:9,自引:8,他引:9  
荒漠绿洲是干旱区人类生存的主要场所,地域内蕴藏着大量的自然资源。在工业化社会日益发展的时代,众多国内外学者对干旱区荒漠绿洲的自然资源、环境及开发利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在对西北荒漠绿洲的生态环境,如气候条件、植被分布特征、土壤特征、水文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荒漠绿洲农业特征进行了剖析,提出了荒漠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即: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合理分配水资源,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绿洲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62,自引:3,他引:62  
樊自立 《地理学报》1993,48(5):421-427
塔里木盆地的绿洲按形成历史可划分为古绿洲、旧绿洲和新绿洲,它们分别代表绿洲发展演变的三个阶段。本文对绿洲未来演变趋势作了预测,探讨了盆地古绿洲衰亡原因、认为除了风沙、盐碱及河流改道等自然原因外,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表水资源时空分配发生变化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干旱地区水资源评价和认识的若干问题——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国土整治规划有密切联系。本文以新疆为例,对干旱区水资源的正确评价、水资源开发如何利用自然优势、水资源的地区间调剂以及水文现象与生态环境变化的深入认识等问题,提出了几点探讨性意见,以供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塔里木盆地绿洲演化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张宏  樊自立 《中国沙漠》1998,18(4):308-313
通过对不同时间尺度下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塔里木盆地绿洲形成与演化的影响分析。认为水文状况的变化是决定绿洲演化的首要因素,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也正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地对绿洲水文状况产生影响而导致绿洲演化的。人类活动对绿洲演化的影响是局部的、阶段性的,而气候变化对绿洲演化的影响则是宏观的、连续性的。  相似文献   

20.
陈华堂 《热带地理》1994,14(3):273-279
广东山区旅游资源丰富,种类较多,宜于发展多种旅游项目,对振兴山区经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