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土资源通讯》2007,(7):18-22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2006年12月至2007年2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教育部在河北、山西、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18个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联合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全国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万村培训行动"(以下简称"万村培训行动").  相似文献   

2.
《国土资源通讯》2009,(8):18-1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是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防灾减灾工作方法,是我国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万村培训行动”和“全国县(市)、乡(镇)、  相似文献   

3.
地质灾害,有天灾,也有人祸。万村培训行动,让广大农民知道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很多农村干部说,我们不能阻止天灾,但是可以控制人祸。很多地方,只要我们不去破坏,就可以避免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4.
《国土资源通讯》2010,(7):15-16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提升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进一步加强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部决定于2010年4月~9月,开展全国乡(镇)国土资源所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评估、巡查、预案、宣传和人员五个到位)宣传培训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 中国作为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地质灾害给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都带来巨大的损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为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平稳、有序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监督管理和治理工作,尤其足《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颁布,《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快速处置程序》、各级《地质灾害防治预案》的编制实施,更加体现了对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意识。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前往往有一定的变形时间,及时发现变形征兆,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常常能够以较小的代价避免灾害的发生或减轻灾害损失。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及远程会商系统的建设,就是应用GPS全球定位、现代测绘、现代遥感、现代监测、网络和卫星传输等技术,通过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实时监测,在汇集多源信息及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针对重大地质灾害和险情及时作出预测、预报、预警等反应,制订科学合理的处置方案,及时指挥应急处理工作,真正达到减灾防灾作用。  相似文献   

6.
《河北国土资源》2006,(9):23-24
兴隆县地貌形态复杂多样,切割坡度大,属地质灾害易发区。经过调查确定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100多处,全县重点防范区和次重点防范区面积达1710平方公里,占县域总面积的55%,防治任务十分艰巨。为此,我局地灾防治工作人员深感责任重大。如何将压力变动力,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和探索,我们认为答案只有一个,即:制定好制度,落实好措施,牢固树立“防灾无小事”观念,用我们扎实的工作,才能换来党和人民群众的信赖,真正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近年来,在省厅、市局的关怀指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文件精神,制定有效措施,以防为主,真抓实干,排除隐串,较好地完成了地质灾害防治任务。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福建省各级党委和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将地质灾害防治作为“生命工程”紧紧抓在手上不放松,多措并举,以实施地质灾害防治“一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大力完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和科学技术支撑体系,构建起“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全民防灾”的新格局,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2年1月至2017年10月,通过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全省共避免3万多人伤亡;通过实施搬迁重建,有近20万群众住进了安全舒适的新居;通过实施地灾工程治理和应急降险处置,使数十万居住在地灾危险区附近的群众受益。  相似文献   

8.
这次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也是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调度会,主要是贯彻国土资源部有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和通知精神以及省防总的要求,对我们省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特别是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国务院领导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非常重视,回良玉副总理虽不分管,但知道在福建泉州召开全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现场会,特意赶去讲话。参加今天会议的除省、市、县国土资源系统的代表外,我们还邀请了省直有关部门、有关技术单位的领导和负责同志以及新闻媒体的记者参加今天的会议,借此机会,我代表厅党组向多年来大力支持配合我们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9.
(2012年8月29日,根据录音整理)受徐绍史和汪民同志的委托,来参加今天的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成立大会,这是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领域的一件大事和喜事,对地质灾害防治行业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首先,我代表国土资源部,对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关心和支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有关部门、老领导、各位专家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出努力和贡献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今天,徐绍史部长专门向大会发来贺信,充分体现了国土资源部党组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的亲切关怀,对协会工作的热忱关心。徐绍史部长在贺信  相似文献   

10.
《国土资源通讯》2014,(11):34-3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国土资源主售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批示精神,深入实施《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1.
我省属于地质灾害多发省份,全省现存各类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点近4000个,特别是每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主汛期是我省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今年以赉,各地按照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的要求,积极行动,认真落实各项防灾减灾措施,各项工作抓在了前头,落在了实处。现将各市贯彻落实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的具体措施刊出,供互相学习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国土资源通讯》2009,(23):6-1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在法制建设、完善机制和宣传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落实县、乡、村三级防灾责任制,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路子。  相似文献   

13.
近日,唐山市国土资源局推出了市局领导干部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分片负责制度。该局制定《市局领导分片负责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工作的实施方案》,局领导分工负责,对遵化、迁西、迁安、玉田、丰润、滦县、古冶、开平、路南、路北等10个县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行分片负责。为了解和掌握分片区域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4.
侯兴泽  蒋大鹏  徐健  李俊  南竣详 《测绘》2020,43(2):63-67
本文针对某区域地质灾害隐患点资料存储散乱、数据管理及三维可视化建设滞后等问题,利用三维GIS技术将多源数据融合建立三维地形数据库,构建可视化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三维场景,进行信息共享和二次功能开发。实现了对地质灾害隐患信息管理与展示、场景漫游、信息查询、信息共享及三维分析等功能,可促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能够为地质灾害防治部门的业务管理、灾后应急指挥和救援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国土资源通讯》2006,(4):45-46
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调动政府和社会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积极性,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一、奖励对象:(一)在执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任务中,组织严密,指挥得当,防治得力,出色完成任务的区、县(市)政府,市政府直属部门和其他单位;  相似文献   

16.
《国土资源通讯》2012,(21):21-31,1
《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为积极主动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个环节,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国土资源部制定本规划。规划对象是《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的六种地质灾害类型,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规划》的基准年为2010年,以2011~2015年为规划期,展望到2020年。《规划》全文内容共七个部分,即: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需求,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点防治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资金筹措和实施安排,环境影响与效益评估,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关乎国计民生,我们一定要十分重视。  相似文献   

18.
2006年,在国土资源部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全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以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履行地质灾害防治监督管理职责,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合理避让、重点治理”的防治原则,按照“夯实基础、完善机制、创新模式、提升水平、重在成效”的工作思路,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扎实细致地开展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省地质灾害防治水平得到全面提高,防灾减灾成效显,实现了无重大地质灾害发生、无一人因灾死亡的“双无”目标,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了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所谓小型规模地质灾害是指灾害发生后规模达到小型级的地质灾害。虽然小型规模地质灾害发生的规模较小,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项目的增多以及人类活动的频繁,小型规模地质灾害发生所占的比例以及所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大,常常在人口密集的地方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大。因此,加强我国小型规模地质灾害的防治,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型规模地质灾害防治的现状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小型规模地质灾害规模较小,难以列入国家、省、市级重点防治项目,大部分的防治工作由县级人民政府承担,但是目前县级人民政府对…  相似文献   

20.
一、为科学规范、协调有序、快速高效地开展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工作,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结合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二、国土资源部应急响应依据地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