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从1983年起,青海多次在砂矿中发现“狗头金”。1983年在海西发现一块重达3561.407g的“狗头金”,1986年又发现一块毛重7709.55g的罕见块金,为我省金块之最。继1987年发现的550g和650g的块金后,1988年在大通又发现一块2100g重的块金。  相似文献   

2.
湖南益阳南郊古火山岩区位于雪峰隆起中段,与洞庭凹陷接壤部位.该区历来是湖南砂金特别是块金(狗头金)的重要产地.据史载公元一世纪时益阳山溪冲出一块重九斤八两,十一世纪时又冲出生金数百斤,其中一块重49斤.1983年6月14日,在本区北部地表以下3米左右的砾石层中,发现一块重2160.8克含金92%,纯金达1987.94克巨型金块.同年7月又在该地挖得一块重1511.49克,含金91.990%,纯金1360.57克的块金.现代细谷砂金、  相似文献   

3.
罗献林 《黄金地质》2001,7(2):75-77
“狗头金”,特别是体大、造型好的“狗头金”,与原生金矿中的天然块金一样都是稀世珍宝,不但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收藏,观赏和科普宣传价值及巨大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狗头金”刍议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罗献林 《黄金地质》2000,6(4):53-58
我国已在13个省(区)40处发现“狗头金”百余块,是最早发现“狗头金”的国家。“狗头金”形状复杂,千姿百态,普遍具有明显的次生长特征,砂金的粒度一般较原生金粗,成色比原生金高,“狗头金”形成后还会经过新的离散,聚合作用,总的趋势是结构向致密化,形成向简单化,质地向纯净化方向发展,经风化或冰川崩落、搬运、沉积的含金矿物集合体(天然块金)也是“狗头金”形成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5.
对砂金、“狗头金”的次生增生边宽度,砂金和“狗头金”的粒度和成色与原生金矿体的自然金粒度和成色的对比结果表明,砂金、“狗头金”在表生条件下的次生增生程度是十分有限的。对有限增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可能与H2O2、微生物等对微细粒金具有双重作用有关,即其对微细粒金的溶解及再生均起作用。从而得出砂金及“狗头金”应由原生金矿体中的富金集合体(大块金及金的巨晶)在表生条件下遭受改造并发生有限增生所形成。  相似文献   

6.
一般认为,沉积岩中的工业金矿床只有砂金和砾岩金矿,它们都是纯机械搬运作用的结果。但事实表明,除机械作用外,化学作用、生物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对金在沉积物中的聚集都是不可忽视的。 1.“狗头金”的形成与砂金矿的再生澳大利亚和苏联南乌拉尔是世界上发现“狗头金”最多的两个地区,南乌拉尔曾获得俄国最大的的“狗头金”(36公斤)。澳大利亚曾发现  相似文献   

7.
中外“块金”集锦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叙述了中外“块金”(狗头金)的产地、块数和成因分析.世界上已发现的块金愈万块,最大者重235.87kg,产于澳大利亚.多数研究者认为块金是化学成因.在表生条件下,金可呈溶液迁移,金络合物的稳定性与氧化还原条件有关.这种条件的变化,使金溶解-沉淀反复交替进行.在适当条件下,金粒再生、长大,形成块金.  相似文献   

8.
狗头金成因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金矿体中存在大块金金狗大头金与原生金矿体关系密切和表生条件下金的增生程度十分有限以及表生成因说无法解释的一系列疑点为基础,对狗头金的成因进行了探讨,指出存在于表生环境中的狗头金是原生块金在表生条件下经改造并发生有限增生的结果,狗头金发育地区应存在或曾存在原生金矿体。  相似文献   

9.
由地质矿产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负责,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参加合作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地质行业基金联合资助的中国西部“金三角”地区狗头金形成机理和生物—化学聚金工程”经过三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 中国西部金三角地区(川西藏东及青—甘—陕南部)广泛分布的砂金及狗头金(块金),主要产于青藏高原及周缘切割带的新生代山间盆地边缘的河流支谷或阶地及坡积物中。如四川西部白玉山孔隆沟中下游一段长400m,宽50m的“弹丸之地”,近5年来挖掘出至少15块500g以上的狗头金(大块金)。松潘漳暗和盐源  相似文献   

10.
孔隆沟砂金矿及“狗头金”是在PH值为中偏酸性的条件下,由金源层中呈分散状态的微细金粒溶解、迁移,在中偏碱性的环境中沉淀增生,其次生金粒经金的自身胶结作用不断再加大,形成盛产“狗头金”的砂金矿床。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部分狗头金分布在湖南、四川、黑龙江、青海与山东五省。狗头金分布与水系有密切关系。狗头金可划分为两大类成因类型:表生成矿型(物理风化、化学溶解、再生-齐汞化)与原生成矿型(原生金块与原生改造)。含金地貌与新构造运动在成矿作用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参与下的自然界金的循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引用比较丰富的资料论述了微生物参与下自然界金的循环,强调了微生物对砂金和“狗头金”形成的特殊作用,对了解金矿成因、金矿寻找和微生物浸金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按照赋矿岩石不同,共包含产于矽卡岩中的与铜共生的金矿(化)体、产于板岩-角岩中的脉状金矿(化)体、产于大理岩中的脉状金矿(化)体以及产于玢(斑)岩脉中的独立金矿(化)体4种金矿化类型。矽卡岩中的金矿化较强,全矿区金品位×厚度基本都大于1 m.g/t,存在多个富金块段;板岩中金矿化主要分布在矿区外围破碎细粒黄铁矿化硅化板岩中,角岩中金矿(化)体以富含雄黄、雌黄为特征;大理岩中金矿化较弱,矿(化)体通常呈透镜状产出;玢(斑)岩中金矿化主要产于岩脉中的石英脉内。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主要以独立矿物和类质同像形式存在。独立矿物形式的金以自然金、银金矿存在于铜矿物、石英、黄铁矿等载金矿物内;类质同像形式的金主要存在于以斑铜矿、黄铜矿为代表的铜矿物中。金矿物赋存状态以粒间金、包裹金为主,其次为连生金和裂隙金。笔者以甲玛铜多金属矿床金的地质特征、分布规律及赋存状态为研究基础,推测甲玛金成矿作用与幔源C-H-O流体有关,并初步建立了甲玛铜多金属矿床金成矿模型。此外,提出了运用模型开展区域及矿区下一步找矿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八三年六、七月份,报纸和广播连续报道了湖南益阳发现大的砂金块的消息。其中最大的一颗重2160.8克,次之一颗重1511.49克,这二颗金块的含量都在950以上,还有一颗重949.8克,含金量在940以上。几两重者屡见不鲜。这对金矿来说算是一个重要的发现了。其实,这几颗大金块,还算不上最大的。据清《湖南通志》记载:永嘉二年(公元308年)益阳山溪浮出生金数百斤,五年湘南提举常平刘钦言:益阳芦荻衡出生金,重  相似文献   

15.
东坪金矿是产于正长杂岩内接触带的特大型金矿床。矿石以富碲、少硫化物为特点。主要载金矿物为自然金和金、银碲化物。后包裹于黄铁矿为主的硫化物内,属于氰化法的“难溶金”,在表生条件下的氧化产物种类丰富的含金碲酸盐相中含量与自然金相当。  相似文献   

16.
严奉林 《地质学刊》2006,30(3):F0004-F0004
在石英中发现含自然金的颗粒与块体是不足为奇的,因为有些金矿就产于石英脉中,地质上称这类金矿为石英脉型金矿,我国最典型的例子是山东招远的玲珑式金矿。但在透明似水的水晶中发现自然金矿物包裹体,则是很罕见的现象。最近,在水晶之都东海县,有一位淘宝者在水晶市场购得一枚水晶挂件(见照片),大小36×29×19mm,重量为26g,内含有18根发状及一块不规则状金黄色的矿物,经笔者鉴定确认为自然金矿物。自然金在地球上是一种分布稀少的矿物;水晶由于形成条件特殊,在地球上也是一种分布很少的矿物,这两种稀有矿物伴生在一起,实为罕…  相似文献   

17.
东坪金矿是产于正长杂岩内接触带的特大型金矿床 ,矿石以富碲、少硫化物为特点[1] 。主要载金矿物为自然金和金、银碲化物。后者包裹于黄铁矿为主的硫化物内 ,属于氰化法的“难溶金”[2 ] ,在表生条件下的氧化产物种类丰富的含金碲酸盐相中含量与自然金相当[3 ,4 ] 。作者用扫描电镜研究东坪金矿 1 70号矿体中含硫化物石英脉矿石时 ,发现与Eztlite[5] 具相似化学成分的铅、铁碲酸盐相 ,指示从碲化物、硫化物氧化形成的次生矿物 ,与金的含氧矿物[4 ] 的产状对比 ,对了解富“难溶金”的载体矿物的氧化与金的次生富集的关系 ,提高金的回…  相似文献   

18.
杨光忠  石睿 《贵州地质》2019,36(4):307-315
黔东南地区石英脉型金矿找矿勘查难获突破,甚至关于成矿作用过程的研究也有待深入,本文根据《中国区域地质矿产志·贵州卷·金矿》编撰过程中所掌握的各类资料文献,结合近些年关于金的成矿作用思考和地质观察,尤其是天柱金井金矿"纯净"石英脉明金似层状成矿、黎平三什江金矿(含金)石英脉白云石"层状"条带构造特征现象,以及天柱扒草金矿顺层(含金)石英脉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对称性分布的地球化学分析等表明,黔东南地区石英脉型金矿并非传统认识的沉淀沉积成矿,而应为载体石英脉挂壁结晶生长、自然金粘附成矿的结果,其过程首先进行的是含矿热液混浊期成矿,形成主要产于暗色杂质条带的细粒明金成矿及其富矿金包和"狗头金"等,然后才是含矿热液干净期成矿,形成比较厚大的纯净石英脉及其中似层状明金成矿。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寻找金矿受到世界各国政府以及私人公司的普遍关注,这对金矿勘探中的物化探方法的发展也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除直接探测金块和自然金颗粒的金属探测器以及直接分析金的化探方法外,其余部属于间接的找金方法。由于金矿一般赋存于有矿源层(体)、断裂构造、多期次花岗岩侵入和各种蚀变作用的也质环境中,所以开展综合物化探  相似文献   

20.
据“世界金属导报”报道,冶金部天津地质研究院在我国冀东地区发现了新类型金矿——“长城式”金矿。矿床产于中—上元古界长城系、蓟县系灰岩破碎带中,这种金矿埋藏浅、规模大,可大规模露采;矿石结构疏松,不含泥,渗透性好,有害杂质低微,有利于工业氰化浸出。初步柱浸试验,浸出率在90%以上,属易采易选矿床。该类型金矿区域找矿潜力巨大,初步评估表明,整个矿带金的远景储量可望达数百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