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探矿工程是一个逐步缩小工作范围、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渐加密的取样工程.地质勘查是分阶段、有层次进行的,按工作面积由大到小分为5个层次.文章探讨了每个工作层次的工作平台、主要工作内容、野外工作量和预期目标.根据投资经验统计,一个中小型矿床的勘查从选区申请立项到详查结束,用于纯地质勘查上的费用大体需要1330万元(选区-预查阶段130万,普查-详查阶段1200万元).认为项目建设与找矿前景评价应抓住3个关键:建立专家群体(快速选区)、建立和完善研判准则和流程(快速研判)、建立精干队伍野外调研(快速评价).建议组建3人快速勘查组半年完成野外预查:2个月完成地质、化探调查,2个月完成靶区验证.  相似文献   

2.
关于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矿业权市场的逐步开放,民营资本甚至国外资本参与矿产资源风险勘查的力度逐年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市场,为地勘单位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但同时,由于投资主体的不同,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项目在勘查目的、勘查周期、勘查阶段划分以及施工安排上,与我们以往的计划性勘查项目有了明显的不同。笔者根据近年的工作实际,就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工作谈一下自己的看法。1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的特点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同其他地质勘查工作一样,都必须按地质规律开展工作,但就具体工作而言,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又有…  相似文献   

3.
浅谈固体矿产勘查的质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为了使固体矿产勘查成果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地质勘查单位必须加强固体矿产勘查的质量管理。从地勘单位和勘查项目两个层次上、重点从勘查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上说明了质量管理的意义和要点。  相似文献   

4.
矿产资源评价图件的编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产勘查的各个阶段都要编制相应类别的图件.固体矿产预查和普查阶段编制各类图件更为重要,是更高阶段勘查工作的基础.“图件”是矿产勘查工作中描述地质现象,反映矿产勘查成果的方法和共同的语言,是综合矿产勘查不同方法手段获取的实际资料的表达方式.矿产勘查图件可以表达矿床(体)地质实际,多种勘查手段获取的成果、化验测试的数  相似文献   

5.
杨玲 《化工矿产地质》2006,28(2):128-128
1~4月份,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全系统各项地质工作进展顺利。由总局组织完成了45个地质项目的设计编写和评审工作,其中化工地质勘查项目30个、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产勘查项目11个、中央财政补助勘查项目4个;45个项目设计书中,有9个被评为优秀,35个良好,1个合格。在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2005年度工作方案和设计终审会议上,地质研究院承担的“四川省什邡县金河磷矿接替资源勘查工作方案”通过了专家组评审。根据国土资源部的部署,完成了2005年度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产勘查项目的总结工作,在此基础上,其中的3个项目申报在2006年续作,基本完成了立项审查…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矿产勘查阶段划分的情况。论证了分阶段进行矿产勘查,可以把勘查费用压缩到工作所必需的程度上,并把那些在工作过程中不应该出现的消耗社会劳动的地质风险和经济风险控制下来。为了提高矿产勘查效果,普查阶段要注意选区,保证原始地质资料质量,有效运用综合技术方法找矿,从实际需要出发研究矿床,并及时对普查的矿床作出选冶试验和技术经济评价。  相似文献   

7.
第一条 为了贯彻执行《矿产资源法》,加强对矿产勘查工作的统一管理,缩短勘查周期,使矿产勘查工作与矿山基本建设程序紧密衔接,从而进一步提高矿产勘查和矿山建设的经济、社会效益,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特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矿产勘查工作,划分为普查、详查、勘探三个阶段.普查阶段之前,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勘探阶段之后,为矿山开发地质工作.第三条 普查阶段.目的和任务是对已发现的矿点和地质、物化探等异常进行普查工作,查明是否有进一步工作的价值,提交普查报告,一般探求D+E级储量,为是否进行详查阶段工作提供依据.一般要求是:  相似文献   

8.
矿产勘查成果商品化是我国地勘工作体制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尚未得到成功的解决.按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参照市场经济国家矿权制度,就此问题展开讨论,以推进地勘工作的改革.矿产勘查成果与商品化矿产勘查成果是知识形态的产品,只有依法取得产权认证后,才能进入市场并受到法律保护.就象技术发明要取得专利权、文化创作要取得著作权一样.由于矿产勘查成果必须依附于所查明的矿产资源,所认证的知识产权要和某一矿业项目的开发经营权联系起来,否则地勘成果产权就变得毫无实际经济意义的东西.西方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把地勘成果的产权和所经营的矿产资源的勘  相似文献   

9.
吴良士 《矿床地质》2017,36(2):515-518
正上期刊登了"矿产资源评价篇"第一节资源评价工作的基本内容的前3个部分,本期刊登第4、5部分。4在市场经济下矿产勘查的特点矿产资源的二重性规定了矿产勘查在市场经济中的特点。依据数十年工作以及参考国外矿产勘查的历史,大致可将矿产勘查归纳为如下4点。4.1高风险矿产资源的自然属性决定了矿产地质勘查中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即使矿体出露地表,再高明的地矿工作者也很难估计到矿体在深部延伸的情况,何况勘查的大量矿产是隐伏矿,露头矿较少,并且主要依据地质、  相似文献   

10.
矿产地质勘探阶段划分必需注意各种矿产不同的地质特征和开发建设的不同需要: 1.无论从历史经验还是从现实需要看找煤阶段的存在是必要的;2.1987年全国储委颁发的阶段划分统一规定同煤炭规范4个阶段划分的对应有错位现象,二者之间的详查对应不恰当;3.由于煤田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不同,为矿井设计提供资料的勘探工作可能出现3种情况,最高为A级储量的为精查,B级的为详终,C级的为普终,并各有不同使用方向。把精查阶段统改称为"勘探",不利于煤炭资源勘探和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11.
基于ArcGIS的整装勘查信息系统设计与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的重大举措,整装勘查是实现找矿突破的重要途径。整装勘查信息系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整合全国、整装勘查区、重点工作区、实施项目等四层次的基础地理、地质、矿产地、矿业权、潜力评价成果等数据,实现数据管理、信息浏览、地图浏览、查询检索、统计分析、数据输出、地图制作及动态评估跟踪等功能,为全面了解掌握整装勘查区地质背景、找矿潜力及找矿进展,开展整装勘查业务支撑与研究、整装勘查区进展与成果展示提供了平台支持。通过整装勘查信息系统建设,笔者建议建设全国矿产勘查信息系统,集成基础地质、物化遥、潜力评价预测成果、矿业权等,及时跟踪补充重大进展地区的空间位置、地形地质图、重要勘探线剖面图、重要进展描述等矿产勘查数据,为国内矿产勘查的宏观决策、微观工作部署提供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2.
戴峰 《安徽地质》2010,20(3):167-168,175
提出了在探矿权运营中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即采用标准化的方法,针对处于不同时期的探矿权进行有效的项目管理,增强项目管理的透明度和项目管理的效率,同时也提出了如何实施这种管理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矿床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开采利用价值的有用矿物的聚集地,由若干个经地质勘查圈定的矿体组成。由于地质勘查的阶段性,一定勘查阶段圈定的矿体往往只是一个矿区某些矿体或某个矿体的一些矿段,一个矿床的所有矿体往往是多个地质勘查报告(简称地勘报告)提交的。因此,一个矿床的矿区范围由多个地质勘查报告圈定的矿体的空间范围来界定。由于矿区内各个地质勘查报告的工作程度可能会不一致,因此整个矿区的工作程度需要重新确定。总结了矿区范围的划分原则,并对矿区勘查程度的确定提出了定性原则和量化模型。这些原则和模型不仅成功指导了"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成果集成与应用"项目中矿区范围的划分和矿区勘查程度的确定,对评估整装勘查区内矿床的勘查程度、合理部署整装勘查区找矿勘查工作及合理设置采矿权均具有现实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西南地区铀资源勘查程度与勘查成果,分析了铀资源勘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南地区下一步铀资源勘查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traces the history of mineral exploration in Indonesia between 1967 and 1992, and discusses various technical aspects, such as area selection, exploration and discovery methods, and significant geologic features of the more important new discoveries.Exploration activity over the past 25 year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main phases. Phase 1 (1967–1976) mostly involved investigations of mineral prospects and districts previously identified by the Dutch. These investigations resulted in many discoveries, including: a major copper-gold district (skarn-porphyry copper) in Irian Jaya, where exploration is still in progress (resources identified to date: 28 Mt Cu and 2,700 t Au); large nickel resources in Eastern Indonesia (13 Mt Ni); significant onshore and offshore tin resources in the Sumateran tin belt (0.13 Mt Sn); and large but low grade bauxite deposits in West Kalimantan (300 Mt Al2O3). Of the eight Contracts of Work signed between 1967 and 1972, six reached the mining stage. Phase 2 (1970–1975) consisted of an extensive porphyry copper search in the Sunda arc, the western arc of Sulawesi and the central belt of Irian Jaya. Best results were obtained from northern Sulawesi, where follow-up between 1976 and 1982 identified three potentially economic copper-gold deposits (1.7 Mt Cu and 140 t Au) and one subeconomic molybdenum porphyry system (0.8 Mt Mo). During Phase 3 (1981–1988) extensive coal exploration in South and East Kalimantan delineated over 5,000 Mt of coal of varying rank and quality, including 1,500 Mt as measured reserves in 17 deposits, eight of which have been developed to date. Phase 4 (1984–1990) involved a major gold rush, focused primarily on the Cenozoic magmatic belts of Kalimantan, Sulawesi, Moluccas and the Sunda arc. Over 80 primary and alluvial gold prospects were drill tested. Five of these were brought into production (two alluvial deposits, two new hard rock discoveries and one Dutch mine), containing approximately 135 tonnes of mineable gold, and several other projects are under development or undergoing feasibility studies. Total geological resources identified to date are estimated to contain about 700 tonnes of gold. Exploration during phase 4 also resulted in several gold-rich porphyry copper discoveries, including a major deposit in Sumbawa (2.7 Mt Cu and 250 t Au). Intermittent exploration for uranium, diamonds and lead/zinc since 1969 has been largely unsuccessful.Exploration is now passing to the next phase, which is likely to be multi-commodity in nature with a strong focus on gold, copper and coal. A number of deposits outlined during earlier phases will be developed.The unprecedented high level of mineral exploration activity over the past 25 years can be attributed to Indonesia's mineral prospectivity and favourable investment climate. Given a continued competitive commercial environment and sustained commodity prices, the next 25 years should see further strong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s mineral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6.
浅析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的地质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矿井建设、生产进展阶段和各阶段需要查明的地质异常体的规模和精度,将高产高效矿井地质保障系统划分为4个子系统,即建井采区设计精细勘探子系统、采区(盘区)内勘探子系统、综采工作面内探查子系统和巷道掘进前方与侧帮探查子系统以及完成各子系统探测任务相应的配套技术方法组合;认为将高产高效矿井综采工作面采前勘探以行业法规或规程加以规范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关于找矿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床类型是建立各类矿床模型的地质前提,矿床模型的应用方向是建立模型的关键,经验模型与理论模型交叉与融合是建立矿床模型的核心.这3条是矿床模型研究中必须坚持的原则,也是建立找矿模型的重要原则.它基本明确了找矿模型的定位和建设方向.所谓找矿模型,不管其成熟度如何,均以经验模型与理论模型的各类信息的兼收并蓄为基础,以找矿为目...  相似文献   

18.
全国先后共设置了141个整装勘查区,分布在26个重点成矿区带,位于古亚洲、滨太平洋、特提斯三大成矿域。整装勘查区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矿床类型复杂多样。运用成矿系统理论,对全国典型整装勘查区开展了研究与梳理,按构造动力体制划分出3类成矿系统,按照成矿机制划分出4类成矿系统,并划分(厘定)出24个成矿系统亚系统。根据上述成矿系统研究成果,重新划分出14个成矿系列、34个矿床式,建立了典型矿床的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15个成矿系统空间结构模型。归纳总结整装勘查区成矿系统,建立成矿系统空间结构模型,运用缺位找矿思维,调整整装勘查区区域矿产勘查工作部署,开展新矿种、新类型、新区域、新层位勘查找矿,取得了重要进展与成果,丰富了成矿系统和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  相似文献   

19.
新类型难识别矿地球化学勘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学求 《物探与化探》2004,28(3):202-205
讨论了4种新类型难识别矿的地球化学勘查研究进展,包括使用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在吐哈盆地砂岩型铀矿的试验和在胜利油田伴生金的地表地球化学显示,从全国铂的地球化学分布看西南黑色岩系中寻找铂族元素的前景,地球化学填图增加到70余种元素分析对稀有、分散元素的研究和寻找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商业地质市场和运作体系的初步形成,矿权法律,法规制度的基本建立,中国引资风险勘逐渐步入正轨,基于此,在分析了国际,国内矿产勘查和矿业开发市场形势的基础上,对14家外国初级矿产公司这两年在中国矿产勘查活动作了综述,以便读更多地了解我国风险勘查的现状与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