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GPS用于鉴别振动变形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科学地评价应用动态GPS技术鉴别振动特征的能力及可行性,本文设计了若干个振动实验。实验数据的谱分析结果表明,利用GPS观测数据可以精确地鉴别出振动特征,如相对位移和频率,并且当GPS数据的采样频率为F时,至少可以分辨出约0.25F以下的振动频率。该技术可应用于大型构筑物的安全监测。  相似文献   

2.
GPS用于监测高层建筑物动态特征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设计了若干个振动实验以模拟高层建筑物在外力作用下的动态特征,并采用动态GPS技术对此进行监测。实验数据的谱分析结果表明,利用GPS观测数据至少可以精确地鉴别出高层建筑物的低频动态特征,如相对位移和频率。该技术对于大型构筑物的安全监测将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Cam.  ME 刘东生 《国外测绘》1994,(5):10-13,37
本文论述利用10通道单频诺瓦素(NovAtel)GPSCard接收机,评估其窄距相关C/A码GPS接收机进行GPS静态测量的性能。1992年12月,在美国东部进行了GPS静态测量,以便支持这种评估。为了分析其重现度及其同地面坐标的一致性,在历时时五天的观测中,测量了0.5-320公里的12条基线。此后,利用双差法和三差法对载波相位观测值进行了后处理。为了分离大气误差和接收机本身的误差,使用了精密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利用GSS1型GPS接收机和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大地测量系研制的GPS快速静态定位软件RSP1.0建立东湖GPS试验网的同形布设,快速静态定位处理结果及质量评估和网平差等内容,最后给出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5.
韩绍伟  刘经南 《武测科技》1994,(2):12-16,48
本文介绍了利用GSS1型GPS接收机和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大地测量系研制的GPS快速静态定位软件RSP1.0建立东湖GPS试验网的网形布设,快速静态定位处理结果及质量评估和网平差等内容,最后给出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利用GPS监测地壳运动的空间分辨率,目前普通采用GPS大地测量阵列。根据实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在卫星几何分布良好的期间,为了得到相对位置逐日亚毫米级的重现度,每站观测半小时就够了,可见GPS大地测量阵列是一种高经济效益的观测模式。最后在探讨美国洛杉矶盆地扩展GPS网方式时,对永久性GPS大地测量阵列的经济效益问题却发生了争论。我们也面临扩展GPS网的问题,为了集思广益,制定我们自己扩展GPS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家A级GPS网的数据处理和精度评估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中国国家A级GPS网共计27点,均匀分布全国,平均边长约650km,于92年7月25日至8月5日的9天(GPS的208~217天)时间内,在全网同持续进行GPS双频观测。全网数据处理时,采用基准钻技术,以国内外已有精密地心坐标和同步GPS观测资料的GPS基准站为加权控制数据,以ITR91为坐标为框架,采用轨道松驰技术,利用GAMIT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解算精度为单天解基线水平方向重复性是10mm+0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介绍了GPS辅助光束法区域网平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详细讨论了太原航摄机动态试验场实际GPS航摄飞行试验的结果。利用联合平差程序WuCAPS系统对试验区进行GPS辅助光束法区域网平差,用分米级精度的GPS摄站坐标获得了实地上平面为±7.9cm、高程为±18.1cm的加密精度,充分显示了动态GPS定位技术在航空遥感定位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GPS技术在县级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晓栋  崔伟宏 《遥感学报》1999,3(4):318-323
准确、定量地把握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全球定位系统(GPS) 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既是遥感技术的辅助定位手段,也可以作为独立的数据获取手段。介绍了GPS定位方式和特点,结合中国国家“九五”攻关项目,讨论了县级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GPS选型思路和综合考虑GIS功能的GPS数据获取方法。通过实验证明了2D异常数据处理方法和GPS数据处理中“假54”代替“真54”的可行性。这些结论将有效地提高内、外业工作效率和数据精度。  相似文献   

10.
至今,国内还很少应用GPS技术进行隧道控制测量,有关隧道GPS控制网的计算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方法,本文介绍采用投影约束法计算GPS网施工坐标,讨论了贯通误差的预计方法,并在一座长8.2km,现已贯通的隧道控制网上进行工程验证,最后还提供了GPS控制网的施工复测建议。  相似文献   

11.
GPS控制的航空摄影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与航空摄影测量的结合使得为地形测图目的而建立大地控制的效率有了提高。本文的目的旨在讨论GPS控制的航空摄影测量的概念,理论基础以及到目前为止所获得的一些试验结果。试验表明,在无地面控制的情况下,GPS控制的航空摄影测量所能达到的平面精度优于0.04m。最后,本文对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特别是针对大比例尺测图作业的情况,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重视,以确保在实践中有条不紊地朝这一新技术过  相似文献   

12.
诺瓦泰─—第三代GPS单频接收机谢世杰一、概述加拿大诺瓦泰(NovAtel)公司于1992年底推出高精度的C/A码窄距相关GPS接收机。近两年的大量实测结果表明:由于采用窄距相关技术,使C/A码达到P码的精度;采用码/载波相位扩散技术,使GPS单频接...  相似文献   

13.
利用长期观测资料评价GPS短基线的定位精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隔河岩大坝外观变形GPS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大量观测资料(1998年6月-1999年12月),全面分析并评价了间距为1km的两个工作基点相对定位的三维精度。结果表明,2小时解的精度为∧±2.86mm(n)、±2.50mm(E)和±6.52mm(U);6小时解的精度为±2.06mm(N)、±1.77mm(E)和±4.49mm(U);垂直方向的精度约水平方向的2.5倍。这一精度分析结果具有大子样容量的特性.客观反映了GPS在单一短基线进行相对定位的三维精度情况,可为GPS用于精密工程测量和变形监测的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GPS水准高程拟合的精度研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利用GPS水准测量求定地面点正常高的原理和方法,并根据实例资料分析计算,对GPS水准高程拟合的精度进行了较深入入地探讨,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为解决GPS测量中高程信息的利用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这篇回顾全球定位系统卫星轨道的文章中,首先介绍轨道测定的基本概念。然后,回顾从1985年到1992年的轨道测定历史,重点放在(着重于)能使精度提高的策略上。GPS星历表最初的轨道精度大致为10m,或者说基线分量为0.1ppm,现今的轨道精度已达到几十厘米,使得基线精度达0.01ppm。在七年内提高精度二十倍是令人震惊的。目前精度仍在提高,因此国际间共同在建立一个GPS轨道信息机构。在通过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6.
Trimble4000SSE型GPS接收机高低温性能试验刘晖,翟清斌,赵猛(国家光电测距仪检测中心)1.试验目的GPS接收机有时需要在温度条件比较恶劣的环境中工作,环境温度有时在35℃以上,有时在0℃以下,所以用户们一直有疑虑:仪器在这种条件下还能否...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区地壳形变的GPS及地震矩张量反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给出了在椭球面上利用GPS速度场计算地壳应变率张量的公式,利用华北地区GPS监测网1992年、1995年和1996年观测数据所得的速度场在椭球面上进行了应变率计算,得到了其最大剪切变态为率、主应变率的图像;并利用1966年以来25次大于5.0级地震的地震矩张量,由Kostrov公式计算了地震应变率,对两种数据所得的应变率地比较分析;结合地质构造背景探讨了华北地区现今形变特征及地震危险性地区的分布。  相似文献   

18.
Cannon  M 李学逊 《武测译文》1994,(3):22-25,29
本文论述了采用NovAtelGPSCard型接收机(单频、10通道、C/A码)窄频相关技术进行精密静态定位的性能。为了进行这种评定,于1992年12月在美国东部实施了一系列测试。在数天时间里观测了0.5-320km的若干条基线,据以分析基线的重视度及其与地面精密坐标间的一致性。利用双差法和三差法对载波相位观测值进行后处理。为了分离大气误差和接收机误差源,测试中使用了精密星历,并验证了多路径误差对载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大地水准面的研究状况,提出了在国家GPSB级网完成之后,利用GPS水准、天文重力水准与重力大地水准面3类数据确定我国高精度大地水准面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3类数据的误差传播规律,给出了联合平差模型,并用一模拟网进行了试算  相似文献   

20.
GPS网起算点的稳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GPS测量成果转换至地面坐标时的起算点匹配问题,本文提出了利用稳健估计的原理和GPS同本身的内在几何条件和精度信息进行GPS网起算点的选择,在此基础上提出起算点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