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为活动对江苏土壤元素含量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廖启林  华明  张为 《江苏地质》2012,36(2):147-156
通过对江苏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及典型地区生态地球化学评价资料的宏观分析与对比,认为人为活动对地表土壤的元素含量分布具有显著影响,表层土壤(0~20cm深度)中Cd、Hg、Se、S、Sn、N等代表性元素的含量大幅度增加,元素含量变异系数偏高,酸碱度(pH值)下降趋势明显,确定了S、Hg、Cd、Se、pH、TOC、N、P、Sn、Sb、Pb、Zn等是最能反映人为活动对土壤环境之影响的地球化学指标。施肥、工业排污等均是人为活动改变土壤元素含量分布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山东省东部地区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取得的一些基本成果和存在的生态地球化学问题。认为在表生作用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下,表层土壤中Zn、Pb、Cu、Se、Cd、S、P、Hg、N、有机碳(OrgC)等元素或指标含量明显大于深层土壤;该区总体上地球化学环境质量优良,Ⅲ类和劣Ⅲ类土壤仅占全区总面积的0.13%,主要分布在矿集区和城镇周边,超标元素为Cd、Cr、Ni、Hg。浅层地下水大部分元素或指标处于自然低背景含量水平,部分水样的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NO2-、F-含量超标,已不适合饮用。该区存在的生态地球化学问题是:山地丘陵区土壤pH值低;沿海地带土地贫瘠;局部表层土壤重金属明显富集,已对农作物安全产生影响。认为人类活动(采金污染、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等)和自然地质背景作用是引起该研究区局部土壤重金属富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壤地球化学特征与环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蕾 《地质与勘探》2012,48(4):799-806
[摘 要] 包头市是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最大的工业城市,随着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 日益突出,本文利用近年来在本区开展的多目标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成果,依托多目标生态地球化学 调查提供的土壤元素指标的含量值、背景值及区域空间分布图等丰富的地球化学资料,重点对包头市生 态环境进行调查,对包头市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研究,通过研究土壤中镉、汞等重金属 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物质来源, 运用内梅罗指数法对包头市土壤环境质量及环境污染状况进行了评 价。结果表明,除以冶炼为主的局部地段受到明显的人为污染外,其余地区环境质量总体良好。评价结 果对包头市今后的环境规划和环境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东部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山东省东部地区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取得的区域土壤地球化学数据为依据,研究了区内54种元素或指标的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和背景值与全国土壤的差异。通过对比区内土壤基准值与背景值的变化,认为本区大部分元素或指标在表层土壤中的含量继承了成土母质,后期人类活动对其影响较小,Zn、Pb、Cu、Se、Cd、S、P、Hg、N、OrgC等元素或指标在表生作用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下,其分布分配特征产生明显变化。本文通过对表层和深层土壤元素相关系数的研究,认为深层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含量可表征表层土壤原始沉积的地球化学含量;讨论了人为活动导致土壤污染的评价方法,莱州—招远—烟台和牟平—乳山金矿集中区以及人口密集的城镇地带表层土壤中Hg、Cd、Pb、As、Zn、Se、S等元素污染严重。地质背景和人类活动(采金污染、工业生产、城市人口密集生活等)的共同作用,是造成环境中有害元素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以山东省东部地区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取得的区域土壤地球化学数据为依据,研究了区内54种元素或指标的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和背景值与全国土壤的差异.通过对比区内土壤基准值与背景值的变化,认为本区大部分元素或指标在表层土壤中的含量继承了成土母质,后期人类活动对其影响较小,Hg、Cd、Pb、Cu、Zn、Se、S、P、N和OrgC...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商丘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河南商丘地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数据资料,在正态和对数正态检验的基础上,统计获得了土壤54种元素(指标)的地球化学基准值和背景值,查明了土壤元素指标组合、分布特征、富集贫化规律。结果表明,调查区土壤元素含量普遍低于全国土壤基准值,其中Se元素含量仅为全国的0.28倍,而Ca O含量最高,为全国的1.96倍;对比发现研究区多数元素(指标)的背景值与基准值相当,说明表生成土作用过程中这些元素的迁移重分配作用较弱,人为活动对其污染影响较小;而Corg、N、Se、Hg、P、TC等元素(指标)在表层富集,反映出较为显著的表生富集和人为污染叠加的特点。因子分析表明,风化作用、淋溶作用及农业施肥、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是影响研究区表层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生态地球化学在调查的基础上,以元素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循环为主线开展生态地球化学评价,通过输入输出通量调查和重访监测掌握元素循环的发展规律,从而对元素、化合物和其他地球化学参数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预警,并提出开发或修复建议。近十年,该学科在实践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框架和技术方法的不断拓展,不仅产生了大量技术标准、论文和专著等书面成果,还在污染控制、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特色农产品开发、土壤碳汇和抑制气候变化等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在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需求的推动下在土壤碳库与全球变化、土壤重金属高背景产生机制、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土壤有益元素开发和土壤污染修复等方面不断产生分支研究方向。主要回顾和总结2011年以来,我国生态地球化学学科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不同景观区水系沉积物中39种元素的背景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已覆盖了全国约632万km2的国土面积。本文利用全国区域化探数据库资料,将全国划分为6个不同的地球化学景观区,分别统计了各景观区样品中39种元素含量的中位值、算术平均值等参数。通过迭代剔除异常数据后,得到6个不同景观区各元素含量的算术平均值(背景值)。在海量数据统计的基础上,提供了39种元素在不同景观区的含量值,从数据对比中发现不同的元素在不同的景观区背景值差别较大。这些基础数据可为不同景观区的地球化学调查及地球化学异常圈定提供依据,也可为生态地球化学研究、元素基准值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江苏土壤地球化学分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廖启林  刘聪  金洋 《江苏地质》2011,35(3):225-235
土壤地球化学分区的实质就是依据不同地区土壤中元素含量等差异及其分布规律,划分地球化学特征一致或相似的土壤分布范围。以江苏1:25万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新获得的大量土壤样品元素含量等测试数据为基础,从全省土壤元素含量等分布不均匀的现状出发,根据土壤中的元素组合、特殊元素含量差异、酸碱度差异等,并结合各地第四纪地质作用特点等要素,将江苏土壤划分为3个地球化学区、24个地球化学亚区,指出了部分土壤地球化学亚区的特殊用途,为江苏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0.
刘希瑶 《地质与资源》2019,28(5):470-476
依据辽宁南部(大连-营口)地区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数据,统计了53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参数,说明了元素在土壤中的变化规律,对元素含量特征进行了比较归纳.辽宁南部土壤中各元素含量与中国土壤(A层)值相比,变化不是十分显著,相对稳定.研究了元素含量在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分配、分布特征,认为土壤的成土母质是影响元素含量的重要因素.评价了重金属元素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辽宁南部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综合质量整体状况良好:一等和二等(无风险,优先保护类)土壤面积较大,为19 486 km2,占全区96.37%;三等(风险可控,安全利用类)土壤为648 km2,占3.2%;五等(风险较高,严格管控类)土壤为86 km2,仅占0.43%.良好的土壤环境质量为农业生产和土地规划利用提供了可靠的地球化学依据,为该地区土壤生态地球化学研究提供了依据和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利用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分析和研究了安徽省宣城市南部地区土壤中As、Cd、Cr、Cu、Hg、Ni、Pb、Zn 8种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重金属异常来源。调查发现地质背景是土壤元素含量的主控因素,调查区表、深层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空间分布特征与地质背景、沉积环境表现出显著的空间一致性,重金属高含量成土母岩(荷塘组、皮园村组、蓝田组等地层)是土壤重金属元素高异常的主要影响因素,此外矿山开采、大气干湿沉降也是土壤重金属高异常的影响因素之一,土壤中Pb、Hg、Cd、Cr元素具有大气干湿沉降的输入来源。调查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主要影响指标为Cd,土壤Cd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制值的样品比例为2.56%,形态分析结果显示土壤Cd以离子交换态为主,结合农作物调查发现在土壤Cd高异常区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2.
土壤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400~2 500 nm)反射光谱信息包含了大量土壤物理化学参数,土壤反射光谱测量简单、快速,无需破坏样品,而且还可以通过高光谱遥感方法制图。文中使用江苏国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中获取的大量土壤样品,研究了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有机质含量、pH值、铁氧化物类型、铁铝硅等常量元素含量等重要土壤生态地球化学参数的光谱反应。结果显示,土壤CEC是进行光谱预测非常成功的参数,1 400、1 900和2 200 nm附近一阶导数光谱(FD)值或短波方向反射率值均可以很好地反映土壤CEC的大小;土壤有机质含量、铁氧化物类型、铁铝硅含量均可以在反射率光谱或其一阶导数(FD)值找到相关波段;土壤导数光谱存在的A、B、C和D峰使反射光谱方法不仅能够定量铁氧化物总量,还能鉴别铁氧化物矿物类型(针铁矿和赤铁矿)及其相对含量;江都土壤光谱的656 nm附近FD值与pH有很大相关性,但是江苏样品显示pH值光谱经验预测具有区域依赖性,可能与土壤类型有关,说明pH与光谱参数之间的关系并非一般的线性关系,而有更复杂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刘希瑶 《地质与资源》1992,28(5):470-476
依据辽宁南部(大连-营口)地区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数据,统计了53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参数,说明了元素在土壤中的变化规律,对元素含量特征进行了比较归纳.辽宁南部土壤中各元素含量与中国土壤(A层)值相比,变化不是十分显著,相对稳定.研究了元素含量在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分配、分布特征,认为土壤的成土母质是影响元素含量的重要因素.评价了重金属元素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辽宁南部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综合质量整体状况良好:一等和二等(无风险,优先保护类)土壤面积较大,为19 486 km2,占全区96.37%;三等(风险可控,安全利用类)土壤为648 km2,占3.2%;五等(风险较高,严格管控类)土壤为86 km2,仅占0.43%.良好的土壤环境质量为农业生产和土地规划利用提供了可靠的地球化学依据,为该地区土壤生态地球化学研究提供了依据和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基于宁夏固原地区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利用2 638件土壤样品的53项元素指标测试分析成果,采用统计分析和离群数据迭代剔除,得到土壤元素指标地球化学特征参数.依据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对N、P、K、有机质等19种土壤养分元素指标丰缺状况进行分析评价,依据养分含量的缺乏、适中和丰富状况进行元素指标分类,发现研究区土壤中N、Ge、Se、有机质较为缺乏,CaO、MgO含量丰富,为合理指导耕地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成都经济区浅层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的土壤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壤的科学分类是土壤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础,土壤的系统分类以定量化、标准化和国际化为特点,但其大众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尚需加强与土壤发生分类的参比研究,并深化其在农业生产应用、土壤环境评价等方面的实践意义。自上世纪末至今,在我国东部开展了大面积、高密度的以土壤为主要介质的多目标(如农业和环境等)地球化学调查,获得了海量的地球化学数据,这无疑也为土壤分类指标化提供了全新资料。利用四川省成都经济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3061个浅层土壤样品(0~20cm)的52个元素全量和pH值分析数据,按照已知的土壤发生分类类数(8种土类)进行了样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浅层土壤的地球化学数据能较好地用来区分两类土壤,即紫色土一类的幼年土壤(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母岩、母质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受强烈人为活动水耕、旱耕熟化的土壤(外来物质的不断加入显著地改变了浅层土壤原有的地球化学性质);(2)各类土壤因母岩母质和利用方式不同,各具明显的标志性元素组合特征,如紫色土(高Ca和pH值)、黄壤(低碱和碱土金属元素和pH值)、水稻土(高有机元素、肥料元素和重金属元素)和潮土(高造岩副矿物元素)等,因此,这些元素组合是土壤分类两个要素(母质和人为作用)的重要参照系;(3)浅层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不可能完整地体现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这三个发生分类依据,因此,聚类分析结果与发生类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山东省东部地区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工作取得的一些基本成果以及该区存在的生态地球化学问题。调查与评价结果显示,Zn,Pb,Cu,Se,Cd,S,P,Hg,N,OrgC等元素或指标在表生作用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下,使表层土壤含量明显大于深层;总体上该区地球化学环境质量优良,Ⅲ类和劣Ⅲ类土壤仅占全区总面积的0.13%,主要分布在矿集区和城镇周边,主要污染元素为Cd,Cr,Ni,Hg。浅层地下水大部分元素或指标处于自然低背景含量状态,部分水样总硬度超标,溶解性总固体、NO2-和F-等超标,已不适合饮用。该区存在的生态地球化学问题有:①山地丘陵区土壤pH值低,且表层土壤具有向强酸、强碱两极化发展的趋势,易引起重金属元素活化,危害人类健康;②沿海地带土地贫瘠,N,P和有机质等营养水平多属缺乏级;③莱州-烟台和牟平-乳山矿集区以及人口密集的城镇地带表层土壤Hg,Cd,Pb,Zn,Se,S等元素污染严重。地质高背景、酸性的表生环境和工业污染的共同作用,是造成环境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与基准值研究是地球科学领域重要基础性工作。《中国土壤地球化学参数》是在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基础上,基于高质量高精度大数据研究的重要成果。本文概述地球化学调查工作方法与样品测试质量等若干基本要求,说明大数据的获取方式与精度水准。主要从宏观尺度上论述中国土壤背景值与基准值变化特征,包括:(1)研究中国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与全球地壳丰度比值特征,阐述中国土壤元素(氧化物)背景值相对于全球地壳丰度的总体特征和基本规律;(2)通过辽河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珠江流域土壤元素(氧化物)背景值与地壳丰度对比,研究由北方至南方各大流域相对于全球丰度的变化特征;(3)通过上述各大流域与全国土壤背景值对比,研究各大流域分别在全国总背景中的变化特征;(4)以中国基本无人类影响的代表自然本底的第一环境土壤背景值为基准,研究代表人类深度影响的第二环境土壤地球化学富集特征;(5)通过对比国内各大流域和地区第一环境与第二环境土壤地球化学背景比值特征,研究全国不同自然环境和地理景观条件下元素指标富集与贫化规律等。《中国土壤地球化学参数》研究建立在地球化学大数据基础上,信息量巨大,内涵极为丰富,是我国地球化学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术成就,为包括土壤学、生态学、环境学、生物学在内的地球科学领域提供基础信息,为全球变化、全球环境、全球治理重大科学问题研究提供重要依据,为国家自然资源、生态环保、农业农村及卫生健康等行业部门科学管理与科学决策提供评价标准。本文研究仅仅触及宏观层面的某些方面,就已经涌流出大量生态信息、自然规律与科学问题需要深化研究和应用实践。可以预见,随着中国土壤地球化学参数的深入研究与广泛应用,将促使地球化学更加深度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在国家发展大格局中发挥积极作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也将会更加关注地球化学问题。本项调查与研究成果凝聚了广大地学工作者的辛劳和智慧,展现出严谨的科学精神和崇高的事业心与责任心,展示中国质量和中国精度,代表中国地学领域高质量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土壤背景值反映了一定范围内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作用下元素指标含量的本底值。依据宁夏固原地区1∶25 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取得的2 638件土壤样品,利用遍历循环迭代剔除和统计分析方法,得到了研究区表层土壤中53项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值和特征参数。通过与中国表层土壤丰度对比,发现研究区Cd、S含量明显高于全国表层土壤丰度,但处于安全限值内; 不同地貌类型下的元素含量差异不仅受成土母质、成壤环境等外部自然条件的影响,也反映了人类活动对土壤环境的扰动。研究可为农业可持续开发与合理利用提供较为可靠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深覆盖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 ,旨在通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为农业、环境、矿产资源评价及基础地质研究服务 ,作者重点阐述了土壤 p H值、Ca CO3含量与土壤矿质元素活化之间的制约机理 ,论述深覆盖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要实现服务于农业、服务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 ,就必须加强对土壤 p H值及 Ca CO3含量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山东威海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威海市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取得的一些基本成果和存在的生态地球化学问题。调查与评价结果显示,该区总体上地球化学环境质量优良,Ⅰ类和Ⅱ类土壤占全区总面积的97.49%,Ⅲ类和劣Ⅲ类土壤仅占全区总面积的2.51%,主要分布在乳山市部分地区和荣成市崖西镇,超标元素主要为Cr、Ni、Cu、Cd;浅层地下水大部分元素或指标处于自然低背景含量状态,部分水样Cd、Fe、NO2-、总硬度等超标,已不适合饮用。该区存在的生态地球化学问题有:①山地丘陵区土壤pH值低,且表层土壤具有向强酸、强碱两极化发展的趋势,易引起重金属元素活化,危害人类健康;②沿海地带土地贫瘠,N、P、有机质等营养水平多属缺乏级;③乳山市和人口密集的乡镇地带表层土壤Hg、Cd、Pb、Zn等重金属污染严重。地质高背景、酸性表生环境和工业污染的共同作用,是造成环境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