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自然电位测井响应的高效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从自然电位测井中得到的信息大多是定性的,且以往有关自然电位测井响应的定量分析一般也只停留在最简单的模型,很难用于分析和指导实际测井工程因此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自然电位测井进行了严格的定量研究首先利用高效的数值模式匹配理论求解了轴对称二维非均匀介质中的位场格林函数,然后利用表面积分方程法匹配各界面上的偶极层激励条件,从而求出任意二维结构下的自然电位测井响应通过广泛的数据对比验证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利用本文的方法可定量评估各种地层因素对自然电位响应的影响,制作单因素和多因素综合影响校正图版,为自然电位测井的定量分析和解释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实际测井工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验论证平凉地震台深井电阻率观测自然电位畸变由电极交叉供电造成,讨论分析不同电极供电对自然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测量极供电,会影响自然电位,不会影响电阻率测值;单极供电对自然电位的影响表现为阶跃突跳,并以指数形态恢复,恢复时间约10 h,干扰峰值与供电电流、供电时间等有关;对观测数据进行校正,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孕震过程中冲流电位地电异常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涛  赵和云 《地震学报》2001,23(4):398-406
分别计算了具有对称压力源分布的水平层状半空间介质模型和各向异性裂隙模型的地表冲流电位异常.结果表明,本文所采用的模型计算出来的地表冲流电位异常最大值的量级是合理的,其幅度最大约为几百毫伏;异常范围随地下各向异性强烈程度而变化.同时,在计算地表冲流电位异常时引入了各向异性裂隙的概念,从而从理论上解决了实际观测与理论不相符合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自然电位、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形态和特征与沉积相带及其储集砂体关系密切,它们对不同岩性地层特征响应十分敏感.利用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同步减小的较大幅度评价识别渗砂层,指示划分水下分流河道主体沉积微相带;利用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减小的幅度差评价识别低渗砂、致密砂层,指示划分水下分流河道堤泛(侧翼)沉积微相带;并以自然电位比自然伽马减小幅度的相对细小差异识别油水层.在安塞油田沿河湾地区长6自然伽马、自然电位曲线划分沉积相带及储层的应用中,建立了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划分储层的下限标准,有效地评价了特低渗透储层沉积微相带及储层类型,提高和扩大了测井曲线的应用及效果.  相似文献   

5.
经典的地震层析成像假定介质为各向同性,通过走时反演确定地球介质的非均匀结构,得到的仅是近似地球模型。如果各向异性较强时,应用基于各向同性假设的层析成像算法,可能导致错误的结果。非均匀与各向异性效应是耦合的,如果仅考虑非均匀效应则各向异性结构可能映射到非均匀结构中造成非均匀速度结构的误差,反之亦然。因此,高分辨率的走时层析成像必须同时考虑非均匀和各向异性两种效应。同时反演非均匀和各向异性结构(即各向异性层析成像),不仅可以获得可靠的各向同性速度结构,同时可以确定各向异性结构。相对于S波偏振分析,体波走时方法基于不同的数据集,能提供独立的地震各向异性观测证据。利用地震走时层析成像方法同时研究介质的非均匀性和各向异性,对于认识地球的结构及动力学过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君恒  耿煜 《地球物理学报》2015,58(10):3815-3824
地形改正是重力和电法勘探中用于消除测点周围地形起伏对观测结果影响的技术.由于地形形成自然电位异常的微观机理较为复杂,解析公式难以得到,可以采用最为直观的方法,寻找两者之间的拟合公式.根据研究,在自然电位梯度测量中,地形引起的自然电位异常分为两种:一是异常与地形起伏是镜像关系,这种情况占多数;另一种情况是异常与地形起伏为反镜像关系.多数地形起伏与异常存在线性关系、二次关系和指数关系,以线性关系为主.具体采用哪种拟合关系,可选取典型的地形和自然电位曲线,通过其变化规律进行判断;也可以采取试算的办法,通过改正效果的比较选择合适的拟合公式.本文选择鄂尔多斯盆地作为研究地点,提出了适用于自然电位梯度测量的地形改正方法.通过三种拟合公式改正效果的比较,得出线性拟合公式能更好地描述该测区内相对高差与自然电位改正量之间的关系.地形改正有效地消除了相对高差与自然电位之间的相关性,改正后的自然电位曲线能够较好地反映地下地质信息,自然电位等值线图异常更加突出.自然电位梯度测量中,地形起伏可影响异常形态,特别是起伏地形的面积与目标地质体的面积大小相当时,两者异常有可能难以区分,因此地形改正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弱各向异性介质中qP波的一阶射线追踪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基于扰动理论来推导qP波一阶射线追踪方程,并使用此方程计算光滑弱各向异性介质中qP波传播的路径和走时,从方程中可以看到对于弱各向异性介质中传播的qP渡,其一阶射线追踪方程只依赖于15个弱各向异性参数,方程的形式比准确的射线追踪方程简单得多,当各向异性强度为零时,此方程变为标准的各向同性射线追踪方程,并通过模型实算来测试本方法的精度,对于各向异性强度为10%的VTI均匀介质和各向异性为8%的VTI非均匀介质,射线的出射角在0~40°之间时,其相对误差不超过0.05%,而对于各向异性强度为20%的VTI均匀介质,当射线的出射角在0~50°之间时,其相对误差不超过0.46%,实算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在出射角不太大的范围内具有很高的精度,该研究结果对海相油气勘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1、前言自然电位Vsp作为地电台站的正式观测项目,一直与地电阻率同时观测。尽管各地电台都积累了大量的自然电位资料,但对这些资料作认真地分析研究却很少。这不仅由于自然电位的复杂多变,也与人工观测的时间间隔及数据处理不当有关。  相似文献   

9.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CSAMT)基本上是基于电性各向同性理论的假设,而实际地层普遍表现为电性各向异性现象,因此研究各向异性地层条件下CSAMT方法的电磁响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从有源Maxwell方程出发,推导出了二维各向异性地层条件下无限长线源频率域的电磁场响应,得到了一组平行于线源方向的电场分量E_x和磁场分量H_x的偏微分方程,并采用有限元法进行求解.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不论是对均匀半空间还是一维层状介质中的各向异性二维体模型的计算,均能从结果中明显地看出各向同性背景场和各向异性异常体的存在;在计算中通过改变各向异性系数或各向异性旋转角,其结果在视电阻率和相位曲线上均存在显著区别.计算结果表明了在各向异性地层中,仍然采用各向同性的假设进行CSAMT资料的处理与解释,可能会带来比较严重的误差,这种情况下必须采用基于各向异性的地质模型对CSAMT资料进行处理和解释.研究结果对于提高CSAMT方法的勘探效果和应用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用毛管模型研究泥质砂岩电化学测井响应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然电位和激发极化电位测井响应所涉及的离子导体激发极化电位的微观机理解释,主要依据双电层形变假说和浓差极化假说,缺少定量描述的数学模型和理论体系.本文利用孔隙介质的微观毛管模型,给出了毛管模型中双电层理论和阳离子交换量与Zeta电位的关系,推导出毛管中离子流量和电流强度表达式.由电荷守恒定律和物质守恒定律,推导出毛管中离子浓度分布的解析表达式,建立了描述含水泥质砂岩激发极化电位和自然电位的数学模型.从而系统地严格证明了含水泥质砂岩激发极化现象是在电流场和浓度梯度场的共同作用下,由孔隙中离子浓度浓差极化电位和双电层形变电位形成的.并且证明了描述泥质砂岩自然电位的数学方程和描述激发极化电位的数学方程及形成机理是一致的.计算结果表明:激发极化极化率随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增大而减小;极化率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减小,随阳离子交换量的增加而增加;证明了地层水浓度、阳离子交换量是影响自然电位大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频域激发极化法中体极化与面极化内在联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化的体极化介质,其激发极化效应来自其中所含电子导电矿物颗粒的表面极化效应。基于上述认识,本文从理论上推导出含球状电子导体的体极化介质复电阻率的“微观”数学表达式。将它与体极化介质复电阻率的“宏观”表达式--Cole-Cole模型相比较,得出了:1.Cole-Cole模型中的特征参量与球状电子导体的表面极化系数、含量以及导体半径等的综合关系式;2.电子导体表面极化系数在频域中的一般表达式。这表达式同目前在实验室中观测到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三个大地震的震源参数及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地震的震源机制及地震矩、应力降等参数,不(又对认识地震的破裂过程,而且对预报强地面运动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些文章对板内地震应力降的特点、地震矩与高频源谱的关系及区域特征的讨论,使我们可直接由长周期体波或面波得出的地震矩M0估计出不同地区中大地震的高频源谱,以供强地面运动预报参考。 由于对发生在中国板内的1976年11月6日盐源地震(Ms=6.5)和1976年11月15日宁河地震(Ms=6.3)的震源参数还没有详尽的报道;另外,对1973年7月14日  相似文献   

13.
二维最佳线性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如何在干扰场的背景上区分出低缓异常,以及在位场的向下延拓一类计算中如何限制因误差的高频放大所导至的解的不稳定性等问题,本文探讨了在“最小二乘”意义下的最佳线性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原理,并将它转化为下述数学问题,即在L2线性赋范函数空间中如何选取最佳滤波函数的问题。在空间域中直接解这个问题是十分复杂和困难的,我们发现在波数域中用变分法中的等周问题的解法直接选取最佳线性滤波器的传输函数(或波数响应),则在数学方法上既简单又严格。这样选取的最佳线性滤波器的传输函数L(f,k)其表达式也很简单,即L(f,k)=|Si(f,k)|2/{|Si(f,k)|2+λ|Ni(f,k)|2}。式中,|Si(f,k)|2及|Ni(f,k)|2分别代表滤波器输入端讯号和干扰的能谱(或功率谱),f、k分别代表x、y方向上的波数,λ为大于零的常数。 对上述两类问题以及相关的两种最佳线性滤波器而言,L(f,k)的表达式是相同的,而区别仅在于其参变量λ的选取条件不同而已。 有了最佳线性滤波器的传输函数L(f,k)的理论公式,就可以在最小二乘的意义下分析和评价国内外所发表的解决上述两类问题的各种线性滤波方法,并能指出在不同的讯号与干扰条件下,在理论上线性滤波可能达到的最佳效果,从而为设计二维线性数字滤波器时,提供一个理论上的准则。 对位  相似文献   

14.
三维物性分布的位场计算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冯锐 《地球物理学报》1986,29(4):399-406
本文在连续层状模型的基础上,将Parker位场公式推广到更具一般性的两种三维物性分布模型中。此时岩石的密度ρ和磁化强度J不仅在水平方向上可以任意变化,而且在深度上可依指数或线性函数形式变化。新的位场公式仍具有严密而简明的特点。结合圣安德烈斯断层带的重力反演,介绍了它的应用、模型分解和双界面同时反演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前面的偏微分方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含21个弹性参数的各向异性介质中关于位移分量u、u与u的偏微分波动方程组出发,通过假定平面波位移函数解,导出准P波、准SV波与准SH波的波前面偏微分控制方程,进而对各类特殊各向异性介质(横向各向同性介质、椭圆及立方体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前面偏微分方程进行了讨论.以上结果为研究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传播规律以及进行正、反演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利用远震P波波形反演渤海地震的震源参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用理论地震图反演地震震源参数的方法,利用16个WWSSN台记录的渤海地震(1969年7月18日,M=7.4)远震P波波形,用我们的反演方法重新测定了该地震的震源参数。文中以剪切位错源的理论地震图与实际观测记录波形的相关程度为判据,测得该地震的震源参数为:地震矩3.9×1027达因·厘米;震源破裂持续时间6秒;位错面两个可能的选择解是:(1)θs=207°,δ=87°NW,λ=-159°,右旋;(2)θs=298.6°,δ=69°NE,λ=-3.6°,左旋。其中θS、δ、λ分别是震源位错面的方位角、倾角和错滑角;震源深度为25公里。数值运算的结果还表明,本文提供的测定震源参数的方法实际效能良好。 文中还与用P波初动符号方法测定的震源参数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地磁异常ΔZ受到岩石斜磁化方向畸变。应用函表示ΔZ后,能将磁异常ΔZ化到磁极而消除了这一畸变。由此得出垂直磁化磁异常三分量ΔZ、ΔX、ΔY,它们的导数以及向上和向下延拓公式。这一方法将有助于地磁资料的进一步解释。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目前我国测定极远地震(震中距离Δ>110°)震级的方法有两种: 1.面波法计算震级的公式 MLH=log(A/T)-log(A/T)*,(1.1) 式中A是水平分向地动位移(μ),T是相应的周期(秒),取面波中A/T为最大者,-log(A/T)*是索洛维约夫-谢巴林1957年发表的量规函数。  相似文献   

19.
裂隙各向异性介质波场VSP多分量记录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各向异性介质中最为普遍的裂隙各向异性介质出发,推导了同零井源距VSP三分量观测方式相一致的一维三分量波动方程.为了更符合实际观测,引入了坐标旋转,可以模拟井中任意方位的多层各向异性介质的波场响应.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波场数值模拟,重点突出了获得凡R3×3矩阵剖面的方法,同时对R3×3,矩阵剖面进行了一般性的分析解释,事实证明,R3×3矩阵剖面含有介质丰富的各向异性信息.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麦氏方程出发,运用电流磁场的等效理论阐明了在磁电勘探中,当矿体的二次极化电流具有垂直对称轴分布时,在地表面及以上空间中任一点的磁异常场(H)均等于零。因而,具有任何垂直对称状电化学矿产模式(石油、天然气、地下水及金属矿床等)的磁电勘探法异常场线积分均不存在。此外,由于对各种形状和任何极化倾角的矿体情况,地表面上均无电流密度垂直分量(in)存在,故地表面上异常场线积分均为零(∮L H·dL=0)。因此,磁电勘探法不具备在地面上寻找此种矿产的物理前提。 本文还对倾斜极化球体和柱体的磁电勘探异常进行了计算,给出了主剖面上理论曲线的异常分布规律,指出了磁电异常的数量级。同时,还对井中磁电异常的分布规律给出了计算资料。为了对比,也对相应条件下的自然电场异常做了计算,指出了电场异常与磁场异常之间的不同特点及其对实际找矿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