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重庆秀山志留系小溪组的发现与迴星哨组的厘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对重庆秀山地区微体化石(主要指植物碎片和疑源类)和大型虫管遗迹化石研究,对迴星哨组进行了厘定,将它一分为二,上部为志留纪晚期的小溪组,下部为厘定后的迴星哨组.厘定后的迴星哨组以紫红色粉砂质泥岩为主,与下伏秀山组呈整合接触,与上覆小溪组呈假整合接触,地质时代为Llandovery世Telychian晚期.基于对贵州印...  相似文献   

2.
湖北宜昌纱帽山出露了中国志留纪地层研究最早的一个经典地质剖面。近三十年来该处志留系上部的纱帽组一直被归于兰多维列统。在研究遗迹化石和植物类表皮后发现,纱帽组最上部(第4段)与第1、2、3三段,除岩性存在区别外,生物面貌也有重要差别。联系到上扬子区其他剖面志留纪晚期地层的发育情况,第4段与小溪组的特征相同,宜单独分出,称小溪组,时代归于Ludlow晚期到Pridoli早期,而纱帽组其余部分仍归于Llandovery世Telychian早期。小溪组与厘定后的纱帽组之间为假整合接触。研究表明,扬子区于Llandovery世晚期海水退尽,上升成陆后,部分地区(包括宜昌)到志留纪晚期一度又被海水淹没,沉积了一定厚度的地层,之后又上升成陆,直到中泥盆世。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安徽宿松原称"茅山群"地层的综合研究,发现了2层线形植物化石、植物类表皮微体化石和大型虫管遗迹化石。结合湖南张家界和澧县、重庆秀山、贵州石阡和印江、湖北通山等地志留纪晚期地层的研究结果,确定宿松坐山原称"茅山群"地层的时代为志留纪晚期(Ludlow-Pridoli);依据所含化石和岩性特征,认为这套地层应称为小溪组。综合分析了安徽下扬子地层分区的志留系上部地层,认为该区可能不存在真正茅山群沉积,原称"茅山群"地层为志留纪晚期小溪组。造成该区志留纪兰多维列世特列奇早期之后沉积间断的原因是广西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安徽宿松原称"茅山群"地层的综合研究,发现了2层线形植物化石、植物类表皮微体化石和大型虫管遗迹化石。结合湖南张家界和澧县、重庆秀山、贵州石阡和印江、湖北通山等地志留纪晚期地层的研究结果,确定宿松坐山原称"茅山群"地层的时代为志留纪晚期(Ludlow-Pridoli);依据所含化石和岩性特征,认为这套地层应称为小溪组。综合分析了安徽下扬子地层分区的志留系上部地层,认为该区可能不存在真正茅山群沉积,原称"茅山群"地层为志留纪晚期小溪组。造成该区志留纪兰多维列世特列奇早期之后沉积间断的原因是广西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四川南部布拖地区位于扬子块体周缘盆地构造的西南缘,属于楚雄前陆盆地与小江断裂系的北部,其地层古生物研究,可为华南古陆构造演化提供可靠的基础地质资料和证据。根据布拖地区志留系3条剖面的生物地层研究,认为本地区志留系主要发育Llandovery世,缺失Wenlock、Ludlow和Pridoli世的地层,其地层序列自下而上为:龙马溪组、布拖组(新名)、石门坎组(厘定)、乌科组(新名)、大路寨组和莱地湾组,在志留纪Llandovery晚期,该地区抬升为陆地,直至二叠纪早期再次接受沉积。通过与扬子块体其他地区志留系的对比研究,提出布拖地区与扬子块体的志留纪具有相同和类似地质发展史,表明整个扬子块体为稳定的、以浅海沉积为主的沉积区;在扬子块体上,下红层底、顶界是穿时的;初步分析布拖地区志留系的沉积环境,认为从康滇古陆到布拖沉积区,是一个从陆地到浅海的古地理格局,扬子地块西缘不存在较深或深海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林宝玉  李明  黄莫  邓丽婷 《地质论评》2021,67(4):67040849-67040868
《中国扬子区兰多维列统特列奇阶及其与英国的对比》一书(陈旭和戎嘉余,1996)有以下结论:(1)将回星哨组、茅山组、西坑组等的层位归属于特列奇阶上部;(2)将回星哨组、茅山组及其相当地层与英国特列奇阶对比;(3)将扬子区特列奇阶的顶界置于回星哨组、茅山组及其相当地层之顶;(4)将回星哨组、茅山组、西坑组等地层资料编制的古地理图称为特列奇期晚期古地理图;(5)将回星哨组、茅山组、西坑组等地层与上覆中泥盆统—中二叠统之间的不整合面代表的上升运动,称为"特列奇期的扬子上升"。笔者等依据多年对扬子地台志留纪地层剖面的实地考察和近数十年来扬子区坟头组中—上部、茅山组、回星哨组、小溪峪组、西坑组等地层中文洛克世、拉德洛世、普里多利世早期古生物化石的发现,认为:(1)回星哨组、小溪峪组、茅山组、西坑组等的层位是文洛克统—普里多利统;(2)回星哨组、小溪峪组等大致与英国的文洛克统—普里多利统对比;(3)回星哨组、小溪峪组、茅山组的顶界是文洛克统—普里多利统剥蚀后残留的层位随地而异的顶界;(4)根据回星哨组、西坑组、茅山组等地层资料编制的古地理图应是文洛克世—普里多利世古地理图;(5)"扬子地台整个上升"(Huang T K,1945)的时代是志留纪末期,没有"特列奇期的扬子上升"。特提出商榷。上述这些地层时代的解决,对扬子区志留系4统层序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为中国扬子区与英国命名剖面志留系的对比以及中国南方早古生代加里东运动最后一幕时代的再次确定提供了地层学和古生物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湖北通山新桥志留系上部地层的综合研究,在原"茅山组"的地层中发现了多层线形植物和大型虫管遗迹化石。结合四川广元、湖南张家界和澧县、重庆秀山、贵州石阡和印江等地志留系上部地层的研究结果,提出:通山地区原归入"茅山组"的地层,其地质时代为志留纪晚期(Ludlow-Pridoli),称为小溪组。综合分析已有资料,在湖北东南部(大冶—崇阳地区),小溪组由南向北厚度变薄,推测其沉积中心在江西西北部一带。  相似文献   

8.
林宝玉  李明  黄莫  邓丽婷 《地质论评》2021,67(3):67040025-67040025
《中国扬子区兰多维列统特列奇阶及其与英国的对比》一书(陈旭,戎嘉余,1996)有以下结论:①将回星哨组、茅山组、西坑组等的层位归属于特列奇阶上部;②将回星哨组、茅山组及其相当地层与英国特列奇阶对比;③将扬子区特列奇阶的顶界置于回星哨组、茅山组及其相当地层之顶;④将回星哨组、茅山组、西坑组等地层资料编制的古地理图称为特列奇期晚期古地理图;⑤将回星哨组、茅山组、西坑组等地层与上覆中泥盆统—中二叠统之间的不整合面代表的上升运动,称为“特列奇期的扬子上升”。笔者等依据多年对扬子地台志留纪地层剖面的实地考察和近数十年来扬子区坟头组中—上部、茅山组、回星哨组、小溪峪组、西坑组等地层中文洛克世、拉德洛世、普里多利世早期古生物化石的发现,认为:①回星哨组、小溪峪组、茅山组、西坑组等的层位是文洛克统—普里多利统;② 回星哨组、小溪峪组等大致与英国的文洛克统—普里多利统对比;③回星哨组、小溪峪组、茅山组的顶界是文洛克统—普里多利统剥蚀后残留的层位随地而异的顶界;④根据回星哨组、西坑组、茅山组等地层资料编制的古地理图应是文洛克世—普里多利世古地理图;⑤“扬子地台整个上升”(黄汲清,1945)的时代是志留纪末期,没有“特列奇期的扬子上升”。特提出商榷。上述这些地层时代的解决,对扬子区志留系4统层序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为中国扬子区与英国命名剖面志留系的对比以及中国南方早古生代加里东运动最后一幕时代的再次确定提供了地层学和古生物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四川广元志留系Ludlow统的再研究兼论车家坝组的含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四川广元地区志留纪晚期地层曾被划分为金台观组、车家坝组和中间梁组,后被厘定合并为一个组,即车家坝组。通过对岩性组合特征和生物化石群面貌的分析,广元地区晚志留世地层在岩性、生物化石生物群面貌方面具有一致性,赞成将三组归入同一个岩石地层单元——车家坝组,代表近岸、正常浅海(平均浪基面以上)沉积(BA2—BA3)。对比分析表明,该组的牙形刺Ozarkodina crispa应鉴定为Ozarkodina snajdri。这是O.snajdri牙形刺带在中国的首次报道。依据牙形刺化石,车家坝组的时代被修订为中Ludlow世晚期—晚Ludlow世早期。该组上部发现几丁石Sphaerochitina sp.组合,可与O.snajdri牙形刺带和bohemicus tenus-kozlowskii笔石带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0.
依据对赣西北地区线形植物、大型虫管遗迹和微体植物化石的研究,在原西坑组上部划出了志留纪晚期的小溪组。对原西坑组进行了厘定,将其"一分为二",上部为小溪组,下部为厘定后的西坑组。厘定后的西坑组以黄绿色、紫红色薄—中厚层粉砂岩和泥岩为主,夹细砂岩,属于"上红层",与下伏夏家桥组呈整合接触,与上覆小溪组呈假整合接触,其地质时代为兰多维列世特列奇中晚期。基于皖赣鄂边区志留纪晚期小溪组的研究,表明在扬子上升后,皖赣鄂边区发育志留纪晚期沉积,证明该区遭受过海侵,在一定区域内沉积了一定厚度的地层;陆生线形植物和早期维管植物在该区的产出,表明其沉积区距物源区不远,该区河流发育,海域的海水发生淡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
再论华南志留系红层的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牙形刺P.eopennatus带的确立和P.celloni带、P.amorphognathoides带的细分,使华南Llandovery统的划分和对比发生了变化,以往归入P.celloni带的地层,极大多数都要归属到P.eopennatus带,层位变低。依据牙形刺生物地层的分析,溶溪组(下红层)的时代可能为埃隆期晚期,...  相似文献   

12.
论海南岛地区志留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海南岛志留系以往被划分为上、中、下三个统。志留系之上是南好组 ,其层位以往被确定为下石炭统岩关阶 ,并认为它与其下的上志留统足赛岭组呈不整合接触。最近在南好组选层型剖面发现早志留世特里奇期晚期(L ate Telychian)的 Xinanospirifer腕足动物群和三叶虫 L atiproetus cf.latilimbatus (Grabau) ,重新论证了以往被确认为中志留统靠亲山组所产的腕足类、三叶虫和珊瑚化石其实都是特里奇期早至中期的分子。现在以无可争辩的事实证明了久归于下石炭统岩关阶南好组 ,以及其下的、以往被确定为上志留统足赛岭组、中志留统靠亲山组等所谓两个构造层的地层都应改归于下志留统 (L landovery Series)。北区下志留统仅有鲁丹期中期至爱隆期早期的黑色碳质页岩相和泥页岩相沉积 ,未发现任何大化石。南区下志留统发育较全 ,为细至中粗粒碎屑岩相夹碳酸盐岩相沉积 ,产丰富介壳相各门类化石 ;当时该区所生存的动物群与扬子区早志留世的关系非常密切 ,并在早志留世末期与扬子区大部分地区一样上升为陆 ,表明海南岛地区在当时属于扬子地台区范畴。  相似文献   

13.
上扬子区下志留统四射珊瑚组合带与层序地层序列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 要  根据动物群演替和层序地层的研究‚厘定上扬子区下志留统 (Llandovery) 四射珊瑚 组合带序列:(1) 香树园组 Dinophyllum-Rhabdocyclus 组合带‚时限为 Aeronian 期;(2) 雷家 屯组下部 Stauria-Briantelasma 组合带; (3) 雷家屯组上部 Maikottia-Kodonophyllum 组合带‚ 它们对应于 Telychian 早期;(4) 宁强组 Gyalophylloides -Idiophyllum 组合带‚相当于 Telychian 晚期。上扬子区下志留统可以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四射珊瑚组合带分别位于三级层序的高 水位体系域内。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描述了海南岛南好地区志留纪足赛岭组三段上部首次发现的软骨鱼类化石,认为它的层位介于扬子区志留系同类生物群第1组合(Hunanacanthus-Eosinacanthus)至第2组合(Sinacanthus-Neosinacanthus)之间,并与第2组合带关系密切,其地质时代为志留纪兰多维列世特列奇中期.根据足赛岭组所产软骨鱼类化石及其伴生的腕足类、珊瑚、三叶虫等,认为它们与扬子区及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同期生物群面貌彼此接近或关系密切.在兰多维列世特列奇中期,可能同属一个生物古地理区.  相似文献   

15.
川陕边境广元宁强间的志留系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正> 李希霍芬(Richthofen 1882)将宁强牢固关、黄坝驿、茅坪沟、广元校场坝、神宣驿(即宣河)和朝天驿(即朝天镇)之间的地层分为8层。珊瑚化石(i层)经Lindstrom鉴定为 Favosites forbesi,Halysites calenularius,Heliolites,Caythophyllum,Amplexus和Alveolites;腕足类经Kayser鉴定为Orthis类(h层),Orthis calligramma 和Spirifer(1层)。葛利普(1924)把宁强广元间的志留系分为朝天组(Chaotien Formation),浅水  相似文献   

16.
广西加里东运动构造古地理问题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西历来被认为是我国加里东运动的典型地区,志留纪末的造山运动使早泥盆世莲花山组砾岩不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但是,实际上莲花山组只分布于广西中部的大明山-大瑶山地区和东北部扬子地块边缘,并且,它不具备同造山期磨拉石沉积特征,而是古陆剥蚀面上新海侵序列底部的滨海相沉积。广西西部的晚古生代台地相区,泥盆系底部为泥岩或粉砂岩,超覆于寒武系台地相沉积层之上。滇东南和越南北部邻区情况类似。推测在早古生代时它们属于一个地块,可称为“桂滇-北越地块”。早奥陶世云开地块和桂滇-北越地块、扬子地块的会聚和挤压,形成了大明山-大瑶山地体寒武系东西向的线形褶皱带。这是广西加里东运动的主幕。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华夏地块和扬子地块的碰撞带在广西仅限于它的东北部,表现为震旦系-下志留统近南北向的线形褶皱带。志留纪末并无造山运动的证据。早泥盆世开始,可能由于地幔柱活动而使桂滇-北越地块裂解,形成北越地块、靖西台地和其他更小的块体。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岛保亭县南好地区特列奇期地层层序的厘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过去报道的来自海南岛南好地区南好组选层型剖面、创名地化石点等处早石炭世腕足类实为志留纪化石。在该组多个化石点发现腕足类、珊瑚、三叶虫及软骨鱼类等化石,这些化石组合指示地质时代为志留纪兰多维列世特列奇中晚期,南好组一名应予废弃。依据岩石组合、基本层序等重新厘定了志留纪足赛岭组地层层序,将足赛岭组划分为4个岩性段,代表志留纪兰多维列世特列奇中晚期的沉积。  相似文献   

18.
浅论华南扬子区下、中奥陶统紫台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南下、中奥陶统紫台组命名地点在贵州印江紫台。自命名以来,对紫台组作为岩石地层单位的有效性长期存有争议。资料总结和大范围野外调查发现,紫台组具有独特的岩相和生物相,它以紫红色泥灰岩、瘤状泥灰岩为特征(夹少量黄绿色泥页岩);以独特的三叶虫和头足类动物群为特色;并具有稳定的空间分布范围,出露在现今的黔东北、渝东南、湘西北、鄂西南以及皖南等地区,在古地理上大体沿扬子台地的东南缘呈带状分布。作为与湄潭组(上扬子地区)、大湾组(中下扬子地区)基本同期的沉积,紫台组是一个有效的岩石地层单元。  相似文献   

19.
安徽巢北地区下志留统坟头组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茵  曾勇  陈松 《安徽地质》2007,17(3):166-170
巢北地区下志留统坟头组出露较好.巢北志留系仅发育下统高家边组、下统坟头组,缺失下统茅山组,志留系组成背斜核部.坟头组沉积物组分为石英细砂岩、泥质细砂岩夹粉砂质泥岩,向上变为互层状细碎屑沉积物.本文以巢湖7410厂剖面坟头组地层为研究对象,通过该区地层的野外形态和镜下特征的研究,以及成因分析、成岩后生变化的观察,同时,配合野外构造和薄片粒度分析等方法对沉积环境进行了判别分析.通过分析认为本地区坟头组属于沉积速度较快的滨浅海-陆棚相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