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倪陈平等利用最新的压力驱动雪耙相超新星遗迹演化公式解释了CTB 109的X射线半圆形形态。东半部激波的射电辐射是由CTB 109从自由相转化到绝热相时的湍动所增大的磁场以及由这湍动和激波加速的相对论电子所产生的。而分子云中激波产生的射电辐射是由星际磁场的激波加速和激波压缩所产生的,这一部分激波产生的射电流量远远小于东半部激波产生的相同频率处的射电辐射,而且也小于Green(1984)所有银河系超新星遗迹在相同频率处的射电流量,因而观测不到,所以CTB 109具有半圆形射电结构。  相似文献   

2.
利用UMRAO数据平台,研究了类星体3C273的射电流量密度与偏振度的关系(包括4.8GHz,8GHz和14.5GHz3个频段),结果发现偏振度与射电流量在3个频段都具有很强的负相关性。这些结果可能表明3C273的射电流量密度和偏振度的变化与聚束效应无关。一般,偏振度与流量密度的强负相关现象可以用喷流成分+激波成分的双成分模型来解释:在喷流成分与激波成分的偏振角相互垂直并且偏振度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激波在喷流中的传播产生了这些偏振度与流量密度的强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一个持续供能的喷流—激波模型来解释视超光速射电节点频谱演化的普遍特性.理论计算指出,射电爆发频谱的反转频率νm和频谱极大流量Sm之间的关系具有典型的3阶段演化方式,并且与类星体3C345中观测到的视超光速节点C4的演化行为相当好地符合.令Sm∝ν,则在上升阶段ζ≤3;在平坦变化阶段ζ≈0,而在衰减阶段ζ≈1.爆发幅度和流量极大的迟后时间对频率的关系△Smax(ν)和△t(ν),都具有Blazar天体中观测到的射电爆发的普遍形式.本文提出的激波模型,考虑到驱动气体的持续注入和激波后等离子体的绝热膨胀.因此提供了对相对论喷流中激波形成和演化的物理原因更深入的理解.并对Blazar天体中视超光速节点频谱演化提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Ⅱ型射电暴是日冕物质抛射(Coronal Mass Ejections, CME)的最佳示踪器,当日冕物质抛射的速度超过本地阿尔芬速度时,会产生日冕激波或行星际激波,并对地球的磁层产生十分剧烈的影响,在射电波段观测到Ⅱ型射电暴也就意味着观测到了日冕激波,预测激波到达地球的时间,是空间天气预报的重要内容之一。2021年9月28日06:20 UT左右,奇台低频射电阵列(Qitai Low-Frequency Radio Array, Qitai LFRA)首次探测到一次Ⅱ型射电暴爆发事件,频率覆盖范围为18~50 MHz,持续时间10多分钟。由于在极低频(<40 MHz)频段还没有进行过具有有效空间分辨率的观测,未来在这个频段发现未知现象的可能性极大。观测结果表明,奇台低频射电阵列性能良好(增益典型值6 dBi)、灵敏度高(-78 dBm/125 kHz,动态范围72 dB),可以在25周太阳活动峰年发挥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许多激变射电源(Blazar天体)中,观测到一种非常特别的现象,即偏振角的快速旋转.在相对论喷流的框架下,这种偏振角的旋转可以用双成分模型来解释.在这个模型中,一个成分是作为背景喷流本身的辐射,是恒定不变的成分;另一个成分被认为是沿喷流传播的相对论性激波,它产生变化的流量和偏振.这两个成分的偏系辐射的叠加可以产生观测到的偏振角旋转。本文讨论了三个激变射电源(BL Lac,AO0235+164,0727-115)中发生的偏振角旋转.结果表明,用相对论喷流-激波双成分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观测到的偏振角旋转、偏振度和流量变化。说明射电激变源中出现的快速偏振和流量变化可能是由于相对论激波沿喷流传播时,激波辐射区中磁场取向和有序性以及强度和电子密度的变化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太阳米波和分米波的射电观测是对太阳爆发过程中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现象研究的重要观测手段。米波和分米波的太阳射电暴以相干等离子体辐射为主导,表现出在时域和频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其中Ⅱ型射电暴是激波在日冕中运动引起电磁波辐射的结果。在Ⅱ型射电暴方面,首先对米波Ⅱ型射电暴的激波起源问题和米波Ⅱ型射电暴与行星际Ⅱ型射电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讨论;其次,结合Lin-Forbes太阳爆发理论模型对Ⅱ型射电暴的开始时间和起始频率进行讨论:最后,对Ⅱ型射电暴信号中包含的两种射电精细结构,Herringbone结构(即鱼骨结构)和与激波相关的Ⅲ型射电暴也分别进行了讨论。Ⅲ型射电暴是高能电子束在日冕中运动产生电磁波辐射的结果。在Ⅲ型射电暴方面,首先介绍了利用Ⅲ型射电暴对日冕磁场位形和等离子体密度进行研究的具体方法;其次,对利用Ⅲ型射电暴测量日冕温度的最新理论进行介绍;最后,对Ⅲ型射电暴和Ⅱ型射电暴的时间关系、Ⅲ型射电暴和粒子加速以及Ⅲ型射电暴信号中包含的射电精细结构(例如斑马纹、纤维爆发及尖峰辐射)等问题进行讨论并介绍有关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利用VLBI档案数据研究了5个在40%阿雷西博河外HI巡天天区(α.40天区)发现的具有本征HI吸收线的星系,分析了它们在毫角秒尺度下的射电结构及亮温度TB,并计算了星系的q值(远红外流量与射电流量密度之比)以及利用WISE(wide-field infrared survey explorer)数据对星系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非线性动力系统理论探讨了10.7cm射电流量月平均变化的动力行为和可预报性,计算了该过程的分维数(D=3.1±0.1)和最大Lyapunov指数(λ_1=0.045±0.003 bit/月).结果表明,这是一个具有有限自由度的复杂的浑沌系统,可用有限个参数描述,所需的变量最少是4个,最多为6个.从10.7cm射电流量月平均变化说明了太阳活动的浑沌行为.本文还讨论了10.7cm射电流量月均值的可预报时间尺度,平均可预报时间尺度为8个月,最大可预报时间尺度是22个月,  相似文献   

9.
收集了117个类星体(20个射电宁静类星体和97个射电噪类星体)的红移、热光度、H_β发射线宽度、5 100 A的单色光度、射电噪度.利用反响映射法计算了样本的黑洞质量和爱丁顿比,利用总的5 GHz流量密度计算出射电光度.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得到的结论如下:(1)射电宁静类星体的黑洞质量和热光度、射电噪度、射电光度之间具有弱相关性,而射电噪类星体黑洞质量和热光度、射电噪度、射电光度之间具有强相关性;(2)射电宁静类星体热光度和射电光度、5 100 A的单色光度之间具有弱的相关性,而射电噪类星体热光度和射电光度、5 100 A的单色光度之间具有强的相关性;(3)射电宁静和射电噪类星体的黑洞质量、发射线宽度和爱丁顿比分布有差异.基于这些结果得到:射电宁静和射电噪类星体发射线宽度的差异可能是导致它们黑洞质量不同的原因;射电宁静和射电噪类星体本质的不同是由于内秉物理性质的不同造成的;黑洞质量、黑洞自旋、爱丁顿比和寄主星系形态是解释射电噪度起源和双峰状分布的重要参量;射电喷流和盘的吸积率之间具有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从2004年10月起,国家天文台怀柔射电频谱仪增加了新的超高分辨率观测模式:在1.10~1.34 GHz频带其时间分辨率为1.25 ms,频率分辨率为4 MHz。报告了3个超高分辨率下观测到的太阳射电精细结构事件,包括射电尖峰辐射、鱼群结构和重叠的精细结构,在射电精细结构之后8~14 min,在米波段都发现射电II型爆发,3个事件的米波II型爆发(示踪着日冕激波)都有相关联的日冕物质抛射(Coronal Mass Ejection,CME)。  相似文献   

11.
耀变体(blazar)的X射线辐射位于同步辐射的尾部及逆康普顿辐射的前部分,因此其辐射起源较为复杂.耀变体从射电到X射线波段辐射的谱能分布(SED)可用抛物线函数近似拟合.若将该拟合所得拟合曲线近似视为耀变体的物理谱,分析费米(Fermi)耀变体的X射线辐射,则结果表明:耀变体的X射线辐射包含同步辐射和逆康普顿辐射2个成份,并可用该拟合线将X射线的同步辐射和逆康普顿辐射成份进行简单分离;源的同步峰频越高,其同步辐射成份越多,而其逆康普顿辐射成份越少;在X射线1 keV处,对于平谱射电类星体(FSRQ)、低同步峰BL Lac天体(LBL)和高同步峰BL Lac天体(HBL),其同步辐射成份占总辐射的比例分别为17%、27%和73%;同步峰频与X射线1 keV处同步辐射流量密度有强正相关,而与逆康普顿辐射流量密度无相关;在X射线波段,LBL的辐射机制与FSRQ的类似.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相对论激波在喷流中传播时,由照明不均匀性所引起的同步加速辐射问题中的某些相对论效应.研究激波的结构和厚度以及不均匀性尺度对于辐射变化的时标和变幅的关系.结果表明,由于激波辐射区的厚度对于光学辐射和射电辐射的不同,可能引起射电变化相对于光学变化的时间迟延,从而对某些观测现象提供了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激波在喷流中传播时,由照明不均匀性所引起的同步加速辐射问题中的某些相对论效应,研究激波的结构和厚度以及不均匀性尺度对于辐射变化的时标和变幅的关系,结果表明,由于激波辐射区的厚度对于光学辐射和射电辐射的不同,可能引起射电变化相对于光学变化的时间迟延,从而对某些观测现象提供了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14.
使用澳大利亚致密阵 (ATCA)在 1 .4GHz上观测了一个极高光度的IRAS星系样本。在这个样本所包括的 3 7个IRAS星系中 ,探测到 1 9个源的射电发射 ,获得了它们的射电参数 ,如峰值位置 ,射电流量等。该样本的射电功率范围在 2 2 .9相似文献   

15.
周树荣 《天文学报》1996,37(1):60-67
本文介绍了高空间分辨率的太阳射电观测流量的归算方法,即对观测的太阳天线温度值作天线功率方向图K因子的修正,即可得到太阳射电流量值.文中推导了不同温度分布模型下的K因子表达式,并计算了日面宁静太阳流量值和部分射电源的SVC辐射流量值.对日面宁静区的射电辐射而言,因K的年变化(0.0236—0.0252)不大,因此按其平均值0.0244可计算出22GHz频率上宁静太阳流量s。=0.15Ta。(以sfu为单位,Ta。是宁静区辐射的太阳天线温度),相应的宁静太阳温度为10100土300K.1990年7月2日源区的SVC辐射计算结果表明:日面源区的SVC辐射总和为20sfu,约占日面总辐射的2.4%.  相似文献   

16.
用4km Ooty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来研究Abell星系团A514在326.5MHz上的射电结构。该文给出了A514星系团中四个射电星系(射电源)的射电图,并作了初步分析,得出射电星系的某些结构特性及其物理参数。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1980年1月~1982年10月期间七个频率的射电爆发、X射线和短波突然衰退(SSWF)的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利用云南天文台1982年1月~1982年8月2902MHz、3653MHz和9375MHz三个频率射电爆发资料作了警报效果检验,从而得出利用该三个频率的射电爆发峰值流量密度警报短波突然衰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1989年3月出现的太阳活动区5395号(以下简称AR5395)是第22太阳周峰期的一个高活动区,在其通过日面时,观测到11个X级、48个M级的X射线爆发,引起了自1961年以来最强的地磁暴。本文首先叙述AR5395过日面时的黑子群面积、射电辐射流量密度(2800MHz)及1A—8A软X射线最低值的日变化以及发生耀斑的时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外康普顿模型,通过对193个伽玛射线空间望远镜探测的平谱射电类星体的外光子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逆康普顿散射峰值的光度和同步辐射峰值的光度之比LIC/LS与逆康普顿峰频率和同步峰频率之比νIC/νS呈负相关;(2)逆康普顿散射峰值的光度和同步辐射峰值的光度之间具有强的相关性,并且log LIC=1.05log LS-1.58;(3)对于大部分Fermi平谱射电类星体,逆康普顿散射峰值的光度大于同步辐射峰值的光度。这些结果说明平谱射电类星体的种子光子除了来自宽线区外,还可能来自其它区域,并且与喷流的运动和磁场以及外部光子的能量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详细介绍了由Edelson和Krolik提出的离散相关分析方法,该方法比较适合于因天文观测的不规则性而引起的时间分布不均匀的不同波段之间流量的相关分析,取两种极端的情况(完全相关和完全不相关)对该方法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这是一种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法。利用它,对AO0235+164在4个波段上流量变化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O 0235+164在5GHz,8GHz,14.5GHz和光学BI皮段的辐射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高频波段的流量变化早于低频波段的流量变化,表明这些波段的辐射(从射电到光学)可能来源于相同的辐射机制,或者辐射是相关的,另外发现,谱指数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在5GHz 8GHz和14.5GHz之间多表现为逆谱的形式,种种迹象表明AO 0235 164的射电爆发可能是和激波的形成有关,多波段的频谱分析和频谱演化研究可能是揭示这种关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