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地矿数据的质量、数量和更新时效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质调查工作水准和社会化服务水平的基础标准之一,大数据时代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地矿行业的数据资源共享和信息化服务水平的提高,但是,地矿行业属于传统行业,信息化水平不高、智能化水平更是欠缺。本文从地矿数据资源如何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探讨,重点论述了四大关键技术:1)地上、地下一体化的三维地质支撑软件;2)多源、多尺度空间数据融合;3)基于时空数据模型的地质大数据管理;4)多主题数据仓库构建和基于数据仓库的联机时空数据挖掘。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充分调研村镇电子政务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大数据技术在解决村镇政务建设问题中的作用:一是大数据帮助村镇电子政务消除信息孤岛;二是大数据可以提高政府决策水平和效率;三是大数据的集中和整合,可加快政府职能的改变,提高服务的效率;四是大数据时代云存储技术的应用使村镇电子政务系统不仅成本低廉,而且具有较强的存储能力、分析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五是借助大数据逐步建立立体化、多层次、全方位的村镇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可提高百姓参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互联网+地质工作”新模式,更好地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地矿部门积极推进智慧地矿工程建设。地质大数据已在城市地质、海洋地质、农业地质、生态环境地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因此,为了地矿业务系统的开发、全业务网上运行和监管提供统一的基础技术平台和运行环境,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协作与地矿信息共享,亟须构建基于地质大数据的智慧地矿业务系统应用支撑平台。本文详细阐述了该平台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基于电子政务云平台的地矿业务应用系统是"智慧地矿"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依托山东省政府电子政务公众服务云平台,构建政务外网服务系统和互联网服务系统。通过地矿业务应用系统建设,为各项业务工作开展提供高效的辅助工具,促进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政府决策和社会化服务能力,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资源保障和地质服务。  相似文献   

5.
为应对陆地观测卫星数据及应用的多样性、存储数据规模的急速增长、数据处理与应用的高时效性、系统高可扩展性、系统资源整合的紧迫性等挑战,结合大数据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Hadoop平台支持大数据处理与分析的陆地观测卫星数据中心架构解决方案,以提高陆地观测卫星数据利用水平与决策支持能力,提升国家空间信息资源应用水平,培育我国陆地观测卫星数据应用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6.
智慧城市的新一轮建设提出了智慧教育的新要求,为教育信息化带来新的动力和机遇。借助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提供的时空大数据及各类智能分析挖掘服务,构建教育资源供给综合分析模型,搭建教育专项规划辅助决策系统,为提高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供信息化辅助手段。本文从教育专项规划辅助决策系统建设的背景、意义、与云平台融合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系统的总体架构、功能模块及应用场景与效果等。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在俄罗斯地质调查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矿工作的各个环节,无论是生产、科研还是管理,从本质上讲都是信息采集、保存、处理、解释、研究和应用的过程。因此,在地矿工作中,从野外数据采集到室内数据保存、整理、分析和解释,再到工作成果的存储维护、管理使用和制图出版,以及科学管理和决策等诸多方面,无一不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地矿资源信息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超  秦岩宾 《四川测绘》2008,31(2):70-72
传统的矿产资源管理手段已无法满足国土资源信息化的要求,针对地矿资源管理的特点,提出了基于GIS技术的地矿资源信息系统.本文对该系统从系统总体设计、各个模块的功能结构及数据库建设进行了描述.该系统的建成,将极大提高地矿资源管理水平,并为制定矿产规划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
地质大数据是智慧地矿工程建设的基础。长期以来地质工作形成了海量多源异构数据,有效地将地质大数据进行整合、集成并加以应用,已成为智慧地矿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本文分别对地质大数据集成面临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思路,大数据集成平台的设计及项目应用等方面展开阐述。构建了多维动态可视化平台,在Web页面绘制了虚拟仿真地理场景并叠加了丰富的地理空间数据,对多维数据进行了可视化展示,采用B/S架构实现了无插件、轻量级的Web可视化页面展示,并实现了场景展示、地理数据处理、三维分析等功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面向国土资源数据开发利用和决策服务重大需求,基于海量数据资源,分析了国土资源数据特点和辅助决策系统建设难点,提出了以“全息主题库”为核心、“双层模型库”+“多引擎智能分析”的综合分析思路,据此开展了北京市国土资源综合分析系统总体设计和建设、应用,从而有效提高了国土资源数据综合应用效益,为国土资源管理决策提供了全新的数据分析支撑.  相似文献   

11.
遥感地质技术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对遥感技术和遥感地质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以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矿产资源、能源和地质信息的重大需求为牵引,以地质理论、地球系统理论和复杂性科学理论为指导,围绕地质工作的地质矿产调查、地质灾害和环境监测、矿山开发和环境监测的三大战略任务,提出建设和发展地质矿产和能源遥感勘查和评价技术系统、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监测技术系统及业务运行系统、矿山开发和矿山环境监测技术系统及业务运行系统三大应用技术系统和卫星数据采集与地质应用服务系统、全数字化综合航空遥感集成与信息服务系统两大信息服务系统的遥感地质发展战略目标.促进和实现遥感地质分析由定性向定量,遥感地质应用由单技术向技术集成,地质服务由数据向数据、技术和信息的综合服务方向发展和转化.提出了近期和中期重点发展的技术和重点研究领域,讨论了它们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研究重点和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Big Data has emerged in the past few years as a new paradigm providing abundant data and opportunities to improve and/or enable research and decision-support applications with unprecedented value for digital earth applications including business,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At the same time, Big Data presents challenges for digital earth to store, transport, process, mine and serve the data. Cloud computing provides fundamental support to address the challenges with shared computing resources including computing, storage, networking and analytical software;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resources has fostered impressive Big Data advancements. This paper surveys the two frontiers – Big Data and cloud computing – and reviews the advantages and consequences of utilizing cloud computing to tackling Big Data in the digital earth and relevant science domains. From the aspects of a general introduction, sources, challenges, technology status and research opportunities, the following observations are offered: (i) cloud computing and Big Data enable science discoveries an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s; (ii) cloud computing provides major solutions for Big Data; (iii) Big Data, spatiotemporal thinking and various application domains drive the advancement of cloud computing and relevant technologies with new requirements; (iv) intrinsic spatiotemporal principles of Big Data and geospatial sciences provide the source for finding technical and theoretical solutions to optimize cloud computing and processing Big Data; (v) open availability of Big Data and processing capability pose social challenges of geospatial significance and (vi) a weave of innovations is transforming Big Data into geospatial research,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values. This review introduces future innovations and a research agenda for cloud computing suppor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volume, velocity, variety and veracity into values of Big Data for local to global digital earth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Digital Earth has seen great progress during the last 19 years. When it entered into the era of big data, Digital Earth developed into a new stage, namely one characterized by ‘Big Earth Data’, confronting new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this paper we give an over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arth by summarizing research achievements and marking the milestones of Digital Earth’s development. Then,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at Big Earth Data faces are discussed. As a data-intensive scientific research approach, Big Earth Data provides a new vision and methodology to Earth sciences, and the paper identifies the advantages of Big Earth Data to scientific research, especially in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global change research. We believe that Big Earth Data will advanc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arth.  相似文献   

14.
测绘发展经历了模拟测绘、数字化测绘和信息化测绘发展阶段,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测绘技术也逐渐由靠人工内、外业采集的传统测绘,发展到今天的使用卫星导航定位、无人机、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的智能化测绘.本文从呼和浩特市智慧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入手,探索智慧城市建设中新型基础测绘数据生产与成果应用一体化的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15.
Social media and Big Data have transformed our world into interconnected cyberspace and realspace. Cartographers can now trace, monitor, and map the spread of social movements, disease outbreaks, nature hazards, and popular events by digitally collecting social media and Big Data with locational contents, such a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tags and user location profiles.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media and Big Data provide a great research opportunity for cartographers to map and analyze human behaviors, communications, and movements. However, there are many challenges and pitfalls in cartographic research associated with spatiotemporal analysis of social media contents and Big Data. This short paper will address important research challenges and major opportunities for cartographers to process and visualize Big Data and social media.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时代的农情监测与预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情信息是世界粮农组织、各国政府、粮食贸易企业以及农场管理迫切需要掌握的信息。大数据时代的农情监测与预警正在由模型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大数据正逐渐成为监测与预警的核心驱动力。伴随着农情监测与预警大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为农情监测与预警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2013年以来,全球农情遥感速报系统(CropWatch)已逐步引入聚类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关联分析、时空变化异常诊断等大数据分析方法,并应用于业务化运行的农情监测与预警中。大数据技术提升了CropWatch的数据挖掘能力,对CropWatch农情监测与预警时空尺度的拓展以及农情监测内容的精细化起到推动作用,促进了面向需求的CropWatch农情信息与预警精准云服务的发展,促成了大数据时代CropWatch农情监测与预警技术体系的升级。未来,大数据时代的农情监测与预警将逐渐向全自动化监测、实时化精准农业管理与智能化信息服务方向发展;通过众源采集技术高效低廉的获取农情观测大数据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大数据技术跨领域数据挖掘的能力,使得丰富多元化的跨界信息服务将成为大数据时代农情监测与预警的主流发展方向。大数据时代的CropWatch正在向基于大数据的农情监测与预警系统全速迈进。  相似文献   

17.
空间数据仓库的技术与实践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赵霈生  杨崇俊 《遥感学报》2000,4(2):157-160
空间数据仓库(Spatial Data Warehouse)是GIS技术和数据仓库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大大扩展了GIS的应用功能,为逐渐兴起的全球变化和区域持续发展研究以及复杂的商业地理分析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该文主要从空间数据仓库的起源、特征、体系结构、关键技术与应用等方面来探讨空间数据仓库这一全新的GIS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三维地质建模具有形象、直观、便捷、易操作等优点,可以缩短地质研究的周期,提高研究效率,在地质、矿产、地下施工等方面有突出的贡献。本文运用IDL语言建立了三维地质矿产可视化模型,通过建立可视化的界面对地质体实现移动、缩放、旋转操作,以及做地质剖面、水平切面动画、矿产评估、采矿后沉降分析等功能,清晰地展示了地质体内部的各个细节,突出了三维地质矿产建模在地质解译、灾害模拟、矿产评估等方面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遥感技术在海南岛环境与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对海南岛地质灾害、重点地区矿产资源、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调查,系统分析了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与发展趋势,编制了海南岛地质灾害综合区划图;研究了重点地区金属矿、砂石矿分布规律,预测了成矿有利地段和找矿靶区;系统分析了岛内旅游资源分布现状与开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编制了全省旅游规划卫星影像图,其成果为海南省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地质资料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地质资料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系统收集了1950年以来全省完成的各类地质成果资料和探矿权登记资料,数据库包括地质调查、矿产勘查、综合研究、矿产地成果等内容,入库地质项目4037个,矿产地793个,配置了1842幅矿产地成果图件,共17.8万个属性项。该地质资料信息系统具有数据管理、维护、查询、检索、输出等功能,在地质矿产行业中有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