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永定县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基于数字永定地理空间框架资源建设国土资源"一张图"系统,包括国土资源"一张图"管理和服务系统、执法监察系统和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系统,并介绍了系统的技术架构、主要内容及功能。应用实践证明,可较大提高国土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国土资源综合有效的监管。  相似文献   

2.
县级国土资源"一张图"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为了实现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天上看、网上管、地上查",从而实现国土资源的动态监管目标,并且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本文以璧山县国土资源"一张图"信息系统的建设为例,对基于ArcGIS的B/S和C/S混合模式的县级国土资源"一张图"信息系统的建设研究情况进行了阐述,重点对璧山县国土资源"一张图"的建设目标、系统构架、数据库建设、系统功能设计以及系统特色进行介绍,为县域范围内的国土资源"一张图"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国土部门提出开展"智慧国土"建设总体要求。项目采用业务流技术实现国土资源管理业务全流程搭建,按照业务的关联性将土地管理"批、供、用、补、查、登"等业务流程有机统一;结合遥感影像监测、视频实时监控、土地执法巡查,实现了"天上看、视频探、网上管、地上查"的国土资源动态监管目标,提高了国土管理、监管的智能化水平。以张家港市"智慧国土"平台设计为例,详细介绍了张家港市"智慧国土"平台的建设目标与任务、技术路线、关键技术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4.
运用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等现代科技手段,围绕构建国土资源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以国土资源"一张图"为基础,建立信息采集、综合分析、批后跟踪、预警评价、辅助决策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建立覆盖土地"批、供、用、补、查"、以及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年检、资质管理、矿山环境监管、矿山土地复垦利用、地质灾害监测等业务,以科学技术手段加强国土资源监管。  相似文献   

5.
针对贵州省山地居多、生态环境脆弱、交通通讯不发达,人力资金相对不足等现状,研究建设了在线、离线相结合,内业、外业相协同,"省、市、县、乡"四级一体化应用,涵盖"线索发现、问题分析、外业核查、立案查处"全流程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监管系统。系统突破了高效、高精度、多模式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监管的系列关键技术方法,建立了国土资源监察监管系统与"一张图"平台一体化集成应用的新模式,已经部署应用到贵州省国土资源执法局和9个市州国土局和若干区县国土局。实践表明系统可以节省大量的国土资源执法人力、物力和时间,有效提升贵州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监管的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6.
基于国土资源"一张图"管理模式的县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以数据仓库的形式来存储多元数据,并能实现国土行业多源、多级、多专题数据数据的交互与共享。通过"天上看、网上管、地上查",实现对"批、供、用、补、查"的动态监管,达到国土资源的合理科学利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土业务的不断发展和技术进步,国土资源数据已逐渐发展成为国土资源大数据,并且成为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本文基于大数据的背景,以浙江省A县为例,系统分析了当前国土资源"一张图"构建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利用数据库管理、大数据、云计算、虚拟化等技术构建了国土资源"一张图",统筹整合海量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及服务系统,提供国土综合监管及业务专题服务,推进国土资源系统信息化建设,推动多级部门联动审批,加强大数据、大规划的深度融合,更好地实现国土空间规划。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江苏省国土资源综合监管系统建设的现状,按照国土资源业务管理需要,分环节获取各类监管信息,关联监管指标,结合江苏省国土资源"一张图",对省级国土资源综合监管系统建设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数据中心建设是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的主要任务之一,通过集成整合各类国土资源数据,实现国土业务信息的查询与浏览、分析与挖掘,并实现与以电子政务平台为基础的审批系统、综合信息监管平台以及各有关应用系统对接。本文总结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成果的可利用性,提出一套基于该成果的市县级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县级国土资源一体化应用平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IS技术的国土资源政务信息系统是当前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本文结合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对"一张图"核心数据库、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四级国土资源全业务网上运行、国土资源信息共享服务等方面的建设要求,提出了一个综合全局所有业务,集成国土资源一体化应用平台,实现全局所有业务的综合集成。  相似文献   

11.
构建全域“一张图”探索管理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都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按照"加强统筹,建用并举,以信息化规范和创新国土资源管理"的总体要求,以"统筹规划、城乡一体、全域覆盖"的思路,完成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为破解"两难",探索管理新模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1建成三个应用平台提出六种监管模式09年上海会议后,成都市提出了全面开展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的工作目标。经过3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基于统一的地理空间框架,面向国土资源监  相似文献   

12.
正系统介绍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管理系统是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数字化建设用地动态监管技术研究及应用"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系统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实现了农村集体建设  相似文献   

13.
江宁区国土资源一张图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来兰 《现代测绘》2012,35(1):51-53
本文探讨了基于GIS、RS的国土资源一张图管理方式,设计并实现了江宁区国土资源一张图管理系统,对江宁区的国土资源征、供、用、保、查提供全面服务。  相似文献   

14.
国土资源"一张图"及综合监管平台建设是"十二五"期间西藏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任务.本文结合具体实践,全面阐述了西藏国土资源"一张图"及综合监管平台的建设目标、系统设计与实现、技术创新点、应用成效等内容.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监管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国土资源"三定方案",形成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建设的基本思路,从国土资源监管制度建设,监管平台建设的目标与内容、监管指标,国家级综合监管平台设计与建设进展、监管平台的应用与成效、思考与展望五个方面阐述了国土资源监管平台建设现状、效果和下一步建设重点,按照土地监管生命周期和矿产监管生命周期分环节获取信息,形成监管指标环环相扣,数据层层获取的工作模式,结合业务工作,在集成化应用和综合监管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信息化是我国"十二五"期间国土资源领域加强宏观调控和精细化管理的基础。金土工程一期建设完成了耕地保护国家监管、矿产资源国家安全保障和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与应急指挥系统的三大系统建设,建成了覆盖国家、省、市、县级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了总体目标。在国土资源部党组、部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已经步入了越来越成熟的新阶段,突出的特点是实施了"一张图"为核心的信息资源建设。目前金土工程二期建设正在积极筹备。作者提出了新时期推进国土资源领域信息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黑龙江省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及时、准确、全面掌握土地“批、供、用、补、查”以及矿产资源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全方位、全过程的情况,为国土资源管理决策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征供一体化土地批后监管系统研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的土地批后监管工作中,由于缺乏动态监管的有效途径和技术,存在信息获取速度慢、共享程度低、流通性差等问题。征供一体化土地批后监管系统依托多源遥感数据,结合GPS定位技术与GIS空间信息技术,对土地征收征用、土地供应建设用地项目实施动态监测,对监测成果进行信息化管理,实现了对建设用地供应、储备、利用信息的收集、整合与更新管理等功能;并构建了征地、出让土地之间的土地流转关系,从而形成了征、供、管一体化的批后监管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系统设计、主要功能、业务流程等方面,阐述了江苏省农村土地整治系统建设的现状。按照国土资源土地业务管理需要,分析了全省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各类监管信息,并结合江苏省国土资源厅"一张图"工程,对省级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建设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构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长效工作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土地管理中出现了重审批、轻监管的问题,违法违规用地现象常有发生。建设用地审批是国土部门审批业务体系的重要环节,而建设用地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又往往会出各种各样的情况和问题。日前,国土资源部发出了《关于加强建设用地动态监督管理的通知》,强调对建设用地“批、供、用、补、查”等有关情况实行全面监管。本文重点讨论“批、供、用、查”四个环节的监管机制,通过确定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的对象、主体、内容和运行方式,构建一套建设用地批后监管长效工作机制,以求迈出土地管理批后监管的第一步,也作为构建国土资源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