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促进我国渔村旅游业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文章基于泉州市蟳埔村的实地调查数据,研究旅游体验对渔村形象的影响机制以及游客感知价值和游客风险感知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并提出发展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体验对渔村形象有显著正向影响,游客感知价值在旅游体验对渔村形象的影响机制中发挥中介作用;游客风险感知在旅游体验与游客感...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现场问卷及网络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资料,首先,对福建滨海旅游游客的客源地、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收入结构及职业构成等人口学特征进行分析;其次,分析了福建滨海游客的动机形成、出游方式、消费构成、逗留时间和旅游感知等方面的旅游行为的特征;最后,针对福建滨海旅游个体行为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3.
三沙是海南总体面积最为广阔的城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然而旅游业的发展却一直不愠不火。探索游客感知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可以了解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发展情况。游记作为游客的真实旅游体验资料,已成为研究旅游形象的重要依据。在此背景下,文章以“马蜂窝”网上的三沙游记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提取三沙游客旅游形象感知高频词,结合“扎根理论”编码分析发现:三沙海岛旅游开发不足、人文旅游开发不足、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加强。根据研究发现,提出了加强海岛旅游资源开发,运用“接口式”发展思维,走生态旅游发展之路;加强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打造海底沉船博物馆;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渔民转型从事旅游业,以期为三沙旅游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浅议中国滨海城市旅游形象塑造原则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城市旅游形象的形成因素出发,分析滨海城市塑造旅游形象的依据,初步探讨了我国滨海城市旅游形象塑造原则,主题性原则、独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等。  相似文献   

5.
基于滨海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可直接影响和调控的四个因素,即旅游景区吸引力、旅游价格、旅游配套设施和旅游服务质量,利用正交设计,对昆明、长沙和北京市民的滨海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进行了大规模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潜在滨海旅游者在选择滨海旅游目的地时最关心旅游景区吸引力,其次才是旅游价格;不同的细分群体最关心的因素存在差异;最受城市居民欢迎的滨海旅游目的地具有旅游景区吸引力大、旅游价格较低、旅游配套设施完善和旅游服务质量好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赤潮影响下的滨海旅游环境价值损失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浙江海域是全国赤潮的高发区域之一,赤潮多次影响海水养殖区、滨海旅游区等近岸敏感海域。赤潮发生时,不但海水变色影响景观美感,还会产生大量泡沫和腥臭气,严重影响滨海旅游区的休闲娱乐功能。文章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得象山松兰山海滨浴场及周边区域的游客对赤潮灾害治理的支付意愿(WTP),间接估算出,2017年象山海域受赤潮影响滨海旅游环境价值损失为9 662.4万元,占象山县全年旅游总收入的0.4%。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及显著性检验得到,影响游客支付意愿的因素主要为赤潮对滨海景观的影响程度和游客对赤潮的认知度。本次调查评估客观反映了象山县滨海游客对赤潮治理支付意愿的大致程度,量化评估了赤潮对滨海旅游业造成的价值损失,研究结果可作为评估赤潮灾害对滨海旅游业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澎湖列岛是台湾海峡主要海岛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蓬勃发展。但受制于海岛环境影响,澎湖列岛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不少安全隐患。文章基于实地调查与游客的旅游安全感知,分析澎湖列岛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结果显示:澎湖列岛旅游的安全事故主要发生于交通安全事故和海上旅游活动事故,其中游客对旅游六要素的游览安全环节感知最强烈;澎湖列岛旅游安全与海岛本身的自然环境(灾害)有关,更与旅游管理者对游客的引导、设施设备的改善、安全管理从业的培养紧密相关;澎湖管理处与澎湖县政府要重视澎湖列岛环境信息发布,水上运动活动的组织安全,救援人才的培训与管理,强化游客岛屿旅游安全教育;积极构建澎湖列岛与我国台湾岛及内地海上突发事件协同救援平台。  相似文献   

8.
文章依据《辽宁省统计年鉴》(2009-2013年),在分析滨海湿地型旅游目的地特征基础上,对盘锦市滨海湿地型旅游目的地的开发条件、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旅游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9.
文章依据《辽宁省统计年鉴》(2009-2013年),在分析滨海湿地型旅游目的地特征基础上,对盘锦市滨海湿地型旅游目的地的开发条件、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旅游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0.
国外游轮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游轮旅游出现于19世纪2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因为飞行技术的发展而衰落,到了20世纪下半叶,游轮旅游出现了全面的复兴.在经历了起步、成长阶段后,游轮旅游正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国外游轮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基本概念的探讨、游轮旅游对地区经济的影响、游轮游客行为、游轮旅游目的地及游轮旅游航线等方面.未来一段时间,游轮游客数量将持续上升、游客日趋年轻化、游轮承载能力实现新突破、航行目的地多元化,而游轮旅游安全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将是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1.
游轮旅游出现于19世纪2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因为飞行技术的发展而衰落,到了20世纪下半叶,游轮旅游出现了全面的复兴。在经历了起步、成长阶段后,游轮旅游正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国外游轮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基本概念的探讨、游轮旅游对地区经济的影响、游轮游客行为、游轮旅游目的地及游轮旅游航线等方面。未来一段时间,游轮游客数量将持续上升、游客日趋年轻化、游轮承载能力实现新突破、航行目的地多元化,而游轮旅游安全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将是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2.
旅游经济联系对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环渤海地区为例,运用改进的引力模型测度了环渤海地区沿海17个市滨海旅游经济联系度与联系量,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了滨海旅游经济网络特征,在此基础上开展机理研究。研究发现:环渤海地区滨海旅游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并以天津为中心向周围地区辐射;山东省沿海各市的滨海旅游经济联系度相对较强,以天津为中心的核心区范围逐渐向山东沿海各市和辽宁沿海各市拓展,并且与边缘区域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要素流动、区位因素、交通因素、政策因素等这几大主要因素共同推动和促进环渤海地区滨海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特征演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青岛海域浒苔绿潮灾害连续大规模、常态化暴发,恶化滨海旅游生态环境,破坏滨海岸段旅游景观,干扰游客观光和海上旅游活动,严重影响游客旅游体验质量和消费意愿。文章探讨了青岛市浒苔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形成机理,剖析了青岛市滨海旅游业的受损范围和程度,进而结合浒苔灾害的自身特性与滨海旅游业发展的现实状况,提出降低浒苔灾害影响的对策措施,为制定积极有效的绿潮监控和防治措施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滨海旅游环境保护和滨海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实施滨海旅游开发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滨海旅游发展态势 1.1 国外滨海旅游概况 随着人们对海洋认识的不断深化,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滨海旅游热。以大海、阳光、沙滩组合的“3S”滨海旅游蓬勃发展,国际旅游者主要流向之一就是海滨及海岛旅游区。据统计,滨海旅游的游客在法国占50%,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旅游热在各地的不断兴起,海岛旅游已成为世界旅游热点。旅游开发,规划先行。随着旅游规划逐渐转向对社会、生态效益的强调,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规划开始更多地考虑旅游目的地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基于此,以大连长山群岛旅游度假区规划为例,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提出了海岛旅游规划建设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基于定量技术以大连的滨海路作为实证对象探究海滨旅游景观廊道特征的分析方法,旨在从多个维度对景观廊道进行较全面的评价.结果表明:滨海旅游廊道形态美观、结构合理;景观要素构成特征表现为景点数量分布疏密相间,集中与分散有机结合;景观类型丰富多样,廊道各个部分存在明显差异.生态特征分析表明滨海景观廊道的不同部分生态承载力呈现空间分异;廊道各个部分存在显著的经济区位特征差异.各项指标相关分析表明大连滨海廊道开发建设具有合理性,但存在一些尚需克服的制约因素.如廊道的可达性和自然生态的保护等.  相似文献   

17.
大连是我国的滨海旅游名城.改革开放以来大连旅游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到2005年,旅游业的总收入已达到211亿元,占大连GDP的9.2%,成为大连新的支柱产业.2007年2月11日,大连又获得了"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的称号.文章比较详尽地分析了大连成为最佳旅游城市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了具有指导性的发展对策,从而为大连旅游进一步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填补我国海滩游客安全事故的研究空白,同时为滨海旅游区的海洋灾害风险调查和防灾减灾策略制定提供支撑,文章通过互联网搜索并提取公开报道中的海滩游客安全事故信息,并对事故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9年我国沿海地区发生619次海滩游客安全事故,涉及人员1 141人(其中溺亡和失踪660人);事故集中发生在我国东海南部和南海沿岸,其中福建、海南、广东和山东最多;事故量于每年7—8月达到峰值,在15—18时的时间段最多;失事游客中7~24岁的年轻群体占比最高,男性人数约为女性人数的4.1倍;已知的大部分事故发生在游客游泳或戏水时,海浪和潮汐是有明确记载的造成事故的最重要自然动力因素;建议重视对海滩安全知识的科普宣传和对安全事故的规范化管理,同时提高游客的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19.
承载力是衡量资源能否支持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文章结合国内海域承载力和旅游承载力的相关研究,从滨海旅游承载力和滨海旅游业发展潜力正反两个方面,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辽宁省6个沿海城市滨海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评价,并基于DP政策战略矩阵对辽宁省滨海旅游业发展方向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连的海域承载力和发展潜力均高于辽宁省平均水平,处于稳定发展状态;锦州和葫芦岛的海域承载力和发展潜力均低于辽宁省平均水平;营口、盘锦和丹东的海域承载力在辽宁省平均水平之上但发展潜力低于辽宁省平均水平。分析表明,辽宁省滨海旅游业地区差异较为明显,旅游产品同质化明显,区域间合作开发较弱。应各自发挥旅游资源特色发掘地区历史文化内涵,明确自身旅游市场定位,加强区域间协同开发,实现辽宁省滨海旅游业协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休闲旅游逐渐成为人们享受生活、开拓视野的重要方式之一,其中滨海旅游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威海市拥有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十分适合发展滨海旅游业。随着近年来旅游标准和需求的不断提高,旅游业的发展规划必须与时俱进,文章通过SWOT分析法对威海滨海旅游业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威海滨海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包括:开发独具特色的滨海旅游项目及相关产品;完善滨海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引进及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加强政府的引导和宣传力度。以此来提高威海市滨海旅游业的知名度和赞誉度,推动威海市的滨海旅游业走向更高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