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1987年5月15—17日,在广州召开了“全国首届青年有机地球化学家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有机地球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举办。会议收到论文130篇,会上宣读论文29篇,反映出我国青年科学家在有机地球化学领域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论文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陆相生油和碳酸盐生油对膏盐相沉积生油理论进行的探讨,提出了如下新看法:  相似文献   

2.
第六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于1996年5月8~14日在四川省峨眉市召开,这次会议共有来自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海洋石油总公司、中科院、煤炭部和地矿部五大系统46个单位的198名代表参加,会议内容包括石油地球化学(生油理论、勘探综合研究实例等)、天然气与凝析油地球化学、非  相似文献   

3.
有机地球化学学科在我国由引进至发展已有廿多年历史。实践证明这一新兴的地球化学学科对于发展我国陆相生油理论、促进我国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已发挥出重要作用。我国有机地球化学工作者在开展国家五十四项油气重大攻关课题的研究中揭示了许多石油成因新概念、新理论,如未成熟原油和低成熟原油的不断发现,煤成油的研究等,不但为扩大我国油气资源的勘探远景评价作出了贡献,同时进一步丰富着我国陆相石油成因新理论,如浅层生油层有机质生油、干酪根热解聚生油,生物聚合物直接成油,非烃、沥青质成油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  相似文献   

4.
陆相生油及其衍生热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陆相生油而言,关键性的问题是何种地质背景是形成优质油源层和向成油转化的环境。认识之一是古气候和占构造有利因素的叠加,如“陆相、潮湿、拗陷”的学说。70年代以来陆相牛油地球化学研究在陆相油源岩的质、量,成烃转化特征、油气源对比等方面确证了陆相沉积中存在优质源岩和向成油转化的条件,并足以保证陆相大、中型油气田形成的油源供给。陆相有机质的特性衍生出近年油气地学的2个热点,即煤成气、煤成油、未熟-低熟油气,并取得了理论和实践的双丰收。笔者在文中提出了陆相生油的地质构架——环境控源、源控藏。  相似文献   

5.
郭师曾  李育慈  孙枢 《地质论评》1980,26(2):172-173
1979年11月23日—12月1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沉积学和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中国地质学会联合举办的。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14个系统148个单位的代表312人。石油工业部闵豫副部  相似文献   

6.
1986年8月18日至31日—我们随同以叶连俊先生为团长的中国科学院代表团赴澳大利亚出席十二届国际沉积学大会,并应邀参船了澳大利亚第四届有机地球化学会议。这次有机地球化学会议是澳大利亚的专业性例会,由矿物资源局T·G·Powell博士主持,会议历时两天,宣读论文二十多篇。我们根据这些论文及在参观中所了解的情况,对澳大利亚在石油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状况作一概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地质学会于1965年3月20日至22日在成都召开了第二届矿物、岩石、地球化学专业学术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关司局、院校、研究单位和野外队的代表50余人。这次会议主要是检阅我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方面近年来的学术研究成果。会议着  相似文献   

8.
<正>"第十一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于2007年10月20—28日在昆明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石油学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的有关专业委员会和北京石油学会联合主办;由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承办。这次会议的论文成果交流、规模、参与人数和学术水平都达到了历史上的新水平。会上学术气氛热烈,充分显示了我国有机地球化学界人才辈出,学科兴旺发达,以及会议的强大凝集力。  相似文献   

9.
茂名油页岩中生物输入的标志化合物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我国油气的绝大部分产自东部地区的白垩纪与第三纪合油气盆地,其沉积环境多为陆相,陆源高等植物输入较丰富,介质条件以淡水一半咸水为主。在这方面茂名油页岩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因而深入研究其生物标志物特征与有机输入模式,对建立适用于我国油气勘探的分子有机地化参数以及发展我国陆相生油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矿床沉积学及有机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2月17至19日在四川省眉山县召开。会议收到学术论文38篇,其中矿床沉积学方面的论文17篇,有机地球化学方面的论文21篇。从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探讨了矿床沉积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的各个领域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我国石油地质学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关学科的进展促进了石油地质学的发展;构造地质学和沉积学的进展从理论和实践上推动了油气的勘探开发,油气地球化学研究丰富了陆相生油理论。油气运移机理研究仍是今后石油地质学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梁狄刚 《沉积学报》2004,22(Z1):140-142
受第九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主席团的委托,对这次会议作简要总结.认为自第八届学术会议以来,我国有机地球化学研究在大油气田地球化学、特别是成藏地球化学研究、混源油定量研究、模拟实验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指出在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召开之前的两年时间内应切实解决的几个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向晓荣 《地球化学》1982,(2):154-154
1981年12月25日至30日,在贵阳举行了全国层控矿床地球化学学术会议。会上正式成立了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元素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学矿床地球化学委员会,并由这个委员会主持召开了这次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地质部、冶金部、二机部、化工部以及有关高等院校和黄金公司的  相似文献   

14.
梁狄刚 《沉积学报》2004,22(6):140-142
受第九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主席团的委托,对这次会议作简要总结。认为自第八届学术会议以来,我国有机地球化学研究在大油气田地球化学、特别是成藏地球化学研究、混源油定量研究、模拟实验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指出在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召开之前的两年时间内应切实解决的几个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陆相生油岩的若干基本地质特征及其形成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石油工业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得到了高速度的发展,形势大好。中国丰富的陆相油气资源是由陆相生油岩形成的。这些生油岩在空间展布上具有广泛发育的特点,形成了晚二迭世、晚三迭世、早白垩世和早第三纪四个主要生油期。文中第一部分概述的陆相生油岩的若干基本地质特征是:一、大型沉积盆地是陆相沉积和生油岩系发育的广阔场所。二、陆相沉积发育有多时代和多层组的生油岩系。三、陆相生油岩系具有多种生油建造类型。四、陆相沉积盆地内的生油凹陷是油气聚集的主要供给体。第二部分论述了陆相生油岩的主要形成条件:一、古湖盆的存在和发育是生油岩系形成的首要前提。二、丰富的生油母质是生油岩形成的物质基础。三、生油母质的良好的保存和转化是生油岩形成的必要条件。实践证明,陆相沉积盆地中不仅能生成石油,而且能形成大型油气田。正在发展中的我国石油地质事业,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必将取得更大的胜利。  相似文献   

16.
涂修元 《沉积学报》1985,3(1):92-98
生油岩中汞的分布与有机碳及其它有机地球化学指标的关系,有可能使汞成为研究生油岩的一个指标。本文拟简述生油岩中汞的测定方法,并对已测得的资料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瓦窑堡煤系有机岩石学特征及煤成烃潜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瓦窑堡煤系是我国重要的含煤岩系之一,陆相生油的观点最早可能源于瓦窑堡煤系含油性特征。通过对瓦窑堡煤系煤和暗色泥岩有机质的显微岩石学和宏观煤岩学特征的分析,提出了瓦窑堡煤系煤主要形成于深覆水森林泥炭沼泽相,类脂组含量高,且镜质组的主要类型为富氢的基质镜质体,有机地球化学结果表明瓦窑堡煤系煤具有Ⅱ型有机质的特征,处于低熟-成熟阶段,热模拟实验证明其具有良好的油气生成潜力。但由于瓦窑堡煤系规模小,煤层厚度薄,煤系泥岩有机质类型偏差,且煤中主要生油显微组分尚末进入大量生油期,因此难以形成油藏。  相似文献   

18.
生油评价是含油气盆地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早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就受到石油地质及地球化学家的重视,并在找油工作中起到积极作用。近三十年来,由于有机地球化学的进展,特别是石油地球化学的迅速发展,生油评价工作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对于生油岩的质量评定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指标。干酪根裂解成油说及石油演化理论的发展提出了生油门槛新  相似文献   

19.
全国第五届有机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5月15日至17日在广州召开,会议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中国石油学会、中国地质学会共同发起,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分部、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广东省石油学会、广东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联合承办。会议得到20个全国性学术团体和省级学术团体、科研、生产单位、高等院校等单位及部分专家为会议提供的资助。共收到学术论文摘要424篇,包括(1)石油地球化学综合研究及生油气理论;(2)未成熟油、低成熟油和非常规油有机地球化学;(3)天然气地球化学;(4)干酪根、沥青、煤和煤成烃地球化学;(5)有机岩石学;(6)区域有机地球化学研究;(7)生物标志物;(8)油气运移;(9)有机同位素地球化学;(10)有机地球化学中的实验方法和技术;(11)有机质成烃演化模拟实验方法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第四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已于1989年11月30日至12月4日在杭州市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地质学会同位素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同位素地球化学委员会以及浙江省地质学会共同主办的。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系统(地质、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冶金、石油、核工业、化工、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