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4 毫秒
1.
臧敬 《地球》2012,(4):128-131
2012年3月21日,世界第40个国际森林日如期而至。众所周知,森林是“地球之肺”,每一棵树都是一个氧气发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森林能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制止水十流失。5000万年来,地球上形成的陆地生态系统中,森林占到了三分之一,它们是80%的陆地生物的家园。  相似文献   

2.
《地球》2017,(4)
<正>人类的足迹已经遍布整个地球,我们占据了陆地,我们能够在空中飞行,或者潜入最深的洋底,我们甚至还登上了月球。随着对地球的研究日益深入,你可能会认为对她已经有了足够的了解,其实,关于我们的这个家园,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或者思想的误区。比如"地球"一词来源于古英语中的"Erda"、地球一天是23小时56分4秒,地球不是一个正圆,看上去就像有"腰间赘肉"……每一条知识,都让人感叹着地球的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3.
《地球》2015,(4)
<正>世界地球日(World Earth Day)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活动。该活动最初在1970年的美国由盖洛德·尼尔森和丹尼斯·海斯发起,随后影响越来越大。活动宗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进而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起,每年都会在4月22日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  相似文献   

4.
《地球》2021,(3)
正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这是一个专为保护地球这一人类共同家园而设立的节日。"世界地球日"活动最早始于美国,至今已经持续超过50年,中国也于1990年正式参与到这项保护地球的活动当中。目前,以倡导保护地球、保护环境为使命的世界地球日活动已经在全球普及,围绕这项活动的文创产品也层出不穷,许多国家还发行了主题纪念邮票。通过这些邮票,我们可以梳理和窥探地球日的形成与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5.
段雯娟 《地球》2013,(4):44-47
正提到"湿地"这个名词,可能大家对它都不会感到陌生,它常常与"绿色的世界"、"鸟的天堂"联系在一起。湿地是与森林、海洋并称的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它维持着地球的生态平衡,为无数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空间,很多珍稀物种在这儿生活和繁殖;同时它也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赋予湿地"地球之肾"或"自然之肾"这一美称,并不是因为以上  相似文献   

6.
拯救森林     
袁立明 《地球》2011,(4):128-130
2011年是国际森林年。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历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承载生命的摇篮,在维持全球生态平衡、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减少洪涝灾害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人类的生存环境,森林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徐绍史 《地球》2011,(4):7-10
今天是第42个“世界地球日”。每一年的今天,我们都会怀着敬畏的心情,隆重纪念这一特殊的日子,互相传递一种理念: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保护地球,就是守护人类自己的家园。今天,面对工业文明鼎盛、地球资源过度消耗的现实,我们向社会郑重呼吁: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8.
正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空间是有限的,却有70多亿人口等着被养育。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她像母亲一样,给予了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工业的快速发展,人类不断利用和消耗各种资源,使得地球的负载越来越沉重。保护地球,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行动起来,用自己的行动来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世界地球日是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活动。2009年第  相似文献   

9.
姚鹏飞 《地球》2014,(4):1-1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地球是生命的摇篮,万物的母亲,人类的家园。她无私地哺育着我们,向人类慷慨地提供丰富的资源,让我们在这个得天独厚的星球上生活。  相似文献   

10.
王琦 《地球》2009,(4):42-45
地质学业知识于我来说,那就是一部天书。对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已经度过了大约46亿年的漫长岁月之历史,我更是知之甚少。翻开那尘封的地质历史“史卷”,我似乎进入了阿里巴巴的宝藏洞。眼前豁然开朗。  相似文献   

11.
罗璐 《地球》2020,(4):36-41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生存发展等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地球。然而地球究竟是怎样诞生的,又何以成为人类独一无二的家园?始终是人类面临的终极科学问题之一,也是人类关于自身发展与地球命运的哲学命题。  相似文献   

12.
《地球》2021,(4)
正解密"地球之肾"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由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之一,据统计,全世界超过10亿人以湿地为生,全球40%的物种在湿地中繁衍、栖息,作为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自然综合体,  相似文献   

13.
4月22日,吉林省前郭县国土资源局精心组织了以“地球——人类共同的家园”为题的世界地球日万人签名宣传活动。该局有关领导亲临活动现场,向市民分发宣传单。这样新颖、独特的形式吸引了许多群众加入。不少市民在工作人员引导下来到印有蓝色地球的签名台前,表达自己珍惜自然、热爱地球家园的美好祝福。  相似文献   

14.
<正>这是一场全人类共同参与的盛事,你,准备好共襄盛举了吗?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每年的这一天,全球各地都将举办多样的环境保护活动,唤醒人们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在国内,日益严重的雾霾引起人们对环保的重视,今年的世界地球日也因此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地球是人类共同的母亲,也是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她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最基础的资  相似文献   

15.
《地球》2019,(4)
正"世界森林日",又被译为"世界林业节",英文是"World Forest Day"。这个纪念日是于1971年,在欧洲农业联盟的特内里弗岛大会上,由西班牙提出倡议并得到一致通过的。同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予以确认。以引起各国对人类的绿色保护神--森林资源的重视,通过协调人类与森林的关系,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972年3月21日为首次"世界森林日"。  相似文献   

16.
正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它提供给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一切物质条件。但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有些又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果毫无节制地开发,不仅会破坏地球的生态平衡,还会让人类陷入资源枯竭的生存  相似文献   

17.
近30年中国陆地植被活动遥感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地植被作为地球陆地表面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变化直接影响着地球系统物质与能量的平衡.采用1982~2006年NOAA/AVHRR的NDVI数据和2001~2009年MODIS的NDVI数据,从全国尺度上,分析了近30年来农业植被、森林植被、草地植被与稀疏植被区植被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利用气候数据与农业生产统计数据探讨了他们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近30年来中国陆地植被活动整体趋于增强,但在不同时期、地区差异较大;植被活动变化在区域上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明显,如在西北稀疏植被区与南方森林植被区;通过对农业生产统计数据的分析发现,植被活动直接左右着农业生产,但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18.
袁立明 《地球》2011,(4):59-68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是宇宙中目前已知的最适宜人类居住繁衍的自然环境。但是,地球在赐予我们宁静祥和的同时,也附加了灾难的阴影。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等一系列自然灾害。从未停止过对人类的侵袭。尤其是近年来,地球似乎变得更加“狂躁”,许多灾难场景通过电视直播画面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很多人开始恐慌。  相似文献   

19.
张宏仁 《地球》2009,(1):10-12
人类在走过了几千年的文明历程后,再一次反省与自己的终极家园——地球的关系。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地科联共同发起了国际地球年的纪念活动时,其初衷十分明朗:就是要向地球人宣传地学,提高地球科学在全球的认知度。那么,我们从前的、原有的认知度不够吗?这是地球年形成的又一个共识:尽管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与地球科学关系越来越密切,地球科学却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比如水的缺乏、气候环境的变化、自然灾害的预防、  相似文献   

20.
《地球》2016,(4)
正交通出行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每天都消耗着大量能源。如果可以主动地选择相对环保的"绿色出行"方式,就能给生态保护和节能减排带来巨大的助力,更好地保护地球家园。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那一天,大家不妨少开一天车,既节约了能源、保护了地球,也可以体验一下其他出行方式的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