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正>多彩铜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位于三江北段青海省南部治多县,为2012年新上的国家级整装勘查区,面积6919 km2。在2012―2014年青海省地质勘查基金科研项目和2014―2016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整装勘查区关键基础地质研究项目的支撑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地质矿产勘查院开展了系统的科研工作。通过专题基础系列图件编制及重点矿床研究,建立了多彩地区地层层序和构造格架,特别是古特提斯"沟-弧-盆"增生造山控矿体系的构建,为研究解决区内特提  相似文献   

2.
国家级整装勘查自2011年正式实施,至今已走过了五年。2016年是“358”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第三阶段开启之年,为全面了解第二阶段工作进展情况,总结经验,梳理问题,做好第三阶段的组织实施工作,国土资源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和财政部决定,开展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五年阶段性目标评估。按照国土资源部矿产勘查办公室的部署,国土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根据各省上报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五年阶段性目标评估报告》和2015年整装勘查年报,完成了全国整装勘查区五年进展与实施情况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并与各省(区、市)国土资源厅协商,对全国现有107片整装勘查区进行了调整(包括已有整装勘查区退出、调整范围和新设整装勘查区)。  相似文献   

3.
绿色勘查是绿色发展理念在地质勘查领域的实践,是以绿色发展为目的,通过科学理念、技术手段创新,以地质勘查全过程的"绿色化"、"生态化"为主要内容和途径,最大限度地减少勘查工作对生态环境的扰动和影响,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和保障资源供给双赢。树立和践行绿色勘查理念,是关系地质勘查行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意味着对传统勘查思路和方式的转变。本文分析了绿色勘查现状和形势,提出了绿色勘查是系统工程的重要性,需采取多措并举,统筹推进的实施方针。列举了将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环境保护贯穿于地质勘查立项、设计、施工和验收全过程。如:在勘查手段选择、驻地选址、物料堆存、废弃物处置等方面,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扰动;勘查工作中尽可能采用以钻代槽,使用一基多孔、一孔多支、一孔多用的新型钻探方法;减少道路、机台建设和设备搬迁次数;开展探槽回填、植被恢复等措施。通过列举示范实例,强调全面推进绿色勘查,总结和推广绿色勘查典型经验、技术装备和先进理念,加快建立和完善绿色勘查相关规范和标准。  相似文献   

4.
固体矿产勘查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保障。传统固体矿产勘查因经常采用探槽、浅井、坑道、钻孔等探矿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为深入探讨固体矿产绿色勘查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谐勘查等方面的作用,以贵州省道真县新民铝土矿绿色勘查示范为例,详细介绍示范区的生态环境与资源情况,并将传统固体矿产勘查与绿色勘查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通过科学的工程布置,调整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勘查设备,运用先进的勘查技术手段,降低了能源消耗,减少了污染物排放,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地质勘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通过合理的钻机场地分区布置、建设,环保型冲洗液的应用,科学规范的钻孔封闭,可减少对环境的扰动,保护地下水环境。通过环境恢复治理,可短期内恢复破坏的生态环境,使地质勘查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发展;绿色勘查实施可增加当地收入,助推脱贫攻坚战略,构建和谐地勘环境。综上所述,固体矿产绿色勘查能实现节能减排的良好效果,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扰动,能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态环境,构建和谐共赢的地勘环境,实现地质找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绿色勘查是在实施找矿过程中,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通过运用先进的勘查手段、方法、设备、工艺和科学管理,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控制地质勘查全过程环境影响最小化,实现找矿和环保双赢的一种勘查模式。本文阐述了福泉市桅杆坪磷矿区绿色勘查在地质勘查中的实践应用,分析了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总结了实施绿色勘查取得成效,以期对今后地质勘查工作中起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四川地质学报》2022,(Z1):46-52
绿色勘查既要实现矿产勘查资源的保障又要做到自然生态环境健康安全。在矿区勘查工作开展之前,需要了解生态环境特征、了解工程地质特征、调查生态环境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开展地质勘查工作。通过以钻代槽、一基多孔等优化方案,采用全液压便捷式钻机等先进的工程设备及其配套环保工艺,充分利用矿区已有交通便道,选择卷扬运输、人工导向的运输方式,选择环保的泥浆体系及其无害化处理工艺,实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等减少因勘查工作对矿区造成地形地貌的破坏、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同时对因施工槽探、园井、钻机平台、道路造成的环境破坏,开展土石回填和植被种植工作,实现环境恢复。在矿区勘查工作的全过程力推做到"绿色化"和"生态化",最终实现绿色勘查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四川地质学报》2019,(Z1):46-49
绿色勘查既要实现矿产勘查资源的保障又要做到自然生态环境健康安全。在矿区勘查工作开展之前,需要了解生态环境特征、了解工程地质特征、调查生态环境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开展地质勘查工作。通过以钻代槽、一基多孔等优化方案,采用全液压便捷式钻机等先进的工程设备及其配套环保工艺,充分利用矿区已有交通便道,选择卷扬运输、人工导向的运输方式,选择环保的泥浆体系及其无害化处理工艺,实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等减少因勘查工作对矿区造成地形地貌的破坏、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同时对因施工槽探、园井、钻机平台、道路造成的环境破坏,开展土石回填和植被种植工作,实现环境恢复。在矿区勘查工作的全过程力推做到"绿色化"和"生态化",最终实现绿色勘查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布局和新要求下,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更加紧密的成为地质勘查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综合考虑青海省生态环境、地质背景和赋煤特征,按照自然地理、气候条件、生态功能、土壤类型、水系分布、冻土分布、生态自修复能力、生态地质环境敏感性(问题)、地质勘查和矿山生产活动强度等因素的明显差异划分出5大生态地质勘查区及相应的13个含煤盆地生态地质勘查分区。通过生态地质勘查分区的划分和其生态地质环境特点的总结认识,进而为今后地质勘查工作的生态文明开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巩鑫  吴昭阳  杜蔺  衮名汕 《贵州地质》2018,35(3):205-209
绿色勘查是绿色发展在地质勘查领域的实践,是我国地质勘查工作的必由之路。地质勘查工作中主要探矿工程包括槽探、浅井、钻探、坑探等,如不注意保护环境,实施绿色勘查,则每一种探矿工程都会对生态环境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本文以贵州道真新民铝土矿绿色勘查示范区为例,详细介绍绿色勘查的应用与实践情况。结果表明:通过实施绿色勘查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勘查工作对生态环境的扰动和影响,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勘查双赢。  相似文献   

10.
全国先后共设置了141个整装勘查区,分布在26个重点成矿区带,位于古亚洲、滨太平洋、特提斯三大成矿域。整装勘查区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矿床类型复杂多样。运用成矿系统理论,对全国典型整装勘查区开展了研究与梳理,按构造动力体制划分出3类成矿系统,按照成矿机制划分出4类成矿系统,并划分(厘定)出24个成矿系统亚系统。根据上述成矿系统研究成果,重新划分出14个成矿系列、34个矿床式,建立了典型矿床的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15个成矿系统空间结构模型。归纳总结整装勘查区成矿系统,建立成矿系统空间结构模型,运用缺位找矿思维,调整整装勘查区区域矿产勘查工作部署,开展新矿种、新类型、新区域、新层位勘查找矿,取得了重要进展与成果,丰富了成矿系统和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  相似文献   

11.
绿色地质勘查是青海省乃至我国地质找矿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展绿色地质勘查需要了解地质勘查工程影响生态环境的范围及形式,在此基础上综合多种先进的勘探技术手段,以最大程度降低扰动地表生态环境为基础满足预查、普查等阶段的地质找矿目的。其方法包括结合环保型冲洗液、浅层取样钻探、便携钻探设备浅孔钻探、重型钻探设备深部钻探与多向分支定向钻探取样方法等,并综合资料探索三维地质建模的方法开展绿色地质勘查。  相似文献   

12.
青海多彩当江地区位于三江多金属成矿带,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以该区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数据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区内的米扎纳能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的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结构特征与地质特征进行了剖析,总结了研究区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标志,并提出了龙格东多铜-锌多金属找矿远景区,为该区的找矿工作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川西甲基卡锂矿3000 m科学深钻项目地处川西高海拔地区。根据工程技术要求,设计三开钻孔结构,选用经济实用的钻探设备,主要包括HXY9型钻机、K2790型钻塔、BW300/16型泥浆泵等。分析和制定拟采用的钻进工艺和取心方法、钻具组合、冲洗液方案等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同时为践行“绿色勘查”理念,应制定措施,保障施工期间施工地生态环境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4.
由于本区地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地表绝大部分为草坪覆盖,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不易动用地表工程揭露。根据玉古拉蛇绿岩片带、围岩岩性及矿产特点、物性特征等,确定在本区找矿运用科学的物探方法圈定物探异常后,直接运用钻探揭露的方法,既在本区取得了明显的找矿效果,也为纳木错西部蛇绿岩片带圈定新的勘探靶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又在青藏高原走出了一条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的新型找矿模式。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格尔木市铜金山矿区是青海省2016年实施的11个绿色勘查示范项目之一。以该矿区为例,在钻探施工中,根据工程概况,选择具体的绿色勘查技术方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通过分析可以得到,绿色勘查技术在海拔高、自然条件恶劣、植被稀疏的地区可以应用,并且在设备选用、道路修筑、施工区及生活区修建等辅助工序方面总结可供推广的经验。同时,由于矿区的局限性,在环保型冲洗液的使用等影响钻探施工的核心技术方面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随着矿产资源的不断勘探和开采,浅部矿产资源已开采殆尽,深部找矿已经是我国地质找矿事业的发展方向,而深部钻探技术是深部找矿的主要技术手段。在阐述国内外深部地质钻探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深部钻探技术面临的井身结构较复杂、岩心钻机提升能力受限钻孔易斜和钻进效率低等难题,提出了优化简配石油钻机设施、上覆地层快速全面钻进、配套绳索取心工艺技术和实施定向钻探技术等对策,为深部找矿钻探指出了方向。结合ZJ40钻机施工慈页1井成功实例,说明了深部钻探技术在实践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青海中-南祁连山察汗诺北部的青C-2012-280和青C-2012-281号航磁异常检查为例,在综合前人地质、物化探和矿产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质剖面测量、高精度磁法剖面测量、岩石磁参数测量和岩石地化剖面测量方法进行航磁异常地面检查。分析磁异常形成的地质原因,对航磁异常做出定性判断,对异常的成矿潜力进行评价,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建议。综合物化探方法在青海省中-南祁连山的航磁异常检查和找矿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青海东昆仑地区是青海省重要的金、铜、铁多金属成矿区,1∶250 000、1∶50 000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在该区域圈定了众多的异常区,但总体查证程度偏低。为实现该区域找矿重大突破,选定巴隆地区部署开展了以采集水系沉积物为主、残坡积岩屑物质为辅的1∶25 000沟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找矿效果。该项工作表明,在青海省东昆仑地区,1∶25 000沟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地质找矿工作手段。该方法能有效克服东昆仑地区北部水系不发育、风成物干扰严重,南部高山区碎石流发育、影响水系沉积物汇聚等因素对找矿的干扰,相对传统的地质找矿方法在异常查证过程中的适用性、可操作性更强,找矿效果好,能实现矿体的精确定位,对东昆仑的地质找矿工作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