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电子政务中的人口空间管理和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在国家级人口地理信息系统中 ,利用 2 0 0 0年人口普查信息 ,采用三维模型显示、罗伦斯曲线、人口重心和人口潜力等方法 ,宏观分析了中国人口分布的特征。并在城市人口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 ,通过对城市零售单位布局的分析 ,介绍了人口地理信息系统的微观分析和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2.
随着区域城市化与城市区域化的发展,城市群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最引人注目的地区,研究城市群联动空间增长动态也成为了当前研究热点。在城市扩张的研究中,传统以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on,CA)为代表的城市扩张模拟方法主要针对单一的城市展开,缺乏对城市群空间交互作用和联动增长效应的建模,难以真实反映城市群的空间扩张过程。通过引入城市流模型来量化城市之间的空间交互作用,并将其作为转换规则嵌入CA模型,构建了一种顾及空间交互作用的城市群联合空间增长扩张过程分析模型,并以武汉都市区为例,模拟了武汉都市区(1个主城区+6个远郊区)的城市扩张过程。与传统的Logistic回归CA模型对比,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精度更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发展,尤其是城市群联动增长扩张的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3.
利用1998、2003和2008年的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结合相关统计数据,分析灯光数据与城市化进程中经济、人口和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关系,构建基于灯光数据的城市化水平指数,分析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化进程和空间模式;通过与统计数据对比,按照最小误差原则确定市辖区建设用地信息提取的阈值,根据各城市在1998~2003年和...  相似文献   

4.
结合夜间灯光与城市统计数据,应用城市位序-规模法则及人地异速生长模型,初步分析了浙江人口分布及人地关系,考虑到人口增长的特征,提出了加入滞后效应的修正模型,对浙江城市群长期的发展展开了动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浙江城市群结构体系较为成熟,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城市首位度逐步提高,人口逐渐呈现聚集状态;浙江城市群中的杭州、宁波...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口分布及空间相关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刘德钦  刘宇  薛新玉 《测绘科学》2004,29(Z1):76-79
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信息,介绍了在人口地理信息系统中,通过三维模型显示,罗伦斯曲线,人口重心和人口潜力等方法,分析中国人口分布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用空间相关方法对人口分布的现象进行分析,揭示了其空间地理分布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针对东北地区面积辽阔,传统的城市化研究方法耗时耗力的问题,该文基于DMSP/OLS数据,采用Elvidge校正模型,提出相对误差最小准则的阈值分割方法,结合景观指数,分析了1992—2012年东三省主要城市群的城市化发展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东三省主要城市群在1992—2006年,原有城市面积的扩张以及合并小城镇是城区面积快速增加的主导因素,在2006年以后,新兴小城镇的不断涌现和相连成片是加快该区域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部分小城市区域逐渐连接在一起是导致面积扩张的另一因素。典型城市沈阳、长春、鞍山等持续扩张是因为主城区扩张以及与不断融合周边新兴小城镇。此外,以沈阳为中心,周边城市的连通性增加,形成密集城市群。大连等沿海城市的发展远快于鞍山、大庆等能源城市以及发展最慢的伊春等农业城市。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热岛效应日益严重,影响居民身心健康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本作品利用多源多时相遥感数据,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经过数据处理、模型构建、统计分析等流程,研究珠三角城市群热岛效应时空演变特征,并提出城市规划和改造建议。研究发现:珠三角地区传统老城区热岛效应最为严重,成片分布且程度持续增强;郊区、新城区也开始形成新的热岛效应中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必须结合多种因素,从提高绿化覆盖率、调整城市规划等多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化滞后其根源在于缺乏强大的经济基础;城镇流动人口经济收入较低,不能跨越城市化最低门槛;城镇人口就业的主要渠道——服务业——达不到人口城市化起跑的经济、人口的临界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区域间空间交互作用的不断增强,我国城镇化已逐步走向城市协同发展阶段,城市群成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设的主体形态.通过构建多层回归模型对全国主要城市群2005-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的多层次影响机制进行了探讨.在验证模型合理有效的基础上得到的结论为:①在城市尺度上,城镇人口增长、经济产值增加、产业结构优化、城市区位条件等均能加速土地城镇化进程,而财政赤字率提高则会阻碍城市群的扩张,土地集约利用也会减缓城市蔓延趋势;②在城市群尺度上,经济联系吸引力对建设用地增加有正向驱动作用,而外向功能辐射力的增加则会给城市扩张带来阻力.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反映一个地区的开发和进步程度,也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文化和文明。但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也涌现出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不仅要从理论上探讨而且需要借助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近几年的迅猛发展使之成为城市化问题研究和解决的有利工具。就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化问题中的研究和应用作一概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讨论了在航空遥感调查获得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基础上,运用GIS技术,建立城市土地利用与人口空间数据库,进行居住人口密度估算。文中通过对国内外现有的人口估算方法的分析,建立了一种居住用地面积与人口的线性相关数学模型。该模型以人口普查获得的区或街道人口总数为标准,采用最小二乘线性回归方法,求出各种居住类型下人口密度值的最佳解。并以上海市普陀区为例,详细讨论了模型具体运用中出现的若干问题与解决方法,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Although urban expansion has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at different scales in China, relatively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county scale. Xiongan New Area (XNA) was selected as the study area and its urban expansion processes from 1975 to 2017 were retrieved using remote sensing and GIS technology, and its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expansion were revealed from the aspects of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expansion, urban spatial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interactions of urban lands, and assessments of the imbalanced degree of population-land urbaniza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urban lands in XNA expanded significantly. Cultivated lands were the first land source for urban expansion. Urban lands mainly adopted the edge-expansion, which rendered the urban fringes to be complex and irregular. The interaction of three counties in XNA was strengthened successively, especially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Urbanization’ strategy. Population-land urbanization was inharmonious but has improved from moderate to mild imbalance.  相似文献   

13.
泉州市城市扩展的遥感监测及其城市化核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以泉州市为研究区,采用仿归一化植被指数(NDBI)和监督分类法对1989年和2000年的TM/ETM+图像进行城市空间信息提取,分析了城市空间扩展的趋势,探索出泉州市是以乡镇企业为城市化核来进行城市化过程的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中原城市群交通网络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交通网络是城市群发育的先决条件和重要手段。利用GIS技术在评价中原城市群交通网络可达性的基础上,认为在城市群建设中应注重交通网络整合,适度超前发展并完善交通网络体系,并提出城市群交通网络优化设计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5.
社会经济数据是研究城市发展的重要因子,而传统的社会经济数据由于与空间坐标不统一,对城市发展的空间变化难以提供有力的支持。本文利用DMSP/OLS灯光数据,基于生态控制线,通过回归运算制定深圳市2010年人口指数模型,得到深圳市2010年1 km~2人口空间化图,有利于对深圳市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为城市的绿色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是区域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进程,其最为明显的特征是城市空间扩张。研究采用面向对象最近邻分类以及概率神经网络分类的方法,从Landsat TM影像中提取我国东(广州)、中(合肥)、西部(西宁)城市主城区建设用地信息,应用皮尔逊卡方检验、香农熵模型以及城市扩张速度等计算3个城市相同时间段内的城市扩张自由度、蔓延度、感观优劣度等,对研究区1995—2010年期间的扩张特征进行时空综合度量。结果表明:1)不同城市扩张特征不尽相同,东(广州)、中部(合肥)城市相较西部(西宁)扩张自由度及蔓延度偏高,区域差异明显;2)东(广州)、中部(合肥)城市扩张感观优劣度相对较低,应努力构建并完善城市扩张监管体系,统筹协调城市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积极推进高质量城镇化,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3)东(广州)、中部(合肥)相较西部(西宁)近15年扩张明显,扩张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7.
Urbanization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a widespread phenomenon at all scales of development around the globe. Be it developing or developed nations, all are witnessing urbanization at very high pace. In order to study its impacts, various methodologies and techniques are being implemented to measure growth of urban extents over spatial and temporal domains. But urbanization being a very dynamic phenomenon has been facing ambiguities regarding methods to study its dynamism. This paper aims at quantifying urban expansion in Delhi, the capital city of India. The process has been studied using urban land cover pattern derived from Landsat TM/ETM satellite data for two decades (1998–2011). These maps show that built-up increased by 417 ha in first time period (1998–2003) and 6,633 ha during next period (2003–2011) of study. For quantification of metrics for urban expansion, the Urban Landscape Analysis Tool (ULAT) was employed. Land cover mapping was done with accuracy of 92.67 %, 93.3 % and 96 % respectively for years 1998, 2003 and 2011. Three major land covers classes mapped are; (i) built-up, (ii) water and (iii) other or non-built-up. The maps were then utilized to extract degree of urbanization based on spatial density of built-up area consisting of seven classes, (i) Urban built-up, (ii) Suburban built-up,(iii) Rural built-up, (iv) Urbanized open land, (v) Captured open land, (vi) Rural open land and (vii) Water. These classes were demarcated based on the urbanness of cells. Similarly urban footprint maps were generated. The two time maps were compared to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capture the dynamics of urban expansion in the city. Along with urbanized area and urban footprint maps, the new development areas during the study time periods were also identified. The new development areas consisted of three major categories of developments, (i) infill, (ii) extension and (iii) leapfrog.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据2003—2015年间6个时相的影像数据,对富平县城市扩张进行了研究。基于遥感动态监测的城市范围提取方法,确定了各时相的城市范围。然后结合城市扩展速率、扩展强度、分形维数和紧凑度这四个空间特征指数,对城市扩张的数量特征、形态变化和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应用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富平县城市的扩张分布和扩张方向,讨论了城市扩张的时空特征,并且分析了其扩张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黄河流域大气污染的时空演变特征,本文从城市群角度出发,选取HCHO、NO2及SO2为诊断指标,对比分析2005—2019年七大城市群OMI观测对流层HCHO、NO2及边界层SO2柱浓度的年、季、月变化。研究揭示,流域内:①HCHO、NO2及SO2柱浓度高值区均集中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晋中城市群南部和关中平原城市群东部。②HCHO柱浓度在2005—2019年呈波动上升趋势,七大城市群的月变化均呈单峰结构,且夏季高、冬季低、春季和秋季相当。③NO2柱浓度在2005—2011年呈上升趋势,仅2008年出现短暂小幅下降。2011年执行《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后,呼包鄂榆、宁夏沿黄和晋中城市群开始大幅下降,山东半岛(2012年有小幅下降)、中原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则在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后才开始大幅下降。月变化呈开口向上抛物线形态,浓度越高单峰结构越明显,且冬季高、夏季低、春季和秋季相当。④SO2柱浓度在2007年达到顶峰,2008年开始大幅下降,2010年后呈波动下降趋势,月变化、季变化均与NO2相似。黄河流域上游的兰西和宁夏沿黄城市群、上中游交界处的呼包鄂榆城市群空气质量较好,中游的关中平原和晋中城市群次之,中下游交界处的中原城市群和下游山东半岛城市群则较差。  相似文献   

20.
胡红  赖鑫生 《测绘工程》2016,25(11):43-49
为降低可达性度量的实现难度,弥补现有GIS软件没有集成可达性分析模型或方法的不足,在详尽分析有关模型或方法与GIS集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以改进潜能模型作度量模型,按GIS内部集成方式,使用面向ArcGIS 10的Python脚本编程技术集成开发可达性分析工具的设想,对可达性潜能模型分析原理、工具开发环境配置、使用数据的预处理要求、工具的具体设计流程和实现方法等作了详细叙述。最后以评价某市小学教育资源空间布局合理性为例,阐述工具在实际应用中应采取的使用方法和流程,实例评价结果验证工具开发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