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毕春盛  李强 《气象》1996,22(3):37-39
中期暴雨预报系统实现了从信息采集、预报制作到服务全过程自动化。中期暴雨预报方法主要有:环流分型相似预报、暴雨个例相似预报和中期暴雨预报专家系统,采用层次分析动态决策方法进行预报集成。该系统在业务预报中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6—7月江苏区域5天暴雨趋势中期预报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正心  吴美云 《气象科学》1994,14(3):259-266
本文介绍了江苏省气象台研制的区域暴雨中期预报系统.该系统选用距离系数相似法、指数相似法等统计方法将欧洲中心预报的500hPa高度场与历史上500hPa高度场找相似,及中期暴雨天气过程概念模式制作预报.从天气学意义出发,用ECMWF预报的500hPa高度场、850kPa风场、温度场建立了一系列的中期时效的暴雨预报指标。该系统从ECMWF的格点资料处理到预报结果的给出,全部是由计算机自动连续进行的,在日常业务工作中使用有迅速、及时、准确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徐裕华  廖运勋 《气象》1992,18(8):43-45
选取与三峡暴雨密切相关的若干预报因子,建立暴雨物理综合预报方法,并结合平均散度法,制作三峡地区暴雨落区和定量预报。从预报因子选取、物理量场客观分析、预报方法计算、预报结论输出全部由微机控制,组成完全自动化的系统,经两年业务预报使用,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用综合剖面图制作初夏暴雨中期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普查的基础上,找出高压脊前受低压系统影响下,单站气象要素变化特征作为暴雨预报的起始场条件,从而建立了中期暴雨预报方法。并通过天气系统追踪法和数值预报产品进行时效订正,制作彭山县初夏中期暴雨预报。  相似文献   

5.
前汛期暴雨过程客观预报业务系统运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台80年代中期起陆续研制了“粤北MOS分县两级预报方法”,经多年使用、总结派生出“粤北暴雨过程MOS客观预报业务系统[1]”(以下简称SGMOS);“综合运用数值预报产品作粤北前汛期暴雨预报“’”也经多年使用、总结改进后投入业务运行(以下简称SGBYZ);“天气预报专家系统”(以下简称SGBY3);“应用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作粤北前汛期暴雨预报[’J”(以下简称SGBYI)。以上四个客观预报业务系统于1993年正式投入业务运行。系统经过两年的运行,运行情况如何?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的?预报水平是否稳定?能否对其进行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广西盛夏西南涡暴雨的天气学特征分析及暴雨落区预报着眼点的探讨,应用T106、欧洲中心数值预报等产品,采用建立预报模型及相似预报,物理量场动力诊断等方法,建立客观、定量的预报业务系统,用于业务预报。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广西盛夏西南涡暴雨的天气学特征分析及暴雨落区预报着眼点的探讨,应用T106、欧洲中心数值预报等产品,采用建立预报模型及相似预报,物理量场动力诊断等方法,建立客观、定量的预报业务系统,用于业务预报。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融安县42a雨量资料及近10a66 场暴雨个例的分析,得出该县的暴雨气候特征和影响系统分型,并结合当地近年暴雨预报实践经验, 总结出适合于当地Ⅰ、Ⅱ、Ⅲ型暴雨短期预报方法。实践证明, 该方法切实有效, 可为县站预报专家系统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新的预报流程和预报技术路线为指导,使用省台指导预报和数值预报产品等资料,通过专家系统、MOS、完全预报等预报方法,分别建立许昌市区域性暴雨预报诊断模型,在此基础上,使用VB6.0语言编程,建立许昌市区域性暴雨集成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10.
融安县汛期暴雨气候特征及单站短期预报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惠金 《广西气象》1999,20(4):12-16
通过对融安县42a雨量资料及近10a66场暴雨个例的分析得出该县的暴雨气候特征和影响系统分型,并结合当地近年暴雨预报实践经验,总结出适合于当地Ⅰ,Ⅱ,Ⅲ型暴雨短期预报方法。实践证明,该方法切实有效,可为县站预报专家系统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气象事业的发展和 92 1 0工程现代化建设的不断进行 ,陕西省气象台的软硬件环境得到了很大地改善 ,WINDOWS操作系统在省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DOS操作系统下开发的“暴雨预报专家系统”已不能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为了使省台预报方法能够发挥出新的作用 ,在 WINDOWS操作系统下 ,利用 VB开发环境重新编写了“暴雨预报专家系统”。1 编程原理及设计思路1 .1 暴雨预报专家系统是采用经验的方法进行预报统计 ,用 VB软件编写程序。对我省 7、8月份发生的暴雨及大暴雨提前 2 d作出较准确的预报。原理是将预报指标作成准则与当前的天气…  相似文献   

12.
使用广州中心气象台归纳3种850 hPa起始场,较好地反映了汕尾市前汛期暴雨过程特征.汕尾4、5月份暴雨以第1、第2类起始场居多;6月份暴雨仍以第2类起始场居多,但受热带系统影响;第3类起始场暴雨也在增多.统计了一个和总能量相关的汕尾地面总温度与暴雨的关系,并和起始场相结合,归纳出汕尾前汛期(4~6月)暴雨预报指标.经...  相似文献   

13.
聚类分析在暴雨预报和环流形势分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汤桂生  杨克明  王淑静  赵梅 《气象》1996,22(8):33-38
数值预报投入业务运行以来,高空形势预报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要素预报的准确率也在不断提高,对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是近年来人们极为关注的问题,作者早用数值预报500hPa高度场及降水实况资料,采用聚类分析法,研究暴雨落区预报和我国暴雨环流形势特征,所得结果在暴雨预报业务中有一定参考价值,同时也给出我国暴雨环流型。  相似文献   

14.
袁立新  缪强 《四川气象》1995,15(1):10-14
通过对自贡地区16次暴雨天气过程发生前的影响,环境物理量场以及中尺度特征进行合成分析,揭示了自贡地区暴雨天气发生的物理成因,建立了自贡地区暴雨短期预报的天气学模型,为我台研制暴雨预报业务化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我台于1994年5月对广州中心气象台研制的前汛期广东暴雨预报起始场第二类起始场进行验证,其结果:凡850hPa出现西南风起始场,未来三天内广东省将会出现暴雨降水过程,准确率可达到80%左右。但由于暴雨尺度小,对梅州市来说,准确率就不一定有如此之高了。本文是我们通过1994年5月对第二类起始切应用的几点体会。1850hPa第二类起站场定义(1)在57区有一条切变线,切变线位于达县、信阳二站以南(两站的风向均不为SSW-WSW风);同时位于桂林、赣州、郴州三站以北(三站均为SSW-WSW风)。(2)在切变线以南,105~115°E之间的大陆…  相似文献   

16.
国家气象中心台风、暴雨预报服务系统是以国家气象中心的现代化气象业务环境为依托,系统地集成了国家气象中心和气象业务与科研单位近年来研究开始的台风、暴雨预报成果建立的实时预报服务系统。该系统目前已初具规模,1995年投入业务应用(部分投入业务试用)。文中简要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目标、结构、功能,以及在业务中应用和试用概况。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暴雨预报方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1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暴雨预报方法。该方法仿预报员的暴雨预报思路,在动力模式的降水预报产品、环流形势场和暴雨落区之间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建立非线性的统计预报模型,该模型的输入是动力模式的降水预报和初始环流形势场的扩展正交分解主成份分量,输出是预报区域的暴雨落区预报。2000年的汛期试验表明该客观预报方法可明显改进数值预报模式的暴雨落区预报,因此可望在业务预报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按暴雨起始场主要天气系统的不同配置,将25例暴雨分成两类,利用同时次高空有限区网格点物理量资料,着重分析了与暴雨密切的五条基本物理量条件及对应下影响系统含义的解释。结果表明:同类暴雨中各影响系统物理图像清晰,整场分布特征更包含着有利降水发生发展的天气形势,非同类暴雨间若干物理量和场的分布特征差异明显,所得两类高空物理量场特征对预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物理量场统计分析,利用省地远程终端提供的资料设计了以天气形势与物理量场相结合的区域性暴雨剔除、预报判别模型。建立了宝鸡市盛夏区域性暴雨预报业务系统。经回报试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暴雨预报检验采用二分类事件检验方法存在的双重惩罚导致评分过低,没有考虑到中国暴雨可预报性时、空分布不均,不便于对比分析不同区域暴雨预报能力差异等问题,为了发展基于可预报性的新型暴雨预报评分方法,在综合分析影响预报员暴雨预报信心的主要因素(暴雨气候统计特征、天气影响系统运动尺度特征及数值模式预报能力等)基础上,利用2008—2016年4—10月中国国家气象信息中心5 km×5 km分辨率的多源降水融合格点分析资料、站点降水观测资料和中国国家级业务区域模式降水预报资料以及扩展空间暴雨样本统计方法,构建了一种新型的中国暴雨可预报性综合指数(Synthetic Predictability Index of Heavy Rainfall,以下简称SPI)数学模型,以定量描述中国各区域的暴雨可预报性特征。SPI数学模型由暴雨气候频率、暴雨面积比率和模式暴雨预报成功指数(Threat Score,TS)3个分量组成,计算了2008—2016年4—10月SPI的3个分量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显示:暴雨面积比率对SPI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影响最大,两者偏相关系数大于0.9;其次是暴雨气候频率的影响,两者偏相关系数值为0.8左右;第三是模式暴雨预报TS评分的影响,两者的偏相关系数为0.7左右。分析还发现,SPI大值区随季节而变化,空间分布不均匀:4—5月,可预报性大值区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6—7月,主要分布在江淮流域;7月中旬至8月,大值中心从江淮北部移到华北和东北地区;9月,副热带高压南撤,大值中心也相应南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