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GIS空间数据的在线安全分发为出发点,结合空间数据数字水印技术,构建基于SuperMap IS.NET的空间数据安全分发系统。该系统能提供空间数据实时在线的安全分发服务及添加数字水印服务,实现对分发出去的空间数据追踪版权,从而解决闲置的海量空间数据与GIS应用数据缺乏之间的矛盾,促进地理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及GIS应用的广泛普及。  相似文献   

2.
随着空间数据的不断增多和应用的不断深化,如何有效地对空间数据进行组织和管理变得十分重要。针对地市级空间数据,提出一种基于eYaImage与ArcSDE的空间数据组织方法,实现对空间数据的快速浏览、有效存储、管理和分发。  相似文献   

3.
张亚军  赵军喜  丁昊 《测绘科学》2011,36(6):155-157
版本管理是实现空间数据持续更新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在分析了现有空间数据版本管理软件体系结构的基础上,针对分布式环境下空间数据更新的复杂性,提出了分布式版本管理的体系结构,并详细阐述了其组成、特点和控制流程.接着重点分析了实现该结构4项关键技求:版本化空间数据模型、版本冲突检测方法、版本化空间数据分发和历史空间数据回放.  相似文献   

4.
面向网络的海量影像空间数据在线分发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基于J2EE的海量空间数据在线分发系统原理和关键技术,给出了海量影像空间数据在线浏览发布的实例。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基础空间数据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作为福建省基础空间数据的管理和分发服务单位,管理和分发福建省多种类、多比例尺、多数据源、分布式、多时态的基础空间信息,在基础空间数据管理上存在多种形式,本文通过几种管理模式的技术分析,结合中心的管理实际,总结了福建省空间数据管理的多样性和技术特点,对比分析出各种管理模式的优势和缺点。  相似文献   

6.
针对矢量空间数据分发后叛逆者追踪困难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运用均衡不完全区组设计(BIBD)的矢量空间数据数字指纹算法。该算法首先运用限定条件的BIBD构造抗合谋攻击指纹编码,并利用Logistic映射将待嵌入指纹序列进行置乱,然后通过D-P算法提取矢量空间数据的特征点,最后应用量化索引调制(QIM)方法将指纹信息嵌入到矢量空间数据特征点上,从而得到含指纹矢量空间数据。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抵抗多用户合谋攻击,能正确追踪到至少一个叛逆者,未发生误判;算法实现了指纹信息的盲检测,且对单用户大范围裁剪攻击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该算法可以应用到矢量空间数据分发中,为矢量空间数据版权保护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叶荣青 《东北测绘》2007,30(6):122-125
福建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作为福建省基础空间数据的管理和分发服务单位,管理和分发福建省多种类、多比例尺、多数据源、分布式、多时态的基础空间信息,在基础空间数据管理上存在多种形式。本文通过几种管理模式的技术分析,结合中心的管理实际,总结了福建省空间数据管理的多样性和技术特点,对比分析出各种管理模式的优势和缺点。  相似文献   

8.
空间元数据管理技术是海量空间数据组织和管理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全球格网系统中实现地理数据有效组织和快速搜索的主要解决途径之一,与空间数据的共享与分发关系十分密切。从全球格网系统角度出发,对空间元数据的定义、内容、理论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根据球面剖分的特点,对元数据管理模型及其解决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海量数据的组织和分发提供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一、系统建设背景及工程概要介绍 1.系统建设背景 城市地理信息多元化应用对空间数据的需求,已从简单的电子地图生产扩展为多源数据的生产、管理、分发和服务四个方面。3S技术、海量数据交换、3维地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模拟城市形态提供了途径和方法,为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服务,减少信息孤岛,大力提高城市空间信息共享,部门协同,提高城市整体信息化管理水平。苏州市规划局为了更好地满足城市规划、  相似文献   

10.
中国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续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空间数据基础设施(Spatial Data Infrastructure,简称SDI)是指用于采集,处理、加工地理空间数据(或称地理信息),并进行管理,维护、分发服务和组织协调的基础设施体系,介绍了我国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建立情况, 结合全国1:5万空间数据库建库技术试验项目,着重分析了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1:5万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数据库的组成、数据量、建库的关键问题和基于GeoStar组件的1:5万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1.
为了合理分析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并对其发展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本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和统计方法,在确立多个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对城市公共交通覆盖度情况进行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的评价。以沈阳市内部分区域为研究对象,提取研究区域基础地理数据,结合人口数据以及公共交通线网缓冲区,选取城市主次干道为边界划分分析单元,将人口密度与道路数据相结合,将评价体系与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根据评价指标,得到研究范围内城市公交资源的分布状况。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分析城市公共交通分布特征,为城市交通规划设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三生空间功能角度出发,融合多源地理数据建立了三生空间分类指标体系,并进一步顾及空间交互特征,建立了城市空间宜居性评价体系。以武汉市为例,对武汉市中心城区的三生空间格局进行了识别,并对该区域的宜居水平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①武汉市中心城区三生空间的总体配置不均匀,空间上呈现出生活空间中心聚集、生产空间四周分散、生态空间范围大但数量较少的分布格局;②武汉市三生空间混合度较低,大部分城市空间功能类型单一;③受邻近空间的影响,武汉市中心城区中,宜居度较高的区域集中在中心城区的边缘地带。  相似文献   

13.
张竟竟 《测绘科学》2013,38(1):57-59,83
本文以河南省区域系统的不同地域单元为例,运用城镇体系研究的空间关联维数模型对山地丘陵区及平原地区城乡聚落体系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聚落具有与城市聚落相同的空间分布分形特征;山地丘陵城市的城乡聚落空间可达性不及平原城市;城乡聚落空间分布的乌鸦维数集中在1左右,差别不大,表明河南省作为中原地区所具有的城乡聚落空间布局的总体均衡性。基于此提出了中部农区城乡聚落空间优化、撤乡并镇、新农村社区建设应结合地域城乡聚落分布特点制定适宜的规划方案等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疆克拉玛依市商业地价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城市地价是一个具有时空性质的多维概念,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和特殊性。但目前对城市地价空间分布规律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还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理论与方法依据,本文以克拉玛依市2007年土地调查商业用地数据和地价动态监测数据为依据,以ARCGIS软件为平台,采用地统计学的方法,对克拉玛依市商业用地价格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地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城市地价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城市商业用地地价的分布在空间上既有连续性,也存在变异性,受区域整体趋势的影响明显高于小范围的变异性,属于强空间自相关;商业用地地价分布整体呈现圈层结构,交通道路对地价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顾及城乡差异的大区域人口密度估算——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现有大区域人口密度估算结果大多是在千米级尺度上,仅能宏观地反映城乡人口分布的范围,无法准确地刻画城乡人口空间分布的细节特征。本文将首套30m全球地表覆盖数据(GlobeLand30)引入城乡人口密度估算中,基于实现城乡划分的GlobeLand30人造地表数据,在城镇区域运用夜间灯光强度与人口的相关性将城镇人口细划到30m尺度上来估算城镇人口密度;在乡村区域引入样方估算的方法修正乡村居民地面积以估算乡村人口密度。以山东省为试验区的研究表明,本文方法无论在城乡居民地刻画还是人口空间分布的表达上均优于参考数据,所使用的GlobeLand30的全球性也保证了该方法推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Estimates of solar radiation distribution in urban areas are often limited by the complexity of urban environments. These limitations arise from spatial structures such as buildings and trees that affect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s of solar fluxes over urban surfaces. The traditional solar radiation models implemented in GIS can address this problem only partially. They can be adequately used only for 2‐D surfaces such as terrain and rooftops. However, vertical surfaces, such as facades, require a 3‐D approach. This study presents a new 3‐D solar radiation model for urban areas represented by 3‐D city models. The v.sun module implemented in GRASS GIS is based on the existing solar radiation methodology used in the topographic r.sun model with a new capability to process 3‐D vector data representing complex urban environments. The calculation procedure is based on the combined vector‐voxel approach segmenting the 3‐D vector objects to smaller polygon elements according to a voxel data structure of the volume region. The shadowing effects of surrounding objects are considered using a unique shadowing algorithm. The proposed model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sample urban area with results showing strong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solar radiation flows over complex urban surfaces.  相似文献   

17.
基于1993~2012年长时间序列夜光遥感数据,利用空间统计、空间标准差椭圆和位序-规模分布方法研究“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B & R)沿线国家的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和时空演化趋势。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城市夜间灯光增长最快的是进行经济改革的发展中国家和战后重建的国家,城市夜间灯光锐减主要发生在社会经济动荡地区。“一带一路”区域内城市夜间灯光的规模分布总体呈现空间扩张趋势,夜间灯光重心向东南亚方向移动。“一带一路”区域内城市夜光规模前2 000位的城市夜间灯光符合位序-规模准则,高位序城市夜间灯光规模不够突出而中小城市发育相对较好,集中趋势大于分散趋势。  相似文献   

18.
Capturing spatial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can offer useful information for urban planning to promote reasonabl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allocate urban resource. Agent-based model (ABM) based on the modeling idea of “bottom-up” can offer the ability to simulate the complex individual behaviors that generate spatial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Previous ABMs were unable to be extended for simulation of spatial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t a fine scale due to the shortage of fin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urban environment and the calibration of agents' behavior. This study filled these gaps by proposing a genetic algorithm-ABM (GA–ABM) for fine-scale simulation of spatial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in a manufacturing metropolis. In this model, the employment and residential choice behaviors of agents were defined by the labor economic theory and discrete selection model. Multisource geospatial big data such as enterprise points-of-interest big data and building footprints data were used to finely characterize the labor market and urban environment to reflect the impact of agents' employment choices on their residential decision. Furthermore, the grid-scale population investigation big data were combined with the GA to calibrate the agents' residential decision behaviors. The proposed model was used in Dongguan, the typical manufacturing metropolis in China. As a comparison, the expert-experience-based method-ABM (EEBM–ABM) was also conducted by using the same data set.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produced by these two models,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model coefficient calibrated by GA could effectively reflect the agents' residential decisions. The calibrated GA–ABM is more capable than EEBM–ABM in simulating spatial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in a manufacturing metropolis. Hence, the proposed model can be used to simulate spatial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in a manufacturing metropolis which helps the urban planner to conduct scientific urban planning.  相似文献   

19.
吴华意  胡秋实  李锐  刘朝辉 《测绘学报》2022,51(9):1827-1847
城市人口是构成城市的社会主体,是城市发展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城市人口时空分布是城市管理需要掌握的重要信息。正确、精细化的城市人口分布数据对于城市运行与规划、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城市人口时空分布估计是城市地理学需要解决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城市人口时空分布估计的关键点为核心,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综述:①空间分布单元划分方法,即城市人口分布的空间划分方式;②主要的模型和方法,从模型思想发展过程和估计对象的角度总结了6类方法并进行详细阐述;③估计结果在城市发展中的主要应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了目前人口时空分布研究在空间单元构建、建模数据、建模思想和结果验证上存在的问题,同时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更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刘勇  李成名 《测绘科学》2006,31(4):103-105
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城市对空间信息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国内许多城市都开展了基础空间数据的建库工作。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对于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而言,更新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建设成败的关键。本文根据目前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建设的情况和对时空数据库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更新的要求,提出了完整的基于基态修正模型的空间数据库组织和完整的更新流程,最后通过试验数据验证了更新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