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翟佑华     
翟佑华,1932年11月出生在安徽省县.1950年8月参加工作,1954年元月毕业于原东北地质学院(现长春科技大学),此后一直从事地质工作40多个春秋,与地质事业结下不解之缘,献出了毕生的年华,为广西地矿事业作出卓有成效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钟铿     
钟铿,1928年10月10日出生于广东省兴宁市岗背镇,汉族客家人.1950年夏毕业于中山大学理学院地质系,于当时全国从事地质工作仅200余名的情况下,满怀献身祖国地质事业的豪情壮志,步入新中国地质事业的殿堂.在近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风风雨雨,崎岖艰难,辗转南北,不改初衷,是一位为发展祖国特别是广西地矿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英才.自1992年起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在广西乃至区外享有较高威望,深受广西广大地质工作者的爱戴.  相似文献   

3.
钟铿     
钟铿,1928年10月10日出生于广东省兴宁市岗背镇,汉族客家人.1950年夏毕业于中山大学理学院地质系,于当时全国从事地质工作仅200余名的情况下,满怀献身祖国地质事业的豪情壮志,步入新中国地质事业的殿堂.在近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风风雨雨,崎岖艰难,辗转南北,不改初衷,是一位为发展祖国特别是广西地矿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英才.自1992年起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在广西乃至区外享有较高威望,深受广西广大地质工作者的爱戴.  相似文献   

4.
正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从1956年筹建河南省地质局,如今已60年了。回顾河南省地质工作60年的发展,有一位老人令人敬仰、令人怀念,他就是新中国河南省地质事业奠基人、原河南省地质局副局长兼第一任总工程师、五届全国人大代表韩影山同志。我一定要回到河南韩影山同志原籍河北,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是著名地质科学家李四光的学生,毕业后来到河南省从事地质工作到1995年病逝,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河南地质事业。他初到河南(省会在开封),在民国政府地质调查所任技佐。  相似文献   

5.
我院院长张伯声教授今年已79岁高龄了。1930年他从美国留学回国从事地质教育事业,至今已整整五十二个寒暑。他是我国地质界中迄今健在的老前辈之一。由于他半个多世纪如一日地献身于祖国的地质科学教育事业,为中华民族培育出了一批批地质英才;由于他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地质找矿事业和在地质学基本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一件件重大贡献,从而赢得了党和人民的信任,在我国地质界享有盛誉。 张伯声教授,曾用名张遹骏,1903年6月20日出生于河南省荥阳县乔楼村。在小学期间,他就是一名出类拔萃  相似文献   

6.
发扬成绩克服困难进一步把《广西地质》办好──热烈庆祝《广西地质》创刊10周年副主编杭长松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建设步伐的鼓号声中,我们迎来了《广西地质》创刊10周年!《广西地质》办刊10年来,得到地矿局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我区广大地质工作者给予了...  相似文献   

7.
一位为中国地质事业整整奋斗 65个春秋的长者、良师、益友 ,走了。作为晚辈、学生和同事 ,我们对着老人的遗体深深鞠躬 ,是告别 ,更是对老人默默地述说我们的遗憾 :再也不能聆听老人指点山东地矿事业怎样朝着地学前沿进取、聆听老人对发展山东地矿事业的卓识远见。曹国权先生 1 93 6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地质系 ,由此与中国地质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1 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为党的事业奋斗到终生。 1 94 0年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后 ,相继在川东南和湘中地区从事地质矿产调查工作。新中国成立后 ,在担任中国地质指导委员会、国家地质勘探总局和华北…  相似文献   

8.
刘国昌教授于一九三六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是我国自己培养的工程地质学家,是区域工程地质学的创始人。现任我院付院长,兼任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学专业委员会的副理事长。由于他在四十余年的地质工作中,对祖国建设和地质教育事业作出了优异的成绩,多次受到党和人民嘉奖。粉碎“四人帮”后,曾两次率领中国工程地质工作者代表团出席一九七七年在布拉格和一九七八年在马德里召开的国际工程地质学会议。在国内外地质学界和工程地质学界都享有较高的声誉。  相似文献   

9.
翟佑华     
翟佑华,1932年11月出生在安徽省氵至县。1950年8月参加工作,1954年元月毕业于原东北地质学院(现长春科技大学),此后一直从事地质工作40多个春秋,与地质事业结下不解之缘,献出了毕生的年华,为广西地矿事业作出卓有成效的贡献。50年代,翟佑华同志和许多同时代的老一辈地质工作者一样,不畏艰苦,满腔热情,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寻找矿产资源。在中南地质局、地质部南方地质总局工作期间,参加了湖南省桃林大型铅锌矿从普查到勘探直至报告编写的全过程;两度深入我国特大型铜矿———江西铜厂铜矿区调查研究,首次提出…  相似文献   

10.
西地质陈列馆于1957年成立。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区地质找矿工作,普及地质科技知识,促进地质事业发展,1979年重新建馆,取名为广西地质博物馆。该馆下设序厅、普通地质、矿产资源、地层古生物、矿床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保护等五个室。1986年完成了前四个室的展品布置工作,展室面积共583平方米。展出有广西主要矿产分布模型、地球电动模型、各地质时代古生物景观图、各类照片、灯箱、图表以及岩石、矿石和古生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的地质调查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至今已走过百年。百年风雨历程,百年风云变幻,地质调查工作兴实业、利民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淀了良好的地质文化。历史长河奔涌浩荡,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从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等地质先驱在中国开辟地质事业,到李四光、黄汲清等老一辈地质人共同努力,地质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刘国昌教授,男,1912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饶阳县,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早年从事地质矿产调查和研究,解放后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转入地质教育事业,在我国最先创建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是我国著名的工程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他曾先后长期担任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主任和西安地质学院副院长等职,现任西安地质学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研究所所长、中国地质学会理事、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  相似文献   

13.
正大抵开基之人不免草创,全属继志之士为之弥缝。——[宋]郑樵《通志·总序》中国近代地质科学萌芽于清朝晚期,从最初通过译著与报刊途径传播地质学知识(1911年以前),到地质科学初步开展阶段(至1922年),即为中国地质科学发展的早期。一些有识之士、学者为中国地质事业的开创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为彰显他们在中国近代地质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作用,本文参照黄汲清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西安地质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生导师潘作枢教授,男,汉族,生于1932年7月,广州市人,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2月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此后一直从事于地质教育事业.曾任长春地质学院航空物探教研室主任,物探教研室副主任,深部物探研究室副主任.曾任西安地质学院物探系重、磁教研室主任、应用地球物理系主任及区域物探研究室主任.筹建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并且担任第一届理事长.  相似文献   

15.
东天山成矿地质条件与矿严资源综台评价研究”获重大进展国家科技攻关85—902项目“东天山成矿地质条件与矿产资源综合评价研究”课题于1995年10月18日至23日在北京通过国家科委和305项目办组织的成果验收暨鉴定会.该课题由4个专题组成,5个单位共同...  相似文献   

16.
正时光如梭,往事历历在目,转眼30年过去了。记得刚毕业来到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时,才20出头,所学找矿专业想在这里大干一番事业,为祖国地质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当时据我所知,这是一支转战南北,为祖国铀矿地质事业从华东、中南等地调入青海组建的队伍,父辈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走到了一起,那就是为祖国的铀矿地质事业奋斗终身。踏进单位的大门,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地质单位已于1984年开始转向民品生产,地质工作暂时进入滞缓阶段,单位的经济发展全面转向民品发展,我的心也随之衰落下来,没有了心爱的地质事业我  相似文献   

17.
为何柴达木盆地有石油、祁连山有美玉、茶卡有那么多的盐? 青海省地质调查院院长王秉璋日前在青海省自然资源厅举办的弘扬地质"三光荣"精神报告会上说,少年时代好奇于大自然的神奇,1987年填报高考志愿,毫不犹豫选择了由李四光担任首任院长的东北地质学院. 王秉璋说,青海地域广袤,而自己作为青海人,"献身青藏高原的地质事业,可能...  相似文献   

18.
在讲河南地质史之前,得先说几句全国的情况。不然,就会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让人不好理解。我国地质,是发展较晚的一门科学。它之成为一门科学,并设立了机构,系始于二十世纪初期。一九一二年(民国元年)一月,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设地质科,章鸿钊为首,这是我国最早的一个地质机构。一九一三年,我国的地质科学家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李四光等人,大力引进、提倡,在工商部设立地质研究所于北京,并兼办地质训练班,同时勘测正太路沿线地质情况,这是我国地质调查事业的开始。  相似文献   

19.
正正值"十三五"开局之年,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以下简称广西地矿局)迎来了建局60周年。1956年2月23日,广西地矿局肩负着祖国建设资源保障和地质技术支撑的任务,在南疆边陲的壮乡大地上诞生,从此开启了广西地质事业一个崭新的时代。"60年来,广西地矿系统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地质工作者把自己的事业视为光荣豪迈的事业。"广西地矿局党组书记、局长唐善茂说,"无论条件和环境如何艰苦,地质工作者都没有放弃追求和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质学会从1922年成立以来,到今年已是年满“花甲”,整整六十周年了。在这六十年的岁月中,它同我们国家民族一样,历尽艰辛,饱经风霜,只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获得了重要的发展。会员由创建时的二十六人,发展到今天的四万多人,并为中国的地质事业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中国地质学会的发展与壮大,是同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与兴盛分不开的;是同中国地质科学的发展与提高分不开的;也是同中国地质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壮大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