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1999年叶尔羌河和克孜河洪水看新疆河流水情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9年南疆西部的叶尔羌河发生了冰川湖大洪水,克孜河暴发了暴雨泥石流堵塞的特大溃坝洪水,给喀什地区造成很大灾害;同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新疆的暴雨洪水和冰川湖洪水以及融水与暴雨混合洪水发生频次明显增加,但总的干旱背景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2.
新疆暴雨的若干规律性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马淑红  席元伟 《气象学报》1997,55(2):239-248
应用熵最大原理导出的公式研究了新疆暴雨时面深分配规律,并通过近400个水文、气象测站32a资料的分析,发现新疆暴雨的若干规律,这对于新疆暴雨研究和水利工程设计及暴雨洪水灾害防治等都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宁夏主要气象灾害特征分析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1951-1996年出现的干旱、暴雨、洪水及雨涝、冰雹、风灾等主要气象灾害的特征和规律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得出:宁夏的气象灾害具有种类多,范围广,频次多,持续时间长,灾情严重,具有群发性和诱发性等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气象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暴雨内涝灾害风险分析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城市化对暴雨内涝灾害风险分布的影响,介绍了天津市暴雨内涝灾害仿真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实际暴雨过程的验证情况。在分析天津市暴雨频次分布的基础上,根据天津市的暴雨特点和汛期排水运作规则,利用天津市内涝灾害仿真模型,对不同类型的降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暴雨引起内涝灾害的风险进行了初步的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5.
洪水是夏季一种突发性强的自然灾害,天山山区暴雨落区预报十分困难。本文对2002年7月下旬渭干河流域特大致洪暴雨的成因进行天气动力学分析和诊断,试图建立该地区盛夏暴雨落区的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6.
夏季中国南方流域性致洪暴雨与季风涌的关系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陶诗言  卫捷 《气象》2007,33(3):10-18
中国淮河以南地区夏季最易受到洪水灾害的威胁,这种致洪暴雨一般出现在沿着河谷走向的静止锋上。在引发致洪暴雨的环流系统中,季风涌的作用非常重要,它提供了暴雨产生所必须的水汽。分析了1998、2003、2005及2006年中国南方流域性致洪暴雨和东亚季风涌,以及与赤道附近大气环流的30~60天振荡(称作Madden—Julian Oscillation,简称MJO)活动的关系。当来自赤道印度洋的MJO引起南海地区西风的加强;南海西风的加强,触发中国南部大陆出现季风涌;季风涌与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交绥,造成静止锋上的致洪暴雨。由此提出我国南方夏季流域性致洪暴雨中、短期预报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1990 年京津冀三次暴雨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1990年京津冀地区三次暴雨过程,结果发现:(1)三次暴雨是属于相伴有冷锋的高空槽影响的暴雨;(2)暴雨开始前约10小时雨区的西南方存在湿有效能量高能舌,高能舌的西方和北方有能量和水汽的积聚;(3)对流层低层的锋生和地形对气流的抬升作用是触发暴雨开始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对“96.7”新疆特大暴雨进行了物理量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期间天山山区至乌鲁木齐一带从低层到高层是水汽及水汽通量的高值区,并为水汽通量散度的高辐合区。暴雨区对流层高层强烈辐散,中低层强烈辐合,且中层对应强上升运动。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是我国夜雨发生频次最高的地区,夜间暴雨是夜雨中可致灾并加剧防范难度的一类特殊气象灾害,但以往对四川山地夜间暴雨精细特性的相关研究较少。利用四川省2010—2019年2 165个国家及区域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分区统计了四川暖季(5—9月)暴雨日夜间降水占日降水量的比例、夜间暴雨频次和夜间平均暴雨强度的基本特征,并通过趋势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其空间分布及其与海拔高度的关系,获得以下结果:(1)四川暴雨日夜间降水占日降水量比例呈现自南向北递减的趋势,以海拔2 800 m为分界,表现为随海拔高度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垂直分布特征,川西南山地与其他山地区域整体上升的变化趋势明显不同。(2)夜间暴雨频次较多的测站沿川西与川西南山地陡峭地形呈线性分布,夜间暴雨频次随海拔高度升高总体呈现减小的特征,川西山地和川西南山地的频次最大值分别出现在海拔800 m和500 m。(3)四川夜间平均暴雨强度整体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大值区主要位于川西山地和川东北山地,海拔700 m高度处的峰值强度主要由川西山地贡献。(4)川西山地夜间暴雨特征呈次数较多且每次强度大,川西南山地夜间暴雨为次数多但单次降水量较小,而川东北夜间暴雨的强度较大但次数较少。以上结果有助于深化对山地夜间暴雨精细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对兰新铁路新疆段内发生暴雨型洪水的高频段进行了30多年的统计分析,从天气学角度总结了达坂城到二十占有主胜金台到桃儿沟两段铁路沿线发生暴雨型洪水灾害的大气环流特征,影响系统的类型及降水量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11.
新疆暴雨路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疆近400个测站32年资料以及暴雨成灾事实分析基础上,确定了干旱区场次暴雨标准.发现新疆暴雨路径的五种主要类型,并以曲线弧型路径(大曲率型)出现机会最多,其次是天山东移(小曲率型)和昆仑山东移路径.还发现昆仑山北坡上也有总量超过300mm的暴雨. 还对暴雨路径与天气系统及雨区范围的内在关系、地形特征与最大暴雨中心活动规律、各类暴雨特征量分布规律特征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0—2018年新疆交通阻断信息,结合气象观测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法、专家评估法、问卷调查法等,分析了新疆G30、3012、217线高速公路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影响新疆高速公路的气象灾害主要有道路结冰、积雪、暴雨、大雾、大风、沙尘、高温、次生灾害及风吹雪。(2)气象灾害在不同路段有明显的区域分布特征。(3)气象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冬季气象灾害最多,以积雪、大雾和道路结冰为主;春季次之,主要为大风、沙尘和道路结冰;夏季以暴雨、大风及次生灾害最为突出;秋季气象灾害相对较少。(4)G30高速公路的大风、阴雾是新疆比较特殊的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13.
利用气象灾害灾情评估指标对2010年陕西气象灾害灾情年景进行定量评估,对主要气象灾害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陕西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率、农作物受灾率、直接经济损失率分别为1984年以来的第6、第4和第3高值。气象灾害灾情综合指数为1984年以来第3高值,2010年属气象灾害灾情严重年。暴雨、高温闷热天气频次高,危害大,为近20多年少见。  相似文献   

14.
1 初值不确定性对暴雨数值预报影响的初步研究 《暴雨灾害》 2007年 第1期 徐幼平 北京应用气象研究所 100029 摘要:为了研究初值不确定性对我国南方数值预报的影响,依据历史降水资料的统计分型,选取华南暴雨型等三种类型中具有代表性的暴雨过程,采用AREM模式以不同资料分析场(常规观测资料、NCEP和ERA40同化分析资料)作为初值进行暴雨预报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5.
2007年7月重庆和济南城市暴雨洪水灾害认识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2007年7月发生在重庆、济南两座城市的暴雨洪水灾害发生情况及损失。从地形、气候与自然环境、城市排水系统、灾害预警和防灾应急管理五个方面对致灾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应对暴雨洪水等城市自然灾害的建议,即合理规划城市发展,提高城市排水系统和防洪标准,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城市灾害应急机制与防灾体系,提高灾害预警水平,并注重增强全民的防灾意识。  相似文献   

16.
故乡河流域一次暴雨洪水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8月13日,位于天山东部喀尔里克山南侧故乡河流域的白吉水文站,发生了1956年建站至2005年最大的暴雨洪水,洪峰流量高达124m3/s。该次暴雨强度大、历时短、面积小,造成的洪水暴涨陡落,峰型高而尖瘦,洪水过程持续约4h。文中对流域特点、天气学特征、水情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对1976-1995年的111次暴雨过程及1957-1996年的112次特征水位洪水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锦江流域的洪水多为暴雨所致,洪水越大,与暴雨的同步性越好,反映了锦江具有山区雨源性河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广州前汛期暴雨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亭亭  梁卫  罗聪  温晶 《广东气象》2012,34(2):1-4,9
利用广州站1951~2009年的降水资料和历史天气图资料分析广州在过去59年前汛期(4~6月)暴雨气候变化特征以及暴雨产生的天气形势分类得出以下结论:1)广州前汛期暴雨累积雨量与前汛期降水变化趋势一致,呈逐年增加趋势,前汛期暴雨贡献率呈现波动变化;2)5、6月份的暴雨占前汛期累积雨量的比例呈10年左右的周期变化,未来10年广州可能再次进入5月份暴雨高发期;3)前汛期暴雨频次约占全年暴雨频次52.1%,其小波功率谱呈现4~8年的周期振荡,且在1987~2003年最为显著;4)广州前汛期暴雨偏多的年份,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在华南地区交汇的机会多,广州暴雨偏多,而暴雨偏少的年份,是极圈附近冷气团过于强盛而海上暖气团过于弱或者冷气团有一定的势力,但是海上暖气团过于强盛,华南地区由单一气团控制,广州暴雨偏少。  相似文献   

19.
诱发泥石流灾害的四川盆地大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郁淑华 《气象》2002,28(8):30-33
通过对2001年9月18-20日诱发泥石流灾害的四川盆地西、北部大暴雨过程的分析,得出几点认识:(1)诱发泥石流灾害的暴雨与前期雨日、暴雨强度及地质、地貌有关,此类暴雨预报应以地质、地貌特征划分区域为妥。(2)这次华西秋季大暴雨过程中前、后期500hPa影响系统不同,这是一般暴雨所少见的。(3)大暴雨发生在对流层中低层为气旋性涡旋、流场辐合加强、水汽通量增加、水汽通量辐合加强,并伴有高层较强辐散的情况下。(4)Q矢量辐合带对暴雨有指示意义,尤其是在天气影响系统不明显的情况下,进行Q矢量分析更为有益。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了2018年5月23日—24日北疆沿天山一带典型的地形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水汽输送和暴雨云系特征的基础上,利用高分辨率数值模式WRF3.8.1对暴雨过程进行模拟,在模拟结果与实况较为吻合的基础上,利用模拟资料对暴雨动力过程和云微物理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两脊一槽”的环流形势是此次暴雨发生的环流背景,东移过程中不断加深的中亚低槽是此次暴雨的影响系统。巴伦支海的水汽经过西西伯利亚平原多次转向输送至暴雨区,为暴雨的产生提供有利的水汽条件。积层混合云快速移过暴雨区使较强降雨持续了约6 h。(2)高分辨率数值模式WRF能较好地反映出此次暴雨过程的降雨性质、雨带分布特征和大值中心位置。模拟结果显示低空急流在向天山移动过程中,受天山地形阻挡抬升,在沿天山一带形成了显著的辐合和上升运动,为此次强降雨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3)有利的动力条件使水凝物粒子(冰晶、雪、霰、云水、雨水)能够在北疆沿天山一带地区不断聚集、增长从而形成大值中心,固相粒子与液相粒子在垂直分布上相交的区域存在固—液粒子转化,有利于降雨强度的增强,其中霰粒子和过冷云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