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姚翔宇  黄丽娜  于洋 《测绘学报》2022,51(2):290-300
为探究明度与色相同步变化时不同分级设色方案在数字环境下的适宜性,基于Munsell色彩调和秩序与CIEDE2000色差公式设计了7种分级设色方案,并开展了视觉认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①增加各级间色差会导致颜色辨识的准确性增强;②与各级间色差相等的色阶相比,色差先增大后减小的色阶有利于读图判别;③图斑面积分布均匀程度对颜色辨识的影响并不显著;④色阶的总色差增大,会导致颜色过渡的协调性降低。色差先增大后减小的色阶能产生较好的辨识效果,同时保持较好的色彩协调性,且相关规律可以推广到图斑面积分布均匀程度不同的地图中,在分级设色中运用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很多地图综合问题可以应用优化算法解决,土地利用(图)图斑合并也可以看作是一个优化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蚁群算法的土地利用(图)图斑合并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蚁群算法的图斑合并方法优于普通的迭代方法,该方法使综合后各地类面积变化较小且图斑紧凑性较好,是解决土地利用(图)图斑合并问题的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现状图的数字化是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图斑作为土地利用现状图的主要要素,其矢量化方法的优化与否不仅关系着整个数据采集的进程,而且还将影响到土地信息系统的稳定与否。文章针对传统的图斑矢量化引起的面域交叉、对象撕裂等问题研究提出了基于弧段的图斑矢量化方法,并通过线状地物与图斑的叠合分析,建立线状地物...  相似文献   

4.
针对土地利用图斑综合过程中,现行方法多对同一地类采用同一指标,而未考虑区域差异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分区域设置面状图斑上图指标的方法,以北京市朝阳区、昌平区和密云县为例,分别采用统一和分区域设置面状图斑选取指标的方法,对三个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1:50000到1:100000的制图综合。结果表明:分区域设置面状图斑选取指标,在保持制图综合前后各地类面积相对均衡方面可行,且在保持各地类在不同区域间土地利用结构对比关系方面,明显优于统一设置面状图斑面积指标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每年开展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为国家宏观调控及土地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了重要基础。本文以3S技术为基础,以QuickBird影像为例,分析和总结了高分辨率影像正射影像图制作的详细技术流程,同时探讨了第二次土地调查中土地利用变化图斑制作的方法,为今后3S技术在土地利用变化图斑更新及变化检测方面提供借鉴,并积极探索图斑更新的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土地利用数据综合中图斑的化简处理这一复杂问题,把智能体技术引入到土地利用图斑的处理,建立了土地利用图斑综合的多智能体系统,包括系统的知识库、状态诊断、上下文环境探测、智能决策过程以及土地利用图斑智能体的动作执行和运行结果评价,并通过实际生产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7.
地图中的配色好与坏,不仅仅体现在颜色协调上,它应该是由多方面因素来判断的。对地图的颜色要搭配得当,有效的调和色彩要从色彩的三要素即色相、亮度、纯度入手,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地图不同的种类具体的设色,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一些普适性的设色方法和地图设色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现状图中,标准图示的色彩设计缺乏系统性,符号设计与实际要素关联性弱,同时缺少其他自然专题信息(如气候、气温等),无法辅助对区域整体土地利用情况的认知.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图样图制作为例,对土地利用现状图的表达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从地图符号设计、色彩设计、图面整饰、辅助信息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样图对比结果表明,优化地图设计方案可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美感与表现力,更符合实际的土地利用情况认知.  相似文献   

9.
专题知识引导下土地利用遥感变化自动识别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了基于GIS专题知识引导的土地利用变化自动检测技术与方法,在配准叠加情况下,以T1完整的土地利用类型图斑为单元构建各类别遥感数据知识库,然后以图斑单元计算遥感影像特征统计量,通过与知识库相关数据的比较与匹配,自动检测变化,识别相应的土地利用类别。  相似文献   

10.
针对栅格矢量化后的遥感专题信息图斑呈现锯齿状的问题,以及传统方法平滑前后图斑面积和位置存在偏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弧段的遥感专题信息图斑分段平滑方法。该方法利用深度搜索提取图斑的弧段,根据弧段中锯齿的梯度分段为平滑锯齿单元和锯齿中线平滑锯齿单元,由此较好地平衡弧段平滑和图斑面积及位置信息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多种原因导致彩色栅格地形图分割后得到的等高线图像中存在大量断线,断裂等高线重建是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分析了近5年来4种最新方法的优缺点,在模拟和分解人工智能识别判断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复合迭代策略的断裂等高线重建方法。该方法首先总结归纳了断裂间隙区间和断裂形态的划分规律,然后制定了多种算法、运行参数、图像数据源相结合的增量式循环迭代断点匹配连接策略,对断点方向角和方向差异算法进一步优化改进,建立了断点方向差异约束规则,最终实现了各种复杂情况下的断点正确匹配连接。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处理效果和定量指标均优于几种最新方法,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从彩色扫描地形图中提取等高线的方法。其中,在等高线细化方面采用局部细化的策略,在智能跟踪中提出了方向式搜索,不仅避免了像素点的重复判断,而且保证了追踪过程的正确性。采用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国家标准地形图进行测试,通过计算具体度量指标对提取结果作了定量分析。实验表明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网络地图的配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超  陈毓芬 《北京测绘》2007,(3):9-12,42
网络地图的配色是决定网络地图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用户的视觉感受效果。目前网络地图发展迅猛,但地图配色由于缺少理论指导,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网络地图的推广和应用。文中首先研究了网络地图配色的作用,接着对当前网络地图配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归纳,然后提出了基于视觉感受理论和地图美学理论的一般性网络地图配色原则。最后,举例说明上述原则在网络地图配色中的具体应用,并给出了几种较好的配色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专题地图色彩的智能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专题地图色彩设计的智能化水平,结合专题地图制图的实际需求,给出了一种专题地图色彩智能设计算法;其基本思路为以设计者的配色期望、色彩情感数据库和色彩协调理论为基础,采用粒子群算法进行配色方案的选取,借助孟.斯宾瑟的美度公式对配色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进而得出专题地图智能设色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描述了一种基于彩色扫描地形图等高线的自动提取以及自动矢量化的方法,提出了通过空间插值解决等高线不连通问题的新方法。首先利用图像分割方法分色提取出栅格等高线,自动矢量化等高线(CLs1),然后对这些不连续的等高线赋值,结合其他地形要素(高程点、山脊线、山谷线等)创建DEM,从DEM中提取等高线(CLs2),最后利用提取出的等高线(CLs2)修正从地形图中自动矢量化得到的等高线(CLs1),得到连通的矢量化等高线。通过实验证明此方法是有效的,提高了等高线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16.
在地图的色彩设计中,设计人员不仅要考虑色彩单独使用的效果,而且要考虑地图上各素的色彩配合,即各种色彩在图面上的整体感受效果。电子地图由于有极大的色彩选择空间,背景色不局限于白色,因而选色、配色比纸质地图更加复杂。用哪种简称颜色作为背景视觉效果较好?图面上各要素的色彩如何配合?针对这两个问题,作者设计了电子地图的一个色彩感受实验-色彩配合实验,利用自编的电子地图视觉感受测试构件(TEVP)进行了实验  相似文献   

17.
魏智威  郭庆胜  颜芬  王勇 《测绘学报》2018,47(3):396-402
行政区划图着色需要顾及区域配置、色彩平衡和用户意图等。本文从视觉规律出发,在给定配色模板前提下,研究了图面色彩协调、色彩对比和视觉平衡的定量化方法,并建立了行政区划图着色效果的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行政区划图自动着色的面积均衡约束回溯法。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能较好地顾及行政区划图着色过程中的视觉规律,满足制图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图作为一种典型的专题地图,其综合是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的一部分,所以研究土地利用图综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土地利用图空间上全覆盖、无重叠以及语义上层次化的特点决定了土地利用图的综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土地利用图的综合过程大致可以分为预处理、图形简化、狭长图斑线化、小图斑综合(聚合和融合)以及综合质量评价等几个步骤,结合实际工作对各个步骤进行详细的阐述,结果证明文中采用的方法基本能够实现土地利用图的自动综合,并且综合结果能够满足用户需求。  相似文献   

19.
Cartographers have long discouraged the use of spectral, or rainbow, color schemes on thematic maps of quantitative geographic data, though such color use is common in GIS and scientific visualization. Recent research, however, has shown that spectral schemes are preferred and are interpreted accurately when used as multi-hue renditions of diverging schemes. Both spectral and diverging schemes can emphasize a critical point within a data range with light colors and emphasize both high and low extremes of the data with dark colors. Although spectral schemes include multiple saturated hues, they can be designed to accommodate map reading by people with red-green impaired color vision by skipping over the yellow-greens in the spectral sequence. Cartographers should encourage use of spectral color schemes for depicting diverging quantitative data, rather than insisting that these schemes should not be u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