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开发的发展,紧接而来的是西北的大规模开发。为了做好西北经济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必须积极地尽早开展西北的国土整治。要搞好区域国土整治,就必须重视区域地理的研究,尤其是区域自然地理的研究,因为它是国土整治最基础的工作。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存在着各种自然地理要素,这些单个自然地理要素的综合(组合)状况,表现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区域自然地理的研究目的,就是要把握其特征。这样才能全面地从整体上认识区域自然地理状况以及与此有关联的区域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当代自然地理学态势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蔡运龙 《地理研究》2010,29(1):1-10
认识自然地理学的发展态势,有助于把握学术前沿。当代自然地理学不仅研究组成自然环境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研究空间过程和区域差异,也研究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各种过程及其中的各种关系,将一定时间或空间尺度上获得的结果推演到其他尺度,将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解决实际的资源、环境管理问题。国际自然地理学的新领域可以概括为自然地理系统、自然地理过程、景观与环境变化、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全球自然地理学和文化自然地理学。中国现代自然地理学源于本土地理学并受欧美地理学和俄罗斯地理学的影响,在满足国家和社会需求方面表现突出,但在学术思想、理论和方法方面,独立的建树和自主创新尚待加强。我国自然地理学未来发展趋势是走向更加综合、站在全球变化的高度、走向更深入地揭示关键过程及其动态变化的机理机制、更加重视高新技术的运用、更加密切地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服务,并需要加强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的研究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正人类活动与所处的地表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了解自然地理环境,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中国自然地理》编撰于20世纪70年代被列入中国科学院1973-1980年重点科学规划之中,中国科学院成立了以竺可桢副院长为主任的《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自1979年至1988年历时10年,先后编撰出版了总论、地貌、气候、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地理、植物地理(上、下册)、动物地理、古地理(上、下册)、历史自然地理和海洋地理等13本分册,成为我国自然地理权威系列丛书。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地理学发展史上,最值得纪念的成就之一是我国地理学家对中国综合自然地理环境采用区划的方法进行的研究。我国首次发布完整的综合自然地理区划方案至今已有50年历史。在这期间,产生了7个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主要方案,建立了经典的区划方法论。近年来,中国生态区划研究、全球变化区域响应与适应研究对发展我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方法论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在全球和中国对地观测系统数据加速发展的支持下,本文对比了新形势下区划目的、内容、途径、范围、原则、依据、指标、等级系统、界线、研究单元、数据信息、分析计算、基础设施与研究环境条件发生的新变化,认为在中国未来20年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的目的将由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转向资源、环境、生态综合考虑,为可持续发展服务。全球对地观测系统,特别是中尺度对地观测系统数据资源和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必将对以信息化、数字化为时代特点的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新方法论的产生和体系的建立起到划时代意义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农业生产与土地资源及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有许多环节都需要利用地图,作为了解土地资源及分析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依据。 近几年来,我国地图工作者结合农业生产需要,曾编制了少数人民公社地图。在若干  相似文献   

6.
农业生产与土地资源及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有许多环节都需要利用地图,作为了解土地资源及分析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依据。 近几年来,我国地图工作者结合农业生产需要,曾编制了少数人民公社地图。在若干  相似文献   

7.
正近几十年来,中国自然地理学者组织、参与并完成了多项关于我国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农业发展、经济建设等方面的考察研究任务,在国家建设中起到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自然地理学的科学水平和应用价值。我国科学家对地表自然过程与格局的研究不断深化,定位观察实验研究取得了大量新数据和新资料,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测年技术等新技术新方法日益广泛地引入到自然地理环境的研究中,在区域  相似文献   

8.
李卫 《地理教学》2012,(9):60-60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主要是学习区域地理,每一节的教材体系安排大致相同:先了解本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河流湖泊、气候、资源等;然后是人文地理特征:经济概况、人口和城市等。由于知识不再单一化,因此不少学生在知识的掌握方面感到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老师重视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构建起知识体系、掏建起知识的框架结构,学生就会明确知识的内在联系,熟悉知识的纵横联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就会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徐祝余 《地理教学》2010,(22):37-38,41
地理学内容一般被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块(也有人认为还包括区域地理,其实区域地理应视作为自然地理知识和人文地理知识在一个区域的具体组合)。自然和人文各有特点,学习方法也不尽相同。至于谁更容易学习掌握,同学们是莫衷一是。有人认为自然地理逻辑性太强,知识深奥灰涩,难以理解;但也有同学认为人文地理内容宽泛,难以把握,答题时容易出现偏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的一个新方案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27  
“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从开始起便是由生产所决定的”(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文本,人民出版社,1955,149页)。综合自然地理区划全面地反映自然界的地域分异;每一个被划分出来的综合自然地理区域,各有其不同于其他区域的自然特征、发生发展历史以及开发  相似文献   

11.
自然地理学的大数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数据给科学研究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但针对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很少.基于此,该文结合大数据理念,立足自然地理学特点,分析了自然地理学的大数据源、大数据研究方法及相关变革.认为自然地理研究中的大数据源主要包括遥感大数据、地面传感器数据、自发地理信息和地理成果累积数据,对地观测、自动感知和自发地理信息是其主要生产方式.自然地理的大数据研究方法重点在地理信息科学的升级与变革,集中在数据-信息-知识的处理过程中.大数据背景下自然地理研究将向数据密集型范式转变,地理研究将实现新的综合,应用性地理学得到发展,研究队伍结构更加多元化,众包研究成为新的方式.要在自然地理研究中充分合理地使用大数据,还需要数据开放与共享政策的支撑,同时有必要开展大数据地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土地类型和自然区划是研究地表全部自然要素的综合,而不是某一个或几个要素。这种综合研究随着人类不断增长的生产和生活需要,随着人类对大自然认识的发展而日渐重要。土地类型和自然区划研究虽有悠久的历史渊源,获得迅速发展并呈现全新的面貌却是最近的事。本文拟从理论、方法和应用三个方面概述其当代状况及趋势。 一、理论 1.系统综合的思想:我国古代的《禹贡》、《管子·地员篇》和古希腊斯特拉波的《地理》在描述自然地理单元时已有了原始的综合思想。洪堡的《宇宙》则代表了近代地理学的辩证综合观点,当代自然地理综合体研究则体现出系统综合的思想。 洪堡以后的自然地理学经历了一个分化过程,使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深入到内部,有了深刻的分析。但无论分析深刻到何种程度,都不能保证对于对象的总体认识,为此就需要综合。正是这种综合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在农业生产中,客观上存在着由于农地质量的差异给农业生产带来经济利益的差别,正如马克思指出:“农业劳动的生产率是和自然条条联系在一起的,并且由于自然条件的生产率不同,同量劳动会体现为较多或较少的产品或使用价值。”(1)诚然农业生产中经济利益的差别并不是唯一地由农地质量决定的,但是,农地质量的差异确是影响农业生产中经济利益的一项重要因素。众所周知,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特点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自然条件的优劣,对于农业生产有着巨大的影响。土地作为自然综合体,比较典型地体现着自然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环境变化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为解决或减弱这一矛盾,管理者需要新的知识体系和科学的决策工具。自然地理综合研究以自然地理要素空间变化及交互过程为主要研究内容,肩负着提供管理者所需新知识体系和科学决策工具的责任。流域作为空间上相对封闭的自然地理单元,其相对独立性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了天然的空间单元。流域内各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过程的交互机理自然成为管理者解决日益激化的矛盾所需的新知识体系,而流域系统综合模拟恰恰为建立这样的知识体系提供了极为有效的研究方式;在管理者评价各种决策的成效时,必须知道各种决策所产生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基于流域系统综合模拟的情景分析为管理者提供了所需要的科学决策工具。因此,从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角度出发,流域系统综合模拟与情景分析应该成为新时代背景下自然地理学综合研究的新范式。文章结合2个小流域情景分析的研究案例,探讨了以流域系统综合模拟与情景分析为核心的现代自然地理综合研究需要解决的科学挑战,即流域系统综合模拟的系统化、空间化、定量化、易用化和决策化。  相似文献   

15.
阿勒泰地区地处北疆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流域,是我国种植业分布纬度较高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在区内工矿业、城市建设和畜收业更大发展的要求下,种植业面临着新的任务。一、种植业的自然条件阿勒泰地区自然条件较为复杂,南北受地貌差异影响,自然地理景观迥异;东西受西风气流强弱的不同,气候特征有明显差异;阿尔泰、萨吾尔等山体的高差变化又导致了景观地带的垂直分异,在这些因素的控制和影响下,区内农业生产具有经向、纬向和垂直变化的相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自然地理学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基础学科,也是地理学综合研究的基石。本文在梳理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思考了新时代自然地理学的发展方向。在全球环境变化驱动下,自然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在传承中得到新的发展。自然地理学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主要表现为自然地理过程综合与深化、陆地表层系统集成、陆海相互作用和区域生态环境管理应用等方面。自然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的发展需要面向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需求,探索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展多要素多过程集成研究,发展并完善地理模型,模拟和预测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和政府决策。在发展过程中,亟待关注以下前沿领域与方向:①地貌学需要重点加强地貌学与全球环境变化及人类活动关系研究;②生物地理学有待深化属性地理学、全球变化生物地理学等前沿领域的探索,连接变化背景下的生物地理空间分布与人类需求;③水文学需要开展多要素、多过程、多尺度的综合集成研究,发展生态水文学、社会水文学、水文形态学等新兴学科领域;④自然地理学有待全方位介入气候变化研究,在气候变化国际重大研究计划、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支撑功能;⑤综合自然地理需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聚焦人地系统耦合研究,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生态安全格局与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作出积极贡献;⑥自然地理学需深化耦合自然与人文要素及过程研究,建立发展复杂系统模拟模型,分析和模拟变化环境下的自然、人文要素耦合机制和陆地表层系统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最年青的高原。它形成于第三纪上新世时期,而上升成为现在这样的高原却主要是第四纪时期。它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面积达到22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4。这样一块高亢巨大的地面兀立在地球表面,对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都带来巨大的影响,并以其本身高亢寒漠的特殊性影响着高原本身及其周围的自然环境。它自成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自然地理单元。由于其本身自然条件的特殊严酷以及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8.
由福建省地方志编篡委员会编制、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福建省自然地图集》已于1998年出版发行。本图集是以专题地图的形式,把有关福建省的自然条件、资源分布、环境状况等资料综合地表示于其中,以反映福建省的自然地理面貌和各种自然要素的基本特征和分布规律,以及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的成果。该图集的特点:1-它是福建省首次编制的综合性自然地图集,又是作为省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增加省志的科学性、整体性和可读性,这是一大特色,在全国也是创新。2-以地图为主体,综合彩照、文字、统计图表、卫星遥感和机助制图等…  相似文献   

19.
“中亚”教材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中亚自然地理知识(位置、地形、河湖、气候、矿产)和人地理知识(国家、城市、交通、民族、宗教、农业、工业),还强调了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对农业、工业的影响,人类生产对环境的破坏。中亚地区因为降水少,荒漠、草原广阔,农业主要为畜牧业、灌溉农业,小麦、棉花、畜产品为主要产品,与此相关棉毛纺织、地毯编织、畜产品加工业得到发展,形成中亚的区位优势。而中亚盲目追求高产出的农业生产,特别是棉花的大规模种植,  相似文献   

20.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二十一世纪发展中十分重大的战略之一,它给中国西部的社会发展和经济腾飞带来了无限生机。由于历史、地理、社会及自然条件等原因,我国西部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远远落后于中部和东部。统计研究表明,西部区贫困与生态环境脆弱具有很强的相关关系。这就说明,生态环境的脆弱或破坏,必然要导致地区贫困的发生。西部大开发的宗旨,就是要使我国西部落后地区在一定的时期内与中、东部地区在社会经济上、技术进步上和知识水平上达到一致,使那里的人们富裕起来。因此,西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就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根本任务之一。内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