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深入认识四川前陆盆地须家河组沉积物源方向及物源区构造背景,对该盆地次级构造单元内须家河组砂岩碎屑组分、岩屑类型、重矿物组合特征、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盆地中的碎屑物源主要来自再旋回造山带,部分可能来自造山之前的混合区,不同的构造单元和层位存在不同物源区的特点:川西坳陷物源主要受龙门山逆冲推覆带控制;川东北坳陷物源主要受米仓山-大巴山逆冲推覆带控制;川东南坳陷物源受雪峰古陆控制,而川中古隆起物源则主要来自南部峨眉瓦山古陆。物源区具有大陆边缘向大陆岛弧转化的构造演化特点,须四期龙门山的逆冲推覆活动明显强于须二期。  相似文献   

2.
张英利  王宗起 《地质学报》2011,85(12):2014-2030
徽成盆地是西秦岭造山带内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盆地,保留较完整的地层记录.早白垩世田家坝组、周家湾组和鸡山组为一套砂砾岩沉积组合序列.本文通过对早白垩世砂岩的古水流恢复、砾石成分与含量、重矿物和地球化学分析,对沉积岩物源区特征和原型盆地进行探讨.古水流恢复和砾石成分统计表明,沉积物主要是近源堆积,主要来自于盆地南缘和北部.重矿物研究结果表明,早白垩世砂岩母岩以岩浆岩为主,并有少量变质岩/沉积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早白垩世砂岩为成熟度较低的硬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屑岩.稀土元素标准化配分曲线呈现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平坦和弱Eu负异常特征.砂岩物源区组成判别图研究表明,早白垩世砂岩的物源区主要出露长英质火山岩.砂岩源区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及特征指数分析表明,早白垩世砂岩源区主要形成于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结合区域资料和前人研究,表明早白垩世徽成地区发育走滑拉分盆地.  相似文献   

3.
物源-沉积体系是原始储层物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与源区构造背景的综合分析是油气勘探工作的基础.北黄海盆地是位于苏鲁造山带-临津江造山带北侧中朝板块上中-新生代转换伸展断陷盆地.地震和钻井资料证实东部坳陷西南部有中-上侏罗统三角洲砂体发育.岩心和测井上可识别的沉积类型包括分流河道、决口扇、河口坝和远砂坝等,地震反射结构显示出来自西南方向的沉积物进积.砂岩样品的岩矿组成显示,碎屑中存在花岗质成分和酸性火山岩成分.泥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物质成分以长英质为主,推测源区为克拉通或再旋回造山带.砂岩Dickinson图解表明,不仅存在来自克拉通或再旋回造山带的成分,而且存在火山弧造山带的成分.综合分析认为,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西南物源区为再旋回造山带,花岗质成分来自西南盆缘的基底花岗质岩石的风化,而火山岩成分可能是同期火山喷发的产物,也可能是先前火山岩的风化产物.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绥滨坳陷下白垩统碎屑岩源区分析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东部绥滨坳陷下白垩统从下而上为滴道组、城子河组、穆棱组和东山组。通过分析各组砂岩—泥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特征,揭示了不同时期盆地的源区构造背景存在差异。滴道组源区构造背景为活动大陆边缘,城子河组、穆棱组多呈现出从活动大陆边缘向火山弧转换的地球化学特征,东山组则反映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结合各组古水流方向、沉积相特征和岩屑所反映的源区岩性特征,认为滴道组物源主要来自于盆地南侧,城子河组、穆棱组时期则主要来自盆地东南,并且碎屑岩均来自上地壳。 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广西十万大山盆地扶隆坳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在显微镜下对研究区砂岩进行了系统鉴定、碎屑颗粒组分统计,并利用ICP-MS对该区泥岩样品进行了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结果显示扶隆坳组砂岩碎屑颗粒组分石英颗粒含量较高,长石含量较少,岩屑以浅变质岩屑为主,Dickinson图解显示物源区为再旋回造山带;泥岩样品的REE受成岩作用改造微弱,且主要来自陆源碎屑矿物,源岩主要为沉积岩及花岗岩岩石;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相关参数显示晚三叠世扶隆坳沉积时期气候相对湿热,沉积了一套以陆相沉积环境为主的碎屑岩。综合前述认识,结合本区构造演化史,推断扶隆坳组物源供给主要来自晚泥盆世-早石炭世钦防海槽沉积的硅质岩、硅质页岩及泥岩,源区构造背景兼有活动大陆边缘和被动大陆边缘的性质。  相似文献   

6.
合肥盆地中生界沉积物物源分析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砂岩端元组分、重矿物成分变化等方法对合肥盆地及其南缘的中生界沉积物物源研究表明:合肥盆地大致以六安断裂为界分为南带和北带,其物源有显著差异.北带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华北板块,特别是早、中侏罗世,从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大别造山带大规模的剥露开始,其母岩物质已经完全参与了盆地主体区的沉积;南带中、晚侏罗世沉积的物源来自北淮阳带,但大别造山带也有相当程度的贡献,凤凰台组沉积时期是大别造山带隆升最快、幅度最大的时期.早白垩世盆地的充填物质主要来自大别高压变质岩带,指示其俯冲、折返已经到达地表并持续遭受剥蚀,自中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早期剥蚀程度逐渐加大.从源区看,北带侏罗系样品的源区更接近于被动大陆边缘,南带多为主动大陆边缘.而白垩系样品无论北带还是南带多落入或靠近主动大陆边缘,说明早白垩世滨太平洋构造域已经占主导作用,南北差异减弱,早白垩世早期是南北向区域挤压特提斯构造域向北东向伸展的滨太平洋构造域转换的关键时期.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中生界少数样品反映了岛弧区背景,许多样品具有混合源区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滨参1井下白垩统泥岩的取样分析,认为黑龙江省东部绥滨坳陷下白垩统泥岩的稀土元素具如下地球化学特征:(1)各组泥岩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都表现出轻稀土相对于重稀土明显富集和具有明显负Eu异常的特点,但∑REE、∑LREE/∑HREE、LaN/YbN 、LaN/SmN、GdN/YbN、Eu/Eu*、Ce/Ce*和(La/Yb)UCC等参数则显示出明显的不同,反映了泥岩形成时的物源有差别。滴道组和城子河组的物源可能主要为绥滨坳陷南部桦南隆起地区的花岗岩、东南部宝清地区的沉积岩和东部东三江盆地的沉积岩;穆棱组和东山组物源可能主要为绥滨坳陷东南部宝清地区的沉积岩和东部东三江盆地的沉积岩。在穆棱组和东山组沉积期,还可能有来自下地壳或幔源的深部物质加入,导致物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Ce/Ce*和Ceanom指数显示绥滨坳陷早白垩世各组泥岩的古环境均为还原环境,对油气生成十分有利。(3)绥滨坳陷早白垩世为大陆边缘环境,其构造演化过程为活动-稳定-活动。  相似文献   

8.
伊洛瓦底盆地D区块及周缘古近系物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缅甸D区块是伊洛瓦底盆地中西部与Letpanto油田相邻的区块, 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潜力, 对物源方向的认识存在不同观点。笔者利用沉积物砾石成分、砂岩骨架成分、地球化学元素分析方法, 旨在明确伊洛瓦底盆地D区块及周缘古近纪物源方向和类型, 进而指导本区沉积相与油气资源勘探研究。砾石分析结果显示, 存在自西向东方向的物源, 古新世物源来自中、酸性火成岩, 始新世来自浅变质岩、中性及基性火成岩。砂岩骨架成分分析显示, 古近纪地层物源均来自弧造山带, 既有大陆切割、未切割、过渡型岛弧来源, 也有再旋回造山带来源。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分析结果判断物源区构造背景均属于大陆岛弧和主动大陆边缘, 具有安山岩物源区特征。综合分析认为, 本区古近纪物源演化具有一定继承和相似性, 物源主要来自盆内链状岛弧和东部掸邦高地, 喜马拉雅造山带不可能从北部直接提供物源。推测北部喜马拉雅造山带通过伊洛瓦底江从东部进入, 为盆地提供物源。  相似文献   

9.
西藏仁布地区上三叠统复理石物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砂岩碎屑组分、古水流、微量和稀土元素方法对西藏南部仁布地区上三叠统朗杰学群和涅如组的物源进行了分析.碎屑组分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盆地中的碎屑物源主要来自再旋回造山带,部分来自造山之前的混合区,少数源于大陆基底,且物源区蕴含有造山前的大陆边缘岛弧过程;物源区母岩主要为沉积再旋回和后太古代再旋回沉积物;古水流测量分...  相似文献   

10.
崔宇驰  曹立成  乔培军  陈淑慧  庞雄  邵磊 《地球科学》2018,43(11):4169-4179
长期以来,由于地质资料的限制,有关南海早期裂陷过程中的沉积演化问题一直缺乏相对深入的认识与了解.采用碎屑锆石U-Pb定年方法,对南海北部古近纪沉积物进行"源-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时期南海北部不仅接受来自北部河流搬运的陆源碎屑物质,同时还受到盆地内部局部隆升区物源的影响.其中,始新世沉积物以下白垩统物源为主,至早渐新世,琼东南盆地接受了来自海南岛及西沙隆起带的沉积物,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同时期的锆石磨圆度较高,年龄谱系同华南沿海地区一致,说明很可能接受了来自华南沿海地区的陆源物质;而处于盆地南侧的白云凹陷同时期存在自形程度极高的锆石,反映其物源极可能为盆地内近源的局部隆起区.到晚渐新世荔湾凹陷沉积物中开始出现较多元古代锆石,与其北部同时期沉积物明显不同,琼东南盆地N6井也开始出现较多元古代锆石,其物源可能与南海西侧隆起有关.资料显示,在古近纪,现代意义上的珠江并未形成,其在早渐新世仅影响到珠一坳陷,到晚渐新世影响到珠二坳陷北侧.因此,珠江在古近纪具有从小到大逐步演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藏南仲巴地区早白垩世日朗组出露于特提斯喜马拉雅北亚带,整体为黄绿色火山岩屑砂岩,局部层位可见页岩与泥岩,分析为一套深海海底扇沉积组合。本文仔细分析了日朗组砂岩岩石学特征及鲍马序列和槽模沉积构造等沉积学特征,结果表明:日朗组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不高,具有近源物源的特点;槽模构造古水流数据统计表明古流向由南向北,指示物质组分来源于南侧特提斯喜马拉雅和/或印度克拉通。砂岩碎屑组分统计结果表明日朗组的物源区构造背景属于克拉通内部及石英再旋回区。碎屑锆石U-Pb年龄频谱图对比进一步表明其物源区为印度稳定大陆边缘,外加一套早白垩世火山碎屑物质的输入。仲巴地区日朗组物源特征反映了印度大陆北缘早白垩世由深部断裂引起的一次强烈的火山事件,可能与印度大陆从澳大利亚-南极大陆裂解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三叠纪是秦岭造山带全面碰撞造山的关键时期,随着扬子、秦岭和华北板块分别沿勉略、商丹缝合带的汇聚拼合, 秦岭造山带逐渐形成并从板块构造体制向陆内造山体制转化,同时强烈的造山作用控制着周缘盆地的形成与演化。文章通 过研究区的碎屑岩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对河南南召盆地上三叠统的物源区及构造背景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上三叠统 源岩成分主要为上地壳长英质火山岩;源岩经历了中等的化学风化强度,校正后CIA值指示其形成于温暖潮湿的气候和相 对较强的构造活动环境;太山庙组源区构造背景主要为大陆岛弧与活动大陆边缘,太子山组源区构造背景主要为大陆岛弧 与被动大陆边缘。根据南召盆地近源沉积特征和秦岭造山带构造演化过程推断,秦岭造山带和华北南缘是南召盆地晚三叠 世的重要物源区,前期太山庙组物源主要由北秦岭隆升基底提供,后期太子山组物源可能来自南秦岭、北秦岭和华北南缘 沉积再循环。南召盆地上三叠统物源区的转变是晚三叠世秦岭造山带逆冲推覆作用逐渐增强的体现,对研究恢复秦岭构造 带造山隆升过程和周缘盆地盆山系统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珠江口盆地阳江东凹处于太平洋构造域与新特提斯构造域交汇处,地球动力学背景、构造演化历史复杂,对于盆地物源特征和物源区古气候演化方面研究比较薄弱。选取珠江口盆地阳江东凹A钻井岩心中的珠海组-韩江组砂泥岩样品,对其进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样品呈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平坦的配分模式,有明显的负Eu异常特征,与花岗岩相似;Al_2O_3/TiO_2、F1-F2、La/Th-Hf和Co/Th-La/Sc判别图解表明源岩以长英质为主,并有镁铁质岩石的混入;Al_2O_3/TiO_2、Cr/Zr和Th/Sc值也体现出长英质成分为主的物源特征;(Fe_2O_3+MgO)-TiO_2、Th-Co-Zr/10和Th-Sc-Zr/10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大部分样品落在大陆岛弧和主动大陆边缘区域,综合研究表明源区岩石特征与中国东南沿海大面积发育的岩浆岩极为相似。化学蚀变指数(CIA)、化学风化指数(CIW)、斜长石蚀变指数(PIA)等指标以及Mg/Ca值,指示珠江口盆地阳江东凹晚渐新世至中中新世物源区经历了中等程度的化学风化,对应温暖湿润的古气候环境,且从早到晚气温降低、降水量减少。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板块西北缘沉积地层的研究,对于恢复南天山洋的演化过程有重要意义。文中利用岩石地球化学的手段,对新疆阿合奇地区志留系砂岩进行物源和构造背景分析。研究表明,阿合奇地区志留系砂岩样品的SiO2含量范围变化较大,为61.97%~93.91%,平均含量为76.76%;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型式为右倾型,(La/Yb)N值较高,δEu值较低,Ce异常不明显。中-顶志留统塔塔埃尔塔格组砂岩的成熟度高于下志留统柯坪塔格组。地球化学物源分析图解和大地构造背景判别表明: 研究区沉积物源区逐渐由活动型向稳定型转换,下志留统部分沉积物来自于火成岩物源区,具有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性质;中-顶志留统沉积物全部来自于成熟大陆的石英岩沉积物源区。结合广泛分布的奥陶系-志留系平行不整合,认为晚奥陶世研究区为活动大陆边缘,南天山洋盆向南俯冲到塔里木板块之下;早志留世,向南俯冲结束,研究区大地构造背景开始由活动大陆边缘向稳定的被动大陆边缘转换,来自活动型物源区的沉积物逐渐减少,稳定型物源区的碎屑物质逐渐增多;中-末志留世,研究区构造背景完全转变为被动大陆边缘,碎屑物质全部来自于稳定型物源区。上述成果表明,南天山洋的演化过程中确实存在双向俯冲。  相似文献   

15.
为查明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早石炭世沉积物来源和构造背景,本次研究采集小赛什腾山怀头他拉组沉积岩进行碎屑岩锆石U- Pb年代学和全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表明:测试样品微量元素蛛网图呈平坦型,富Th、U、Hf,贫Co、Sc、Ni、V元素;砂岩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属轻稀土富集型,具有中等负Eu异常;Cr/Zr、Sm/Nd、Th/Sc及Th/U等微量元素比值和判别图版显示研究区怀头他拉组为上地壳长英质物源区。沉积岩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含量及特征比值显示,研究区样品与大陆弧环境砂岩具有极为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相关构造环境投图同样表明怀头他拉组沉积环境以大陆弧为主,兼有主动大陆边缘特征。怀头他拉组碎屑锆石U- Pb年龄可划分出3个年龄区间,480~402 Ma,1493~900 Ma和1908~1803 Ma。年龄谱呈早古生代单峰值特征,峰值年龄为414 Ma,反映物源区与柴北缘加里东期构造带内早古生代晚期的岩浆作用关系密切。结合前人区域上古地理、古水流证据,综合分析认为小赛什腾山下石炭统怀头他拉组物源主要来自于柴北缘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相似文献   

16.
沉积物源分析是认识盆山演化的重要途径。了解四川盆地西南缘上二叠统宣威组物源,对于重建晚二叠世扬子克拉通周缘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峨眉山地区宣威组顶部泥岩、砂岩开展了岩石学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进行了物源、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的研究。宣威组泥岩主要成分为黏土矿物,SiO2含量(平均49.42%)中等;砂岩成分大部分为火山岩屑,含有少量石英及长石,具中等的SiO2含量(平均44.12%),属于杂砂岩系列。泥岩与砂岩均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较右倾的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微量元素相对大陆上地壳富集高场强元素(如Nb、Zr),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如Sr、Ba)。根据地球化学分析结果结合已发表的扬子克拉通周缘二叠系沉积岩数据,认为上二叠统宣威组顶部沉积岩物源区经历了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沉积古环境为富氧的淡水沉积环境;宣威组顶部沉积物物源不仅来自于近源搬运的峨眉山高Ti玄武岩,还接受了扬子克拉通的补给,扬子克拉通西缘晚二叠世时期是活动大陆边缘沉积。  相似文献   

17.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petrography, geochemistry, and detrital zircon U–Pb LA-ICPMS dating of sandstone from the Gorkhi Formation of the Khangai–Khentei belt in the Ulaanbaatar area, central Mongolia. These data are used to constrain the provenance and source rock composition of the accretionary complex, which is linked to subduction of the Paleo-Asian Ocean within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during the Middle Devonian to Early Carboniferous. Field and microscopic observations of the modal composition of sandstone and constituent mineral chemistry indicate that the sandstone of the Gorkhi Formation is feldspathic arenite, enriched in saussuritized plagioclase. Geochemical data show that most of the sandstone and shale were derived from a continental margin to continental island arc setting, with plutonic rocks being the source rocks. Detrital zircon 206Pb/238U ages of two sandstones yields age peaks of 322 ± 3 and 346 ± 3 Ma. The zircon 206Pb/238U age of a quartz–pumpellyite vein that cuts sandstone has a weighted mean age of 339 ± 3 Ma. Based on these zircon ages, we infer that the depositional age of sandstone within the Gorkhi Formation ranges from 320 to 340 Ma (i.e., Early Carboniferous). The provenance and depositional age of the Gorkhi Formation suggest that the evolution of the accretionary complex was influenced by the intrusion and erosion of plutonic rocks during the Early Carboniferous. We also suggest that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es in the provenance of the accretionary complex in the Khangai–Khentei belt, which developed aound the southern continental margin of the Siberian Craton in relation to island arc activity, were influenced by northward subduction of the Paleo-Asian Ocean plate.  相似文献   

18.
漠河盆地位于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MOSB)东段南缘,是研究蒙古?鄂霍茨克洋东段演化的绝佳窗口.本文对漠河盆地东缘出露的绣峰组砂岩进行详细的岩相学、U-Pb锆石定年和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综合前人研究成果,限定了蒙古?鄂霍茨克洋乃至中亚造山带东段演化历史.结果表明,绣峰组砂岩碎屑物磨圆度较低、分选差,表现出近源剥蚀的特点;U-Pb锆石定年共获得217个谐和年龄,可划分为3个年龄组,其峰值均与盆地南缘额尔古纳地块的岩浆事件相吻合,其中最年轻的碎屑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58±2 Ma(N=5);样品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和轻稀土元素(LREEs),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和重稀土元素(HREEs),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样品源岩为上地壳长英质岩石,形成于大陆岛弧的构造环境,源区可能为漠河盆地南侧的大陆岛弧、额尔古纳地块以及盆地的古老基底.综上所述,绣峰组的最大沉积年龄为晚侏罗世,物源区构造背景为活动大陆边缘的大陆岛弧环境,形成于晚侏罗世蒙古?鄂霍茨克洋向南俯冲、闭合造山的构造背景下,指示在绣峰组沉积时期(约158 Ma),蒙古?鄂霍茨克洋仍处于俯冲阶段,尚未完全闭合.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推断蒙古?鄂霍茨克洋最终闭合的时间可能在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之间.   相似文献   

19.
松辽盆地庆安地区白垩系泉头组碎屑沉积岩主要由砂岩、泥岩和粉砂岩类组成。通过对白垩系泉头组碎屑沉积岩岩石样品的岩石化学分析表明 :主元素化学分类结果主要为长石砂岩、页岩 ,少量岩屑砂岩和硬砂岩 ;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显示其明显富集轻稀土及Eu负异常 ,并与NASC和PAAS稀土分布模式相似 ;碎屑沉积岩与上地壳的微量元素含量比值曲线显示为平坦型 ,这说明沉积岩是在活动性较弱的构造背景下缓慢沉积 ,具有被动大陆边缘和活动大陆边缘沉积物的特点。松辽盆地庆安地区白垩系泉头组碎屑沉积岩物质来源于张广才岭海西期花岗岩 ,后者的物源来自于上地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