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气象观测规范107页和新规范111页规定无自记仪器的项目,三次观测站02时地面温度应用(当日地面最低温度 前一日20时地面温度)÷2求得。在以往的工作中,发现在特殊的天气条件下,利用规范规定计算出的02时地面温度低于当日夜间地面最低温度,有些还低的很多,通过对乌伊岭气象站和铁力气象站历年资料的统计,发现这种情况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2.
我们组织出版这本专刊是为了隆重庆祝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成立80周年。在80年的光辉历程中,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奋斗,大气物理研究所从1928年成立的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大气科学研究领域的综合研究机构。80年来,大气物理研究所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国防安全和  相似文献   

3.
上海浦东地区"梅雨期"降水及其多尺度时频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浦东地区"梅雨期"降水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利用小波变换分析了浦东地区"梅雨期"降水的多尺度时频特征及其突变现象.结果表明:浦东地区6月1日-7月10日期间的降水序列能更加客观地反映该地区春末夏初这一特殊的"梅雨期"降水量的实际状况;浦东地区"梅雨期"降水存在准2a和10~20a的主要振荡周期;利用小波逆变换重构的不同振荡周期的时间序列能更好地反映原序列的主要周期振荡特征及其趋势信息.  相似文献   

4.
日辐射能的测量最普通的有两种:其一是对正的,就是受热仪器正对日光时单位黑体面积所受到的能量;其二是水平单位黑体地面所受到的全热量,就是包括正射日光的垂直部分及四面投入的为空气中各种质点格散及反射的日射。水平面全热量(即後一种),对於气象学本身是最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济南盛夏两次大暴雨天气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比分析济南盛夏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发现它们的环流形势存在历史相似;高低空急流的强弱、冷空气的路径对地面气旋的移动可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大暴雨的产生与特定大尺度背景下中尺度系统的出现有关;抬升作用、水汽输送、层结不稳定是生成大暴雨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Ⅰ作者在本论文的第一报里(气象杂志第十三卷第709页),曾经以天气的晴雨为例,提出一个检视交替事象持续性有无的方法,并就南京自1928年至1936年的天气晴雨纪录,应用上述的理论,得到了天气晴雨有连续至十日左右的持续性的结论。那时是这样规定持续性  相似文献   

7.
长期天气预告的物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长望 《气象学报》1936,12(10):545-559
“云掩中秋月,雨打上元灯。”“重阳无雨一冬晴。”这两句天气俚谚,很明显的告诉我们,长期天气预告并不是十分时髦的问题。千年前的农民和诗人对於这个问题早就有了深切的注意和相当的认识了。他们凭著经验的提示,诗兴的焕发,作了许多关於这类的俚谚,为的是要诱掖後人们注意天气的前後相互关系。这些天气俚谚是否能够兑现呢?这个问题恐怕是许多人要问的。严格的讲,这类的俚谚大都没有兑现的可能,他们的普遍流行,只不过是表示一个农业国家的  相似文献   

8.
1引言对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护等级进行计算,确定合理的防雷电电磁脉冲措施,可以达到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防护目的又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通过对黑河电力通讯大楼(十九层)雷电电磁脉冲防护等级的计算,将一种比较容易计算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在电子信息系统雷电电磁脉冲防护等级的风险评估中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IPCC发布的《气候变化2014:影响、适应和脆弱性》进一步提升了国际社会对于适应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水平,主要表现在:适应气候变化的研究视角从自然生态脆弱性转向更为广泛的社会经济脆弱性及人类的响应能力;阐明了气候风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明确了适应在气候灾害风险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减少脆弱性和暴露度及增加气候恢复能力的有效适应原则;提出了适应极限的概念,指出这一概念对于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含义;提出了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气候恢复能力路径;强调要注重适应与减缓的协同作用和综合效应,指出转型适应是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必要选择。报告认为,气候变化、影响、适应及社会经济过程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单向线性关系,需要纳入统一的系统框架下予以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0.
南京的天气     
竺可桢  薛铁虎 《气象学报》1936,12(4):201-206
天气这个问题是人们三句不离口的东西,而也是人们最难了解的东西。这种只会谈而不能了解的现象,中外皆然。的确!在中国拿天气作为谈话的资料,已经谚语化了。你瞧!中国“谈话”俗语叫“谈天”,他的意思就是闲谈天气;中国“问安”或“致意”是叫“寒暄”,意思是问问“冷热”或谈谈“天气的状况是否适宜於对方的起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