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989年以来我国海洋灾害类型、危害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89年以来我国沿海地区的海洋灾害资料,综合分析了危害我国沿海的海洋灾害类型,主要有海洋气象灾害、海洋水文灾害、海洋地质灾害、海洋生态灾害4种类型。我国海洋灾害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海洋灾害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年际变化很大;广东省、福建省和浙江省是我国海洋灾害最严重的省份;台风风暴潮影响范围广,灾情严重,风暴潮灾害带来的损失巨大;赤潮灾害有所上升;大型海洋溢油事件有上升趋势,形势严峻;海啸灾害发生次数少等。  相似文献   

2.
山东沿海及近海地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沿海与近海地区发育有多种地质灾害.通过对该地区存在的主要地质灾害进行系统的野外调查、统计与分析,编绘了研究区及邻域的地质灾害分布图,总结了各种地质灾害的空间发育特点.在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将研究区内的地质灾害划分为地震、地面变形、边坡灾害、流体灾害、水土质变异、气相灾害、不稳定沉积和其它地质灾害因素8类,并进一步细分为33种.作者从地质灾害的形成动力、成生关系、成灾过程、成灾关联性、成灾可控性及其危害性出发,阐述了各种地质灾害的属性特征.为防灾减灾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和全面地论述华南沿海地质灾害的类型和发育规律。从宏观控制因素划分出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及生物圈控制的四大地质灾害类型,阐明各类型发灾特点,论述主要地质灾害类型的分布和发育规律,提出灾害的总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山东半岛北部主要地质灾害形成机理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山东半岛北部区域地质构造特点,结合地质灾害历史记录综合分析认为:山东半岛北部地质灾害以沿海城市易发的海水入侵、海岸侵蚀和汛期发生的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等交发性地质灾害以及地震灾害、矿山灾害为主。其中崩塌、滑坡等灾害频繁但规模较小,多分布于鲁东山区,分布集中.形成条件大致相近,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其诱发因素主要是地震和降雨。人类经济活动如筑路、修建水库和露天采矿等也日趋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发展.并且地质灾害活动有逐年加重之势。本文分析了其发育特点、形成条件及发展趋势.为全面认识灾情状况,制定区域减灾规划及防治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统计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连云港市近岸海域的主要海洋灾害.根据主要致灾因子,把连云港市的海洋灾害分为海洋水文气象灾害、海洋地质灾害、海洋生态灾害等,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与灾变区划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根据中国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活动程度和形成条件,建立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模型;据此,以县(市、区、旗)为单元,逐个计算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分析中国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布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自然条件,将中国大陆划分为七大地质灾害灾变区和若干亚区,论述了各区地质灾害危险水平和主要活动特性。  相似文献   

7.
根据福建省三都澳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地质地貌状况,分析了危害三都澳沿岸的主要海洋灾害类型,将其分为海洋气象灾害、生物灾害和地质灾害等3种类型。气象灾害主要为台风风暴潮;生物灾害主要为赤潮;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海岸侵蚀、山体滑坡与崩塌。提出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措施:1做好全面的灾情调查,建立灾害评估体系;2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提高海洋预报准确度;3强化法制建设,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4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加强海洋知识的普及。  相似文献   

8.
天津市海洋灾害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振兴 《海洋通报》2006,25(2):41-45,54
根据主要致灾因子,将天津市沿海海洋灾害分为水文气象灾害、海洋地质灾害和海洋环境灾害3大类型,并在统计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归纳出天津市海洋灾害具有发生频繁和损失严重,以及致灾因子和各灾害间关系复杂的基本特点;从地理位置、地形、气象、天文潮因素和全球海平面上升、区域构造沉降、沉积物压实、人为地面沉降因素,以及海区生物、环境、人为污染等因素,分别分析阐述了风暴潮、相对海平面上升和赤潮这3种主要海洋灾害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及其对天津市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方面施加的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9.
海底地质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特点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底地质灾害具有发生频繁、损失严重,复杂多样、连锁性强,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工程性灾害日益突出,突发性灾害比重大,小灾大害和间接影响明显等特点。随着我国海洋经济规模持续扩大,涉海人口数量显著增长,涉海工程和项目迅速增加以及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和海洋公益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海底地质灾害承灾体的易损性也不断增加,诱发和加剧了海底不稳定性,但抵御灾害的适应能力也同时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0.
珠江三角洲地质灾害种类的多样性与其所处的复杂地质环境和多变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文章选用了地震活动、活动断裂、地壳升降运动、软土地基、地面塌陷以及冲、淤积等6个主要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并用模糊数学方法对珠江三角洲内17个小区作了计算,结果表明该区大部分地区属于轻灾害区,只有滨海沿岸地区属于较重灾害区。  相似文献   

11.
论敦煌莫高窟的环境地质灾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地质灾害是敦煌莫高窟主要的环境灾害之一,其涉及范围广,类型多、成因复杂。本文初步分析研究了莫高窟环境地质灾害作用的性质、机制和强度,并提出了科学防护的主要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环渤海地区地壳稳定性较差,沿海地带软土地基、沙土液化等不良工程地质问题较多,存在崩塌、滑坡、侵蚀淤积等环境地质灾害。特别是由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灾害严重。本文章介绍了环渤海港口工程地质环境,并就原生地质环境、次生地质环境、人为地质环境对港口建设的影响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土工实验分析,发现河北南堡-曹妃甸海域沉积物主要由淤泥、粉砂、黏土和粉土组成,约占总沉积物的85%,另含有少量的淤泥质黏土、粉质黏土、细砂和中砂。综合归纳南堡-曹妃甸海域的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影响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差异性最突出的因素即海底地形地貌、潜在地质灾害分布,结合海底土质类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等条件,将研究区划为4个工程地质区,分别为近岸水下岸坡混合土工程地质区(Ⅰ)、侵蚀平原、洼地砂质土工程地质区(Ⅱ)、侵蚀洼地混合土工程地质区(Ⅲ)、陆架堆积平原细粒土工程地质区(Ⅳ)。通过海洋环境因素、灾害地质条件、地震活动性、海底土体稳定性等方面对各工程地质区进行海底稳定性评价,4个工程地质区的稳定性分别为Ⅰ区:不稳定区;Ⅱ区:较稳定区;Ⅲ区:较不稳定区;Ⅳ区:稳定区。研究成果对该地区的海底工程建设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灾害链是在时间上有先后、空间上彼此相依、成因上相互关联,破坏性极强的呈链式结构的多种灾害。由于灾害链的形成与演化具有叠加、放大和链式效应,已经成为灾害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海岸带地区成为地球上最活跃、最脆弱的区域。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成为海岸带地区面临的主要地质灾害,威胁生态安全和人类生存环境,这2种灾害相继发生、相互关联,构成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灾害链。归纳总结了灾害链研究进展,阐述了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灾害链的演化特征和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展望了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灾害链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5.
海洋地质灾害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海洋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分布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成因的复杂性,发生的周期性,多发和复发性,群发与同步性构成了共同的属性。依据致灾的动力条件大致可分为内动力地质条件,外动力地质条件和人为地质条件三种类型我国在灾种的调查研究,防灾和减灾对策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海岸侵蚀灾情分级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分析了海岸侵蚀灾变强度因子和灾度因子,提出了基于海岸侵蚀后退速率和海滩宽度侵蚀模数的海岸侵蚀灾变强度分级方案;在参考其它地质灾害灾度分级方案的基础上,给出了海岸侵蚀灾度分级方案。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8年在西菲律宾海盆最新实测的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和多波束测深数据,对西菲律宾海盆中部的中央裂谷及周缘区域的海洋地质灾害进行分析.在研究区总体识别出两大类灾害地质因素:(1)破坏性地质因素,主要包括滑坡、活动断层、冲刷沟谷和岩浆底辟;(2)限制性地质因素,以海山、陡坎、沟槽为主.利用浅地层剖面资料,精细刻画出灾害...  相似文献   

18.
喀斯特荒漠化是一种地质—生态灾难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KDN是一种GEOL-ECOL灾难,是发生潮湿的碳酸盐岩区的土壤侵蚀、土地退化与生态系统凋萎,致使人类很难生活在其中。KDN是我国四大GEOL-ECOL灾害中最难整治、最难摆脱贫困的地区。本文按国际公认的原则为准,认定“石山化”≠KDN,从地质结构性气候、物候和生态系统多因子厘定了KDN术语,认定人为扰动与人口超载是其产生的序参量。其过程最迟也是300多年前明清朝代屯垦开始,近半个世纪加速衰竭,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