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慰民  翁笃鸣 《气象》1986,12(3):35-38
近年来,我国在山区农业气候资源利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资料。本文将在总结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对山区农业气候资源的利用问题谈一些初步看法。 山区农业气候资源的利用,需要根据山区农业生产提出的具体气候问题,结合生物的气候生态要求进行具体的分析。至于采用什么方法,要根据问  相似文献   

2.
联农 《气象》1983,9(12):18-18
中国气象学会农业气象专业委员会于1983年10月8—12日,在湖北十堰市召开了亚热带丘陵山区农业气候资源学术讨论会议。会议交流的材料,大体分以下几个方面:①丘陵山区农业气候考察方法和资料计算方法;②探讨丘陵山区农业气候资源特征;③分析水稻等粮食作物和柑桔、茶叶、毛竹、  相似文献   

3.
翁笃鸣 《气象》1985,11(11):39-43
一、山区农业气候和小气候考察的特点 山区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造成山区农业气候资源丰富多采的原因,也是发展山区包括农、林、牧、副业在内的立体农业的基础。因此,研究山区气候对开发山区经济有着直接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生产实践表明,合理发展双季杂交稻是推动我区粮食生产走上新台阶的重要增产措施之一。根据丽水山区农业气候特点,和双季杂交稻亩产吨粮在不同气候年型下的多组合、多点试验示范资料,得出威优35作为早季栽培高产、稳产性能好。本文以威优35的气候生态特性为主,分析探讨双季杂交稻亩产吨粮的气候适宜性,为双季杂交稻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简慰民  翁笃鸣 《气象》1986,12(5):44-45
三、山区农业气候资源利用的途径 山区农业气候资源的利用,必须针对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气候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提出中肯的建议。下面从几个主要方面作些介绍。 1.合理安排粮食生产,建立最佳种植制度 首先要根据山区的农业气候特点和粮食作物对  相似文献   

6.
山区农业气候资源具有较大的地区性和不均衡性。为了深刻地揭示所具有的特殊自然规律,获得作物生育与农业气候环境信息的可靠数据,以便为规划出高效率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各地在县级农业气侯区划工作中,普遍进行了定点考察,并取得了一些主要气候要素的超短期观测资料。然而,在进行农业气候分析中,多数以  相似文献   

7.
《气象科技》1977,(5):3-4
湖南省山区面积很大,山区气候情况复杂,农业气候资源丰富,生产潜力很大,开展山区农业气候科学考察工作,摸清山区气候规律,充分利用山区的农韭气候资源,为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改革耕作制度、发展多种经营,提供科学依据,对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井冈山区农业气候资源的特点和当地的种植习惯,引进无籽西瓜项目,探讨一条发挥山区气候优势,发展商品生产,使老区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研究使用气候资料受影响的可能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气候变化研究所要用到站点的地面气候资料在观测站点确定及在收集过程中可能受到的各种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得出:进行气候变化的研究时,首先应评估站点的代表性范围以决定气候资料是否可用;其次应详尽了解站点的历史沿革资料,以便掌握气候资料在收集过程中其代表性是否发生变化;最后考察观测时期内气候资料是否具有均一性,以便考虑是否要对其作序列订正。  相似文献   

10.
《气象》1988,14(6):56-56
该文集由课题协作组编著,共收集了34篇论文,分为资源篇与应用篇两部分。资源篇通过统一布设在不同山区的89个气候站点的观测和野外考察,以及热量资源的小网格计算,分析和揭示了我国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区农业气候资源的分布和基本特征;对我国亚热带东部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面月气候资料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气象台站信息变化以及观测规范的频繁变动, 使中国地面气象资料序列比较复杂。该文在分析中国地面历史气象资料中可能存在的非均一性和错误性、研究月气候资料序列存在的可能分布状态的基础上, 提出了中国地面月气候资料质量控制技术。通过分析认为, 中国地面月气候资料的质量控制, 应把下列3种方式结合起来, 进行综合质量检测:①把12个月的气候资料序列联合起来, 进行长时间连续性错误资料检测; ②把时间序列变换为接近正态分布的均一序列后, 进行时间域和空间域的奇异值检测; ③对检测出的连续性可疑资料和单个数据点的奇异值进行人工分析辨别。利用上述质量控制方法, 对1971—2000年中国地面700多基准基本站月统计气候资料进行了质量检查, 最后介绍了质量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12.
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区作物气候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1983年4月—1986年3月三年山区梯度观测资料,综合考虑山区光、热、水农业的气候资源匹配关系,建立不同山区、坡向、高度的作物气候生产力估算模式。模式中对山区温度、降水、日照等气象要素进行了修正。运用模式估算了不同山区、坡向、高度的水稻、玉米、冬小麦气候生产力。计算结果: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区单、双季稻、夏玉米气候生产力一般南坡大于北坡,西坡大于东坡;春玉米、冬小麦一般北坡大于南坡,东坡大于西坡。双季晚稻气候生产力大于双季早稻,夏玉米大于春玉米(神农架山区除外)。应该指出,目前高产典型水稻产量可达其气候生产力的60%以上,玉米和冬小麦仅达到30%—50%左右,表明山区农业气候资源可开发潜力很大。本文为合理开发山区气候资源、调整农业布局及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供了定量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由于地形和拔海高度的影响,与平原相比,山区气候复杂,天气多变。因此,不论从提高天气预报(特别是降水、暴雨预报)准确率,和开发利用山区农业气候资源,都需要研究山区气候规律。经济建设的需要大大推动了我国山区气候的研究。七十年代中期以来,许多省地县纷纷开展山区气候观测和山区气候调查。为了总结交流气候(包括山区气候)研究经验,中国气象学会曾几次召开大型学术交流会议,例如1980年6—7月气候专业委员会在庐山召开的气候学术会议,1980年12月农业气象专业委员会在杭州召开的全国农业气候资源利用学术讨论会议,会议上山区气候都是重要内容之一,1981年10月气候专业委员会还在南京专门召开了山区气候学术讨论会议。杭州会议文集已由福建科技出版  相似文献   

14.
气象部门馆藏的西部最早的器测气象资料始于20世纪30年代,不能满足建立20世纪以来中国气候变化序列的需求,而古气候重建或气候模拟资料则可以延伸到器测时代以前。为了探讨长序列多源气候资料序列融合方法,采用贝叶斯方法对中国北疆地区8条树轮气温重建资料、器测资料与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5阶段(CMIP5)模式模拟资料进行了融合试验。首先利用器测资料对气温代用资料进行校验与网格重建,并以此作为贝叶斯模型的先验分布,然后,用泰勒图选出了该区域气候模拟效果最佳的几个模式;最后将网格重建和气候模拟序列用贝叶斯模型进行了融合试验。结果表明,贝叶斯融合模型能有效提取各种数据来源的有用信息进行融合,融合结果的长期变化(线性)趋势更接近器测气候序列,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序列的精度,减小了结果的不确定性;并且,融合结果能够纠正先验分布及气候模拟数据的明显偏差,为长年代气候序列重建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通过介绍现有地方志中气候资料记载概况,具体分析地方志中气候资料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并比较湖南、甘肃、黑龙江、江苏、广东等地方志中气候资料记载的异同以说明现有地方志中气候资料记载的特征,对现有地方志气候资料记载进行评价,对入志气候资料的选择进行了探讨。最后对《广西通志·气象志(1991~2005)》编修工作中气候资料的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21世纪以来,气候资料涉及的容量和复杂性有巨大的增加,另一方面利用气候资料的科学团体和公众数量也迅速增加,使用气候资料的人群不再仅限于从事气候研究的人员,还发展到与气候研究有关的气候影响与对策研究的群体,更进一步扩展到社会公众、媒体与政策制定者。由此提出需要建立一个新的更开放的用户——友好的可存取的气候资料大数据平台,从而让社会公众和政策制定者有可能通过利用气候资料的大数据,减少对气候变化与  相似文献   

17.
翁笃鸣 《气象》1985,11(8):36-39
山区湿度状况是山区农业气候条件的另一重要因素,主要指空气水汽压、相对湿度以及土壤湿度等。蒸散和云雾现象也直接与湿度条件有关。在山区,由于受拔海高度及地形起伏的影响,湿度分布具有自己的特点,并影响农、林业生产。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级气候资料工作现状分析王明军程炳岩(河南省气候中心,郑州·450003)省级气候资料工作主要包括各类气象报表的审核和机器制作、历史气候资料信息化和统计整编、气象科技档案的收集管理、气候资料服务等。河南省级气候资料工作,在中国气象局和省气象局的关...  相似文献   

19.
利用青海全省50个气象站年降水量、7月平均气温和≥0℃积温的30年(1971—2000年)气象资料,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了气候要素空间分析模型;采用GIS系统对模型进行了(25m×25m)小网格精细化空间插值运算,得出西宁市气候要素分布图;并根据确定的区划指标,对气候要素分布图进行叠加分析,结合西宁市乡镇行政边界资料最终制作出西宁市农牧业气候区划图,将西宁市共区分为12类气候区,得出西宁市主要以冷凉气候为主,并对主要的9类气候区进行了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20.
2 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综上所述,西部山区农业气候等自然资源丰富多彩,具有发展农林牧副渔大农业的综合整体优势,并有联系东西部经济、向西南周边国家开放的区位战略优势,是我国经济发展潜力最大、效益最高和最具特色的地区之一,开发前景广阔。其开发利用途径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