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综合物探方法在堤防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堤防质量检测中,地球物理方法能够实现快速、无损的探测,但采用单一物探方法对堤防隐患的判别易形成多解,也很难对堤防质量做出准确分类.本文中应用探地雷达、高密度电法、地震勘探等综合物探方法对大源渡堤防质量进行检测,并以龙荫港以例,通过综合三种物探方法互相参照、相互验证,互为补充,查明了堤防隐患的分布位置与埋深,为堤防质量检测提供一种新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2.
发挥物探作用提高勘探效果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煤田地质勘探中,钻探、地震、测井等多种勘查手段有机结合,提交综合研究成果,是山东省煤田地质局走出的综合勘探的成功道路.发挥物探的作用是取得最佳勘探效果的关键.本文系统总结了煤田综合勘探方法,分析了物探方法的应用.以中日合作勘探实例阐明了发挥物探作用,提高构造勘探精度,开拓岩性勘探领域,促进勘探方法改革,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型勘探道路.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近年来我国煤田物探与矿井物探技术的6大突出进展,即三维地震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地震资料精细处理与动态解释得到推广、地震勘探正在实现从构造勘探向岩性勘探的跨越、地面瞬变电磁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矿井物探技术重新得到重视、以“嵌入式”服务为标志的煤矿安全生产地质保障模式出现了可喜创新等;通过与国内外同类技术发展水平的对比分析,找出了我们存在的差距,提出了加快我国煤炭物探技术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并对今后煤炭物探技术与装备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常规纵波(P波)油气检测利用单一纵波波场信息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多解性较强,而本文实现了多种波场信息综合预测,可减少预测的多解性,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比常规纵波地震勘探可获得到更多的波场信息,包括纵波(P波)波场信息和转换横波(P-SV波、P-SH波)波场信息,这为多波场信息综合运用减少勘探多解性提供了较好的资料基础.首先,对P波进行地震层位解释,可得到P波目的层顶、底时间;其次,对P-SV波进行地震层位解释,可得到P-SV波目的层顶、底时间;再次,对P波做P波AVO分析,可求得P波AVO截距;再次,对P-SV波做P-SV波AVO分析,可求得P-SV波AVO截距;最后,计算机编程研制多波流体因子计算程序,同时输入上述6个参数,计算得到多波多分量流体因子数据体,据此可进行多波多分量油气预测.根据实际工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本方法技术是可行的、可靠的,可提高油气预测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大力促进山东探区物探技术进步,是实现我国石油工业“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战略目标的需要。本文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对山东探区物探技术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和今后发展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6.
利用物探方法准确高效地探测输电线路下方采空区的位置和范围对电网安全、稳定地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采空区的地球物理性质,常使用电阻率法、电磁法、地震法等对其进行探测,但是,由于工区的干扰以及物探资料解释的多解性,单一的探测方法常常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本文综合利用电测深法和浅层地震反射方法对高压架空线路下方采空区进行...  相似文献   

7.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近年来,地球物理技术发展非常快,其重点可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综述:1)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是推动物探技术发展的源泉。2)地震装备和采集技术的时展是基于三维和高分辨率勘探的需求。3)地震资料处理从传统批处理向勘探、开发交互处理方向演变。4)面临当今信息爆炸的情况下,地震解释将综合更多的信息以降低石油勘探开发的风险。5)开采地球物理和地震反演近年来有长足的进展。6)其他学科的一些新理论和新算法已在  相似文献   

8.
多龙矿集区位于青藏高原藏北腹地,地处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缘、南羌塘盆地;由于大地构造位置的特殊性和良好的地质背景,历来备受中外地质学家的关注,取得了一系列找矿成果,但其找矿方法技术及有效的物探方法组合亟待研究总结.本文首先,对物性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总结,得出"两中高夹一低"的物性特征,构建了物探找矿模型;其次,提出多龙矿集区的物探找矿方法技术组合:磁法→激电剖面→大地电磁测深.最后,运用延拓、垂向导数、线性增强和总梯度模等新方法、新技术对磁测数据进行再处理,并结合最新地质资料进行深入分析解释,提取有用的找矿信息,提出新的推断成果.通过地质、物化探综合研究,圈出有利找矿远景区,为多龙矿集区寻找铜、金矿床提供物化探方面方法技术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采空区危害巨大,但常用物探方法往往难以准确探测.为了寻找适合的采空区探测物探方法,本文介绍了基于散射地震理论的SSP地震散射技术的原理和技术要点,SSP技术以非均匀地质模型为基础,适应复杂地质、地形条件;通过波场分离、速度分析、偏移成像技术,可得到地层的波速分布与地质界面分布图像.同时本文结合实例研究了SSP技术在采空区勘查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相比于反射地震方法将时间同相轴形态变化作为判定采空区标准,SSP技术依据低速区分布判定采空区的方式更加直观、准确;并结合界面形态综合解释采空区,进一步提高了勘探的准确度;该方法具有分辨率高、探测深度大等特点;在应用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物探方法在坝基勘探、活断层探测、溶洞探测和基础检测等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本文介绍了在某水库坝基渗漏勘探开展物探工作的情况,取得了满意的结果,表明应用多种物探方法对解决工程问题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国内油气供需紧张的严峻形势下,开展"第二深度空间"的油气勘探"势在必行",也是"当务之急"."第二深度空间"的油气勘探需解决3个问题.一是油气无机成因的地球化学证据.原油、沥青、干酪根的Pb,Sr,Nd同位素示踪、原油中异常高含量的金属微量元素、原油中有机硅化合物的发现等均表明原油可以由无机反应而生成.二是油气无机成因论是可以指导油气勘探的.油气的分布与中地壳的低速、高导层的耦合表明有成因关系,中地壳的低速、高导层是油气的发生器,也是初始储层,据此可以对油气田进行预测.柴达木盆地昆北花岗岩油田的发现是一典型案例.三是"第二深度空间"的油气勘探需要地球物理方法和技术的支撑.目前第4代采集处理新理论、新方法业已提出.地球物理学家已经把深部勘探的新方法、新技术提到议事日程.总之,"第二深度空间"的油气勘探是有理论依据的,是可能的,是可操作的.发现大型、超大型油气田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12.
复杂地区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集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我国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勘探难度不断加大.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目历经六年,通过对深水海域、西部复杂山地、西藏高原、南方碳酸盐岩、火山岩覆盖区等几类典型地球物理勘探久攻不克的复杂地区开展地震、重磁电、综合地球物理勘探联合攻关,以及天然地震层析成像攻关实验,取得了长足进步,直接带动获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油气...  相似文献   

13.
隐伏断层性状的汞地球化学标志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王基华  王亮 《中国地震》1994,10(2):112-122
本文介绍了自1986年以来用汞探测隐伏断层性状及在工程地震应用中的部分结果,通过研究这些结果作者认为,用土壤中气汞可以准确地确定隐伏断层的位置,而根据土壤中气汞和土汞的异常特征确定隐伏断层的位置;而根据土壤中气汞和土汞的异常特征确定隐伏断层的倾向也是有效的。这些结论被浅层物探、石油地震勘探及探槽等资料所证实。文中还从实际资料出发,对用汞来确定隐伏断层的性状,断层顶端的埋深等其活动性分段及汞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14.
徐闻地区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闻地区位于北部湾盆地向雷州半岛的延伸部分,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2003年至今,江苏油田在徐闻地区先后开展了重力、大地电磁测深、二维地震和三维地震,以及钻探、VSP和试油测试等油气勘探工作.徐闻地区存在比较特殊的地表与地下地质条件.工区跨越半岛陆上和浅海水域,浅表层多套火成岩覆盖(出露),深层构造破碎、地震反射成像困难.因此,开展了具有针对性的综合地球物理方法(重力、大地电磁测深和地震)研究与勘探实践,克服了单一地球物理方法的局限性,获得了较好的数据资料,减少了多解性并为该地区的油气发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城市活断层探测中的地球物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在我国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中应用的地球物理方法及其重要作用和取得的效果,其中重点讨论了人工地震勘探应用中的有关科学和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6.
海试引发深水油气综合地球物理采集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深水地球物理采集技术随着国际海洋油气勘探的不断升温,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本文结合我国的地球物理海试实践,提出深水油气综合地球物理采集的几点思考,地震采集参数的选择,重磁震采集过程的实时监控,总结海试过程深水地球物理采集的两方面进展,一是精确定位的长缆二维地震采集技术,二是高精度的重磁震联合质量监控的综合地球物理测量技术,为深水油气勘探提供采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7.
to the practice of urban active fault exploration and associated fault activity assessment conducted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geological, geomorphological, geochemical and geophysical surveys, and proposes the following means and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o determine the most recent faults or fault zones, emphasis should be placed on identifying the youngest active faults and offset geomorphology. To understand the history of faulting and to discover the latest offset event, it is suggested that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drilling and trenching be conducted on one pro/de. Because of significant uncertainties in late Quaternary dating, we advise systematic sampling and the use of multiple dating methods. Shallow seismic reflection has been proven to be the most useful method in urban active fault exploration. However, there is a pressing need to increase the quality of data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to obtain high resolution images so as to enhance our ability to identify active faults. The combination of seismic P-wave reflection and S-wave reflection methods is proved to be a powerful means to investigate the tectonic environments of the deep crust.  相似文献   

18.
城市活动断层探测和断层活动性评价问题   总被引:8,自引:10,他引:8  
根据近年来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的实际工作,归纳了探测工作中在地质地貌、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探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进一步推进这一工作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沈阳城区(三环路以内)地貌、第四系、基岩分布及大量钻孔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探测发现城区存在12条长度大于6km的隐伏断裂;进一步的断层活动性分析表明,12条断裂中有6条为第四纪断裂,其中包括2条中更新世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