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斜坡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目的性不强、预测性不够等问题,提出了建立“坡长制斜坡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的构想,主张斜坡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价和防控应以划定的斜坡单元为基础,在充分把握斜坡的致灾条件、孕灾过程、危险性和风险性的前提下,制定针对性的预警体系、管理规则和管控措施,进而实现地质灾害风险的系统防控。论文以湖南省麻阳县重点地区地质灾害详查为例,系统阐述了建立坡长制斜坡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的基本过程、调查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坡长制体系建设涉及的重点地区选择依据、确定方法, 斜坡单元的确定方法和主要调查评价的内容, 坡长的遴选方法、标准及其责权利, 斜坡单元的管控流程、核心内容、预警模型、法制体系等技术要点做了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作者的推荐性意见。该坡长制斜坡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必将对我国区域地质灾害防治水平的提升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是有效防范地质灾害、减少人员伤亡的重要手段。自2003年开始实施以来,全国有80%的山区省、市、县开展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作。但这种省、市、县独立建设模式难以满足部省协同、市县联动、全域贯通的业务需求。文章介绍了浙江省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一体化建设:按照“省级预报到县、市级预报到乡、县级预警到村(点)”的工作原则,在趋势预测、每日预报、短临预报和实时预警与地质灾害防治业务一体化融合方面开展探索,初步建成了以“地灾智治”应用驾驶舱为可视化监管,以“地灾智防”APP为闭环手段的地质灾害全生命周期管控防治业务体系,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数字化产品体系。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地质灾害的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福建地质灾害现状及危害的分析、研究 ,提出防治福建省地质灾害的对策 ,以提高福建省防灾减灾能力 ,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聂发运 《安徽地质》2023,(4):331-335
以“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1∶50 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区域红层地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孕灾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了红层地区崩、滑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与成灾模式。区域红层地区地质灾害有崩塌及滑坡两种类型,以崩塌为主,约占地质灾害总数的77%。红层区崩塌以滑移式及倾倒式为主,成灾模式为滑移或倾倒+毁坏模式;滑坡主要为牵引式,成灾模式为蠕滑+拉裂模式。对红层区地质灾害形成机理与成灾模式的研究,可为区域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西南地区是我国地质灾害发育数量最多、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地质灾害隐患点总数约占全国总数的30%,为提升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水平,在总结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及管控现状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风险管控中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基于地质灾害风险防控专业化、全民化和体系化等模式的地质灾害风险“点面双控”体系构建思路,并对未来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制度化、保险化及智能化趋势进行了展望,成果可为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风险系统化防控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主要地质灾害的特点、成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何永金 《福建地质》1995,14(4):63-271
本文主要介绍福建省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地面沉降的主要活动表现、特点、形成机理及其主要控制、影响因素,并从管理上和技术上提出防治的对策建议。此外,文中还扼要地介绍了福建发生地质灾害的背景条件和地质灾害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李欣 《福建地质》2006,25(3):164-168
通过近年来福建省境内所发生地质灾害点与灾害发生之前10 d内实际累计过程降雨量、灾害发生时临灾及降雨量的统计分析,初步建立了福建省汛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模式,利用预报预警区前期实际累计过程降雨量和福建省气象台提供的未来24 h降雨量预报资料,以及不同的地形(地貌)、岩土体等条件,对降雨诱发的地质灾害、发生时间和范围可能性作出预报预警,由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和福建省气象局联合在福建省电视台发布福建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我省基层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特别是2009年以来,省厅在全省部署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和基层国土资源所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建设工作后,各地严格按照省厅要求,把创建地质灾害“十有县”和“五到位”国土资源所作为提升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的重要抓手,找差距、查问题,以创建促提高,  相似文献   

9.
李浩 《河南地质》2010,(7):30-30
日前,鹤壁市地质灾害防治的行动纲领——《鹤壁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获得了鹤壁市政府批复并公布实施。《规划》指出,以“十一五”末为基数,到2020年,鹤壁市地灾发生量和损失量要减少80%以上;今后10年,全市重点防治地灾区域达23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2182平方公里的10.54%。  相似文献   

10.
先锋盆地超厚优质煤层的异地成因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先锋盆地赋存有超厚的优质褐煤。煤层中发育有着丰富的异地成因的沉积学标志。这些成因标志揭示了一种新的异地堆积亚模式,即“腐植型植物碎屑河流远源搬运→植物碎屑扇三角洲沉积+湖滨泥炭沼泽植物碎屑沉积+泥质碎屑沉积→洪水或水下重力流的混合和搬运作用→有机碎屑与无机碎屑的机械分异和再沉积”,简称为“湖相植屑扇三角洲-水下重力流二次堆积”,或者“先锋亚模式”。这种亚模式补充了作者原先所建立的中国中、新生代内陆断陷盆地超厚煤层的成因模式——“阜新亚模式”和“抚顺亚模式”,可以统称为“异地-微异地湖泊二次复合堆积模式”。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科协首届学术年会《数字福建·数字地震》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1年 8月 2 3日在福建省地震局地震应急指挥中心会商室举行。陈祥熊、王洪涛、王孝铣等 2 6位论文作者在大会上进行了学术交流。福建省地震局副局长史华主持会议。福建省地震局局长、福建省地震学会理事长林思诚代表学会致词。林思诚说 :《数字福建·数字地震》学术研讨会是福建省科协首届学术年会分会场。会议宗旨是 ,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充分发挥学术交流主渠道作用 ,为新世纪福建高新技术发展 ,数字福建、数字地震发展献计献策。日前 ,福建省…  相似文献   

12.
安溪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气候的进一步恶化、人类工程活动的日益频繁,地质灾害对人类的肆虐更加明显,防治工作给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由于地质灾害极具不稳定性和难以确定性,给防治工作设置了重重障碍,为了全面贯彻《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精神,确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安溪县经过多年的具体实践,目前已初步摸索出一套基层防治管理经验,得到了国土资源部地环司和福建省国土资源厅的认同,在此仅供广大读者和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一、《福建地质》是福建省地质矿产局主办,由《福建地质》编辑部编辑、出版和发行的地质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学术性公开出版刊物。本刊贯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主要刊登福建省地质科研成果,进行交流和推广,以丰富地质科学知识,提高学术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庆阳市正宁县宫河镇地质灾害精细调查(1∶10 000)项目为依托,在野外调查和统计分析基础上对陇东黄土高原宫河镇地质灾害基本特征、演化模式和不合理人类活动及风险管控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宫河镇地质灾害精细调查共确定地质灾害及其隐患19处,其中,崩塌10处,滑坡9处,规模均以中小型为主。灾害发育过程与降雨、坡面侵蚀、开挖坡脚、开挖窑洞及切坡建房密切相关。按照成因机制和发育特点将研究区灾害模式进行了分类:滑坡模式为“拉裂—推移式浅表层演化模式”和“混合式浅表层演化模式”,崩塌模式以“滑移演化模式”和“坠落演化模式”为主。根据灾害点的现状特征、威胁人数和财产数量及风险评估结果等,逐点制定了群防群测、专业监测、排危除险、削方减载、坡面防护和工程治理等风险管控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地质灾害调查结果表明省内地质灾害以土质类滑坡和崩塌为主,灾点多分布广规模小危害大。地质灾害点密集分布在戴云山脉周边地区。地质灾害的发生时段相对集中在5~8月,对应福建的霉雨季和台风季。群发性的地质灾害主要与单次暴雨强度或久旱后的强降雨影响关系密切。研究表明不同的地质环境背景对触发地质灾害的降雨有不同的敏感度。根据不同地质环境下降水与地质灾害发生概率之间的关系可以建立地质灾害潜势预报模型。引发地质灾害的降雨天气系统主要有热带气旋、东风波、热带云团、热带辐合带、低槽、切变等。  相似文献   

16.
正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关于加强监测预警预报和强化基层地质灾害防范的精神,示范引领地质灾害防灾减灾,2012年以来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依托国家公益性地质灾害调查项目,在陕西省、商洛市和镇安县各级政府与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镇安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示范,探索创建了"管理支撑层级化、监测手段多样化、数据采集智能化、预警预报及时化和信息服务一体化"的地质灾害防治"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7.
《探矿工程》2012,(3):29-29
本刊讯2012年2月26—29日,福建省地勘局在龙岩组织召开了“国土资源部马坑铁矿福建龙岩野外基地建设计划讨论会”。来自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龙岩市国土资源局、福建省地助局的20余位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对福建省地勘局提交的《国土资源部马坑铁矿福建龙岩野外基地建设计划(讨论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作为“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重点防治区之一,地质灾害问题突出,其中万州至巫山段更是区内地质灾害集中发育区,地质灾害点数量达5000余处。以“查背景、识灾害、评风险、研预测”为主线,通过2019年项目工作,在区域地质灾害孕灾背景条件认识和机理研究、城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认识一是从地质材料特性、赋存条件及影响因素方面总结了地质灾害的孕灾背景条件;二是从地质沉积历史、地貌演化及微地貌改造等方面认识了地质灾害的形成与演化机理;三是通过遥感技术与轻型无人机低空航摄精细化解译相结合的方法,初步实现了承灾体自动化提取;四是形成了基于斜坡单元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完成了三峡库区大周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其成果为支撑服务地方地质灾害防治和引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全力提升地灾风险识别和预警能力[HJ]目前,全国已进入主汛期和地质灾害高发期,如何提升地质灾害隐患排查、风险识别和监测预警能力,是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关键所在。对此,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以服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需求为目标,邀请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首席科学家、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本刊主编殷跃平研究员,于6月11日举办了《地质灾害星空地多源数据融合调查与预警应用研究》云服务公益活动学术报告会。殷跃平研究员长期从  相似文献   

20.
苍梧县地处西江、桂江等江河西岸,地质构造复杂,是地质灾害易发地区。2009年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控”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地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