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目前重力和倾斜潮汐负荷计算中存在和需要解决的几个技术问题。文章给出了Sch。全球海图广州等10个测站的潮汐负荷数值,结果说明不同地球模型引起的重力负荷差为10%,沿海地区为15%,倾斜负荷差为15%,沿海地区为30%。是否考虑海水质量守恒可引起的重力负荷差小于10%,倾斜负荷差小于3%。文章对目前国际上通用的五种全球海图的重力和倾斜负荷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同时还对褶积和球谐级数逼近两种计算方法作了讨论,并指出当ψ>15°时,两种方法引起的重力负荷差小于5%。最后文章将负荷潮结果同实际观测重力固体潮残差矢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说明经近海海潮图修正后的Schwiderski全球海图计算得到的负荷潮能较好地解释观测残差。  相似文献   

2.
海潮模型和格林函数对海潮位移改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海洋负荷潮理论,海潮位移改正的计算取决于海潮模型和格林函数的选取,因此,针对不同的海潮模型和不同的格林函数分别计算了海潮位移改正,并且比较和分析了它们对海潮位移改正所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海潮模型和不同格林函数对海潮改正的计算值有一定的影响,而且相对来说,不同海潮模型所引起的差别较大,但是这种差别对GPS数据处理的最终结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给出了一种计算海潮负荷在地球内任一点产生的应力场的方法,并由此对加卸载响应比进行了海潮负荷改正。结果表明,在近海地区或海域,海潮负荷对加卸载响应比有影响,离海潮负荷区越近,影响越大;而在离海潮负荷区较远的地区,可以忽略海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绝对重力观测的潮汐改正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讨论了绝对重力观测中的潮汐改正问题 ,重点对绝对重力观测中的海潮负荷影响进行了研究。利用 3个不同地区大潮期间的绝对重力观测结果 ,对目前国际上几个精度较高的海潮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 ,用目前国际上几个新的精度较高的海潮模型作海潮负荷影响改正明显好于以往采用的Schwiderski海潮模型。沿海地区大潮期间的绝对重力观测结果经过海潮改正后 ,观测精度虽能得到明显提高 ,但很难达到 2× 10 -8m·s-2 。  相似文献   

5.
依据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987-2006),分别给出了水准测量中标尺温度改正、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重力异常改正、固体潮改正和海潮负荷影响等改正的计算公式和方法,并对地震形变分析计算中进行各项改正的必要性进行了讨论.强调:在形变分析计算中,是否进行某一项改正,新老成果必须保持一致;老成果没有进行改正...  相似文献   

6.
分别采用地球系统质心(center of mass of the whole earth system, CM)和固体地球质心(center of mass of the solid earth, CE)框架的海潮负荷(ocean tide loading, OTL)改正计算132个全球站的静态精密单点定位PPP坐标,分析海潮负荷引起的地心运动对GPS坐标时间序列的影响。结果表明:1)海潮负荷地心运动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引起的坐标差异分别为0.7 mm和1.3 mm,海潮负荷地心运动对坐标时间序列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分布特征;2)在CM-OTL和CE-OTL中,海潮负荷效应引起的周期信号明显减小,海潮负荷改正所属框架与GPS轨道所属框架的不一致将引入GPS交点年信号、14 d、9 d信号;3)利用IGS精密轨道进行PPP计算时,应采用CE框架进行海潮负荷改正。  相似文献   

7.
用CSR4.0+CS模型计算海潮负荷改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CSR3.0与CSR4.0 CS海潮模型,并对两模型进行了分析和实算比较,认为CSR4.0 CS比CSR3.0海潮模型精度更高,在计算中国测站海潮改正时,顾及中国近海海潮图是必要的。对我国第二期水准路线用CSR4.0 CS模型计算了海潮负荷改正,结果表明:海潮负荷对高精度水准测量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水准路线的近海位置,越是近海地区越明显;在近海区域,这项改正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井水固体潮观测的海潮负荷效应理论,讨论了井水固体潮观测资料的海潮改正问题并给出了必要的工作公式,最后利用海潮改正前后京No.14井水水位潮汐变化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对井水固体潮观测资料的海潮改正的作用和意义作了定量的说明。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少有全球范围PPP海潮负荷影响特征分析的问题,对比FES2004与GOT4.7海潮模型改正前后20个IGS站静态和动态PPP的解算结果,探讨2种模型下的潮波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海潮负荷引起全球沿海站点的U方向位移达5 cm,但在地中海及波罗的海等陆间和内陆海域,并非单纯随站点离海岸线越近位移越大;海潮负荷在世界范围24 h静态PPP中对坐标误差RMS的影响达数mm,改正后收敛时间提升率最高达30%,但在某些岛屿和陆海交界地带对E、N方向的改正效果较差;基于2种模型计算的全球M2分潮U方向差异在近海区域最大可达13 mm,且地理分布上与海潮本身无必然联系,负荷形变差异具有与海潮类似的周期性特征,在马来群岛附近达数mm,且半日潮差异高于周日潮与半月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比和分析了两种不同类型仪器(CG—2和GS—16)在上海所得的固体潮成果,数据表明,CG—2重力仪对于研究主波具有干扰小的优点,文章着重讨论了海潮负荷效应,发现海潮改正对改善上海地区的固体潮成果非常有效。海潮改正前两个主波O_1和M_2的潮汐因子相差很大,分别为10.207和1.167,改正后两个数值非常一致,分别为1.150和1.152。  相似文献   

11.
选取FES2004、EOT11a、TPXO7.2和Chinasea2010等4个海潮模型,首先通过矢量差评价不同海潮模型的潮波参数差异,然后利用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23个沿海测站的GNSS连续观测数据,通过计算不同海潮模型改正前后GNSS时间序列的wRMS,评价基于不同海潮模型的海潮负荷位移改正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不同海潮模型的潮波参数存在mm级差异,且沿海区域差异远比内陆区域显著。此外,海潮负荷改正对中国沿海区域测站坐标时间序列wRMS影响较大,大部分测站坐标时间序列进行海潮负荷改正后,wRMS减小10%~70%;改正后wRMS改善幅度与测站所属区域有关,东海沿岸测站wRMS的改善较渤海、黄海和东海沿岸测站更显著,可减小50%以上;wRMS改善程度的模型间差异为1%~2%,其中基于FES2004模型的改正对序列wRMS的影响最大,可达67.5%。  相似文献   

12.
选取高纬地区的3个CORS站以及中纬地区的SHAO测站,利用PPP浮点解计算测站未经海潮负荷位移改正的坐标时间序列,采用傅里叶变换方法提取分潮的周期信息,进而反演其中8个主要分潮的海潮负荷位移参数,将其与5个全球海潮模型DTU10、EOT11a、GOT4.8、TPXO.7.2、FES2004计算得到的海洋负荷位移参数比较。结果表明,PPP反演得到的8个主要分潮的海潮负荷位移参数与海潮模型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两者均方根差异为mm级,说明利用PPP反演海潮负荷位移参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新西兰海潮负荷位移建模精度,利用新西兰189个GPS站11 a的实测数据,基于静态精密单点定位测定8个半日潮波及周日潮波的海潮负荷位移参数,并将其与7种全球海潮模型及4种地球模型计算的海潮负荷位移改正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TPXO7.2模型负荷位移改正值与GPS解算的海潮负荷位移参数最符合,M2、N2、O1和Q1潮波均方根误差在水平方向小于0.5 mm,垂直方向小于0.7 mm;2)不同地球模型对确定海潮负荷位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M2和N2潮波;3)GPS估值和海潮模型值之间的残差矢量呈现出大小及方向上的区域一致性,部分站点异常的残差值可能反映出当前SNREI地球模型的缺陷。  相似文献   

14.
高精度大地测量中倾斜及应变观测的海潮改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卫星测高资料得到的CSR4 .0全球海潮模型精度已明显优于早期海潮模型 ,采用精度高的海潮模型重新计算海潮改正是当今高精度大地测量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利用CSR4 .0全球海潮模型顾及中国近海海潮图计算了海潮引起中国测站的倾斜及应变海潮改正 ,此结果对我国倾斜及应变观测数据处理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另外 ,文中还比较了不同地球模型对应的格林函数对倾斜及应变海潮改正的影响 ,认为在计算中国测站的海潮改正时 ,用中国近海海潮图取代全球海潮的中国近海部分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青岛台站重力固体潮和海潮负荷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青岛台站2012-01~2013-02 gPhone重力仪连续观测资料进行预处理和调和分析,获得其重力潮汐参数,并选取8个全球海潮模型对O1、K1和M2潮波进行海潮负荷改正。结果表明:1)8个主要潮波调和分析的振幅因子标准差均在2.6%之内,与理论潮汐模型值的差异也在3.0%之内;2)利用海潮模型对O1、K1和M2潮波进行改正能有效地降低残差矢量,观测残差负荷改正的有效性大致分布在30%~75%,全球海潮模型对青岛台站主要潮波的海潮负荷改正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7年宜昌地震台超导重力仪观测数据,对数据预处理、极移改正和长周期趋势改正后的重力潮汐观测数据进行调和分析,获得宜昌台精确地方重力潮汐参数,选取NAO.99b和osu.Chinasea.2010海潮模型研究海潮负荷对重力观测的影响。结果表明,宜昌台海潮负荷变幅约为25 nm·s-2,经海潮改正后潮汐因子有所改善。采用时域导纳方法以及基于全球大气模型ERA-Interim计算宜昌台大气重力负荷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宜昌台大气重力导纳值为-3.219 3 nm·s-2·hPa-1,近区大气重力负荷变幅约为160 nm·s-2,远区大气重力负荷变幅可达70 nm·s-2,在进行超导重力数据处理分析时全球大气负荷效应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17.
海洋负荷潮汐对测站位移影响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测站位移的海潮效应可以看作是一种负荷影响。海潮负荷对测站位移的影响在某些台站(例如大洋中的岛屿以及沿海岩地区)可达几厘米,因此空间大地测量技术中必须以改正。研究了海洋负荷潮汐对测站位移影响的理论和方法,在推导过程中回避了将点负荷密度展开为球谐函数,而是直接以负荷引力位为基础,并将海潮潮高引入表达式中,推导出了海潮对测站位移影响的有关公式,同时探讨了在毫米级精度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为空间大地测量学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选取FES2004、EOT11a、TPXO7.2和Chinasea2010等4种海潮模型分别对23个CMONOC沿海测站进行海潮负荷位移改正,分析不同海潮模型对中国沿海区域测站坐标时间序列的影响。定量比较高频潮波参数模型间差异对周期信号的影响,结果表明,周日、半日潮波参数差异对海潮负荷位移改正后序列长周期信号、周年信号和半周年信号功率的影响最大可达4.3%、2.6%、2.0%和9.1%、0.7%、9.6%。基于Chinasea2010和TPXO7.2海潮模型的OTL改正使WN+FN+RWN测站噪声组合所占比例增至43%,而基于FES2004模型的OTL改正对测站速度不确定度的改善最大,39%的测站得到60%~98%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基于古登堡平均地球模型和积分格林函数方法,利用中国近海海潮模型Chinasea 2010、Naoregional 1999和全球海潮模型EOT11a,计算中国沿海GNSS连续运行站上的海潮位移负荷影响,并对其均方根RMS及和方根RSS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种近海模型分潮波位移负荷差异水平分量大部分为亚mm级,垂直分量普遍为mm级,最大达5.8 mm;Chinasea 2010模型比Naoregional 1999模型在中国海域覆盖面积大,2种模型在黄海和东海海域差异较大,在渤海和南海海域差异较小;模型差异与测站位置及潮波频率均有关系,应比较观测资料的负荷改正效果,择优采用适宜本区域的模型。  相似文献   

20.
采用香港11个GPS测站的观测资料进行1 h、2 h、3 h和4h静态PPP解算,获得4组PPP坐标序列,利用调和分析求取11个测站处8个主要分潮的负荷位移参数(振幅和相位),将其与海潮模型计算的负荷位移参数进行对比,并比较分析PPP反演值与海潮模型值改正海潮负荷信号的效果。结果表明,垂直和水平方向上,不同PPP结果反演8个分潮的负荷位移分别具有约5 mm和7 mm的差异;PPP反演8个分潮垂向负荷位移优于全球海潮模型,但水平方向上的反演效果稍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