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自80年初开展CT以来,先后引进美国、日本、荷兰、西德等厂家的CT扫描机。目前我院正在使用的两台全身扫描机一台为Philips TOMSCAN 350于1985年8月引进使用。另一台系西门子CR 于1989年8月引进使用,并有一台MRI 机,系西门子高磁场1.0Tes,我院尚有先进的B 超机近10台、DSA3台、X线机30余台进口洗片机10台.  相似文献   

2.
香港山顶地区的明德医院于1990年12月开始使用超速电脑CT 扫描机。这是除美国和日本外在亚太地区首家唯一装备有此种扫描机的医院。Imatron 超速CT 扫描机是目前使用电子射束技术的最先进的诊断成像系统。超速CT 扫描机完全放弃了传统的机械旋转探测器或X 射线管组合,既克服了广泛使用的常规CT 扫描机在扫描速度上的难关,又解决了X 射线管的热散失问题。  相似文献   

3.
1990年初美国工程科学院评出自1964年以来世界最重要的十项工程成就。 CT扫描仪(又名CAT扫描机)是由计算机控制的X射线断面扫描成象仪,能产生人体内部的细致“肖象”,医生们坚信自1971年第一台CT扫描仪在英国运行以来,在医疗诊断方面已取得了在医疗史上的最大进展。由于这种机器能对肿瘤、传染病和血栓作出早  相似文献   

4.
1971年10月1日在英国伦敦的阿金森,毛雷医院(Atkinson Morley Hospital)中安装了 EMI 有限公司中心研究实验室工程师洪斯菲尔德(Hounsfield)研制的原型头部扫描机,1972年4月21日的伦敦泰晤士报首次对此作了披露,用计算机评估脑 X 射线,EMI 头批生产了五台,英国医院三台,美国医院二台,1973年夏天,所有的五台扫描机均已安装起来,当时已决定:扫描机应有一计算机与之附设在一起以便立即处理信息,莱德雷(R.S.Iedley)及其同事建造了第一台全身扫描机,于1974年引进,此设备称为  相似文献   

5.
本文描述了X 线CT 机的几个主要技术特性,并根据这些特性,计论如何去选择一台价格低、图像质量高的CT 扫描机。  相似文献   

6.
一、引进最近四年内,二手X线CT机的引进不断增加。本文所谓的二手CT,是国外已用过的在1985年之前生产的CT扫描仪转手运到我国销售的,据有关统计,全国现有已有各种型号的X线CT扫描装置(以下简称CT)五百余台,其中二手CT约占40%。就河南省而言,现有CT机29台,其中二手CT机有12台,占41%;郑州市现有CT8台,其中二手CT为4台,占50%。引进二手CT的医院多数为地、市级医院,也有省级医院  相似文献   

7.
全身扫描机,即全身X射线计算机层析扫描摄影装置,其研制与生产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把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台全身CT扫描机CT-C6000的设计与实现介绍给大家,为我国的CT技术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全身扫描机,即全身X射线计算机层析扫描摄影装置,其研制与生产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把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台全身CT扫描机CT-C6000的设计与实现介绍给大家,为我国的CT技术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自1979年我国引进第一台全身CT扫描仪以来,CT的临床应用愈来愈普遍,对提高我国放射诊断技术的水平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获得了革命性的飞跃。随着CT技术的发展,其功能得到了不断的扩充和增强,以满足临床中各个方面的不同要求。这种改进集中反映在简化操作步骤,提高扫描速度,缩短重建时间,增加存储容量,改善  相似文献   

10.
九十年代出现了螺旋CT并得到迅速发展,其滑环数据传输技术和螺旋插值软件使扫描速度得到大幅度提高,为CT辅助临床诊断开辟了新的领域。我们从1998年至今,利用已有CT产品的经验和自己的开发力量,研制并生产了我国第一台医用螺旋CT,迄今已有两台在用户医院安装。我们基于低压滑环的螺旋CT具有1秒完全扫描、5秒建象、三维成象等较高的性能指标和较低的价格。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市场中档CT的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  相似文献   

11.
北京急救中心现使用美国CG公司Sytec-4000 CT机并有1000mA血管造影机和500mA普通X线照相机,移动式C形臂贮存图象X 线机10多台床边照相机,另有B 超及超声心动机等。医院配备二名专业维修工程师.CT 机从未买保修,除必须进口备件外一般都能自己解决维修问题。全年无故障进行比买保修的85%还高,一般有90%以上.从87年开院以来已完成CT 扫描2万人次以上,87—92年使用的CT 机为CGR—9000型,93年以后使用Sytec—4000型。本院诊断医师有中高级职称4人,一名主任医师,一名副主  相似文献   

12.
CT图象重建的算法优化和代码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卷积反投影是CT图象重建的最重要算法作为一种线性处理,其基本算法并不复杂,但由于CT的数据量庞大,使得图象重建的计算十分耗时.国外CT大都采用基于64位CPU的工作站并配以专门为CT建象设计的阵列处理板,这种昂贵的造价数十万元的计算机系统对一般医院用户来说是很大的经济负担.相反我们一直采用通用PC工作站,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计算机可以得到迅速的升级.这样,为满足医院临床诊断和治疗对建象速度的需要,我们就必须对该算法进行优化,优化的效果也成为CT软件能否适应市场需要,能否最终产品化的关键.本文总结了针对CT图象重建分别在算法层次和代码层次上所做的优化工作.第一,在算法实现的层次上,(1)在反投影算法中,进行内外循环交换,将最内层循环的计算量最大限度地减少,(2)利用反投影算法的对称性,只计算出部分图象数据并对称得到其它图象数据,(3)根据不同的视野范围自动调整反投影的计算量,(4)充分利用FFT的特点,提高实数线性卷积的效率.(5)数据的行列交换,用于提高CPU对数据的存取速度.第二,在代码编程的层次上,充分利用新一代微机CPU--Pentium III提供的新资源、新指令和相应的代码优化工具软件,重新编写算法关键部分的程序代码,以提高程序的实际执行效率.在东大阿尔派全身CT扫描机CT-C2000上的实际测试表明,通过上述算法优化和代码优化,CT图象重建软件的运行速度提高了8倍以上,己达到了医院实际使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X线CT扫描机的故障,指出X线系统故障占30%以上。以TCT80A和GE900为例,概述了 X 线系统的构成,讨论了 X 线系统的维护和检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全面实施和逐步完善和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必将引进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竞争机制,这无疑有利于我国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面对当今科技进步与医院建设的新形势,对开展医院医疗仪器设备的管理提出了挑战。为此,本文探讨了在医院中,医学影像设备管理的几个问题和解决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随着近代电子计算机和显示技术的迅速发展,1969年英国Hounsfield试制了第一代x线CT装置.经过神经放射学医生Ambrose临床实践,于1972年正式报告发表.1974年Ledley又成功地发展了全身CT.仅在10年时间内,CT装置已遍及全球.CT的出现奠定了现代医学影象学的基础,大大提高了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正确率.它是70年代医学上最重大的成就之一.目前,我国各大城市都已使用CT,它在疾病诊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在查明占位病变,如肿瘤、囊肿,增大淋巴结、血肿、脓肿、肉芽肿等取得了很大成绩.对这些病变,CT可查明大小、形态、数目和手术切除的可能性.近几年,国内某些大型医院,在发展CT特殊应用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本文介绍CT技术在医疗方面的某些特殊应用,其一是活检与立体定位;其二是放疗计划.这两个方面,是我国近几年在CT特殊应用方面研究较多,发展较快的,引起了医学界的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 CT扫描机于1971年问世,它从医学诊断目的出发,应用现代图象理论,采用高速多功能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从而获得人体横断面清晰图象。它的出现是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放射医学中的一项重大突破。目前CT技术已超出医学领域之外,它在地震学、地球物理学、探矿学、金属工艺学等方面正在受到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7.
1996年12月20—25日,由《CT理论与应用研究》期刊编辑部出面组织了一个12位有关CT科技同行的代表团访问香港“京港学术交流中心”,山顶医院,养和医院,等影像中心。在1996年12月24日在”京港学术交流中心”举办了CT科技信息交流会,有山顶医院的专家吴敬文博士,《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主编郭履灿研究员和东南大学顾本立教授分别介绍和交流了香港CT、MRI在医疗诊断的新进展,中国大陆发展CT科技以及美国方面的CT科技进展;出席人有中国科学院陈颐院士,“京港学术交流中心”负责人和香港的新闻记者等;  相似文献   

18.
全身CT扫描机是一个庞大、复杂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各国的CT厂商都在努力提高CT开机率,除精心设计、制造提高可靠性外,另外的途径是出现故障后及时维修,为此,我们在研制生产我国第一台全身CT机CT-C6000同时,研制成功了CT远程维修诊断。即借助于普通电话网,在公司总部就可以实现对千里之外的CT机故障进行诊断与维修。  相似文献   

19.
通过1993年1—2月中国科技日报副刊部与“CT 理论与应用研究编辑部”举办“1992年中国CT 科技十大进展”的评选活动,已在我国七种报纸上刊登了消息报导.多数人认为,我国在CT 科技研究与应用的水平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其中有个别领域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现在1992年中国CT 科技中国十大进展之五,中日友好医院和大庆第四医院的有关人员希望在本刊刊登中日友好医院放射科主任张雪哲教授的生平事迹,主要是突出他在CT 科技方面的成就与贡献,《CT 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1991年第3期巳刊登了他的论文:“国产CJF-1型颅脑CT 立体定向系统的研制和应用探讨”,他与其研究生杜荣才在中国引进“介入放射学”的研究与应用,张教授的突出贡献,巳得到英国皇家学会的赞誉,被聘为英国皇家医学会的会员.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70年代,CT等现代化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和设备相继问世;1979年中国引进第一台全身CT扫描仪。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推进了多层螺旋CT机的临床应用。目前,在中国新近由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郭俊渊教授任名誉主编,唐秉航主任医师主编,戴建平教授作序的专著《多层螺旋CT原理和临床应用》面世,实为非常及时和可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