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2003年3月14日大雪到暴雪天气过程从高空形势,影响系统,物理量场等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高空500hPa有利于初春产生大雪到暴雪天气的环流背景,700hPa西南急流对此暴雪天气的影响以及物理量场的诊断分析。  相似文献   

2.
贺勤  吴晓东 《气象》1988,14(2):37-40
一、前言 大雪是内蒙古冬春季节的重要天气过程。如果隆冬季节降雪天气多,会形成白灾;冬末春初大雪和冷雨湿雪极易造成牲畜死亡;而初春的大雪或降雨又对牧草返青和春播有利。因此弄清大雪的天气气候规律,做好大雪预报,是搞好气象服务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分析了伊克昭盟大雪的天气气候规律及大雪前各物理量场,并讨论了大雪量级预报及大雪落区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章应用常规资料,从天气环流形势演变、物理量等方面,对2000年1月10—11日包头地区普降大雪过程作了客观的分析,揭示了大雪过程的发生、发展机制,对今后分析大雪过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雪天气是春季的重要天气过程之一,有时它和强降温及大风天气同时出现,造成强寒潮天气,危害极大。有时虽然降温和大风不明显,但由于降雪量较大,对农牧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民生活等有重大影响。冬末春初,正是牧业接春羔的季节,大雪和冷雨湿雪天气,对春季接春羔很不利,极易造成牧畜死亡。因此做好春季大雪天气预报,是林西地区气象预报服务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从影响大雪的天气系统中提取主要因子,利用简易专家系统制作林西地区≥3.0mm大雪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大雪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应用内蒙古117个气象观测站38年(1971—2008年)的历史资料,对内蒙古大雪、暴雪天气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年降雪量具有东强西弱、山区强平原弱的地域分布特征,强中心在呼伦贝尔盟、兴安盟的大、小兴安岭地区为大值区,超过了50mm;次强中心在乌兰察布市南部、锡林郭勒盟南部的阴山山脉,过了40mm;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盟为小值区,不到10mm。近38年内蒙古大雪日数总体是略有下降的趋势,全区大雪日数年际变化较大,多的年份超过300个站次,少的年份不到100个站次。内蒙古大雪过程主要发生在3、4、10月,超过70%的大雪过程发生在该时段,5、11月次之,隆冬季节大雪发生较少。内蒙古大雪、纯雪主要出现在10月至翌年4月,较雨夹雪发生日数明显偏少。春季从3月中旬至5月底、秋季从9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为雨雪转换季节。大雪(雨夹雪)出现最多的是4月和10月,年平均在30站日左右,较纯雪日多4倍。3月和11月雨夹雪发生日数与纯雪发生日数相当。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2010年12月9—10日兴安盟出现的大雪天气过程,分析了这次大雪过程在各站历史上的排位和对白灾的影响;从高空环流形势的影响系统及风场的分布特征,地面低压移动方向和位置进行分析;分析了物理量场中的相对湿度、涡度、散度、垂直速度、风场等对本次大雪的作用。最后对欧洲预报,T639、德国、日本降水格点,日本传真图等数值预报场在本次大雪预报中的效果进行检验分析。  相似文献   

7.
钟玉 《气象》1977,3(8):30-31
今年5月,全国大部地区雨水偏多,气温偏低。北方多雷雨、大风和冰雹,局部地区出现大雪和冰冻。南方雨带反常进退,上旬雨带稳定在长江中下游,中下旬雨带在江南到华南之间摆动,月末苏皖南部、粤东沿海局部地区出现特大暴雨。月中,一次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大部地区。  相似文献   

8.
陈晓刚  郭斌  张政 《气象》1999,25(8):37-39
采用初级预报模式结合人工神经元网络(BP算法)的方法,使用阿坝牧区大雪天气过程历史资料,研制了川西高原牧区大雪天气预报系统。利用9210工程接收到的数据资料,自动完成因子采集和结论输出,每次输出后,因子库自动增加新的因子,网络再次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9.
对临安1959年12月-2011年3月的大雪资料统计分析,得出临安大雪气候特征;对1995--2011年的12次大雪过程的天气形势分析,得出产生大雪的主要天气系统有地面冷空气、500hPa高纬环流形势和中低纬南支槽、中低层逆温层、700hPa强盛暖湿气流或西南急流;冷空气活动路径主要有偏北路、西北路和偏北路加西北路,本文根据统计资料得出临安大雪预报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西南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一个以牧业为主的地区。每年3—4月是牲畜的春乏期,此时如遇大雪、降温天气,会使草场较长时期被雪覆盖,虚弱的牲畜因无法采食而饥寒交迫地死去。这对当地牧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因此及时准确地作出大雪降温预报,将会收到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试从大气能量学的观点,分析产生大雪的环流背  相似文献   

11.
曾欣欣 《浙江气象》2008,29(1):11-14
用浙江1960年12月-2007年3月的大雪资料进行气候分析,得出浙江大雪的气候概况和积雪的地理分布;对历次产生大雪前24小时的天气形势进行分析归类,产生大雪的主要天气形势有:横槽型、东路冷空气型、切变型和中路冷空气型4大类天气形势;依据天气学原理,选出物理意义清楚、简单明了的气温、湿度、风向、风速的条件,预报未来24小时浙江的大雪。  相似文献   

12.
1985年“12.10”大雪过程是浙北、浙中地区12月上旬罕见的,这次过程大雪主要降在9日夜里到10日(编者:参见本刊8卷2期),浙北、浙中积雪人部分在10厘米以上,最大积雪深度在上虞县,达25厘米(图1)。  相似文献   

13.
冬季大雪单站预报探讨杨学峰,李颖(鄂托克旗气象局)冬季大雪,特别是秋末冬初和冬末春初的大雪,对牧业生产危害极大,因此,做好冬季大雪的预报,是搞好牧业旗县冬季气象服务的重要课题之一。几年来,我们通过对冬季大雪的气候特征和成因分析,利用天气形势结合单站要...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大雪天气的分析预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1971-2008年山西108个地面气象观测站基本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综合分析了山西大雪天气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1)山西大雪天气主要出现在10月~次年4月间,但以3月最多;常出现连续2天以上的大雪天气,且多以局地为主,区域大雪仅占16%。38年来,山西大雪次数年际差异大,其中有3年异常偏多,5年异常偏少,且有两...  相似文献   

15.
去年5月上甸到中旬,康平县的许多农民都在忙于补种、毁种玉米.据调查,4月14日那场大雪前播种的有近一半苗未能出全.为此,笔者结合气象资料进行了分析.一般情况下,只要温度适宜,氧气充足,玉米种子从播种到发芽出苗,需水量较少,只占玉  相似文献   

16.
针对湖北省冬季大雪天气预报难题,使用常规观测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分析了1988-2005年发生在湖北省冬季的15次大雪过程.结果表明.地面冷空气、700 hPa江南西南急流和500 hPa西风带低槽是决定湖北省冬季大雪的三个主要天气系统,700 hPa江南西南急流强弱决定湖北省大雪强度,地面冷空气强度决定湖北省降温幅度;归纳出有利湖北省大雪的温度条件的垂直分布特征;由于锋面抬升和两南低空急流的作用,在对称不稳定条件下产生倾斜上升和下沉运动,形成中尺度倾斜环流,在充沛环境水汽条件下,产生大雪天气;采取物理参数指标结合数值预报建立的湖北省大雪客观预报方法,在实时预报业务中预运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我省地处内陆,冬春季降雪稀少。10年资料证明,中、大雪天气过程的气候概率仅8.5%,而12—2月有55%的中、大雪天气出现在2月。2月下旬,我省河东地区春播和冬麦田间管理等农事活动全面展开。如遇降温、大雪天气会给工农业生产带来较大损失及不便。因而做好大雪预报是十分重要的。但对于这种小概率的中、大雪天气预报,过去缺少较好的定量预报方法。本文应用  相似文献   

18.
1前言 冬季大雪是吉林地区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它对丁农业生产、畜牧业、交通运输和人民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做好冬季大雪天气的预报是极其重要的。本文通过对1980—2005年吉林地区冬季大雪天气大气环流形势演变的分析,研究总结经验,为冬季预报大雪天气提供一些依据,对防灾减灾服务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大雪天气学分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应用1971—2008年气象观测资料,对内蒙古大雪天气过程进行普查,查找出大雪天气过程98次。根据700hPa环流形势特征的不同,将内蒙古大雪天气形势分为2类6型。弱冷空气类:这种类型大多和南支暖湿系统相联系而出现,以降雪天气为主,降雪量较大。根据影响系统的不同分为槽涡型、切变型、北槽南涡型。强冷空气类:这种类型大多和高空长波槽脊相联系而出现,由于冷空气主体东移,且锋区较强,因此在产生降雪的同时,有大风和降温天气出现,多为风雪寒潮天气过程。根据影响系统的不同分为蒙古低槽(涡)型、贝加尔湖低槽(涡)型、西来斜压槽型。从系统的垂直结构分析表明:弱冷空气类与强冷空气类大雪存在明显的不同,弱冷空气类整层暖湿上升运动明显,强冷空气类对流层中高层冷平流强,斜压性明显。文章最后总结了各型大雪天气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71—2010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15个地面气象观测站基本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综合分析出了大雪天气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1)40a大雪、暴雪日数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2)10a大雪、暴雪平均日数呈波动变化的特点,纯雪的大雪、暴雪日数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10年代整体偏少于20世纪70和90年代,且近20a出现降雪集中出现和不出现大雪的年份;含雨夹雪的大雪日数则是20世纪70年代和21世纪10年代整体多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暴雪日数则随年代逐渐减少。(3)大雪、暴雪(纯雪)出现在9月至次年5月,3月最多,全年在3月和10月存在两个峰值。而含雨夹雪的大雪、暴雪10月份出现最多,其次是4月。(4)综合分析2000年以来的24次大雪、暴雪(纯雪)过程,可把锡盟的降雪天气系统分为5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