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互联网行业,每天都在上演"挖角",最近轮到了地图. 5月30日,一位互联网地图的产品经理告诉记者,自己连续接到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的猎头电话. "最近,我们招人招得比较厉害,几乎每天都有面试."一位百度地图的员工告诉记者,春节前,百度地图的员工大约是400人,现在已经有600来人,每个工种都在招聘,产品工程师要多一些.  相似文献   

2.
刘洪涛 《地图》2000,(3):47-49
原文载于英国《城市地理》(UrbanGeography) 1998年第 19卷第 1期 ,题为“地理界有没有‘厌图症’ ?” ,本文编译时有删节。作者JamesO .Wheeler为该杂志编辑。他对近年来在世界地理学界较有影响的 8种英文杂志中地图的使用情况作了调查 ,总体结果不容乐观。由此我想到 ,国内出版的地理类期刊中 ,地图的使用情况如何呢 ?笔者由于暂时未作深入调查 ,在此不敢妄作结论。但本文所提出的观点和所揭示的现象 ,无疑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地图的力量》一书的作者丹尼斯·伍德先生告诉我们 ,“每个人都可以制作地图” ,“地图构建世界 ,而非复制世界” ,“地图使过去和未来现行” ,“地图使我们的生活成为可能”。这些格言式的话语鼓舞人心 ,并让我们每一个地理和地图工作者心领神会。相信地图仍是地理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 ,而且必将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正如在本世纪初 ,福特公司为推销其T型汽车所提出的口号“让每个人都拥有汽车”一样 ,我们今天的口号是 :让每个人都使用地图 !  相似文献   

3.
聊天室     
《地图》2003,(3)
按方向阅读地图 我发觉经常练习按某种方向的顺序阅读地图,不仅使读图有规可循,思路清晰,读出的内容全面、分明,而且能加深对地图的记忆,准确而全面地落实各地理事物的空间绝对位置、相对位置和相互联系。 1.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读图。例如:和我国接壤的国家有多少个?很多人面对地图都不能说出全部的国家。如果在地图上按逆时针方向看中国的邻国,就能把邻国一个不漏地说出来: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克尔吉斯、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共15个。  相似文献   

4.
正他是一名老测绘。在熟悉的人眼中,他是一个严谨务实、埋头苦干的"工作狂",他是一个爱岗敬业、为民服务的"好干部",他是一个敢于担当、善作善成的"好领导"。他从事测绘与地理信息工作41年,从一个基层一线测量员一步步成长为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主要领导,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着对工作的热爱,将自  相似文献   

5.
从儿子上幼儿园到现在上小学高年级,我每年都要给儿子买两幅对开的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为保证儿子看地图的方便,张贴地图的高矮始终以儿子身高为标准。、最初往书房墙上贴地图时,地图的下边线离地面还不足靠背椅那么高,大人如果要看地图还不得不蹲下身子去看。年复一年,儿子长高一点,新换的地图随之贴高一点,地图随着儿子慢慢地长高。到现在,地图的下边线已经离地面半人高,上边线几乎有一人高了。起初,我指导儿子从我们所在地地名人手,感性地接触地图,教他在中国地图上找我们的省,我们的市;在世界地图上找中华人民共和国。慢…  相似文献   

6.
李兆良 《测绘科学》2016,41(7):59-66
通过对详细的地理地名考析,结论是《坤舆万国全图》并非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根据欧洲世界地图翻译绘制,该地图的地理测绘不是1602年完成,而是1430年左右,即郑和第六次大航海之后。该地图的欧洲部分是1400年以前的地理,中国部分为1430年左右,部分美洲却是1800年以后欧洲人才知道的,与西方公认的地理大发现历史严重冲突。卫匡国的《中国新地图集》不可能是他在中国9年内完成,证明经纬度、球形投影等技术是明代中国人发明的地图绘制技术,不是"西学东渐"。此外,其他明代文化文物在美洲遗存等旁证有力支持地图论据,证明明代中国人比哥伦布先抵美洲,《坤舆万国全图》是中国文献,用现代地图学技术测绘,明代中国人是15世纪世界地理大发现和现代地图学的真正先驱。  相似文献   

7.
周平  唐新明  张晓 《测绘科学》2013,38(5):61-65
本文以多时态地理现象空间特征的连续变化过程的动态可视化表达为研究对象,借鉴Flash中逐帧动画和形状补间技术的设计思想,提出一种以时间为驱动的时空数据之空间特征的动态可视化模型:设计一组适用点、线、多边形地理实体的空间特征的图形变形算法,用于在"关键帧"之间插值生成足够多中间时刻的地理现象的空间特征状态作为"中间帧";采用合适的地图动画时间比例尺,连续播放各个"关键帧"和"中间帧",最终实现逼真动画效果的空间特征动态可视化。  相似文献   

8.
王双 《测绘学报》2019,48(3):401-401
正随着地图普适化、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地图的角色也在悄然发生改变。从面向专家的、面向特定领域的专业地图产品,到面向大众的地图服务,地图正在以其蓬勃的生命力融入大众生活之中。如何将面向"地"的研究转向面向"人"的研究,如何将研究的视角从针对"空间"中的地理对象转向针对发生在"时间"中的各种事件,如何将复杂的、模糊的、多样的事件纳入时空参考框架中进行可视化和分析,建立符合普通用户常识性认知的可视化表达方法,是地图学大众化发展趋势中的必然要求。时空  相似文献   

9.
说到地图,一般人都觉得它是个"被动者",属于"宾语";而非作为"主语"的"主动者".毕竟,地图是"反映.这个世界的,它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是"描绘"与"再现".评价地图好坏的标准也通常是它是否"客观"、 "准确". 但这种观点却忽略了地图是人类的创造物.它身上不可避免地打上其创作者的烙印.人作为地图的主体,其观念、情感,在地图这一创造物身上定有体现.  相似文献   

10.
以黑龙江省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为基础,分析现有技术规范中地理国情基本统计分析成果与地图统计表达形式的关联关系,设计构建地理国情基本统计分析成果在线地图表达指标体系表,并基于"天地图"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研究地理国情基本统计成果的动态组合表达、多角度展示与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11.
近日,酷爱武汉历史人文收藏的市民袁先生,向记者展示他刚从网上淘来的70年前武汉三镇彩色立体地图.袁先生网名叫"年薪九千",尽管经济拮据,但他对武汉历史文化研究和保存有益的实物一向是不惜血本,他获得这份罕见的地图花了近2000元钱.他说,此老地图是在网上从辽宁买的,晚一天就被人抢跑了.现在就是有人出再高的价也不会卖.  相似文献   

12.
在地图制图领域有这样一种现象:一个制图员能够制作出优秀的地图,却很难说清楚,尤其是难以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在制作地图中所运用的知识和思维过程。这在传统手工制图方式下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因为其他人(包括用图者)无需知道制图员在制作地图时的思维过程,他们关心的只是这个过程的最终产品──地图。但在计算机制图日益普及的今天,当用计算机制图方式制作地图时,问题就大了。人类制图学家必须确切地告诉计算机该做什么,因而他必须确切地知道自己在制作地图时的思维过程,这样才能够将这些过程精确地分步骤编码,将制图任务交给…  相似文献   

13.
谁的阴谋:哥伦布还是葡萄牙国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缨晏 《地图》2007,(5):108-111
进入15世纪,葡萄牙政府有计划地组织力量沿着大西洋对非洲沿海进行探险,同时,也努力把每一个新发现的地方准确地在地图上标注出来。1488年12月,迪亚士回到里斯本,向葡萄牙国王若奥二世报告,他已经航行到了非洲最南端,发现了从大西洋通往印度洋的新航路。国王一定非常重视他的报告,也一定会将他所提供的地理新资料标注在地图上。不过,国王下令绘制的地图现在尚未发现。现今所知最早反映迪亚士发现好望角的地图,并不是葡萄牙人而是一个德国人绘制的,他就是马泰卢斯(Henricus Martellus)。  相似文献   

14.
牛汝辰 《地图》1991,(3):50-51
一、问题的提出地名与测绘自古就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图不能无名;另一方面,历朝历代政权的更迭、建制的兴废、地名的改易等又必须借助各种地图,才能更好地了解既往、探究原委。可见地图测绘与地名研究相辅相成,有密不可分的源流。”曾世英先生早在1962年就曾指出:“地名是地图主要内容之一,而地图是大量地、成批地、系统地出现地名的场所。用图者往往先查阅地名,然后再看其他地理要素,因此,地名的正确与否成为地图的科学水平及其使用价值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梁宇  陈会仙  石磊  吴佳桐 《北京测绘》2021,35(8):991-996
为有效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地理信息安全,防止"问题地图"的产生,结合公开地图表示的各类注意事项和常见错误,以地图学的视角将公开地图的表示要点进行分类解析.首先,根据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将公开地图表示要点分类,并且解析各地理要素的常见表现形式以及在公开地图中的表示要点;之后,针对减少"问题地图"的发生频率、提升地图技术审查工作效率,提出完善标准地图服务系统等建议.本文有助于在公开地图中正确表示国家版图,减少"问题地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地理教学地图和地理课本是地理教学的两个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手段,能否科学地认识二者的关系,是能否设计、编制、编写出好的教学地图和课本的前提,也是能否有效地进行地理教学的前提。对二者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一、二者的历史沿革地理教学地图作为地图的一个重要分支、一种专用地图,是应学校地理教育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现在教学地图还没有形成一门学科,即没有形成自身的一整套理论体系。地理学在19世纪末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地理教学则仅仅是近两三百年的事情。以文字描述为主的地理学的简单知识和以图  相似文献   

17.
认知科学是地图学基础理论之一,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新思想,建构主义倡导的"知识主动建构"的理念被广泛接受。地图是地理空间环境认知的结果,同时也是认知地理空间环境的工具。建构主义认知理论所倡导的新理念与"互联网+时空大数据"时代地图服务的理念高度吻合。分析了建构主义视域下的地理信息传输和地图认知,提出了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地图服务模型。  相似文献   

18.
多比例尺空间数据库是地理信息科学的热点问题。本文研究了基于地理域的认知模式,以单一大比例尺空间数据为基础,实现多比例尺空间数据库的变焦显示;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图积分与空间嵌套关系的单库多比例尺半结构化空间数据库模型,该模型针对半结构化空间数据的"嵌套"特征,运用非第一范式嵌套关系数据库实现对单一大比例尺空间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在此基础上,采用地图积分的递归运算选取不同的比例尺门限,构建不同的"嵌套关系"。实验表明,该模型简明有效,自适应性强。本研究为地图积分学与半结构化空间数据的综合运用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上GIS概念的提出是在40多年前,加拿大测量学家Tomlinson在上世纪60年代初指出"要把地图变为数字形式的地图,以便计算机分析与处理",开创了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先河,其技术路线一直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20.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致力于国家对现势性基础地理数据和地图的需要.2001年,USGS向美国国会提出了一项实施"国家地图"的计划,其目的是建立一个能够得到不断更新维护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以满足美国及其领土在21世纪对国家地形图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