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敦煌地区大气水汽和气溶胶对获取地表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气中的水汽和气溶胶含量是影响热红外波段数据的主要因素。针对敦煌地区,本文首先利用LOWTRAN-7辐射传输模型对1992年9月25日敦煌市西戈壁的一幅Landsat-5TM6波段的热红外图像数据进行了大气订正,获取了地表辐射温度。进而利用LOWTRAN-7通过模拟计算研究了该地区大气水汽和气溶胶含量的变化对TM6波段地面温度获取结果的影响,给出了对于热红外图像进行大气订正的主要判据。另外,文中还对热红外波段地面比辐射率的影响也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2.
卫星遥感监测城市扩展与环境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应用北京地区自1984年至1992年4景秋季的TM图像,通过高精度几何配准,辐射水准归一化,热图像条纹噪声消除,各种干扰因素的识别.压抑、剔除,目标信息的增强、提取,以及背景影像的生成等图像应用处理,直接获得试区8年间城镇建设用地、绿地、水体,城市热岛等环境要素变化动态,快速制出客观反映城市扩展变化的系列图件。  相似文献   

3.
在实地高程控制点与热红外影像上同名像点的辐射亮度值间建立函数关系,从Landsat4TM6影像上取出中山站附近冰面的高程信息,并绘制冰面地形图。  相似文献   

4.
在实地高程控制点与热红外影像上同名像点的辐射亮度值间建立函数关系,从Landsat4TM6影像上提取出中山站附近冰面的高程信息,并绘制成冰面地形图。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1988年11月6日21时澜沧7.6级地震前的气象台站地面观测温度与相近时刻卫星热红外资料,分析了热红外图像与构造、岩性、地貌及气象等的关系,阐述了震兆增温异常与正常情况下的区别,初步总结了利用热红外图像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捕捉地震临震前兆的方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6.
根据高光谱分辨率的航空成像光谱(MAIS)和热红外多光谱(TIMS)图像数据中遥感信息特点,即可从其数据获得成像地物光谱,利用航空成像光谱图像处理和分析方法,可有效和精确地对地物特性进行识别和提取。此次以调查沉积岩地区地质地层单元、岩性识别为研究内容的中日联合遥感研究所采用的图像数据,是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新开发的MAIS和TIMS获取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方法,对TIMS图像进行主成分分析(PC),MAIS的短波红外(SWIR)图像的假彩色合成图(FCC),以及可见近红外(VNIR)图像波段差值处理,可将研究区内出露的白云岩、灰岩以及红色砂岩、绿色砂岩等岩性识别出来,同时圈出了研究区内出露的各个时代的地层,证明了MAIS和TIMS在地质制图方面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与地震有关的活动断裂带红外辐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获得与地震有关的活动断裂带红外辐射变化信息,以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Ms7.1级地震为研究对象,利用MODIS热红外波段遥感数据研究了地震前后发震构造甘孜—玉树断裂带的亮温演化特征,分析了地震发生当月每10 d亮温变化情况,并与2011年同期该断裂带的亮温特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地震前一个月内,断裂带附近亮温值偏高,亮温变化最为显著的区域出现在断裂带北端,与野外考察获得的本次地震地表破裂带位置相吻合;震后7~16d,断裂带附近出现了明显的亮温增高现象,结合地震发生时水汽及CO变化情况,认为这一亮温增高现象与震后地下气体的大量释放有关;2011年5月断裂带附近的亮温高值可能与同年6月发生的Ms5.3级囊谦地震有关.因此认为,断裂带亮温的显著变化对断裂活动有一定指示作用,利用热红外遥感数据研究主要断裂带红外辐射特征,对地震构造带活动性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根据遥感物理基础,提出了应用DTM计算出地表的太阳辐射强度,并以此为依据校正TM第6波段的象元值,消除地形的影响,突出由煤层自燃引起的地表热异常,为灭火工程及火区动态监测提供信息和指导。文中选择了新疆准南煤田的硫磺沟火区为试验区,展示了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利用GEOSAT/ERM卫星测高数据计算中国近海海平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海瑛  王广运 《测绘学报》1996,25(1):25-30,52
本文利用一年(1986年11月8日~1987年11月17日)22个ERM周期的GEOSAT卫星测高数据计算出中国近海海域(105°~135°E,0°~40°N)相对于GRS80参考椭球面的1°×1°年平均海平面。该海平面我们称之为IGGMSS95平均海平面。在数据处理过程中,由于采用了混合轨道误差模型及交叠平差技术,极大地消除了在误差中占主要成分的径向轨道误差影响,使得IGGMSS95平均海平面的总体精度达到±20~30cm(RMS)水平。与OSU91A重力大地水准面模型相比较可以发现两者具有惊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广东鼎湖钼矿区生物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和植物波谱特征,并对该区的TM图像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与应用处理。研究结果表明,钼矿区的植物波谱反射率与TM灰度值均比对照区的高,经K-L变换后的TM假彩色合成影像上,钼矿区呈现的形状、色调均与对照区有明显区别,研究区TM影像特征主要受植物叶中的铝含量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本研究结果为在植被覆盖区用生物地球化学遥感探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欧阳晓莹  周书贵 《遥感学报》2021,25(8):1633-1645
基于卫星数据的热红外图像模拟可以为热红外大气校正、地表温度和发射率反演和前期验证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也可以为热红外传感器的波段设置和优化提供参考。热红外图像模拟是进行热红外定量遥感研究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利用Terra星上搭载的ASTER(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遥感数据所反演得到的地表温度和发射率产品,基于高光谱辐射传输模型,模拟8—14 μm(714—1250 cm-1),波谱分辨率为0.25 cm-1的星上TOA(Top of Atmosphere)高光谱热红外成像模拟数据。在此基础上,结合高光谱热红外图像数据的特点,实现了温度和发射率分离算法,以及对比了不同的基于图像的大气校正算法。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热红外图像模拟方法可行,能够为评价不同的大气校正、温度和发射率分离算法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煤层自燃是中国北方煤田中普遍存在的灾害现象,它不但烧掉了大量的煤炭资源,而且还污染了环境。实践证明,利用遥感影像判别火区位置、圈定火区范围和对火区进行动态监测,及时为灭火工程提供信息,是一项经济和社会意义很大的工作。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不同地区、不同波段、不同时相、不同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图像,其影像特征(含与煤层自燃有关的热异常影像特征)都有较大的差异,因而从图像上分析和提取地物的热红外辐射特征时,需要考虑遥感图像类型、成像时间、地形条件、气象条件和岩性特征等因素的影响。本文着重讨论了地表辐射温度与上述各项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煤层自燃是中国北方煤田中普遍存在的灾害现象,它不但烧掉了大量的煤炭资源,而且还污染了环境。实践证明,利用遥感影像判别火区位置、圈定火区范围和对火区进行动态监测,及时为灭火工程提供信息,是一项经济和社会意义很大的工作。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不同地区、不同波段、不同时相、不同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图像,其影像特征(含与煤层自燃有关的热异常影像特征)都有较大的差异,因而从图像上分析和提取地物的热红外辐射特征时,需要考虑遥感图像类型、成像时间、地形条件、气象条件和岩性特征等因素的影响。本文着重讨论了地表辐射温度与上述各项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图像辐射恢复处理消除了大范围航空短波红外分光谱扫描图像的辐射畸变。以土壤吸附烃的光谱特性为依据,通过对训练区图像的因子分析,在主因子空间上,确定出土壤吸附烃异常的特征方向。通过确定方向因子分析的处理,实现了大范围的油气异常信息的识别、提取与分类。  相似文献   

15.
通过航空高光谱遥感地面定标、波谱特征分析、火区特征地物和热异常信息提取,确定了用于温度反演的热红外波段、拟合关系式和热异常对应辐射温度,探测精度达到了1∶2 000比例尺精度;准确圈定了宁夏汝箕沟煤田火区范围,查清了火区燃烧强度,分析了热扩散规律以及遥感探测热异常与地下煤火热异常的对应关系,实现了将遥感定量调查结果直接用于灭火工程设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应用TM数据估算沿岸海水表层时绿素浓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大亚湾为实验区,以陆地卫星TM数据为信息源,结合表层海水叶绿素浓度实测资料建立模型。在对叶绿素光谱特征及遥感估算叶绿素浓度机理研究基础上,选取了TMI—TM4波段的75种波段组合为子因素,以叶绿素浓度为母因素,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各波段组合与叶绿素浓度之间的关联度。将关联度最大的5种波段组合分别建模,得到5个估算表层海水叶绿素浓度的反演模型。误差分析表明,各模型的最大相对误差在19%以下,平均绝对相对误差在11.2%以下,相对标准误差在6.7%以下,模型精度较高。研究表明:(TM3×TM4)是估算沿岸海水表层叶绿素浓度的最佳波段组合,采用(TM3×TM4)与TM1、TM2或ln(TM十TM2)、In(TM1×TM2)之比值并不能改善估算精度。  相似文献   

17.
苗馨远  张晔  张钧萍 《遥感学报》2021,25(11):2255-2269
热红外遥感图像由于其特定的成像方式,包含目标特有的发射率及温度等特征。然而,热红外遥感图像较低的空间分辨率却限制了其广泛应用。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同一区域获得的多源遥感图像可以提供更为完备的目标信息,使得利用多源融合技术实现热红外图像空间分辨率增强与亚像素级特征提取成为可能。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分辨率自适应低秩表达与残差信息迁移的热红外图像空间超分辨算法,该算法通过可见光与热红外图像融合的方式实现热红外图像空间特性的自适应融合增强。本文算法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多分辨率的超像素分割,使用超像素块代替传统的方块作为低秩恢复单元,自适应地调整单元内空间特性以保持单元内地物类型的稳定并抑制结构性噪声;(2)通过构建导向线性滤波器,在保护热红外图像光谱信息的前提下,实现可见光图像精细空间特征向热红外图像的迁移;(3)在低分辨层建立增强热红外图像残差与可见光图像残差之间关联并迁移至高分辨层,在保证超分辨图像细节信息的前提下,实现热红外图像空间超分辨。为了验证算法的有效性,本文采用2014年IGARSS数据融合竞赛提供的可见光与热红外实验数据进行实验,并与融合竞赛中表现最为优异的监督图特征融合方法进行比较,并从温度反演精度以及分类精度两个方面评价超分辨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其噪声抑制效果、空间平滑效果、边缘锐化效果更为优异,超分辨热红外图像有着更为精细的空间信息,并且对于不同区域类型均能较好的保护热红外图像光谱信息。对于不同地物类型,融合超分辨图像有较高的亚像素温度反演精度以及更高的分类精度,其温度反演误差小于1 K,总体分类精度较原热红外图像提升20%以上。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的热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对比度低,容易出现边缘细节、目标等信息丢失或减弱的现象,提出一种顾及区域特征差异的热红外与可见光图像多尺度融合方法。首先采用自适应PCNN(脉冲耦合神经网络)模型和二维Renyi熵相结合的图像分割方法,分别对红外和可见光图像进行区域分割;然后利用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对原图像进行多尺度多方向分解,根据区域的特征差异设计不同的融合规则,融合热红外与可见光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融合热红外图像的目标特征,还能更多地保留可见光图像丰富的背景信息,融合图像对比度高,在视觉效果和客观评价上优于传统融合方法。  相似文献   

19.
信息科学技术部分名词(二)(因特网(Internet)有关的名词)1998年4月28日审定1998年7月8日公布序号中文推荐名英文名现有名注释98.X.1内联网intranet内联网,内部网,企业内部互连网,企业内部网,企业网,[企业]内部因特网,内...  相似文献   

20.
乐应波  陈福春  陈桂林 《遥感学报》2022,(12):2655-2664
红外遥感图像异常是一种重要的地震前兆,需要稳定且有效的提取算法才能发现地震前兆。然而,许多算法只是在少数地震中有验证,数据样本少,不能进行异常信号的统计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种方法,对中国及周边地区的红外遥感图像的功率谱异常信号进行统计,以评估算法的准确性和普适性。该方法还分析异常信号的幅度、空间范围和相关的地震信息,将时间和空间上连续的异常点视为一个样本,以计算不同参数条件下异常信号的阳性预测值和地震的真阳性率。本文提取了FY-2G卫星的红外遥感图像中的地震异常信号,并进行统计,得到20.37%的阳性预测值和65.96%的真阳性率。高幅度大范围的异常信号可以达到80%的阳性预测值。对于大于5.4级的地震,真阳性率可以达到81.82%。本文验证了功率谱相对变化法能在大部分地震前提取到红外遥感图像异常,该方法可以分析异常信号的特征和评估异常信号与地震的相关性,有利于算法的对比和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