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龙永煤田童子岩组一段沉积特征与聚煤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砂岩体的微观特征、岩性相及沉积组合、相的空间配置等方面,重点分析研究含煤段的沉积特征与聚煤规律:提出了滨海碎屑沉积体系、潮坪沉积体系、障擘岛一泻湖沉积体系和浅海沉积体系为童子岩组一段的沉积环境,并阐述了聚煤规律。  相似文献   

2.
贵州织纳煤田晚二叠世海进海退旋回及煤聚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黔西南上二叠统为以碎屑沉积为主的含煤层序。该层序包括3个沉积体系域,下部体系域为海湾-泻湖体系沉积,中部体系域为三角洲体系和障壁坝-泻湖体系沉积,上部体系域为碎屑海岸体系沉积,总体反映海平面上升过程。煤层分布范围随海平面上升不断由东向西后退,主要煤层富集与最大进积期有关,即赋存于下部体系域上部和中部体系域。因此,利用海平面升降旋回可较好地预测煤层分布范围及主要煤层赋存规律。   相似文献   

3.
织金地区位于黔西晚二叠世陆源碎屑沉积的东北缘,为龙谭型含煤沉积,属障壁--泻湖体系。该区煤系上部2煤段的沉积特征代表了一种低能、小规模的障壁--泻湖体系,沉积相潮坪、淡化泻湖、泥炭沼泽和低能障壁相组成,可称为低能障壁--泻湖含煤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4.
石炭纪内蒙古西南部广泛发育砂坝─泻湖沉积体系,该体系不同时期形成的泻湖沉积物相互叠置、沉积厚度大、沉积层序多样,这在全新世泻湖中难以形成和观察到。依据沉积特征、沉积层序,识别出与现代同类沉积体系相似的四种基本类型:海侵型、海退型、稳定型和局部海侵型。这表明研究全新世砂坝─泻湖体系得出的地层模式有助于识别地质时期的同类沉积体系。由于研究地区石炭纪砂坝─泻湖体系发育于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内,它们常成复合类型,如海侵型─局部海侵型、稳定型─局部海侵型。此外,全新世稳定型砂坝─泻湖体系的上覆和下优层皆为陆相,但是石炭系同类沉积体系在同一地区连续叠置,这是长时期构造持续下陷和岸线相对稳定的反映。海侵型砂坝─泻湖体系形成于海侵层序中,泻湖沉积物的厚度大于砂坝沉积物的厚度,据此,建立了不同于现代同类沉积体系的地层模式。  相似文献   

5.
织金地区位于黔西晚二叠世陆源碎屑沉积的东北缘,为龙谭型含煤沉积,属障壁—泻湖体系。该区煤系上部2煤段的沉积特征代表了一种低能、小规模的障壁—泻湖体系,沉积相由潮坪、淡化泻湖、泥炭沼泽和低能障壁相组成,可称为低能障壁—泻湖含煤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6.
从砂岩体的微观特征及粘土岩的染色特征(如碎屑沉积岩、粘土岩等特征)切入,分析了童子岩组一段的岩性相、沉积组合以及相的空间配置.提出了滨海碎屑沉积体系、潮坪沉积体系、障壁岛-泻湖沉积体系和浅海沉积体系为天湖山煤矿区上姚井田主要含煤段(P1t1)的沉积环境,并探讨了其聚煤规律.  相似文献   

7.
石炭纪内蒙古西南部广泛发育砂坝─泻湖沉积体系,该体系不同时期形成的泻湖沉积物相互叠置?沉积厚度大?沉积层序多样,这在全新世泻湖中难以形成和观察到?依据沉积特征?沉积层序,识别出与现代同类沉积体系相似的四种基本类型:海侵型?海退型?稳定型和局部海侵型?这表明研究全新世砂坝─泻湖体系得出的地层模式有助于识别地质时期的同类沉积体系?由于研究地区石炭纪砂坝─泻湖体系发育于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内,它们常成复合类型,如海侵型─局部海侵型?稳定型─局部海侵型?此外,全新世稳定型砂坝─泻湖体系的上覆和下优层皆为陆相,但是石炭系同类沉积体系在同一地区连续叠置,这是长时期构造持续下陷和岸线相对稳定的反映?海侵型砂坝─泻湖体系形成于海侵层序中,泻湖沉积物的厚度大于砂坝沉积物的厚度,据此,建立了不同于现代同类沉积体系的地层模式?  相似文献   

8.
湘中测水组障壁—潮坪—泻湖沉积和聚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湘中下石炭统测水组煤系的沉积环境作了进一步研究。依据新资料,确认煤系为障壁—潮坪—泻湖沉积体系,并鉴别出几种沉积亚相,描绘了煤系各阶段的古地理面貌,讨论了古地理格局与聚煤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典型含煤段沉积成因标志的分析认为,南华北太原组属于比较典型的障壁岛-潮坪-泻湖成煤模式;山西组则属于比较典型的三角洲成煤模式,而华南砻潭组基本上代表了泻湖沉积相当发育的障壁岛-潮坪-泻湖成煤模式。在此基础上,根据反映成煤环境的综合标志的系列指标划分出三种四类基本煤相,即Ⅰ1-强还原型腐泥煤/腐殖腐泥煤煤相、Ⅰ2-强还原型富类脂组或富高氢镜质组的腐殖煤/腐殖腐泥煤煤相、Ⅱ-较强还原型腐殖煤煤  相似文献   

10.
攸县兰村煤矿区晚二叠世的充填沉积,可划分为滨海粉砂淤泥盆地、海湾泻湖、三角洲、障壁坝-泻湖及浅海钙泥质台地等5个沉积体系。本文分析了海进海退旋回对沉积体系含煤性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沥鼻峡背斜盐井矿区龙潭组沉积特征及聚煤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重庆市沥鼻峡背斜盐计矿区含煤地层研究,探讨了矿区龙潭组的沉积特征和聚煤规律,得出矿区龙潭组为泻湖-海湾-潮坪沉积体系,成煤时期的不同沉积环境,聚煤沉降幅度小,沉积速度和物质补偿均衡,有利于泥炭堆积,因此矿区含煤层数、煤层厚度较稳定,该区处于华蓥山潮坪地带,是龙潭期聚煤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2.
该文分析了临清坳陷晚古生代沉积体系及沉积相,通过连井剖面沉积相的对比研究总结出其纵向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临清坳陷晚古生代主要发育了台地-泻湖沉积体系、障壁-泻湖-潮坪沉积体系、潮坪沉积体系、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以及河流-湖泊复合沉积体系。研究区沉积演化在纵向上表现清晰,其中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的本溪、太原期主要发育海相沉积;二叠纪山西期主要为过渡相沉积;二叠纪上、下石盒子期主要为陆相沉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区内岩性、沉积构造、古生物、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对区内沉积相、沉积旋回、沉积模式等沉积环境的初步分析,认为研究区含煤建造形成于潮坪~泻湖沉积体系,由湖泊相、泻湖相、潮坪相、泥炭沼泽相组成.区内稳定可采的主要煤层形成于岛后潮坪~泻湖演变成的泥炭沼泽,厚度大,延伸广.影响区内各煤层厚度和煤质变化的沉积因素主要有地形、蓄水盆地水位、海相顶板等.  相似文献   

14.
黔南地区早、中泥盆世沉积演化的动力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泥盆纪时,黔南地区为一相对稳定的台地,早泥盆世晚期,海水开始漫漫其上.初始发育陆源碎屑沉积体系,中泥盆世发育陆源碎屑~碳酸盐混合体系.空间配置有下列几种类型:滨岸障壁~泻湖~河流体系,碳酸盐缓坡~滨岸障壁~泻湖体系,镶边型碳酸盐台地~泻湖三角洲(潮坪)体系,碳酸盐缓坡~三角洲体系。基底断裂限定了台地和台间沟的延限范围和演化进程,这两种不同沉积背景的沉积演化旋回可能主要受海平面变化控制。  相似文献   

15.
晚二叠世龙潭组沉积期是湖北省境内一次重要的成煤时期,由于煤层的不稳定性,其煤层层数、厚度、煤质等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岩性、煤层及古生物研究对比,查明龙潭组由下向上共出现5个煤层,煤层的形成与沉积特征明显受岩相古地理条件所制约。在龙潭组沉积期,湖北省境内总体为"两陆夹一盆"的基本格局,形成潮坪-泻湖-障壁岛沉积体系,该沉积体系是华南海北部沉积区的一个组成部分,由秦淮古陆、海湾泻湖及江南古陆组成,沉积区主要为泻湖相和潮坪相单元,其中沼泽亚相为煤层的最佳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研究区主要含煤地层的沉积特征。分析了区内童子岩组第三段上亚段沉积环境:3号煤层为河控三角洲相沉积;5号煤层为下三角洲平原型沉积;7号煤层为海湾潮坪型沉积;9号煤层为独立障壁岛泻湖沉积。研究成果对区内煤岩层对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巴彦浩特盆地石炭系沉积相及沉积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巴彦浩特盆地石炭系的沉积类型及特征,探讨了石炭系不同阶段的沉积演化。巴彦浩特盆地石炭系发育泻湖-潮坪、三角洲-扇三角洲及滨-浅海三大沉积体系。沉积演化经历了早期蒸发性海湾、中期浅海盆地、晚期陆缘广海的过程。泻湖相堡坝亚相、三角洲相前缘亚相以及滨海相席状砂亚相是砂岩储层分布和发育的最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18.
利用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方法,通过对章丘煤田主要构造单元单井沉积相、层序地层分析,将章丘煤田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的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划分为1个一级盆地层序、2个二级构造层序、3个三级层序。在层序内部识别最大湖泛面或与之相当的沉积转换面,划分体系域,并重点对三级层序的划分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三级层序Ⅰ发育高水位体系域和海侵体系域,主要由潮坪沉积体系、障壁-泻湖沉积体系和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组成;层序Ⅱ发育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主要由潮坪体系、滨外台地体系和障壁-泻湖沉积体系组成;层序Ⅲ中低水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都有较好发育,主要由浅水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组成。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典型含煤段沉积成因标志的分析认为,南华北太原组属于比较典型的障壁岛─潮坪─泻湖成煤模式;山西组(P_1 ̄1)则属于比较典型的三角洲成煤模式,而华南龙潭组(P2)基本上代表了泻湖沉积相当发育的障壁岛─潮坪─泻湖成煤模式。在此基础上,根据反映成煤环境的综合标志(还原性质)的系列指标划分出三种四类基本煤相,即Ⅰ1─强还原型腐泥煤/腐殖腐泥煤煤相、Ⅰ2─强还原型富类脂组或富高氢镜质组的腐殖煤/腐殖腐泥煤煤相、Ⅱ─较强还原型腐殖煤煤相和Ⅲ─较弱还原型腐殖煤煤相。煤的还原性(类型)具有既能表征成煤环境又可反映煤质特征的双重功能。正是通过煤的还原类型(即煤型)才把环境与煤质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建立了沉煤环境-成煤煤型-煤质特征的成因模型。  相似文献   

20.
根据沉积和生物特征可以确认东营凹陷沙一段中的特殊岩性段沉积在滩坝-泻湖体系内.按构成岩性可将滩坝分为砂质和碳酸盐两类.它们的出现反映了凹陷内沙一期相对湖水位上升速率、供屑速率、气候、沉积基底地形等综合背景条件.在演化上,碳酸盐沉积的全面终止意味着滩坝-泻湖体系的终止,终止的根本原因是相对湖水位较大幅度上升所导致的河流注屑速率下降.该沉积体系被认为是湖进体系域的主要构成部分,而且很可能没有典型凝聚层与之伴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